《教育--谈何容易》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开东的教育随笔集,是他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精华荟萃。文章从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人物、教育案例入手,分析现象,挖掘本质,提供方法,充分展示了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王老师有所读,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信手拈来,跨界思考,触类旁通。他的教育文章视野广博、剖析深刻、视角独特、引人深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育--谈何容易 |
分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作者 | 王开东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教育--谈何容易》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开东的教育随笔集,是他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精华荟萃。文章从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人物、教育案例入手,分析现象,挖掘本质,提供方法,充分展示了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王老师有所读,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信手拈来,跨界思考,触类旁通。他的教育文章视野广博、剖析深刻、视角独特、引人深思。 内容推荐 《教育--谈何容易》是江苏名师王开东老师的经典教育随笔集,他的教育文章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深刻感悟理解与美好祈愿。从“师生关系和老师境界”到“向有个性的学生致敬”,从“有感于耶鲁大学校长对中国大学的批判”到“从梅兰芳学艺看优秀教师的发展”,再从“拒绝这一种高效教学”到“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他的博学与审问、他的慎思与明辨,他的笃信与践行,他的睿智与纯真,尽显其中。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他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对教育人物的评价和对教育案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教育人对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 目录 自序 谁若能点燃闪电 第一辑 教育随笔 1.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 2.向有个性的学生致敬 3.假如学生是学徒 4.一堂迟到四年的政治课 5.大师的败笔 6.有时候,真理并非那么重要 7.穿行在师生之间 8.从梅兰芳学艺看优秀教师的发展 9.师生关系和老师境界 10.像农民一样教育 11.保卫童心 12.教育,如同魔鬼 13.假如学生不向你问好 14.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利 15.父教缺失的忧思 16.清官的死穴和优秀教师的误区 17.教育,要相信种子和岁月 18.如果·恨 19.两个神话的比较 20.我们为什么需要故事 第二辑 教育人物 1.孔子:人间正道是沧桑 2.庄子:天地在我心 3.李叔同:悲欣交集 4.杜拉斯:我们那么远,我们那么近 5.克尔恺郭尔:信仰是唯一的救赎 6.海明威、川端康成、顾城:天堂里有没有人来人往 7.三毛:梦里花开知多少 8.曹文轩:从草房子里走出的童年舞者 9.周正龙: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第三辑 教育杂谈 1.高三老师 2.表达愤怒也是一种教育 3.我是差生 4.请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5.教育,要对常识去弊 6.认识你自己 7.有些教师为何让人不满意 8.教育的几个阴错阳差 9.假如大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 10.流行歌曲和时代 11.解读《波瓦尔宁的读书守则》 12.科尔伯格道德两难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3.假如我们多走一步 14.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 10.流行歌曲和时代 11.解读《波瓦尔宁的读书守则》 12.科尔伯格道德两难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3.假如我们多走一步 14.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 第四辑 教育案例 1.拒绝这一种高效教学 2.儿子丢了一百元 3.童话里不是骗人的 4.考试就像欧·亨利小说 5.宝应之行是一场事件 6.玛丽,我为你哭泣 7.唱响国歌 8.有感于耶鲁大学校长对中国大学的批判 9.飞机上的教育感悟 1O.从两则故事看东西方个性之差异 第五辑 教育视界 1.爱你,是我生命的意义 ——《夏洛的网》中的教育学 2.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红楼梦》的情文化 3.雄浑之美·婉约之美 ——苏轼和李清照 4.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鲁迅和林黛玉 5.爱是不能忘记的 ——评《金蔷薇》和《棕榈树丛》 6.及时雨还是阴谋家 ——评《水浒传》中的宋江 7.那些失之交臂的美好 ——评新美南吉《去年的树》 8.真正地爱过,活一次就够了 ——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9.把纯真安放在一个地方 ——《纯真年代》和《西雅图末眠夜》的比较阅读 10.最合适的就是最美的 ——评《新结婚时代》 试读章节 9.师生关系和老师境界 毋庸置疑,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很多教育专家致力于探讨师生关系,追求师生关系带来教育成效的最大化,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好的动机,未必产生好的成效。有时甚至混淆是非,造成混乱。 譬如师生平等,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于是,很多专家都在意淫,最好的老师,应该“如母亲般慈爱,如父亲般严厉,如朋友般坦诚”。 师生平等应该是这个样子吗?如果应该是这个样子,它的理据是什么?如果不应该是这个样子,那恰切的师生关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不少人认为所谓的师生平等,就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大一统,一视同仁,以便亲密无间。为了达到这种平等,一些老师放低身段,降低教师权威,放弃师道尊严,乐于做和事佬、好好先生,甚至鼓励学生揭自己的短,出自己的洋相,以为这才是民主、公平、平等,孰料学生并不买账,反而无法无天,在老师头上做巢拉屎,最终造成了逆向的师生不平等。这种逆向的师生不平等一旦造成,正常的师生关系都维护不了了,本来还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育还怎么进行?遑论什么教育成效? 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职业关系,过于强调它的神圣性和家庭性,有害无益。如果真像父母一样教育孩子,问题就大了去了。古人易子而教不就是为了杜绝父母教育的弊端?而我们现在却把最好的师生关系界定为此,不是太荒唐了吗? 其实,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底线在于尊重学生的人格。 但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学生,该批评的应该严肃批评,该教育的绝不能心慈手软,必要时甚至要给予适当体罚,当头棒喝,促其猛醒。有了痛苦的教训和疼痛,学生或许才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所谓“打是疼,骂是爱,急了用脚踹”也并非毫无道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不但训斥过学生,甚至还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杂文家吴非老师,也是如此。在《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一文中,吴老师记载了这样两个事例。 一个身高一米八的高才生已经被保送一所名校,但却连续三次故意把大便拉在厕所的过道上。吴老师义愤填膺,因为他损害了公共利益,坚决要求他公开道歉。一个宿舍女管理员回家的路上跌倒了,手臂绑了石膏,吊了夹板,第二天又来值班了。因为她平常管女生很凶,女生们幸灾乐祸,有个女生说:“她怎么没摔死?”她的话引起了三四个女生的哄笑。尽管这不是吴非老师的学生,但吴非老师依然拍案而起,痛骂这些学生。他鄙夷地对这名学生说:“她的年纪可以做你的祖母。我为你的这句话感到羞耻。你必须向她赔礼道歉。” 吴老师最后说:“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会比赛粗野……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也是一种教育。” 当然,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们要维护学生的人格,不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给学生留一点面子。错了可以改,可以从头再来。但如果损害了学生的人格,使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感,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任何时候,维护学生的人格,这是做老师的底线。 尊重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从教育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丰富自己。最完美的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做梦,然后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而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无非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他自己,然后成长为他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有独立赋予自己教育意义的权利,教师只起着提醒、引导、展望、告诫的作用。 无论我们的个性多么好,选择多么聪明,意见多么正确,动机多么善良,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代替学生做出选择,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实质正义不能以程序不正义的手段获得,更何况这种实质正义本身还要打一个问号。 P28-30 序言 谁若能点燃闪电 每每谈及当前的教育,我们都是一声叹息,摇头不已,觉得自己陷入无物之阵,既不甘沉沦,又挣脱不了。 很多人因此责怪我们的教育体制,却忘记了我们也是体制的一部分,比体制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或多或少,教育的不少乱象,也有部分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有非分的需要——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恐惧;有恐惧,就会有攻击和暴力;有攻击_和暴力,就会对他人的伤痛麻木不仁,就会视他人为可以买卖,可以利用,可以肆意践踏的工具。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教育,一旦产生了,就会直接、间接地给周围带来阴暗、短视、冷漠的氛围,就会恶化我们的教育生态。所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为这个不如意的教育生态负一定责任。什么班级课间操表扬多一次、元旦板报评比多两分、流动红旗多三面、单元小测验优秀率多四个百分点等等,相对于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这些外在的东西,究竟价值几何呢? 作为教育者,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自己的小环境做起,以我为旗,从我做起,践行一种真的教育? 为什么会选择教师呢?有时候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初的选择,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究竟有没有丢失最初的梦想? 谁都知道,选择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宗教的狂热,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 教育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也必须是一项伟大事业。它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极度支撑。舍此,我们何以设想出:很多年前,那个苍颜白发的老人,奔走在六国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犬,却能安天乐命,以天下为己任? 教育需要乌托邦,需要田园牧歌式的价值追求,更需要一种痴迷,一种疯狂,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精神。如此,方能抗争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种种弊端,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发现并且唤醒孩子的野性思维和原始的生命激情。教育注定要在舒展中找到自我成长的场,热血注定要燃烧,生命必须要在场,教育的涓涓细流也必将汇成学生生命的大河,最终黄河入海流。 但是,当前的教育,却过分强调教师之间的竞争,校园里有的是“灭绝师太”和“岳不群”。大家都在恶狠狠地教书。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活得一点儿也不光辉。 那么,教师真的无为了吗?并且沦落为低俗社会的推波助谰者,随其流而扬其波,铺其糟而啜其醨? 很偶然地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一下子就被照亮了。 客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谈论着有关生活的话题。 一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决定通过教育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辩论道:“从一个认定他一生的最佳选择是当老师的人身上,孩子们能学到什么呢?”他提醒其他来宾:“有能力的,去做事。没能力的,去教书。” 为了强调他的观点,他对另外一位客人说:“玛丽,你是老师。请坦言,你能做些什么?” 为人一向诚实而坦率的玛丽回答道:“你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吗?”停顿了片刻,她娓娓道来…… “嗯,我能让孩子们学得比他们想象的还努力。我能让一个得C+的孩子感觉不比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差。我能让孩子们坐在我的课堂里40分钟都不厌烦。而如果没有苹果牌MP3、游戏机或租来的电影光盘,他们的父母连让他们安静地坐上五分钟都办不到。” “你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她又停顿片刻,环顾了一下餐桌边的每位客人。 “我能启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我能引导他们问问题;我能让他们诚心诚意地道歉;我能让他们树立尊重之心,学会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我教他们书写,并让他们去写。敲键盘并不能代表一切;我敦促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教他们从头至尾一步一步地把每一道数学题演算出来。我鼓励他们用上帝赋予他们的大脑,而不是依赖人造的计算器。 “我帮助国外来的学生既学习用英语了解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同时又保留住他们本国文化的独特性。 “我让我的教室成为所有学生都感到安全的地方。 “我让我的学生站直,把手放在胸前,宣誓效忠关国国旗和国家,说我们是上帝庇佑下的国家,是不可分割的,所有人都享有自由与公正。 “最后,我让他们懂得,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天赋,努力学习,听从心灵的召唤,他们就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玛丽最后一次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我知道金钱绝非一切,所以,当有人试图通过我所挣的多少对我做出评价时,我会昂起头,对他们不予理睬,因为他们太无知了……你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我能给世界带来变化。你呢,首席执行官先生?” 首席执行官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无以应答。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当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在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我们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去擦星星吧。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擦亮星星,也擦亮我们自己。向玛丽老师学习吧,不再抱怨,从有限的自我做起,树立教师的职业尊严,相信我们一样能够改变世界。 尼采说,谁若能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王开东 写于苏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