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工部集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杜工部集》也叫《杜少陵集》,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集。《杜工部集》一书共收诗一千四百多首,其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唐王朝自盛到衰的种种社会现实,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并饱含了作者爱国爱民的热情。如《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三首》,以及“三吏、三别”等诸多诗篇,对战争造成民生艰难和腐败政治造成的社会动乱、贫富不均,作了深刻的抨击。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等诗句都深刻的批判了上层社会腐朽没落的生活,同时也对下层民众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均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朱明伦、彭其韵、傅璇琮、彭定安、刘继才编著的《杜工部集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诠释和赏析。

内容推荐

朱明伦、彭其韵、傅璇琮、彭定安、刘继才编著的《杜工部集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盛唐时代的天才诗人杜甫的传奇人生,剖析了李白的性格特点、诗歌风格;第二部分精选了杜甫160余首诗歌名篇,并作了翔实的注释和精彩解读;第三部分精选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10首诗歌名作,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诠释和赏析。

目录

上篇 引言:伟大的诗人辉煌的诗篇 

 (一)南北漫游

 (二)长安困守

 (三)艰难岁月

 (四)辗转陇右

 (五)成都草堂

 (六)夔府孤城

 (七)漂泊荆湘

 (八)千秋伟业

中篇 名篇解读

 望岳

 登兖州城楼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夜宴左氏庄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春日忆李白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饮中八仙歌

 前出塞九首(其六)

 丽人行

 醉时歌

 叹庭前甘菊花

 后出塞五首(其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 夜

 悲陈陶

 对雪

 春望

 哀江头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

 彭衙行

 羌村三首

 北征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

 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春宿左省

 曲江二首

 画鹘行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

 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

 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

 事

 赠卫八处士

 洗兵马

 新安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潼关吏

 佳人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捣衣

 卜 居

 蜀相

 江村

 狂夫

 客至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恨别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后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二、三、

 五)

 进艇

 赠花卿

 野望

 不见

 戏为六绝句(其二、五、六)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姜楚公画角鹰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感五首(其三)

 早花

 冬狩行

 岁暮

 忆昔二首(其二)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五首(其四)

 绝句二首

 绝句四首(其三)

 登楼

 宿府

 去蜀

 旅夜书怀

 白帝城最高楼

 八阵图

 负薪行

 最能行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古柏行

 白帝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一)

 解闷十二首(其七)

 阁夜

 昼梦

 又呈吴郎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并序

 152

 江汉

 蚕谷行

 登岳阳楼

 南征

 小寒食舟中作

 江南逢李龟年

下篇 名作赏析

 兵车行

 石壕吏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

 见寄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秋兴八首(其二)

 登高

试读章节

杜甫出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旧唐书·杜甫传》说杜甫本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因曾祖杜依艺官巩县令,于是家迁居巩县。其十世祖杜逊居襄阳,官至魏兴太守,襄阳杜氏自逊始。但杜甫从来不说自己是襄阳人,文中称自己为“京兆杜甫”,诗中常自称“杜陵野客”“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远客”“杜陵老翁”等,偶尔也说“少陵野老”。那是因为他所崇拜的第十三世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

杜甫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小的时候他曾寄养在洛阳二姑家。二姑对杜甫悉心照料,比对自己亲儿子还亲,使杜甫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亲人的照拂使杜甫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地成长。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亲眼见过开元最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矫健优美的舞姿,亲耳听过当年最著名的歌唱家李龟年优美动人的歌声。他既广泛地读书学习,“读书破万卷”,又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因为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又因为他本人聪颖早慧,所以小小年纪就在洛阳文坛崭露头角,声名远播,以至“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李邕是书法家,文名极高,任过几个州郡的刺史、太守;王翰是诗人,所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脍炙人口;崔尚、魏启心在杜甫出生前就早中进士,都是老前辈。

杜甫并不满足于名流前辈的赞扬,他还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他也和同时代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漫游各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先到黄河北的郇瑕(今山西临猗)作短时间的出游,20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漫游。

第一次漫游是南下吴越。杜甫单身乘船走水路,从洛阳出发.经运河,渡长江。一过江就到了江宁(今江苏南京),他首先游江宁。六朝故都,金粉之地,王谢风流都成遥远的历史,但伟大的艺术品的生命却是永存的。在秦淮河北岸的瓦官寺里,有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经历三百六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仍光彩如新,神妙无比,给杜甫留下最美好、最深刻的印象。他特意向朋友许八要了瓦官寺维摩诘图样,时时欣赏,细细揣摩。在江宁他还曾与曼上人携棋对弈,泛舟湖上。离开江宁又东下姑苏(今江苏苏州),盘桓多日,寻幽访胜,历史的一幕幕,故事的一桩桩,都从眼前的景物中闪出,都在这残存的遗迹里保留:“东下姑苏台……阖间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吴越春秋,秦汉故事,吴王夫差与西施,秦始皇凿剑池,吴太伯至德让天下,阖闾使专诸刺死吴王僚,朱买臣当太守羞死前妻……杜甫在读一本活的历史书!

杜甫继续往南漫游,历史好像翻开了新的一页:“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越地(今属浙江)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水、可爱的姑娘都给杜甫留下终生不忘的美好印象。可是为了回乡参加科举考试,他不得不匆忙结束第一次漫游。

24岁时杜甫在洛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进了进士考场。当时的杜甫年轻气盛,自视甚高,什么屈原、贾谊、三曹七子统统不在话下。“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好像功名唾手可得,仕途就在脚下。可是他失败了,这次只取27名进士,他排在第28名以外……

可是他没有消沉,没有颓丧。这不过是两次漫游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很快过去了。他“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P3-4

序言

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儿,我们要高高兴兴地去读。东晋的陶渊明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书》)南宋的胡仔在谈到读书时也说:“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苕溪渔隐丛话》)因此,林语堂先生把读书列为娱乐范畴。他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识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消受这一乐趣的人所羡慕。他认为,读书不能首先树立一个什么崇高的目标,然后才硬着头皮去读,那样一切乐趣会完全失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还是有正当需求的,这与乐趣并不矛盾。现在不少青少年似乎没有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他们往往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事。这当然有一个过程,读书是可由苦而乐的。

读书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存阅读,一类是性情阅读。现在,生存阅读类的实用书很多,吱口应试、推销等的图书充斥书店。而不为功利或淡化功利色彩、属于性情阅读类的图书则较少。最近,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就基本属于性情阅读类图书。这些图书与应试教育的教辅读物大不相同。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不像读教辅读物那样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以求立竿见影地提高考试成绩;但是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并会陶冶情操,领悟做人的道理,对其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必读书与一般的性情阅读类图书又略有不同。它不是提倡青少年随意消遣式阅读,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开始时,虽然没有急功近利的目的,但读后却大有裨益。

要使读书真正成为一件乐事,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固然都是当读之书;但是选取的面还不够宽,某些书的内容也不免有些沉重。为此,我们遴选并编辑了这套《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除了包括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又适当扩充,共30本。这样就为青少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提供了更大的余地。青少年选择有趣的书去读,就会读出兴趣来。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培养出自己的读书兴趣。兴趣渐浓,逐渐成“瘾”;一俟上“瘾”,即会变成自觉行动,不再当作苦差事。对此,鲁迅先生曾作妙喻,他说读书如打牌,“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读书的,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到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赌徒了,这在赌徒之中也算下品。”(《鲁迅全集》第3卷第439页)

古今学者以愉悦为读书的基本标准,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本书,无论专家说它怎么好、如何重要.如果读后不能令我们愉悦,我们就不愿意读下去。不去读它,又怎能产生共鸣,获得知识和享受呢?特别是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无实用。只有读过,才能陶冶性情,使生活更加充实。因此,读书也是一种交流。书籍只有通过与读者交流,才能产生价值。

据调查,现在青少年离世界文学名著越来越远了。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业负担过重,出于功利目的,学生一般都拒绝与考试无关的阅读;二是现代文化多元化,学生往往选择电视、网络等轻松的方式作为课余的休闲;三是有些名著年代久远,因缺乏必要的解读,致使学生不易读懂。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编写丛书时,要求作者至少做到“五化”,即将名著深层化、外展化、立体化、时代化和生活化。

——将名著深层化。要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归纳作品的主题。本着形象大于思想的原则,从形象入手,分析作品的多重主题。既阐述作者的主观意图,又揭示作品的客观意义。

——将名著外展化。不要就作品论作品,而应适当地说开去。例如:有的名著,可写其创作的缘起故事;有的写读者的接受过程,或介绍某一名著对读者性格形成及其成长的影响等;有的可写不同读者对名著的不同感受,等等。

——将名著立体化。本“书系”对文学名著的展示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不仅从时间上横贯古今,而且在地域上沟通中外。为此,我们一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以形象感;二是着重对人物的个性分析,使人物形象化。

——将名著时代化。所谓时代化,主要指将名著作当代转化与深加工,挖掘其在今天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本“书系”要求既要说深说透,又要恰到好处,避免牵强附会地去寻找作品的所谓现实意义。

——将名著生活化。对名著的阐释要尽量贴近我们的生活,使读者感到名著就在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评述作品的影响时,顺便指出从名著引出的成语和典故等;但是将名著生活化,并不等于将其庸俗化、琐碎化,而是要做到既有趣味,又有意义。

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要实现这些愿望并非易事。“暨乎成篇,半折心始”。因此,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专家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改正。

勤学苦岁晚,读书趁年华。值此第2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祝愿中学生朋友在花季里,迎着朝阳,沐浴春风,愉快地读书,让自己的青春大放光彩!

《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编委会

201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