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传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鸿卿、傅璇琮、彭定安、刘继才编著的《名人传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该初衷的心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王鸿卿、傅璇琮、彭定安、刘继才编著的《名人传全新解读/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详尽介绍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抱薪投火的人生之旅;第二部分介绍了罗曼·罗兰的一些著名作品,剖析了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如:克利斯朵夫、哥拉、安乃德和玛克);第三部分介绍了罗曼·罗兰一举成名的《贝多芬传》;第四部分介绍了寻找历史精魂的《米开朗基罗传》;第五部分介绍了铸造“精神权威”的《托尔斯泰传》。最后附录了三部名人传的译名对照表。

目录

一、引言:抱薪投火的人生之旅

 (一)克拉木西的病孩子

 (二)她创造了我

 (三)三次投考大学

 (四)想让历史与文学“恋爱”

 (五)不知爱上了姊妹俩中的哪一个

 (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七)反法西斯斗士

二、创作历程中的《名人传》

 (一)文学创作上的多面手

 (二)信仰者、革命者、反战者

 (三)以贝多芬为模特的克利斯朵夫

 (四)从生笑到死的哥拉

 (五)母子英雄:安乃德和玛克

 (六)“罗兰式”《名人传》

三、一举成名的《贝多芬传》

 (一)《贝多芬传》的由来

 (二)集不幸于一身的人

 (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四)贝多芬只有一个

 (五)两朵最纯洁的火焰

 (六)心灵的一支歌

 (七)精彩片段解读

 传神的肖像画

 故园之恋

 爱你到永远

 贝多芬教训歌德

 生命之歌的尾声

 用痛苦换来欢乐

四、寻找历史精魂的《米开朗基罗传》

 (一)新文化土壤上的一株巨树

 (二)裸体与裸体艺术

 (三)大师的悲剧悲在哪里

 (四)大师之“爱”

 (五)为大师的心灵塑像

 (六)精彩片段解读

 艺术上的“拼命三郎”

 “艺圣”的画像

 雕刻《大卫》中的小插曲

 向达·芬奇挑战

 磨难与创造

 乐善好施

五、铸造“精神权威”的《托尔斯泰传》

 (一)《托尔斯泰传》写作缘起

 (二)托尔斯泰的“恨”与“爱”

 (三)托尔斯泰的家庭、婚姻、出走

 (四)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的分歧和一致

 (五)写出托尔斯泰的“思想”

 (六)精彩片段解读

 家人与亲人们

 自知之明

 恋爱

 对《复活》的评论

试读章节

能弹得一手好琴的罗曼·罗兰很快就成了社交场上的宠儿,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才能传遍罗马,许多沙龙聚会都盛情相邀。在音乐之乡意大利广受欢迎让他兴奋,然而最令他高兴的是结识了一位忘年女友——玛尔维达。

玛尔维达生于1818年,与罗曼·罗兰相识时已是70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这位老夫人精神矍铄,志趣依然广泛,好客健谈如初。她的家常常高朋满座,畅论时事、艺术、哲学等各种话题,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沙龙。有研究者说,玛尔维达是德国大作家歌德的后裔,不知确否。她年轻时曾与一些著名人物有过交往,有的关系还十分密切,如德国哲学家尼采、音乐家瓦格纳,意大利革命家玛志尼,俄国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赫尔岑的女儿奥尔珈曾被她收为养女,后嫁与巴黎高师教授莫诺为妻。莫诺教授是罗曼-罗兰的老师,通过他和夫人的引荐,罗曼·罗兰得以结识玛尔维达。

玛尔维达酷爱音乐,与罗曼·罗兰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她十分赏识罗曼·罗兰的音乐才能,但她更相信罗曼·罗兰在文学上具有远大前程。知音难觅,雄心勃勃准备在文学上大干一场的罗曼·罗兰,终于找到了可以倾吐情怀的挚友。二人常推心置腹地长谈,感情日渐深厚。罗曼·罗兰后来回忆道:“这位女友,是我的第二母亲,她爱我,我也爱她,我们的感情是充实的、深厚的……”

有一段时间,罗曼·罗兰每天晚上都去玛尔维达家,被这个文化沙龙吸引住了。在玛尔维达家,他认识了两个意大利姑娘,她们是姐妹俩,一个黑发、一个金发,皆年轻漂亮。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罗曼·罗兰坠人爱河,心中的情感熊熊燃烧。可是他搞不清自己究竟爱上了姐妹中的哪一个。姊妹花袅娜的身影、银铃一样的笑声,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挥之不去,让他感到那个季节灼热而美丽。不过,苦恼很快也随之降临。两个漂亮女孩儿似乎并未感应他的爱火,对他友好却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肯拉近。罗曼·罗兰尝到了失恋的痛苦。

但是,他很理智地调整了自己,从痛苦的心境中拔身出来。他把自己的这段感情体验化为一部小说《罗马的春天》。这是他花半个月时间写的,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散文诗,通过这篇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升华了,也转移了。这篇小说始终未公开发表,也没有保存下来,它是罗曼·罗兰写给自己的。两姐妹中的一个叫索菲亚,婚后一直保持着与罗曼·罗兰的通信关系,达30年之久。后来,罗曼·罗兰写给她的信被结集出版,名为《亲爱的索菲亚》,分上、下两册。

在罗马的日子里,罗曼·罗兰经常漫步郊外,神游大自然,借以寄托情思,洗涤灵魂。1890年3月,他在郊外的霞尼古勒丘陵散步时,一瞬间,他突然瞧见了一道“灵光”,感到“自己荡漾起来,超出时间的界限”。未来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在他的心灵深处冒了出来。“当然,他尚未成形,可是他的生命核心已经在孕育中。那么,他是怎样的呢?——目光纯洁、自由……一个独创者,他用贝多芬的眼睛观看,并且判断当今的欧洲。在霞尼古勒的一瞬间,我就是这样一个创造者。从那时起,我用了二十年光阴来表现它。”

霞尼古勒的这道“灵光”并不神秘,其实它就是作家的“心灵之光”。它固然可以解释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艺术构思的萌动,但更全面地说,它是沉积已久的感情的爆发,意味着罗曼·罗兰真正的创作冲动已然开始,他的生命追求与人生奋斗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P16-17

序言

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儿,我们要高高兴兴地去读。东晋的陶渊明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书》)南宋的胡仔在谈到读书时也说:“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苕溪渔隐丛话》)因此,林语堂先生把读书列为娱乐范畴。他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识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消受这一乐趣的人所羡慕。他认为,读书不能首先树立一个什么崇高的目标,然后才硬着头皮去读,那样一切乐趣会完全失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还是有正当需求的,这与乐趣并不矛盾。现在不少青少年似乎没有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他们往往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事。这当然有一个过程,读书是可由苦而乐的。

读书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存阅读,一类是性情阅读。现在,生存阅读类的实用书很多,吱口应试、推销等的图书充斥书店。而不为功利或淡化功利色彩、属于性情阅读类的图书则较少。最近,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就基本属于性情阅读类图书。这些图书与应试教育的教辅读物大不相同。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不像读教辅读物那样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以求立竿见影地提高考试成绩;但是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并会陶冶情操,领悟做人的道理,对其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必读书与一般的性情阅读类图书又略有不同。它不是提倡青少年随意消遣式阅读,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开始时,虽然没有急功近利的目的,但读后却大有裨益。

要使读书真正成为一件乐事,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固然都是当读之书;但是选取的面还不够宽,某些书的内容也不免有些沉重。为此,我们遴选并编辑了这套《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除了包括教育部建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又适当扩充,共30本。这样就为青少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提供了更大的余地。青少年选择有趣的书去读,就会读出兴趣来。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培养出自己的读书兴趣。兴趣渐浓,逐渐成“瘾”;一俟上“瘾”,即会变成自觉行动,不再当作苦差事。对此,鲁迅先生曾作妙喻,他说读书如打牌,“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读书的,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到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赌徒了,这在赌徒之中也算下品。”(《鲁迅全集》第3卷第439页)

古今学者以愉悦为读书的基本标准,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本书,无论专家说它怎么好、如何重要.如果读后不能令我们愉悦,我们就不愿意读下去。不去读它,又怎能产生共鸣,获得知识和享受呢?特别是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无实用。只有读过,才能陶冶性情,使生活更加充实。因此,读书也是一种交流。书籍只有通过与读者交流,才能产生价值。

据调查,现在青少年离世界文学名著越来越远了。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业负担过重,出于功利目的,学生一般都拒绝与考试无关的阅读;二是现代文化多元化,学生往往选择电视、网络等轻松的方式作为课余的休闲;三是有些名著年代久远,因缺乏必要的解读,致使学生不易读懂。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编写丛书时,要求作者至少做到“五化”,即将名著深层化、外展化、立体化、时代化和生活化。

——将名著深层化。要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归纳作品的主题。本着形象大于思想的原则,从形象入手,分析作品的多重主题。既阐述作者的主观意图,又揭示作品的客观意义。

——将名著外展化。不要就作品论作品,而应适当地说开去。例如:有的名著,可写其创作的缘起故事;有的写读者的接受过程,或介绍某一名著对读者性格形成及其成长的影响等;有的可写不同读者对名著的不同感受,等等。

——将名著立体化。本“书系”对文学名著的展示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不仅从时间上横贯古今,而且在地域上沟通中外。为此,我们一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以形象感;二是着重对人物的个性分析,使人物形象化。

——将名著时代化。所谓时代化,主要指将名著作当代转化与深加工,挖掘其在今天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本“书系”要求既要说深说透,又要恰到好处,避免牵强附会地去寻找作品的所谓现实意义。

——将名著生活化。对名著的阐释要尽量贴近我们的生活,使读者感到名著就在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评述作品的影响时,顺便指出从名著引出的成语和典故等;但是将名著生活化,并不等于将其庸俗化、琐碎化,而是要做到既有趣味,又有意义。

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要实现这些愿望并非易事。“暨乎成篇,半折心始”。因此,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专家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改正。

勤学苦岁晚,读书趁年华。值此第2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祝愿中学生朋友在花季里,迎着朝阳,沐浴春风,愉快地读书,让自己的青春大放光彩!

《名家解读中外文学名著书系》编委会

201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