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岁月美好吗?并不美好,因为穷,因为苦。但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快乐,这些快乐来自于田野,来自于乡村,来自于苦难中不轻易捉摸的片刻美好。这些美好存在于那些充满了泥土情节的食物中,充满了田野牧歌般的话语中。
关于故乡的回忆总是绵长的,难忘的。沈庆保著的《麦客》以散文的形式记录故乡的美食、农作物、果树,也重温记忆中的老式自行车、铁壳暖壶、乡村的雨季、拾麦穗的日子、挖荠菜的伙伴等,充满了乡野的质朴之气,仿佛打开了一幅泛黄的旧画卷,令人回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麦客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沈庆保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过去的岁月美好吗?并不美好,因为穷,因为苦。但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快乐,这些快乐来自于田野,来自于乡村,来自于苦难中不轻易捉摸的片刻美好。这些美好存在于那些充满了泥土情节的食物中,充满了田野牧歌般的话语中。 关于故乡的回忆总是绵长的,难忘的。沈庆保著的《麦客》以散文的形式记录故乡的美食、农作物、果树,也重温记忆中的老式自行车、铁壳暖壶、乡村的雨季、拾麦穗的日子、挖荠菜的伙伴等,充满了乡野的质朴之气,仿佛打开了一幅泛黄的旧画卷,令人回味。 内容推荐 沈庆保著的《麦客》是一部散文集子。 西红柿、山药、南瓜、辣椒、油炸丸子、豆虫、萝卜豆子、咸菜、青萝卜、花样豆腐、邳州臭豆乳、大蒜、高粱烧、山芋秧子、水杉、麦秸、雨夜、炊烟。 生活在乡下,总要与美食、作物和果树相近。同样可以亲近的还有数不清的故事。茶味已淡,蝉声停歇,远处传来的歌声已经停歇,新鲜的故事却不让我们合眼。谈不完的是是非非,讲不够的幽默笑话,说不尽的风云际会。至于家庭难以实施的计划,工作中的烦恼和迷茫,情感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是摆在心头的一个个结。因为这份恬静和闲适,生活中的一些纠结与伤痛一点点悄然释放。 夜深了,倦意渐浓,人们和村庄一起在恬静与安详中入睡。这里,我想起了诗人胡弦的一句诗:“铁栅上僵硬的黑线开始崩溃,天空收起星光”——是的,我们需要更暗一点的夜,以便找回关于乡村夜晚的记忆。 目录 第一辑:乡间美食 关于吃的故事 最爱西红柿 山药·良药 南瓜 关于辣椒 油炸丸子 豆虫 萝卜豆子 青萝卜 我家的咸菜 花样豆腐 邳州臭豆腐乳 离不开大蒜 都醉了 吃在乡下 第二辑:岁月留痕 与作物和果树的亲近 正月那个十五 记忆深处的春节 守望水杉 那时的麦秸 家乡的场院 乡村夜话 乡村的雨季 捉虾 知青邻居 知青杀猪 “眼镜李”老师 往事难忘 难忘高考 不仅仅是宽容 实习散记 那时,我很幸运 二大爷 父亲与自行车 铁壳暖壶 拾麦穗 挖荠菜 做父亲的快乐 同事郭兴林 野鸭子 快乐之路 低碳生活 首次无偿献血 扶老携幼逛灯会 春节,裹着幸福记忆 父母的微笑 乡村古玩摊 乡野拾荒者 老泉村的外乡人 麦事 父母的愿望 圆了多年住房梦 与保险结缘的日子 总会见到那些人 漫步“城市山林” 永远的窑湾 夏游银杏园 乡野古迹黄埠岭 垂钓雁溪 泰山之旅 第三辑:世俗百态 邻里旧事 会议记录 失误 办公室的电话 新挂的匾 职评记事 漫话茶杯 彩票 遭遇尴尬 把他们打人黑名单 一生的珍藏 记忆中的柳 汪家老槐树 戏水之乐 一床印花被 花生缘 三走表姐 舞姿翩翩话今昔 端午姻缘 刘山的端午 “赶考”往事 多情的除夕 志强的制胜法宝 永远的家规 茶米情缘 爱,总是有办法的 高屋的故事 “牛司令”父子轶事 有一潭碧水叫淹子 小泥屋的变迁 写博的建祥 当年维修那点事 大哥的生意经 殷殷邮政情 难忘少时一段情 街头偶遇 钩树枝 那年·那烟 巧帮学生去外号 “黄山”缘 甩汪泥 张强和黄明 退休的老徐 邻居小王 朋友的礼物 老凯 一生情爱玉为缘 识人与识玉 蚊子的自白 特殊福利 缘结沂河菱 东风的婚事 憨大胆 掌心痣 跑反 乱世节妇 义盗 机枪手 麦客 第四辑:杂感随想 “放而不乱”和“不乱而放” 坚挺的饭局 择邻买邻睦邻 若有所思 闲读散札 请到我们邳州来 后记 试读章节 有时候,吃,也是一种折磨。我家没种瓜那年,每到逢集时,二哥带我逛街,总喜欢在卖瓜的摊子附近转悠。有一次,被一位正卖瓜的亲戚发现了,马上塞过来两个大甜瓜。我俩抱着瓜来到粮管所南墙根,选个僻静处坐下来吃瓜。那两个瓜有多重早已记不得了,但吃过后我们的肚子被撑得鼓鼓的,差点站不起来的情景却是永生难忘。 有时候,吃,是一种邪量。有人吃豆腐,一顿可吃掉八斤多;有人吃花卷,可以消灭三斤;有人喝稀饭,一次可以喝掉一脸盆。我亲眼见过,生产队长王铁牛,就着调好的辣椒糊,吃掉了三斤煮挂面,由于吃得太多,胃承受不了,疼得他捂着肚子在屋后土坡上不停地打滚。能吃的人力气也大。一天早晨,二孩哥蹲在鏊子旁,他老婆在烙煎饼,烙一个他趁热吃一个,连续吃了大约半个钟头,最后仅留几个给他老婆吃。吃过后,二孩哥喝下一瓢凉井水,独自拉起满满一板车粮食去了集市。 每逢生产队有大型集体活动都要管饭,馒头米饭管够,偶尔还有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肚汉便脱颖而出。邻居大春,平时没人注意他的饭量,可一到了扒河的工地,那饭量就变得惊人了。贴在锅边蒸的长馍,一顿可以消灭掉七个,这些蒸馍接起来有扁担那么长。会计亮子找大春打赌,说你要能一顿吃掉一百个饺子,我愿输一斤炒花生,外加两包“红骑兵”香烟。这诱惑蛮大的。结果,大春吃得嘴歪眼斜,痛苦万状,总算如数吃完了饺子。这时,亮子却想赖账,临时增加一个条件,说他在前面走,大春在后面可以跑步追,追上就立即兑现承诺。由于吃得太饱,大春走得特慢,遇到了很窄的一条小沟,腿却迈不过去。但是,他一想到炒花生和香烟,又心有不甘,就在沟前犹豫着。最后,大伙怕出人命,一起发声喊,将亮子按倒在地,强制执行,才算给了大春一个公平的交代。 由于饥饿,大家的味蕾特别渴望着刺激,变得什么都敢吃。天上飞的金龟子、蝗虫,地上爬的癞蛤蟆、青蛙,土里钻的豆虫、鼹鼠,水底游的虾鳖子、河蚌,树上的榆钱子、桑葚子、洋槐花,等等,都可用来果腹。那时,大家比较嗜辣。有人喝酒时缺少下酒菜,就摘把鲜辣椒下酒;有人只喝稀饭,就能吃下一盘尖椒炒粉丝;最厉害的一位,一顿竟能吃掉几斤辣椒,吃得大家咋舌,后来惊动了县医院,一检查,发现他的胃壁较厚,迥异于常人。 也许愈是吃不饱吃不好,大家才愈加关注饭量。上小学时,我有两本关于吃的小人书,分别是《三毛流浪记》和《七把叉》。其中,饭量惊人的“七把叉”是巴西人,因为其饭量大,靠参加吃饭比赛而成名,最后竟被活活撑死。这两本书是我的最爱,也是被借阅次数最多的小人书,以致后来破损严重,最终不知去向,让我怀念至今。 其实,怀念的不仅是吃的记忆,更多的是那段难忘的岁月。最爱西红柿 昨晚,经过菜市口,看见一辆三轮车满载着西红柿停在路边,让我想起了过去。 小学毕业考试那年,我家种了半亩多西红柿。由于菜园子离学校很近,所以首场考试一结束,几分钟我就跑到了地头。当时,二哥早摘好一堆熟透了的西红柿在等我。每个西红柿都经过精挑细选,掰开,沙瓤,酸甜的汁水四溢。我一口气吃掉了七八个,权当午饭,既保证了营养,又节省了时间。那年,全村十几个同学参加考试,只有我顺利升入了初中。 P2-3 序言 庆保把《麦客》书稿发给我,让我为其作序。 屈指算来,与庆保结识约有十年了。文字结缘,先睹其文,而后谋面,初次会面便有老友的感觉。 那年春,在“桃花节”上,与庆保不期而遇。此时,一树树桃花,沉醉在春风里,不知是春风醉心桃花的妩媚,还是桃花痴迷春风的暖柔,清风与桃花的低语,简直让人沉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俩漫步在桃花林中,他一语、我一言,散散淡淡地闲聊着,工作、生活、文学…… 这次会面,人与文,在我的感觉里似乎得到了统一。如果让我把这种感觉归纳成一个词语的话,首先想到的就是“质朴”二字。 庆保在教育部门工作,业余“爬格子”已有二十余载,这本集子就是二十余年来的结晶,囊括了他的散文、杂感、小说,分为四辑:乡间美食、岁月留痕、世俗百态、杂感随想。可以说是他追求的文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在以孔方论人事成败的今天,尚有人甘心独守孤灯,对着键盘,抛开喧闹的名利场,在边缘化的虚无的文学领地里埋头耕耘,为浮躁的社会降噪、清心,庆保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气息,往往散发着作者的气质。庆保出生于邳州市铁富镇武河畔的一个小乡村,那方水土养育了他。书中的篇章,多是讲述他对家乡过往的记忆,文字近似实录。随着时代发展,过去的生活情景无疑将会湮没在光阴里了,庆保的文章能把人拉回那段过往的年岁里。 读他的文字,感受到的就是岁月深处的那份土得掉渣的质朴。每个时代都会有某些集体性的记忆,现在,新新人类或许知道有“饥饿”这么个词,未必清楚“饥饿”一词的内涵。有个桥段,讲述爷爷给孙子“忆苦思甜”的故事,说过去,家里穷,天天吃山芋,孙子一听,惊叹道,爷爷那时真幸福,天天都有烤山芋吃。这是我读他的《关于吃的故事》一文,所想到的。 文中说:每逢生产队有大型集体活动都要管饭,馒头米饭管够,偶尔还有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肚汉便脱颖而出。我的邻居大春,平时没人注意他的饭量,可一到了扒河的工地,那饭量就变得惊人了。贴在锅边蒸的长馍,一顿可以消灭掉七个,这些蒸馍接起来有扁担那么长。会计亮子找大春打赌,说你要能一顿吃掉一百个饺子,我愿输一斤炒花生,外加两包“红骑兵”香烟。这诱惑蛮大的。结果,大春吃得嘴歪眼斜,痛苦万状,总算如数吃完了饺子。 读这样的文字,是否觉得天方夜谭呢?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真实得有些虚幻。世易时移,许多东西要还原到本来的面目,才更具其意义。庆保的文字似乎不事雕琢,也许唯其如此,才有“搬运”的功效。书中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在此,就不再枚举了。 书中,大量篇章讲述过往岁月里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却不仅仅是为了回忆过去,多是借着往事这面镜子,来比对当今的生活。他对当前社会的诸多现象,有着自己的关照与考量。 另外,集子里还有小部分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之类的情感文字,大都写得不衫不履,不枝不蔓,以真面目示人,真事、真情、真切、真感。 “天还没有亮,进入临产期的爱人说,我肚子疼得厉害,快去医院吧。医院离我家不远,不到两公里,我拉着平板车踩着朝露到了医院。没想到后来爱人又说肚子不怎么疼了,直到傍晚,听了医师的劝告才打了催产针。”(《做父亲的快乐》) 初为人父,身份升级了,快乐可以想见的,可这快乐不是白捡的,孩子奔生娘奔死,那份快乐应归功于妻子。此文,文章着墨点在妻子分娩的事上,似乎文不对题,快乐有时未必就是挂在脸上的笑意。 我“随机”抽出集子内的个别篇章的内容,乃为充实序文,不至于我在这儿自说自话,让序文成了虚文。在此,点到为止。 其实,序文就是书集的引子,好比正餐前的开胃小点心,要吃正餐,还得掀开书页,文章到底如何,这一任务,只能交给读者了。 序,宜短不宜长,就此打住。 丙申孟冬于南京江宁 后记 很小的时候,我就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一本书。 这个念头已悄悄萌生了三十多年。做小学生时,我有保留作文的习惯,专门装订成册,视若珍宝。现在,我依然喜欢书籍,尤其是我所熟知的作者自费出的那种。留心作者简介、出版日期和印数,乃至是谁题的字,谁写的序,字数多少,价格几何等。书翻开后,往往是因陷于沉思而忽略了内容,浮想联翩,做起了出书的“白日梦”。 心目中的书该是薄薄的一本,自己编选,一篇一段故事,一段一个沉思,全是些有关人性、人情和人生的话题,让我既想请别人指点一二,又不愿或羞于轻易示人。闲暇之日,我把变为铅字的短文剪贴到一起,写上页码,编个目录,试图打造书的雏形。把该剔除的应时文章撇于一边,手捧书稿,我发现由于本人的才疏学浅,其中让人满意或使人眼睛一亮、有生命力的文章实在太少太少了,少得让我仰天长叹。 《麦客》是由本人二十多年来所写的一些短文组编而成,主要是散文,也有几篇小小说,权作一种点缀。常言道: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参加工作以来,经历过四家单位,无论在哪座庙里,我都是一个撞钟的和尚,不敢懈怠。尤其是近年来,每天都有写不完的计划、总结、讲话等公文,还要兼做宣传、会务等工作,我倍感时间紧、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写属于自己的文章。尽管如此,心里总割舍不了文学的梦想,总是忙里偷闲写点东西。也许正因如此,这些急就章短小、质差,导致我离“艺必工”的目标越来越远。 描写生活,观照现实,是我的写作追求。作为一个庸常之辈,我只想把自己的人生片段和顿悟如实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说实话,对于出版这本书,我一直犹豫着。因为自己这几年所写的文章都比较杂乱,境界有限,不成体系。我曾多次产生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这些短文均为平时的片言只语、点点滴滴所凝成,且大多业已发表于报尾刊缝,虽水平有限,但也是对自己多年来热爱文字的一个小结,若能博得大家的一个颔首或会心一笑,足矣。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了各位亲友的鼎立相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用一本书作为个人的阶段小结,今天,我的愿望实现了。 梦圆今朝,无限欣喜。当然,书中定有诸多不足之处,热切企盼各位方家指正。 沈庆保 2017年1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