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自我介绍怎么说
“我叫钱龙,是江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我今年22岁,来自十朝古都、七朝都会开封。开封有个包青天,我这个人也是嫉恶如仇、非常正直。我非常热爱学习,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我性格外向,喜欢结交朋友。为了锻炼能力,我在大学里做过很多兼职,比如发传单、做家教都干过,我的座右铭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非常喜欢贵公司,希望能到贵公司去工作。我保证,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精彩。”
“尊敬的梁经理,您好!我是杨正,在此向贵公司申请市场助理岗位。来之前,我将该岗位的招聘要求阅读了十几遍,提炼了五个关键词:客户意识、沟通表达、开拓创新、逻辑思维、精力充沛,我认为自己身上具备这些素质;我从大二开始就对贵公司所在的电商行业有兴趣,大二、大三两个暑假都在该行业龙头公司实习,了解到了很多在学校里不知道的情况,贵公司虽然还处于创业初期,但人才济济,让我非常向往。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您的面试,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谢谢!”
眼前是橙子公司校园招聘的面试现场。朝门正面而坐的是人力资源部梁经理,坐在他对面的是钱龙、杨正等五名大学生,他们都是江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正在应聘橙子公司市场助理一职,上面的两段话分别是钱龙和杨正的自我介绍。
钱龙和杨正是同班同学,刚进大学的时候两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经常一起折腾点事儿,为看不见摸不着挥之不去的梦想而上下求索。有一天,杨正在学校海报上发现了一个关于职前培训的讲座,就带着极大的热情拉着钱龙去听了,第一次听到:“90%的大学生不符合跨国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60%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合。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大学生在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达不到社会要求,是造成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的重要原因。”
听完讲座后,钱龙认为现在才大一,离就业还远着呢,就继续过着那种忙碌而逍遥的大学生活,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而杨正却像突然被点醒了一样,报名参加了职前培训,在职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个人定位和实习。他慢慢了解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需要什么;在大二时,他就对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两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研究和实习体验,他决定从事电商行业,做市场方面的工作;他分析了电商企业以及市场工作的用人需求,为此安排了自主学习的内容,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逻辑思维和开拓能力。
在职前培训和社会实践中,杨正学会了客户意识和换位思考。为了应聘橙子公司市场助理岗位,他除了盘点自己的家底之外,还花了大量精力仔细研究橙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招聘需求,力图一投即中。简历这一关不出所料地过了,钱龙那小子也过了,过几天就要一起去参加橙子公司的面试。钱龙早就发现杨正对橙子公司非常在意,因此对自己轻轻松松就能和杨正一起参加面试感到高兴。杨正则在想,在面试时,面试官需要获得什么信息呢?个人基本信息在简历上都写了,相信面试官也看到了,在一分钟自我介绍时再重复一遍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呢?他记得在职前培训时老师讲过,一分钟自我介绍是简历和正式面试之间的桥梁,要承前启后。有了,先报出姓名和求职意向来承上,然后根据招聘需求来启下,尽量用自身的经历为面试官提问提供话题。有此思路,杨正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就出炉了。
最终,杨正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橙子公司,公司发展得很快,他也干得很出色。钱龙没有通过这次面试,但也找到了工作,不过不到半年就换了两次工作,在QQ签名上还经常慨叹“如果再回到从前……”杨正的启示
现在,让我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杨正能进入橙子公司并且发展得很好,而钱龙却在职场上陷人了窘境。有人可能会说,杨正参加了职前培训,而钱龙没有参加。这种回答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那么,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杨正满足了橙子公司的用人需求。
这种原因太老套了,以至于被许多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所忽视,甚至看不上眼。但是,让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不能不对此原因刮目相看了。
招聘与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其实质是交易。求职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生活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就要把自己“卖”给用人单位;“卖”得怎么样,取决于“买方”的需求;用人单位招人,不是什么人都要,而是对人才有特定的需求,只有能满足需求的人才会被择优录用。P3-5
王璞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特聘会长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什么呢?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又是什么呢?企业招聘的时候,为什么要张三不要李四?在用人的过程中,为什么重用王五却轻用赵六?主要是人的职业化水平不同。《成为被需要的人》在职业化发展方面的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袁文魁
世界记忆大师、武汉大学“十大风云学子”
昨天一位应届毕业生找我咨询,她对于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今天看到《成为被需要的人》这本书。我立刻想把书寄给她,因为我看完都后悔当年读大学时没能有此秘笈,不然我可以笑傲大学! 我深知,谁的大学不迷茫?我就迷茫过很多次。迷茫让我从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那时我就对南富士职前培训心向往之,但因自卑望而却步。如今这本书的面世,是广大大学生的福音,不能说它包治百病,至少可以让你成为觉醒者,学会自我认知,发现优势,选对行业,管理时间。真诚地祝福读者朋友成为被职场需要的人!
朱若霞
《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作者、MBTf施测师、职业指导师
《成为被需要的人》一书,是一本为中国年轻人量身定做的职业化技能培养指南。本书的作者漆勇先生,是一位在大学生职业化教育领域奋战了八年多的梦想家和实干家,书中所有观点和案例,均来自他和他的同事们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我非常乐意向广大青年朋友推荐《成为被需要的人》一书。“玉不琢,不成器。”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按照书中讲述的原则和方法,一步一步将自己雕琢成可用之才!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那么,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又是什么呢?产品、技术、资金、管理、品牌、关系等都很重要,但人才作为企业经营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最具创造性的资源。“人才是一种资源”早已成为共识,更有不少企业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以重视。可以说,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竞争的关键又是什么呢?例如,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为什么要张三不要李四?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为什么重用王五却轻用赵六?因为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必定是人的不同。人才竞争的关键需要从人的不同之中来找。表面上看,有的人比别人更有亲和力、更有团队合作精神、更有沟通表达能力、更有思维能力和执行力,有的人比别人更讨领导喜欢、~ffi,-J客户喜欢,也有的人会因为不能融入团队、能力不强、和领导关系不好而失去发展机会。实质上,从企业用人的角度看,人的不同主要是人的职业化水平不同。 、
职业化之所以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自1992年重启市场化改革以来,对大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件大事:1998年基本取消国家分配工作、1999年大学扩招、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但是,这三件大事所产生的影响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凸显出来: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优秀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麦肯锡的一份报告称:“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
又过去了四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读完本科的一届大学生已经毕业。四年来,企业界、教育界为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问题付出了努力,情况却未有根本的改观。原因固然很多,根源却在于教育理念逡巡不前。其一,职业化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也不等于素质教育;其二,在体制之内解决人才问题的思路行不通。
职业化教育需要体制内外联合发力。南富士职前培训作为体制外的新生力量,已经为中国的职业化教育奋斗了八年多。那里有一群朝气蓬勃、勇于挑战的年轻人,他们将职业化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从一个侧面来说,职业化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富民强国的重要方式。
本书根植于南富士职前培训的教育实践,既广泛吸收了前人的育人经验,又结合实际作了大量的创新,如对职业人的全新定义、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方法、对沟通表达的模块化梳理,都令人耳目一新。教育更多地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大学生要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必须走出大学、走向社会。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特聘会长
王璞
漆勇编著的《成为被需要的人》是一本为中国年轻人量身定做的职业化技能培养指南。本书的作者漆勇先生,是一位在大学生职业化教育领域奋战了八年多的梦想家和实干家,书中所有观点和案例,均来自他和他的同事们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这《成为被需要的人》的面世,是广大大学生的福音,不能说它包治百病,至少可以让你成为觉醒者,学会自我认知,发现优势,选对行业,管理时间。真诚地祝福读者朋友成为被职场需要的人!
漆勇编著的《成为被需要的人》根植于南富士职前培训的教育实践,既广泛吸收了前人的育人经验,又结合实际作了大量的创新,如对职业人的全新定义、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方法、对沟通表达的模块化梳理,都令人耳目一新。教育更多地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大学生要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必须走出大学、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