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喧嚣与真实@2014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兆胜主编的《喧嚣与真实@2014》中的散文分为生命与时间、泪水与重量、天启与灵光、草木与人生四个主题。书中的这些文章或追忆过去,或反思现实,或激扬文字,或温婉含蓄,在追问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方面,都有直击心灵的力量,让人阅读之后有深深的感触。

内容推荐

王兆胜主编的《喧嚣与真实@2014》是在2014年浩瀚的散文汪洋中精选出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文章反映了2014年度我国散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现实性·物性·神圣(序)

生命与时间

 单位

 苍南随想

 喧嚣与真实

 八月在河边

 望柳庄

 长夏江村

 汉代告诫我们的

 腊月的味道

 梦中故乡那条小河

 北流三篇

 字是会说话的

 所乐何事

 路边的幸福

 一个人的上海地图

泪水与重量

 陈年时光里的那片流云

 父亲的泪水

 用怀念为先生守灵

 寄往另一个世界的信

 把心灯点亮

 没有方向的河流

 怀念一匹羞涩的狼

 梁庄:归来与离去

 永失父爱

 我心中的那片绿

 系缆或解缆

 就像我和你,心和心

 穴居里的黑暗和光明

 父亲的珍藏

 认祖归宗

天启与灵光

 夜色和火的笑容

 龙城遐想

 梦的入口

 另一种桥

 如是,美人鱼落起了泪

 牦牛颂

 前世冤孽的数字

 点燃

 人神之间

 一枚清纯的落叶,海心山

 梵净山时光

 翠微峰的高标

草木与人生

 亲爱的花朵

 到来一只狗

 驴知道世界上的路

 故乡之河流过血液

 风过枝头

 一盏茶背后的温暖

 云

 隐遁的炊烟

 草木人生

 火焰叙述,夜晚叙述

 神秘园

 草庐听禅

 苍耳:消失或重现

 影子和时光对话

试读章节

我什么时候成为单位的人,自己也说不清。而简单的一生也只有三两个单位。早在十七八岁时,特殊年代的特殊情况,就上了班,那并不算吃国家序列的工资饭,但是,有几个人就是一个集合的组织,比如,有人管做饭,到时候还得开会、汇报,这是最早的单位的约束和单位的享受了。而今,我填工龄,从那时开始算起。最为明显的,成为单位的受益者.或知晓单位这个庞大老迈的机体上那么多的是是非非,那么多的累赘与沉垢,是后来一直待下去的地方。而且,一待就会老死于斯。其实.单位于我,更多的是从中看到时代与社会变化后的驳杂世象,其利其弊,或清或浊,亦明亦晦,不是在说大话,确实有些心得。

有时候,想象单位是一个人,或者像人一样有秉性脾气,有它的成长变化轨迹。想当年,单位一词是那样的单纯。人们对工作和单位的态度,是最能体现出时代特色的,那时的单位就是人一生所托付和依赖的。而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一个个岂是了得,或有坚定思想,或过往的令人敬仰的资历背景、学历才识。总之,胆识与才学加人品,使那些个领导者成为单位影响广远的引擎。而这时候,你的参加,是多么的幸运。想想,你一个年轻人,既没成家也没立业的毛头小伙,有幸成为一分子。那单位的名头让你有点自得自足,特别是那一个个都是老师辈的人物,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或者在业界的影响,把你当作小孩,称呼你为小某,即使吩咐你干这干那,你会觉得看得起你,也是抬举了你,你的全力付出和无私融入都是应当的。而那细小的关怀,热情的关照,比如,对你的生活关心,对你的学业的提携,还关怀你的家庭,你的身体、爱好,都不是虚委的客套,那是一种标准式的单位的人际关系,在一个大单位里更为难得。这单位的清新好风,单纯有如家庭式的,你可能没有想到一个大机关还有这样的清正。当然,也许这样的风气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表现出来的,或者说,这些你的同事,多是些清正的知识分子,多是在经历了社会人生的大起大落的变化,经历了人文的洗礼。革命情怀的熏陶,善良与正直,热情与透明,责任与付出等等,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抑或是单位在那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精神特征。

单位.就这样把一个最常见、最为明澈、最为单纯的关系摆在你面前,让一个新来的、涉世不深的年轻后辈,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单位的细致。记得早些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革命友谊,家庭温暖,这个概括是那一时期最为明白的一种价值指向。而从中也体味到一个单位的本色。那单位的深度和厚实,也是从这些具体的人身行为上见出。也许你置身的地方,是一个有点级别和规格的场所。是的,同事中有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建国前就从事地下党的文化工作的,更有曾经影响国中文化事件的当事人,单位的名头是同这些人物的影响相关的。而那样的名头下,人际关系却也是单纯平常,和谐活泼。如同伟大领袖当年概括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没有后来那些森严的级别划分,庸俗的吹拍之风.低俗的官腔官味,无聊的江湖气。这简单而活泼的气氛,让一个单位的精神形象成为多年后人们的怀念和记忆,取决于那些有点身份的人们的修为,也与那个时代的风气正派相关。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个如今看来是大腕级的文化人物时,一个狭窄长条的办公室(也就是十五六米大,如今这房子还在)从里到外的三张桌子上前后三人伏案于此,三人的级别和名气,让这个小小的逼仄空间,着实是对文化的一个挑战。那是三十年前的事,那时候的当事人或许认为这样子很平常。我当时的印象只是觉得,这里的工作条件也太拥挤了,而这个单位的人是太有涵养了。所以,我自己加入后,是在一个六七人的大办公室,支起一张小桌子,开始了这个新单位的新工作。那时条件简陋得只有纸和笔,还是自己打扫卫生,物质条件有限,大家克己奉公,其乐融融。还有,几位如老大姐阿姨辈的人细心和悉心的照护,你面前的一切,你和这个社会的联系就是一种自然的清纯的和谐的关系,一种实实在在的同志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没有什么多余的计谋与欲望。你可能的那些私心和算计,都被这些正直的简单的气氛消解融化了,实实在在的也是最为珍贵的。所以,在个人的单位词典里,记忆中,它是让人长正气的地方。当年的加入,没有这个培训那个教育,你说历史他讲大道理,宫话套话的学习!而是用最直观的身教,却让你学会自重,领略风气,见长本事,敢于担当,薪火相传,受用一生。

单位的肌体中,哪个部位最为敏感呢,或许是人际关系,是领导者或者有点身份的人的作派行为的影响。在良好的氛围下,置身于此,你面对偌大历史气场的单位,你会谨慎自己的行为,你会从好的方面规范人生的目标。你会为有那些善良亲和的人际关系而自豪,或许你会潜移默化地让自己传承着这种风习和传统。你会从长长的走道里看到这个地方的深藏和实力,你会从宽大的图书阅览室里感受到它的品位和潜能,你会从那些过往的故事中感受单位的历史分量和文化的厚重,你可能会在厕所或饭堂里见到最高上司和单位掌舵人,随意说说几近为平常事。还有那些好心真率的同事,那样亲和的大头小头,以及那清正和善的人际关系。你对在这样一个环境,这样的单位里不觉得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吗?

P5-7

序言

现实性·物性·神圣(序)——2014年散文发展新动向及其亮色

王兆胜

一、现实批判与审美观照

如果将新时期作一个长波段来看,散文大致走过这样的里程:打倒“四人帮”和改革开放之初。作家积极参与现实变革,并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然而,时间不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开始进入寻根状态,尤其是到历史的深处发掘矿藏,于是历史文化大散文风靡一时;即使进入新世纪,尽管钻进历史故纸堆进行散文写作的作家开始回头。但仍然频频回顾,对于历史文化散文仍然难以割舍。可以说,近二十年来,散文在进入历史文化深处有所获益的同时,也失去了其现实性关怀,尤其是失去了关爱现实的能力与兴趣,而在二者中间,后者比前者更可怕!某种程度上说,当散文家抛开了现实人生,尤其是中国巨大的转型过程中复杂的矛盾与纠葛,其创作也就被社会和读者抛弃了。这也是长时间以来散文失语和暗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观,其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广大城乡的现实人生尤其是其困境引起散文家的关注,这让我们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景象。如八十年代散文对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知识分子问题、改革开放等都给予了热情的探讨,而今的散文则呼吁环保生态、农村人口流失、反对社会腐败、文物保护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外在的、偏激的甚至跟风式的写作为多,其声势也难望八十年代散文之项背。2014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现实性强的散文比往年明显增多,更为重要的是,其理念、境界、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中可见有一种新的趋向开始形成。

批判与否定中的理解与亮色,是2014年散文的一个新特点。

在前些年的现实批判中,刀锋剑笔者多,悲观甚至绝望者多,仿佛社会一下子变得黑暗无比、令人憎恶,而反思、理解、通达和醒觉者明显不足,智慧的生成则更难。2014年,这一状况有所变化。

王必胜的《单位》是批评当下的中国单位制度的,他用绵里裹铁的笔法,用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含了一股责任担承的勇气,来进行书写。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智慧。作品有这样的结语:“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对它也许不能有多大的要求和苛求;它也是人生之驿站,一个生命劳作的停驻点而已;或者,是观察人生和世界的一个窗口,从这里找寻世道人心的斑驳景象。如此,对于它,也许是平常心态看待,若有若无,或近或远,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者,面对单位的种种,面对如此纷繁的单位世象,你何不学一回李白的豪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此,批判锋芒似乎暗淡了许多,但作品的力量和感染力却增强了。

梁鸿的《梁庄:归来与离去》仍是写梁庄的,但与她以前笔下的梁庄相比,显然多了一些亮色,尽管这一亮色在春节的气氛中像镀了一层金。作者写年过之后的粱庄人像南去候鸟的北归,转眼使梁庄变得更加荒芜:“犹如被突然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梁庄被赤裸裸地晾晒在阳光底下,疲乏、苍老而又丑陋。那短暂的欢乐、突然的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一种假象,一个节日般的梦,甚或只是一份怀旧。春节里的梁庄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梦的情境。来,来,今天大喝一场,不醉不归,忘却现实,忘却分离,忘却悲伤。然而,终究要醒来,终究要离开,终究要回来。”尽管由于亮色的烘托与点染,乡村更显荒凉和寂寞,但它毕竟为中国日益衰老的乡村增加了炫美的余辉。

杨献平笔下的大姨妈一家人,可能是最悲惨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那里聚集了太多的仇恨、残酷、不幸与异化,尤其是外表美丽但心灵狠毒的三表嫂成为乡村社会的一个变音符号。不过,即使如此,作者仍用《就像我和你,心和心》这一题目指引了方向,“梦中,大姨妈以泼妇姿态出现,而且极其逼真。这是为什么呢?我躺在床上回想许久,方才觉得,与自己生命攸关的每个人,其实都不会走远,无论何时,他们都会在你的身体乃至灵魂的某一处,并且会以持续一生的顽固方式,与同历者须臾不离。就像我与你,心和心。”这一笔至为温柔,也富于大爱,它仿佛隐寓了对自我的反省,也包含了对于世道沧桑与人心之恶的某些理解。开悟是最好的理解,它直达作家内心,像风摇动荒滩上的芦苇以及它的根本。

海飞的《没有方向的河流》写的是自己的奋斗史,一个由社会底层不断提升的作家的成长过程。其间,包含了更多的人间苦与人生世相。不过,作家并没有沉重甚至沉沦下去,而是获得一种达观与智慧,那就是与河流一样的生命的奔波与飞扬。作品写道:“我躺在野地上,我就是一条没有方向的河流。或许有一天我会成为河床,但我至少也以河的形式存在过。此刻,请允许我欢叫一声,并开始想念小说中那匹叫大河的马。”当天风将云彩尤其是乌云驱散,阳光普照大地,一个人的身心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这是海飞散文超越现实苦难和悲剧的美好感受。其中,生命的体悟和彻悟是根本性的。

莫言的《喧嚣与真实》也是直面现实人生及其困境的,但其可贵之处不在于对于现实人生喧嚣的提示与批判,而是对于现象的理解和超越。在一般人笔下,喧嚣是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是厌恶的,但莫言表示:“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这样的认识就比较辩证,也真实可信,还反映了作家心性的成熟与从容。  批判中有瞻望,尤其是有着战略性和审美性的思考,这是2014年散文的第二大亮点。

……

鲍尔吉·原野的《夜色和火的笑容》诗心浪漫,吉光片羽中都飞翔着美好的体验,也注入了对于天地自然包括万物的神秘哲思。与丹增等作家不同的是,鲍尔吉·原野抓住或试图抓住的不是牦牛,而是夜色与火,是那些无法规范、定义、形容甚至想象的自然现象。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充分调动了作家的灵感与智慧,也给作家、读者以及所描绘的对象以无限的余地。如作者这样写“夜”:“夜的河边,像听见许多人说话,含糊低语变成咕噜咕噜的喧哗。河在夜里话多,它见到石头、水草都要说说话,伸手拍打几下。漆黑的夜里,看不清河水,月色没给涟漪镶上银边。河水哗哗走,却见不到它们的腿。”又如,作者这样写“火”:“最华丽的东西是火。它烧起来,身子左右扭摆,雍容如绸缎。绸缎是对火外形最贴近的描述,尽管人不敢用手去摸它。火碰人,但不让人碰。火苗软,四肢如婴儿身体一般蜷曲自如。冰冷的铁遇到火,说火比水还要柔软。火的手像在水上吹过波纹的微风。许多东西怕火。但火不清楚这件事,它想摸一切东西,从山峰到花朵。火把双手放在冰上,想把冰抱起来,但冰开始流泪。冰的全部身体只是一滴泪。”“火的衣衫比绸缎更明亮,如斑斑般的罩光,又如向上飞的鱼。金红的鱼从火里蹦蹦跳跳,钻入虚空。”再如,作者这样写“星星”:“当我们听说我们眼里的星光是千万年前射过来的之后,不知道应该兴奋还是沮丧,能看到千万年的星星算一种幸运吧?而星星今天射出的光,千万年后的人类——假如还有人类的话——蝾螈、银杏、三叶草或蕨类才会看到。如此说,等待星光竟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群星疏朗,它们身后的银河如一只宽长的手臂,保护它们免于坠入无尽的虚空。”这种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与神秘感受,使得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灵光四射,又有深沉的哲学,只是它很少用理性进行思辨罢了。

这里牵扯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在可知论者看来,这个世界非常简单,就是人的世界,所实行者也是人的法则,自然万物包括人皆在我之脚下,为我所役使;但在不可知论者看来,这个世界是神秘莫测的,人是天地宇宙的一个微尘,甚至连这也算不上,在万物之中,人只是其中之一,它虽有才智和长处,但在许多方面不如一草木,因此,人类应学会谦卑,尤其是要有大道藏身,以审美的灵光照耀这个世界。

当然,2014年散文仍有不足:一是对于中国当下现代转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缺乏富有穿透力的写作,许多作品仍然停留在现象表述和概念的指向上。二是没有解决对于散文贵“散”的理解问题,包括鲍尔吉·原野这样的优秀作家一直以碎片化进行写作,所以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灵感有余,整体观照与思想推进不足,因为没有完整性的散文往往缺乏风骨和力量。三是有的文章太长,舍之遗憾,取之不满,因此,如果在有限篇幅内将文章写得精致,这是我对于未来散文发展的一种期待。无论如何,散文也是一门艺术,它是需要精心构思、提纯、升华和点燃的。然而,现在的不少散文写得过于随意,艺术性不强,这就很难成为经典作品。

2015年3月2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