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论行为的适宜性
第一篇 论适宜性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论比较他人的感情与我们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他人感情是否适宜的方式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亲切的和值得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适宜的激情程度
引言
第一章 论源于身体的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某种特殊倾向或想象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繁荣和灾祸对人们判断行为是否适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形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但是它通常远没有主要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和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源于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忽视穷人和小人物的道德情操败坏
……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报答与惩处的对象
第三卷 论评断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讲论责任感
第四卷 论效用对认同情感的作用
第五卷 习惯和风气对认同的与不认同的道德情操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品格
第七卷 论道德的哲学体系
第七卷 论道德的哲学体系
亚当·斯密编写的《道德情操论(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全书共七卷,主要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书中列举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各种动机,包括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认为一个人的同情心与思维构造是形成其独特的道德情操、道德判断及美德的基础;阐述了人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是形成其道德取向的基础,是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形成根源,由此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并向世人强调:道德和正义对于社会乃至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非常童费的。
无论是作为文学、社会学、哲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的经典读本,还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课外读物,本书对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对社会学、文学、哲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每个论述主题的主要内容,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个主题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亚当·斯密编写的《道德情操论(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是中文导读英文名著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编写本系列丛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准备参加英语国家留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对于留学考试,无论是SSAT、SAT,还是TOEFL、GRE,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了解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阅读西方原版名著是了解这些知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