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植被志(针叶林卷)(精)》以作者郭东罡长期实地调查资料为主,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编纂而成。全书对华北落叶松林,白杆林,青杆林,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杆、白杆林,华北落叶松、白杆林,樟子松林,油松林,油松、白皮松林,油松、侧柏林,白皮松林,白皮松、侧柏林,侧柏林,侧柏、杜松林,杜松疏林,华山松林,南方红豆杉林16个群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全面、科学、系统、实际,综合使用大量实地调查样方、历史文献资料、卫星遥感探测信息和历史珍贵照片,力求反映山西针叶林生态学特征。
郭东罡主编的《山西植被志(针叶林卷)(精)》共15章,各章按针叶林分类系统进行排序,第1~5章为寒温性针叶林,第6~14章为温性针叶林,第15章为暖温性针叶林。本书以山西省针叶林分类系统为主线,对16个群系的研究进展、演化史、地理分布、生境条件、优势种群生态特征、群落生态特征和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内容和结构上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引证了217个实地考察样方、80幅珍贵照片,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山西省针叶林的植被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图文并茂、科学直观。
本书是植被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植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学等专业科研、教学、管理等相关人员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前言
第1章 华北落叶松林
1.1 研究进展
1.2 演化史
1.3 地理分布
1.3.1 中国分布
1.3.2 山西分布
1.4 生境条件
1.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1.5.1 种群密度
1.5.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
1.5.3 种群空间格局
1.5.4 生物量
1.6 羊落生态特征
1.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1.6.2 群落结构
1.6.3 生态位
1.6.4 林隙
1.6.5 物种多样性
1.6.6 分类
1.6.7 群落动态
1.7 开发利用与保护
1.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1.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第2章 白杆林、青杆林
2.1 研究进展
2.1.1 较早记录阶段(1930~1949年)
2.1.2 对种群生态学领域的初步研究阶段(1950~1958年)
2.1.3 充分学习国外经验,深入研究种群更新(1959~1979年)
2.1.4 扩展至群落生态学领域(1980~1990年)
2.1.5 深化至细胞生物学领域(1991~1997年)
2.1.6 过渡发展时期(1998~2000年)
2.1.7 繁荣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2.2 演化史
2.3 电理分布
2.3.1 世界分布
2.3.2 洲分布
2.3.3 中国分布
2.3.4 西分布
2.4 生境条件
2.4.1 气候
2.4.2 土壤
2.4.3 地形
2.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2.5.1 种群密度
2.5.2 种群年龄结构
2.5.3 种群空间格局
2.6 羊落生态特征
2.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2.6.2 群落结构
2.6.3 物种多样性
2.6.4 种间关系
2.6.5 分类
2.6.6 群落动态
2.7 开发利用与保护
2.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2.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第3章 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杆、白杆林
3.1 演化史
3.2 地理分布
3.3 生境条件
3.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4.1 种群密度
3.4.2 种群径级分布
……
第4章 华北落叶松、白杆林
第5章 樟子松林
第6章 油松林
第7章 油松、白皮松林
第8章 油松、侧柏林
第9章 白皮松林
第10章 白皮松、侧柏林
第11章 侧柏林
第12章 侧柏、杜松林
第13章 杜松疏林
第14章 华山松林
第15章 南方红豆杉林
山西省针叶林内常见种子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