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土保持学前沿(精)
分类
作者 余新晓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余新晓编著的《水土保持学前沿(精)》基于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各分量,定量评价典型森林植被对降水输入过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和流域生态用水量。从坡面和流域两个尺度,解析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各组分的影响,揭示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区域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协调管理的技术方案与对策。

内容推荐

由余新晓编著的《水土保持学前沿(精)》立足于水土保持学最新理论研究和学科前沿,分11个专题,系统地阐述了当今水土保持学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今后水土保持的学科发展与实践经验推广起到推动作用。

本书可供水土保持学、林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机理

 1.1 引言

 1.2 根系增强理论

1.2.1 根土相互作用

1.2.2 黏聚力与根系增强作用

1.2.3 根增强作用模型

 1.3 加筋理论

 1.4 锚固理论

 1.5 研究展望

1.5.1 根系形态研究

1.5.2 深入研究根土界面的摩擦作用

1.5.3 根系增强土体作用演化过程

1.5.4 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章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原理与技术

 2.1 引言

 2.2 生态清洁小流域概述

2.2.1 概念和内涵

2.2.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

2.2.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2.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

2.3.1 生态清洁小流域

2.3.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

2.3.3 生态清洁小流域主要治理措施

 2.4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与评价

2.4.1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

2.4.2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

2.4.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标准

 2.5 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

2.5.1 组织管理

2.5.2 运行技术管理

 2.6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

 3.1 引言

3.1.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来由及提出

3.1.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发展历程

3.1.3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科学意义

 3.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模式

3.2.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

3.2.2 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模式

 3.3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山地侵蚀灾害防治原理与技术

 4.1 引言

 4.2 山地灾害的基本知识

4.2.1 山地灾害的概念和成因

4.2.2 山地灾害的特征与分类

4.2.3 山地灾害的防治

4.2.4 山地灾害研究的基本内容

 4.3 山地灾害的发生条件

4.3.1 滑坡的形成条件

4.3.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4.3.3 山洪的形成条件

 4.4 山地灾害的防治技术体系

4.4.1 山地灾害的预防

4.4.2 山地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

4.4.3 山地灾害的防治措施技术

 4.5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与平原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

 5.1 引言

 5.2 城市水土保持

5.2.1 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5.2.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评价

5.2.3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与实践

5.2.4 存在问题与挑战

 5.3 平原水土保持

5.3.1 平原水土保持的概念与内涵

5.3.2 平原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分析

5.3.3 平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

5.3.4 平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5.3.5 平原水土保持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

 6.1 引言

6.1.1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的概念

6.1.2 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分布

6.1.3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危害

6.1.4 石漠化防治现状

 6.2 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

6.2.1 石漠化防治原理

6.2.2 石漠化分区治理

6.2.3 石漠化防治技术

 6.3 结语与展望

6.3.1 结论

6.3.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防沙治沙技术模式

 7.1 引言

 7.2 中国沙化土地治理分区

7.2.1 干旱沙漠类型区

7.2.2 高寒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7.2.3 半干旱沙地及沙化土地类型区

7.2.4 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7.2.5 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7.3 防沙治沙技术体系

7.3.1 植物措施

7.3.2 物理治沙措施

7.3.3 化学治沙措施

7.3.4 保护性耕作措施

第8章 水土保持与PM2.5防治原理与技术

 8.1 引言

 8.2 城市PM2.5基本问题

8.2.1 PM2.5的定义

8.2.2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3 城市PM2.5来源

8.3.1 PM2.5自然来源

8.3.2 PM2.5人为来源

8.3.3 PM2.5的源解析

 8.4 PM2.5监测设备及结构

8.4.1 PM2.5分离

8.4.2 PM2.5测定

 8.5 城市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

8.5.1 森林植被调控PM2.5等颗粒物机理

8.5.2 森林阻滞吸附PM2.5等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8.5.3 森林对于PM2.5等颗粒物调控作用

8.5.4 影响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影响因素

8.5.5 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8.6 城市水土保持调节PM2.5的功能

8.6.1 城市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8.6.2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临时措施

 8.7 防控PM2.5的城市水土保持政策

8.7.1 本地尘

8.7.2 外来尘

8.7.3 水土保持建议树种选择

 8.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量计算

 9.1 引言

9.1.1 保持和涵养水源功能

9.1.2 保持和改良土壤功能

9.1.3 固碳供氧功能

9.1.4 净化空气功能

9.1.5 防风固沙功能

9.1.6 生物多样性功能

 9.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支撑理论

 9.3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9.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9.3.2 指标及指标体系

 9.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

9.4.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

9.4.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测算结果

 9.5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计算方法

9.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9.5.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9.5.3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9.5.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9.5.5 小结

 9.6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方法

9.6.1 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量估算方法

9.6.2 保持和涵养水源价值估算方法

9.6.3 固碳制氧价值估算方法

9.6.4 防风固沙价值估算方法

9.6.5 净化空气价值估算方法

9.6.6 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

9.6.7 小结

 9.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理与方法

 10.1 引言

10.1.1 水土流失的危害

10.1.2 水土保持的作用

10.1.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

 10.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原理与方法

10.2.1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10.2.2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机制

10.2.3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分区及补偿要素

10.2.4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法律政策体系

 10.3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0.3.1 主要结论

10.3.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11章 水土保持3S技术原理与方法

 11.1 引言

 11.2 GIS原理与方法

11.2.1 GIS组成

11.2.2 GIS空间数据结构

11.2.3 GIS数据输入

11.2.4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11.2.5 空间信息查询

11.2.6 空间分析

 11.3 遥感技术原理与方法

11.3.1 遥感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1.3.2 电磁波与光谱特征

11.3.3 遥感成像原理

11.3.4 遥感图像处理

11.3.5 R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11.4 GPS原理与方法

11.4.1 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

11.4.2 基本定位原理

11.4.3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分类

11.4.4 GP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11.5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