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少年》是著名作家叶弥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故事讲述的是十余岁的少年李不安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美、追寻美的故事,在清浅而温馨的家常生活里,在对美、对自由的渴望面前,生活物质条件的贫乏和困境都黯然褪色。小说熔友情、爱情、亲情于一炉,风格清丽自然,婉转优美,富于哲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哉少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弥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哉少年》是著名作家叶弥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故事讲述的是十余岁的少年李不安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美、追寻美的故事,在清浅而温馨的家常生活里,在对美、对自由的渴望面前,生活物质条件的贫乏和困境都黯然褪色。小说熔友情、爱情、亲情于一炉,风格清丽自然,婉转优美,富于哲思。 内容推荐 叶弥编著的《美哉少年》讲述的是十余岁的小学生李不安,一次听父母聊天讲起出差青岛时遇到一美女,惊叹不已,遂心中升起了对美的好奇和追寻。在困顿的艰难时期,父亲无辜被拘,不知所终,母亲的酒后失贞让他迷失痛苦。于是,小小少年在迷茫中孤独一人,只身上路,前去青岛。一路坎坷,一路流浪,然而十一岁的少年,毅然选择了远方、选择了追寻自由、追寻美。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李不安十一岁了,父亲李梦安再三劝他上学,他不肯。为这事,父子两个已经一个星期不说话了。 两个人不说话的那天是星期一。到了另一个星期一,李不安离开家,开始在村子里流浪。这村子里全是穷人,穷人家的门总是开着,不加锁的。李不安在吃饭前就坐到人家屋里等着,等人家的媳妇回来烧饭,他又出去,四处游荡。估计人家差不多该开饭了,他又回去把吃饭这件事做完。 有时候他吃完饭也会神气一下,说: “小翠子,明天不在你家吃了。你去告诉小虫子家,就说他家里多一个吃饭的人。” 东家吃一顿,西家吃一顿,夜里钻到熟悉的稻草堆里睡觉。刚收下来的稻草香喷喷的,芦花灰白色的绒毛飘得满村都是。有一天,李不安睡到半夜被一对出来偷情的男女惊醒了,那个男人说: “你看,今年的芦花飘得特别低。” 女人回答:“可不是?我脚板上也踩了几个,不信,你就着月光瞧瞧。” 李梦安和妻子朱雪琴是一对特别沉得住气的夫妻。儿子不回来,两个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李梦安拿出他的《毛泽东选集》躺到床上去看,他在书里夹了一本薄薄的《黄培英毛线编结法》,一九三八年出版,封面上套印着当时的电影明星周璇穿着毛线衣的照片,眼睛向下斜睨,作望穿秋水状。照片下一行小字:周璇小姐爱用AA绒线。李梦安喜欢从第一页看起,因为以下的每一页都配有一张美女照,烫着差不多的发型,肩上用着垫肩,笑容也是大致相同的。 朱雪琴今天的目标是照着菜谱做一道药膳“西瓜鸡”。她拿起她那本《毛泽东选集》进了厨房,打开,念道: 一只西瓜,削顶去瓤,留盖待用;一只半斤重小公鸡,洗净沥干水分,整只放进西瓜里,再以火腿片、肥肉、天麻片;盖上西瓜盖子,上笼蒸熟即成。 原来她在选集里夹了一本手抄的菜谱。 念完以后,她想起一件事,就拿起长柄勺子,走到厨房的窗户前,伸出勺子敲敲卧室的窗户,喊道: “李梦安,没有西瓜怎么办?” 没听见回答,她只好自己回答自己:“没有西瓜么?拿南瓜代替”。 她解下围在腰间的围布,叠好,把一只只花边捋服帖,到卧室去找李梦安。从厨房到卧室,她要经过屋子外面的黄泥地,还要经过坑洼不平的堂屋。这一走,她就看见了许多东西,泥泞的土地,屋子里的泥脚印,又成灰黑色的煤油灯罩。她想起了两年前还在城里,与李梦安住着一幢砖木结构的小楼,四周干干净净,各色花卉按时令开放。入夜,日光灯亮而柔和的光线照着丝绸睡衣。 她闭一闭眼,就到了李梦安面前。 她说:“李梦安,今天呢,我想做一个西瓜鸡。你说,我明天做什么?” 李梦安头也不抬地说:“明天做什么?明天还是做我的女人。” 朱雪琴无聊地站在床边,动动手,发现自己手里拿着长柄勺子。她想:我拿着这个东西干什么? 李梦安一抬头,看见她对着长柄勺子思考什么问题,就问:“你拿着这个东西干什么?” 朱雪琴拿着勺子不经意地敲敲李梦安的腿,勺子和腿共同制造出来的声音让她感到心里很安稳,那声音是结结实实的。 她试着再敲一下,感觉不错,再敲一下,再敲一下。李梦安扔下书,笑眯眯地问:“你在干什么?”1-3 后记 人心是世上最顽强的东西 《美哉少年》是我四年前写的,后来刊登在《钟山》上。写了以后,它好像石沉大海了,至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出单行本。记得当时听到几个人向我否定它,也有几个人向我肯定它。我都很感谢他们,写了一部小说,总想听到一些话的。任何一种话都对我有用。 四年过去了,当时的热情已经渐渐变淡。编辑打电话给我,说要选用,自是高兴。 于是翻开杂志,重新看了一遍。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汗颜,二是感动。汗颜的是,现在看来,这部小说不免粗糙,它是由心而发的那种,没有经过写作前更深一步的思考。而且小说里有许多小毛小病。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无法给这些毛病彻底“手术”。感动的是,它是善良的,真诚的。我想,选刊之所以决定用它,一定是源于后者。 它是我少年时的一个梦。 我的少年时经历过“文革”,经历过深深的不安。所以我把小说的主人公叫做“不安”。一提到“文革”,我就想起巴金先生,他生前执着于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可惜没有建成。说得狠些,一个总想忘记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哪怕这个民族非常富有。 跑题了,回到原来的地方。 在“文革”中,我随父母到了穷苦的地方。很奇怪,我一方面经历着不安,眼睛里全是乡下穷人无奈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在心里最深的地方,往往只留着一些美好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人对自身的本能的浇灌,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吧。 这篇小说源于我少年时的一个美好回忆,一个梦。有一次,我父亲从青岛回来,很兴奋地告诉我母亲,他在那个城市里看到了一位奇美的女孩子,他走南闯北,不知道见过多少漂亮女人,但是这一位真是绝色。我母亲听说以后,找了一个机会去青岛看了那位奇美的女孩子。后来我舅舅也去看了。前几天,因为马季的电话,我再次和父母提起这件事,我问他们,那个女孩子真的那么美吗?我父母想了一想,说,漂亮的。脸上淡然的样子。我记得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们每次提到这位陌生的美女,脸上都洋溢着动人的光彩。我明白了,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这位美女到底有多美,而在于人心饥渴到什么地步。人心最大的饥渴就是对美的对自由的需求。 少年时总是听说这位美女,可惜无缘见到她。但她对我的影响是大的,她是我少年时的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所以我让李不安替我去找了她,也许她并不那么美,可能有一口四环素牙齿,但那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人心在美的滋润中成长,哪怕那种美是沧海一粟,是鱼龙混杂,是来不及感受的一丝一毫,人心中的本能也会拼死抓住它。我相信人心是世上最顽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战胜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