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季羡林先生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作品展示。
本卷内收《糖史》的《第二编国际编》和《第三编结束语》。另外,作者糖史研究方面的三篇文章也一并收入本卷中,作为附录。
本卷内收《糖史》的《第二编国际编》和《第三编结束语》。另外,作者糖史研究方面的三篇文章也一并收入本卷中,作为附录。
关于《糖史》的有关情况,请参阅《第九卷说明》。
《<季羡林文集>后记》本应放在最后一卷——第二十四卷的末尾,但由于《糖史》虽然编号靠前,实际上却是后出,所以只能把《后记》放在《季羡林文集》第十卷——《糖史》(二)的末尾。特此说明,敢请读者谅解。
第二编 国际编
第一章 第一编中已经提到过的有关第二编的内容
第二章 甘蔗的原生地问题
第三章 西极(国)石蜜
第四章 从佛典的律藏中看古代印度的甘蔗种植以及砂糖和石蜜的制造和使用
第五章 唐太宗与摩揭陀
——唐代印度制糖术传入中国问题
第六章 邹和尚与波斯
——唐代石蜜传入问题探源
附 甘蔗何时从印度传人波斯
第七章 欧、美、非三洲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
第八章 南洋一带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
第九章 日本的蔗和糖
第十章 琉球的蔗和糖
第十一章 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种蔗和制糖
附 有关蔗糖的阿拉伯文资料
第十二章 蔗糖在明末清前期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读《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札记
附章 新疆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应用
第三编 结束语
在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在这两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附录
一、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人中国的敦煌残卷
附 对《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人中国的敦煌残卷》的一点补充
二、cini问题
三、再谈cini问题
《季羡林文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