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教育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爱说这类话:“遇到困难时,要奋力拼搏,锲而不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精神。”于是,这个世界上就衍生出了很多“背水一战”之类的可歌可泣可悲的故事。其实,人生旅途遭遇阻碍时,“半途而废”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1982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只身来到美国,寻找生存之路。这时,他遇到了黑人琴师科斯尔,他们发现美国亚特兰大银行门前是一个能赚钱的好地盘,如果在此处卖艺一定收入颇丰。谭盾和科斯尔合作,发挥各自的天赋,一个谱曲,一个演奏。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掘到了数目可观的第一桶金。可是后来,银行门前禁止卖艺,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好地方。科斯尔提议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可以转战其他城市,继续合作赚钱。可是,谭盾却不想再去战胜困难,而是退出了合作,选择了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后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几年后谭盾脱颖而出,接连荣获国际音乐大奖。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谭盾是明智的。他没有选择一鼓作气,继续卖艺,而是选择了“半途而废”,重新确立理想,读书充电,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试想,如果他继续与科斯尔合作,换一个城市卖艺,一生充其量只是一个不缺钱的流浪作曲者,永远不会成为闻名世界的音乐大师。可见,“半途而废”并不“废”,重新锁定目标后,继续勤奋努力,我们的人生就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走出一条成功的坦途。
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难度也越来越大了,思之再三,她最终决定不再继续读下去。这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遇到了一点儿困难,就轻易地让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吗?毕淑敏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不能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靠的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命对我这个年过五十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最终毕淑敏专心地去当她的作家。最后以364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
毕淑敏也是明智的。她明白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的“半途而废”,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正视自我,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你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你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你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可是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最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农夫是不明智的。他的眼中只有“进”而没有“退”,如果他不要太贪心,明白适可而止其实是一种智慧,那么等着他的就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
“半途而废”不是中途放弃,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态度,是明智的重新开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当遭遇曲折坎坷的逆境时,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应当机立断“半途而废”,重新选择契机,说不定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P6-8
邵火焰的文字精蕴,充满智慧和灵性。他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阐释出了别人忽略的东西,用文字敲击读者的心扉。邵火焰的作品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文字优美,充满着人性的温润和悲悯的情怀,直逼岁月的深处,散发出浓浓的暖意。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芳草》主编 刘醒龙
在写作上,擅长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教师作家邵火焰就具有这样一颗真诚的心,文如其人,他的作品是从平凡岁月的长河里打捞起来的一尾尾鲜活的鱼儿,他的文字平静、朴素、坦然、深刻,像雪霁后的阳光,不仅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捧读着他的文字,你会闻到阵阵智慧的花香,潜移默化中提升你人生的高度。
——《散文选刊》原创版执行主编 蒋建伟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在八卦、段子、小品、肥皂剧时刻弱化着人们智力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有思考、有见识、有真情的文字,来滋润我们的生活与灵魂。干宇文见素心,有智者的忧患,有现实的关怀,有未来的展望。我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推崇邵火焰,分享他灵气搏动、悟性十足的文字。
——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 夏元明
一晃我就到了知天命之年。回顾这一生,似乎从婴幼儿时候起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听母亲说,我满周岁“抓周”的那一天,抓的第一件物品就是一本书。随后从启蒙读书一直到现在,书籍成了我每天不可或缺的朋友,读书成了我精神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书籍伴随着我一路成长,并且还将伴我慢慢变老。
我是个爱书之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初领到新书后,我都要用那时包装水泥的牛皮袋裁成的纸,把新书的封面包裹起来,然后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上我的名字。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写下名字时的那种神圣的感觉。
小时候,每次上街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书店,我会用平时攒下的零用钱买一本书。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连环画,那个年代能够得到一本彩色的连环画,是一件能让人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的开心事。我还记得买的第一本彩色连环画是《小号手》。我还能讲述出书中的小号手,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英勇的红军战士的曲折动人的故事。
14岁那年我生过一次病,在医院躺了19天。一天,我那当民办教师的叔叔来看我,问我想吃点什么,我说什么都不想吃,就是想看书。叔叔马上去书店给我买了5本连环画和1本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这几本书陪我度过了医院那段难熬的日子。
在师范读书期间,我有空就扑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我最喜欢读的是文学方面的书籍,我读完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还读了《红与黑》《三个火枪手》《茶花女》《呼啸山庄》《悲惨世界》等多部外国文学名著。有时看到同学手里有学校图书馆没有的好书,我就主动帮同学打饭打洗脸水来套近乎,目的就是让同学能优先给我看。那时,我还养成了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我家的书柜里码满了我的读书笔记本。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喜欢读书。陶渊明说他一生有三大爱好:喝酒、读书、写文章。其中我有两大爱好竟然与陶渊明相同:读书和写文章。我曾在我的博客上写过这样一句话:用读书来休闲,用读书来养心,用读书来益智。现在,每天工作之余,当别人在打麻将或玩电脑游戏时,我会一杯清茶相伴,手捧一本我喜爱的书,开始我的休闲养心益智之旅。朋友们都说我有书卷气,这都是书籍日久浸淫的结果。读书养我心,读书乐陶陶。
书读多了,我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作。于是在读书的同时,我开始文学创作,迄今我已在全国1000多家中外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并多次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还荣获了湖北省首届秦兆阳文学奖。已经公开出版了3部文集。2011年12月,荣幸地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感觉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为两个字:感谢!感谢文学,让我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感谢书籍,让我平凡的人生丰富多彩;感谢读者,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拙著。
是为后记。
邵火焰
2015年春
这是湖北知名作家邵火焰从近几年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500多篇散文随笔中,《给自己一个起飞的悬崖》精选出来的数十篇佳作。分为“智慧点灯”“思维体操”“事在人为”“天天向上”“书海浪花”“大爱无疆”六辑。文章短小精悍,题材丰富,见解独到,情感细腻。有咀嚼生活收获感动的智慧;有品味人生攫取精髓的哲理;有探求新知开卷有益的结晶;有放飞心情陶冶情操的顿悟;有彰显爱心礼赞亲情的感恩。作家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将对社会的责任与大爱融入文字之中,向读者奉献出一顿精神大餐。该书既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收藏,又可作为大中学生写作的范本。
邵火焰的文字精蕴,充满智慧和灵性。他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阐释出了别人忽略的东西,用文字敲击读者的心扉。邵火焰的作品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文字优美,充满着人性的温润和悲悯的情怀,直逼岁月的深处,散发出浓浓的暖意。
这是湖北知名作家邵火焰从近几年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500多篇散文随笔中,《给自己一个起飞的悬崖》精选出来的数十篇佳作,供读者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