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人物探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元鼎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拨开三国迷雾,探寻历史真相,一本历史视角的三国演义,一部时代风格的人物探秘。

《三国人物探秘》集学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为三国爱好者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架起桥梁。当今,许多读者,甚至一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三国演义》影响,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认识上的偏差。为了拨开三国迷雾,探寻历史真相,笔者张元鼎以忠于史实为出发点,本着不媚俗、不臆造、不溢美、不贬损的原则,力求撰写出一本历史视角的三国演义,一部时代风格的人物探秘。

内容推荐

张元鼎编著的《三国人物探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选取读者感兴趣的题材。如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三国演义》并未写出赵云当时的年龄,《三国志》也未明确记载其年龄,一般赵云给人的印象i是20岁上下的青年形象,以往也无人论及此事。本书通过《三国志》有关资料和天干、地支等知识论证得出:赵云时年为45岁,终年66岁,为三国时期最长寿的名将之一。二是力求有新意。如通过相关资料论证黄忠并非老当益壮,而是英年早逝;张飞并非粗中有细,而是壮而有谋;诸葛亮忌火,怕火;刘备不满关羽;马谡被杀冤枉等。三是写出特色。如王平集文盲与军事家、小功大升与大功不升、谨慎与多疑、有防守之功与无进攻战绩等矛盾于一身;周瑜的个性、处事待人和战争表现均是风流潇洒;姜维无论北伐,还是汉中防守战略及假降钟会,都是将蜀汉江山作为赌注,最后输个精光。

目录

一、思维独特的曹操

二、颜良文丑徒有虚名

三、吕布为何英雄气短

四、荀或与官渡之战

五、大智若愚的苟攸

六、勇字当先的张辽

七、大起大落的张邰

八、治军严整的徐晃

九、刘关张结拜兄弟

十、刘备打江山

十一、“乐不思蜀”质疑

十二、诸葛亮怕火之谜

十三、关羽为何败走麦城

十四、壮而有谋的张飞

十五、惜哉,马超!

十六、英年早逝的黄忠

十七、美哉,子龙!

十八、诸葛亮宠信马谡

十九、冤哉,马谡!

二十、魏延仕途之谜

二十一、魏延作乱之谜

二十二、文盲军事家王平之谜

二十三、怪哉,蒋琬!

二十四、不善外交的费祎

二十五、八面玲珑的费祎

二十六、乱政始于费祚

二十七、蜀汉江山成了姜维的赌注

二十八、福哉,廖化!

二十九、善于激将的孙权

三十、风流倜傥的周瑜

三十一、大气磅礴的鲁肃

三十二、屡次蒙混的吕蒙

三十三、胆识过人的甘宁

三十四、用兵如神的陆逊

三十五、孙刘联盟子虚乌有

三十六、借荆州是借南郡吗?

附录一 街亭之战漏洞百出(文学批评)

附录二 侃三国(对口相声)

试读章节

吕布是忘恩负义之人。丁原最早重用吕布,是因为吕布英勇。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布以骁武给并州,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驻扎河内,以吕布为主簿(相当七品),大见亲待”。董卓也认为“布见信于原”。与张辽(相当六品)相比,吕布仕途不顺当,才干被埋没,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职务,是丁原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吕布由默默无闻而做主簿,面对丁原“大见亲待”,定生感激之情。但这职务和吕布的能力、年龄显然很不称,所以,当丁原以骑都尉升为执金吾后,吕布职位未见升迁,“大见亲待”便很有可能降温,也就为无义无信的吕布不满丁原埋下伏笔。丁原用吕布的主要原因是:其一,与战乱有关。此时,黄巾军之乱几乎遍及北方,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军事人才。其二,丁原“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用吕布为主簿,说明吕布有文才,起码比丁原强。其三,吕布之勇更为丁原看好,与丁原武将特征相同。但是,丁原升为执金吾,吕布却未见提拔,吕布对此仍有遗憾。董卓利用吕布的英勇和遗憾,以利诱之,吕布便杀掉了丁原。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感情胜于丁原。不久,吕布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职务和待遇远胜于前。董卓用吕布与丁原用吕布的原因基本一致。其一,战争更为激烈,朝廷内的争斗白热化。其二,董卓与丁原相差无几,都是一介武夫,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记载:董卓“少好侠”,“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鞔,左右驰射”。其三,吕布仍有憾事。诛去董卓后,吕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职务与待遇远高于与董卓相处时,反映王允在联合吕布时,以此击中要害,即吕布心中憾事。从客观来讲,丁原、董卓由于吕布英勇而一叶障目。从吕布主观讲,他是见利忘义。吕布诛杀董卓也非出于大义,同杀丁原的目的一样,是为了私利和泄愤。

由于吕布英勇无义,反复无常,被当时北方军阀视为危险人物,过早地成为“孤家寡人”。袁术很早就“恶其反复,拒而不受”。只是后来为形势所迫,才与吕布时分时合。“绍患忌之”,“绍恐还为己害”。吕布也为袁绍所忌。曹操称吕布是“狼子野心,诚难久养”(《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恨不早相得故”(《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说明吕布早就为曹操所不容,是定杀无疑的。“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明确反映刘备对吕布无义的看法。

吕布对待部将也无情无义。“刚直烈壮”的陈宫(字公台),虽一时被重用,但吕布由于听从妻子之言,而将其冷落一旁。灯谜“听妻妾言不用公台计(法国名胜)爱丽舍宫”就是指责吕布不用陈宫之谋。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魏氏春秋》记载:“陈宫谓布曰:‘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布然之。”可是因为吕布之妻反对,吕布便予以否定,坐以待毙。“清白有威严”的高顺率领精练齐整的七百士兵,攻无不克,号称“陷陈营”,曾先后大败刘备、夏侯悖。吕布知其忠勇而不用,后因怀疑诸将而夺其兵权。

吕布无义,怎能不令部下生疑?这反过来又促使吕布猜忌,导致吕布“不能制御其党”,“上下离心”,“每战必败”。陈珪父子早就从内心与其分道扬镳。认为吕布与袁术联合“将为国难”,陈珪之子陈登认为对待吕布“宜早图之”。在曹操出兵徐州时,陈登便率广陵郡之兵与曹操呼应。吕布闻之,便将陈登三弟作为人质。吕布手下张弘连夜将陈登三弟送出城。在吕布被困之时,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绑陈宫出降。吕布众叛亲离,只有束手就擒。吕布对自己被部将所出卖不解,在被曹操所捉时,还称自己厚待诸将。“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正因为吕布的无义,所以,即使他已投降曹操时,仍然被曹操所杀,一代英雄气短。当吕布请求为曹操率领骑兵打天下时,“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从此段记载看,仿佛吕布是死在刘备之手,但如结合吕布一生,细加分析,不难看出,吕布是死在自己之手,是其不义导致被杀。曹操是何等英雄人物!看吕布可谓洞若观火,岂能忘记吕布以往的言行?曹操有疑色,是因为吕布确实英勇无比,当时自己面临强大对手袁绍,正是用人之际,杀之可惜。可是,如将无义吕布放在自己身边,这非大将所为。即使此时刘备不说,曹操只不过当时权衡一下,三思而后行罢了。吕布即使投降,也难逃厄运。作为用人标准是“唯才是举”的曹操都一定要杀吕布,更证明不义的吕布不为天下人所容。

吕布谋略如何呢?吕布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壮士三十人欢送吕布,准备伺机掩杀吕布。吕布让其在帐外住下,安排人在帐中鼓筝。吕布悄悄出帐而走,无人知晓。“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这说明吕布警惕性高,防范措施得当,在与袁绍的较量中没能让袁绍阴谋得逞。另外,吕布乘虚进攻徐州,实施里应外合,大败张飞。尤其是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主力青州兵围吕布于濮阳。吕布以大姓田氏施反间计,赚得曹操入城。曹操放火烧东门,背火而战,显示此战必胜信心。吕布先以拥有优势的骑兵将青州兵打败,曹军大乱。“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献帝春秋》),摔下马来,烧伤左手。濮阳之战中,吕布根据实际情况,极好地运用了战略(反间计)、战术(骑兵先战)。总之,吕布具有一定的谋略。当然,在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面前,吕布仅凭一些智慧,是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的。吕布之谋与曹操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因此,作为曹操军师的荀攸称吕布无谋,便不足为怪。陈寿评论吕布“有境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是十分准确的,“无英奇之略”并未完全否认吕布没有智谋,而是没有英奇之谋。

P14-17

序言

《三国人物探秘》集学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为三国爱好者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架起桥梁。

当今,许多读者,甚至一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三国演义》影响,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认识上的偏差。为了拨开三国迷雾,探寻历史真相,笔者以忠于史实为出发点,本着不媚俗、不臆造、不溢美、不贬损的原则,力求撰写出一本历史视角的三国演义,一部时代风格的人物探秘。

《三国人物探秘》大致按《三国志》人物传记顺序编排,选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为题材,以展现各个历史人物在三国时代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风貌。关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史料较多,本书只就人物某个重要方面再现其人;对张飞、张辽、甘宁等重要人物一生主要事迹作了概括和阐述;对军阀董卓、袁绍、袁术等人们并不感兴趣的人物和将军夏侯悖、李典、凌统等人物弃而不论,但在有关文章中作了提及。

《三国人物探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选取读者感兴趣的题材。如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三国演义》并未写出赵云当时的年龄,《三国志》也未明确记载其年龄,一般赵云给人的印象是20岁上下的青年形象,以往也无人论及此事。本书通过《三国志》有关资料和天干、地支等知识论证得出:赵云时年为45岁,终年66岁,为三国时期最长寿的名将之一。二是力求有新意。如通过相关资料论证黄忠并非老当益壮,而是英年早逝;张飞并非粗中有细,而是壮而有谋;诸葛亮忌火,怕火;刘备不满关羽;马谡被杀冤枉等。三是写出特色。如王平集文盲与军事家、小功大升与大功不升、谨慎与多疑、有防守之功与无进攻战绩等矛盾于一身;周瑜的个性、处事待人和战争表现均是风流潇洒;姜维无论北伐,还是汉中防守战略及假降钟会,都是将蜀汉江山作为赌注,最后输个精光。

张元鼎

2009年5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