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生命里唯一的一天,逝去便不再回来,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
禅不玄虚,禅是一种生活实用技术!
芥川奖得主、禅僧玄侑宗久的“快乐生活”心得。
禅所重视的是完全的自由,所以存在于自己身外的东西哪怕是尊贵无比的形象,也无非仅仅是束缚而已。
在这本《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中,连“暴风骤雨”都能化作一股风流,令你悠然自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日)玄侑宗久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一天都是生命里唯一的一天,逝去便不再回来,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 禅不玄虚,禅是一种生活实用技术! 芥川奖得主、禅僧玄侑宗久的“快乐生活”心得。 禅所重视的是完全的自由,所以存在于自己身外的东西哪怕是尊贵无比的形象,也无非仅仅是束缚而已。 在这本《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中,连“暴风骤雨”都能化作一股风流,令你悠然自得。 内容推荐 《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是由东瀛佛门第一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所撰写的禅学书,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启迪作用的人生指南书。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禅是一种生活实用技术。作者通过“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的方式,来印证了“活在当下”“安心立命”“全面肯定现状”等各种独具一格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读者达到“日日是好日”的悠然生活境界。 目录 前言 一 为什么会产生“迷惘” 不可武断(无可无不可) 好恶这一关口(一切唯心造) 无法仅凭感觉把握的世界(六不收) “悟”周边的景色(廓然无圣) 从妄想中获得解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 悟者是如何看的 原模原样的世界(柳绿花红真面目) 贵在洗濯(一物不将来) 三 日常如何生活 如何接受因果(日日是好日) 各司其任(随所作主立处皆真) 决意老死红尘中(平常心是道) 四 重新审视“我”是什么人 生活习惯锻造自己(知足) 五 风流地生活 先要立“志”(安心立命) 享受“摇摆”(不风流处也风流) 后记 试读章节 不可武断 无可无不可(《论语》) 不轻视自己 当我们说“无可无不可”时,大体是指并不特别出众但也并不特别糟糕,说得更直白一点,便是“马马虎虎”。然而用于禅的场合,它便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应当注意。 这本来是孔子的《论语》中的话。提到《论语》,它无疑是一个揭示了与禅迥然不同的人生观的体系。禅便是这样:但凡是妙语佳言,不问出处统统吃进,贪欲横溢。开篇便举了个“无节操”的例证,实在是惶恐之至。不过著者之意,在于盼望诸位不要受思想或者宗教条条框框的拘束,而自由地阅读本书。 禅,是某种特定的佛教宗派,它本来其实是“禅那”(即三昧)的省略形态,因此不妨把它看成是可能存在于形形色色场景中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希望诸位以这样一种观点来接受本书中的“禅”一词。 “无可无不可”,原是孔子对其自身的表述,见于《微子篇》。就是说,他主张自己不必妄下论断,声称某事当行某事不当行,或是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这可以理解为随机应变,而如果要表达得更为“禅”一些,说是不轻视自己也无妨。 通常我们认定的“自己”,大概是能够通过理性去把握的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会思考会怀疑的、笛卡儿式的自己。然而,通过种种机缘而得以发现的自己的潜能,其实是无限的,并不是理性所能够全盘把握的。所以,“无可无不可”的主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最大限度地重视理性的、欧美式的思维完全对立的说法。 当然,对立原本是理性的范畴,禅内部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对立,二者的思考方式相去甚远。也就是说,禅远远地超越了理性思维,认为自己的内部一片混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禅就是从这里开始其构想的。 用意识控制混沌 譬如说,人们一般认为疲倦了才会打呵欠,于是便想:早点儿上床睡觉去吧。然而禅式思考却有所不同。通过打呵欠,脑内的氧气明显得到了补充,因而肌肉放松,身心舒畅,因此何不有意识地去打呵欠呢?——禅,便会这样去思考。 也就是说,将意识这根钓丝坠入混沌之中,从中钓起鱼来。就这样去控制身体和心灵。 实际上,这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也许有人已经学会如何有意识地去打呵欠了,不过我还是在这里演示一下打呵欠的方法。通常,人们在打呵欠之前会轻轻地呼一口气,先把口张开,将意识放在喉咙的深处,或者说,放在联结两耳的那条直线的中心点上。只需这么去做,稍过一会儿,后脑勺就会感到收缩,嘴巴更加张大,从而打出一个美妙的呵欠来。请您在这里当真试它一试。 您的呵欠打成功了没有?只要没将意识放错位置,呵欠肯定就能打成功,没准儿您还会既流鼻涕又淌眼泪呢。 这样做万无一失,而且越打呵欠脑子就会越加轻松,身体也就越加惬意。 在此我想告诉诸位的,不仅仅是打呵欠的方法。而是说,无论是倦倦思睡的“心灵”,还是沉沉睡去的“身体”,看上去似乎只是混沌的现象,但其实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用“意识”去加以诱导。 自己内部无限的潜能 如果说身体和心灵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调控,那么,也就应当能够理解“无可无不可”这种精神状态。在尚未动手尝试之前,就先判断做得到抑或做不到,那其实是轻视自己的潜能。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对此我们将另作探讨,总之,在此请诸位像孔子那样,认定自己“无可无不可”,认定自己身上潜藏着无所不能的可能性。不必谦逊,而应当自豪地这么想。 嗨,从刚才起一直在打呵欠的您啊,呵欠打得过多的话,会脸发胀身子发软,就像发低烧时的感觉。这是体内新陈代谢,废物一气儿排人肾脏时发生的短暂症状,您丝毫不必担心,很快便会感觉舒畅的。不过应当注意的倒是,呵欠如果打得太多,会导致面部肌肉松弛的哟。 虽然已经开读《禅的生活》,但倘使脸庞却变得好似打过呵欠的狮子一般,那也很难说是“禅”噢。贫僧毫无奉劝诸位强忍睡意熬夜硬撑的意思,诸位不必硬憋着呵欠不打出来,不妨明日再接着读下去如何?不是说过了吗?——几点之前“不可”睡觉云云,并不是“禅”嘛。 P9-13 序言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许多人这么说。 五年前日本自杀者人数超过三万,随后稍稍减少,而今年却再次微增。 人,何以会自杀呢?个中缘由恐怕一言难尽。 我所能告诉诸位的,只是现今的我为什么会活得愉快轻松,仅此而已。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年岁使然,可是我却以为,这完全是借了“禅”的福荫。 我甚至曾经想过:要是更早一点儿体验“禅”的话,那该多好!尽管我并不情愿再度回到青春时代,可是倘若在那个时候就深深地体验过禅的话……常常,我会作此想。 然而,假若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大概就不会写什么小说了。而且,我对于禅的关切也许就不会这么深,以至于时至今日居然异想天开地要写一本关于它的书来。 此刻细细想来,自己过去的所有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写作这本书方才存在的。 而且,能够如此去思考,恰恰也正是托庇了“禅”的福荫。 提笔伊始,似乎便要陷入周而复始的怪圈之中去了。 坦白地说,这篇“前言”其实是在正文全部写完之后才动的笔。而且我觉得,写作这本书让我厘清了灰暗青春时代的艰辛和苦痛的经历,仿佛自己是在一边写作一边接受治疗一般。 当然,人世间大概并不存在什么对任何人都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同时我也觉得,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大概多少可以让诸位理解禅僧们所以健旺的理由。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哪怕仅仅多了一个,变得逍遥,变得健旺——哪怕只是一点点。 不过,禅僧们也并非人人都逍遥健旺,他们同时也是让人犯难的角色。在这本书里,我意在介绍被称作“禅语”的语词的同时,勾勒出“禅的生活”的大貌。然而其中出现的词语,其出典却极为繁多。禅僧们当然也自己动笔写诗做文章,除此之外,他们还随意引用古今文献,以及诗人们的诗作,而这些常常被称作“禅语”。可以说盗用手法高明之极,而且盗用者的用法往往比原典更为出名。因此倘从学问的角度来看,也许禅僧们真是令人犯难的一群人。 话虽如此,其实我自己也忝列禅僧末流,恐怕也会每每朝着非学问的方向狂奔。而且因为我仅仅是一介末流禅僧的缘故,只怕有时还会奔向不该去的旅途。贫僧所言也许会有“无节操”之嫌,这一点得事先预告诸位。 我有时也会厚着脸皮想,“反正重要的不是学问”,那么,究竟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一点只能请诸位去细细地感受了。通过形形色色的禅语去体味禅的世界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产生一些具体的变化,这便是本书的目标所在。 如果诸位的迷惘和苦痛能够有些许减轻,并变得轻松逍遥的话,贫僧将会十分喜悦。 著者识 二○○三年夏,盂兰盆节前 后记 《禅的生活》这一书名,最初是筑摩新书编辑部矶知七美氏的提案。当时我并没有完全赞同,所以后来还曾有过好几个别的提案,而我自己也曾思考过标题,可最终尘埃落定,还是依循了最初的提案。 随着写作的进展,我逐渐习惯了这个标题,未几便甚至觉得,这才是我正想要写的书。而最要紧的,是能够以“生活”这一视点贯穿全书,对此我感到非常喜悦。此外,我还从矶氏那里,就脑的描写获得了许多指教,专此附笔鸣谢。 此次这本新书,我再次叨扰了诸位儒僧友人校阅书稿。倘无他们的赐教,只怕是无法完成的。谨向野口善敬氏、德重宽道氏、朝山一玄氏、并木优记氏、松下宗柏氏、矢多弘范氏献上我深深的谢意。 学问上的教诲自不待言,在同一个研究会中也保持有多方接触的他们的“禅的生活”本身,也令我获益匪浅。 日前,我前去参加研究会时,错把野口氏的竹屐穿回了家。因为上面写有姓名,所以翌日我便觉察到了,于是赶忙致歉,并询问是否需要用宅急便完璧奉还。野口氏的回复是下面这样一封电子邮件: 竹屐原本是便宜货,破费邮资未免可惜。如果不介意的话,就请在做扫除时穿用吧。其实,我在准备回家时发现竹屐不见了,便想“准是哪个阿呆弄错了”,可由于没有时间寻找,便穿了并木氏在门前买来的新品回家了。我这里买下了许多备用,故而请不用担心。 由身为犯人的“阿呆”我来说此话,似乎有些奇妙——不过写这封邮件的野口氏自然毋庸赘言,而为他买来新品的并木氏亦复如是,他们都是多么“风流”、多么潇洒的人啊!对于他们而言,连我这单纯的疏忽,似乎也都变成了体现“慈悲”的风流之所在了。 我丝毫不认为禅的生活就是世间应当视为楷模的生活。我是何等的马大哈,通过一桩竹屐事件,诸位大概也可以充分领略了吧。 然而重要的,恐怕还是包容了马大哈兼阿呆还绰绰有余的、他们那风流的心吧。而这却正是从禅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我相信。 不过诸位知不知道,“马大哈”一词,其实是将“嘛大和尚”读走了音并缩去一个音节而形成的。原意应是“算啥和尚”,亦即是指不配做和尚的人。在这层意义上我是否算个马大哈,则唯有仰赖读者诸贤公断了。 总而言之,本书也许只是一份禅走向风流的旅程记录。借了筑摩书房的光,让我作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对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祈愿赐览此书的诸位朋友,永远心安神宁。 二○○三年,秋分时节 玄侑亲久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