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一恒编著的《城郭》介绍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古代城市的雏形。与21世纪20年代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就是一个雏形,就是一座城郭。城郭在哪里?城郭就在你我的身边。本书既然是散文集,那么其中的人物名字也必然都是虚构的,如有人名和情节雷同则纯属巧合,希望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牧一恒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牧一恒编著的《城郭》介绍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古代城市的雏形。与21世纪20年代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就是一个雏形,就是一座城郭。城郭在哪里?城郭就在你我的身边。本书既然是散文集,那么其中的人物名字也必然都是虚构的,如有人名和情节雷同则纯属巧合,希望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内容推荐 牧一恒编著的《城郭》通过主人公田戈在40岁的时候反思自己的生活,展现了近30年来城乡结合地区人们的生活画卷。田戈1973年出生于农村,1990年考上大学,1994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经过20年的工作、爱情、成家、抚养孩子、赡养父母、工作取得成绩等过程逐渐由青年走向中年。作品让我们反思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去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小村之恋 第二章 田戈心中的家 第三章 田戈的成长 第四章 多种风格的爱情 第五章 恨无常 第六章 田戈的业余生活 第七章 田戈的职业收获 第八章 小村之蜕变 第九章 田戈跳槽的惨败 第十章 你好!2013 第十一章 爱情死结 第十二章 悟读书 第十三章 悟道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小村之恋 1.田戈的家 1976年的秋天,田戈三岁半,和父母住在用柴火垛改造的临建里。晚上胡同里人很多,很热闹,他就一直玩儿,直到累得躺在破被子上,一闭上眼,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这是小田戈对唐山大地震的全部记忆。 1979年春天,六周岁的小田戈和母亲去种地,母亲用铁镐一下就挖出一个坑,田戈将三个蓖麻种子放进坑里,再用小脚丫把土盖上踩踩,种完这一棵,再种下一棵。那年秋天丰收了,蓖麻籽和玉米都收回了家,再也不用到生产队去借粮。自留地和责任田都有了,妈妈对孩子们说咱们再也不会挨饿了。 田戈的爸爸是建筑工人,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建筑公司去上班。田戈的爸爸非常会讲故事,田戈从小就爱听爸爸讲故事,田戈一直听到四十岁,很少听到爸爸讲重样的故事。从小时候起,每次看到爸爸下班推着自行车进院子,田戈都很兴奋。每个孩子都有爱自己父母的天性,四十岁的田戈想起自己儿时对父亲的热爱仍然会激动不已。 1973年春天,小田戈出生在华城市郊区小村,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妹妹。1979年以前,为了活下去,田戈家总是向生产队借粮借物,累计欠下了生产队的债折合人民币1153元钱,后来妈妈说那些账很多是会计瞎写的。田戈的爸爸每个月工资38元,妈妈没有工作,她要带三个孩子,还要给田戈的奶奶赡养费,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田戈和哥哥妹妹三人都是先天性营养不良。田戈三十一岁那年,病重住院,大夫说他的胸骨发育不大正常,是小时候严重缺钙、营养不良造成的。尽管中年的田戈皮肤白皙,带着金丝边眼镜,说话温文有礼貌,书生气十足,但他的胸骨和氟斑牙瞒不过医生的眼睛,医生会毫不留情地说他是个小时候营养不良的人。每次被牙医折腾得死去活来之后,田戈对着镜子,看着镜子里面的城里人,会不断提醒自己是一个城市边缘的人,然后龇牙,让镜中的男人黄牙毕露无遗。尽管田戈购买了城市地理中心的商品住宅,尽管四十一岁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周围人眼中的体面人,他也丝毫没有刻意隐瞒过自己城郭人的本色。如果他不开心地大笑而漏出他的金黄色的牙,没有陌生人会相信他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对田戈来说,少年时种地的生活是简单的,只要有力气就行,而中年时作为一个城里人,他感觉活着是艰难的,尽管在周围人眼里他活得还不错。 田戈的妈妈是1968年的高中毕业生,她一说话,就显得在那群农民媳妇中与众不同。田戈的妈妈长得是典型的小村妇女的样子,但在田戈眼里,妈妈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和那些小村妇女截然不同。田戈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讨论王熙凤和史湘云的关系之类的古怪话题,或者妈妈纠正爸爸说你又把“造诣”念成“造纸”,因为爸爸喜欢说自己的胡琴演奏有一定的“造纸”。农活其实就是要花力气,田戈的妈妈干农活从来不惜力,仿佛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而田戈的妈妈或许是因为太累了,终于在1994年春天,栽倒在自己的稻田里,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热爱的土地中。从1979年以来的15年里她干了很多家庭主妇50年也干不完的农活。田戈的妈妈没有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得了脑出血但及时抢救过来了,那一年她四十七岁,田戈二十一岁。 对小田戈来说还有一件简单而好玩儿的事情,那就是音乐。田戈无法理解别人唱歌怎么会跑调。田戈和爸爸学会了拉板胡和二胡,而田戈的妈妈也给田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歌谱让田戈练习,而且她还会唱“我们跨过公路来到小河旁……”的歌曲。田戈的妈妈也会拉二胡,只是不像田戈的爸爸那样那么多才多艺,但她还会跳舞、演戏。田戈的爸爸在1966年考上了华城音乐学院附中,不幸的是, “文革”开始了,开学的日子被无限期拖延了。田戈爸爸的文艺天分转化成了他一生的业余爱好。小田戈后来才知道,自己虽然有很好的音乐基因,但缺乏正规训练,所以注定成不了事,只能是业余爱好。这个家族良好的音乐基因终于在下一代有条件接受正规训练的时候,在二胡演奏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田戈的哥哥1993年结婚,1994年生了女儿小美,2c109年小美考上了华城音乐学院附中;2010年田戈妹妹的女儿小丽也考上了华城音乐学院附中;2012年,田戈的儿子也考上了华城音乐学院附中。这三个孩子学的都是二胡,都是同一个教授教导的优秀学生。而田戈注定和他爸爸一样,将音乐当做一生的爱好。当田戈坐在电视前看文艺节目的时候,时常飘飘地感觉自己到了舞台上…… 1979年秋天,田戈家用收获的蓖麻籽换了一坛子油,那是一个小口大肚的坛子,里面的油对6岁的田戈来说实在太多了。田戈的姑姑让田戈的表哥拿空酒瓶子来要些油,田戈妈毫不吝啬地给他装了满满一瓶子。田戈家住的是里外套间的土坯房,里间靠东,算是全家五口人的卧室,外间是厨房。大灶连着卧室的火炕,每天做饭的时候,卧室里弥漫着柴火燃烧产生的烟。田戈永远忘不了那年秋天妈妈将裹着小麦面糊的红薯片放在一锅热油中炸成金黄色的情景,仿佛那就是最美好的生活。面糊在油锅中嗞嗞地冒着气泡,转瞬间变成了金黄色,铁笊篱捞出了金黄裹面的红薯片,没等凉就进了孩子们的嘴里。P1-3 序言 《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段文字说的是战争,读着就让人发冷。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我们就是从远古经过不断的战乱走过来的。说从战乱中走来,显得有些悲壮,不如换一个说法,我们是从远古的生活中走来。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古代城市的雏形。与21世纪20年代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就是一个雏形。我很幸运经历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化活动,而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记忆,特将本书命名为《城郭》。城郭在哪里?城郭就在你我的身边。 依山靠海,看上去已经是城市,名字却依然还是那么土得掉渣。而城郭里的人大多是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村庄人。清晨起来,他们一脸的皱纹加上浑浊的双眼,坐在抽水马桶上,时不时地想起田野的庄稼和看家的老黄狗。 自1979年以来,我们目睹着中国城市的边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三十多年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历史的精彩篇章。多年以前有一种说法,中国10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而现在中国人口城镇化比例超过50‰按照总人口13亿来计算,也就意味着城镇增加了4.5亿的人口,这些人就是城郭人。本书所写也许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人,讲述他们自1979年到2014年之间的各种变化,当然书中涉及的具体人物数量与4.5亿比较几乎是可以忽略的,但他们至少也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在4.5亿的城市新居民中为数一定不少,甚至是可观的,我敢断定,您身边一定有城郭人。 三十多年来,城郭的人们在环境上、经济上、信念上、心理上、文化上发生的变化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这些人无法抛弃过去,只有继承过去,思考并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否则就会活在对城市生活的抱怨中,那样他能快乐吗? 这本书不像传统小说那般有统一清晰的脉络,而是由若干篇散文组成。通过这些散文,如果你是城郭人,可以反思,如果你不是城郭人,你可以更加理解你身边的城郭人。毕竟在中国,城郭人的数量相当庞大,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人群。 本书既然是散文集,那么其中的人物名字也必然都是虚构的,如有人名和情节雷同则纯属巧合,希望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其实,我也是一个城郭人,因为爱我们的城郭,才费尽心力写了这本书。 作者 于2015年3月28日 后记 城郭的天颜色多变,今天是蓝色的,像宝石;昨天是灰色的,像泼墨山水画;前天则是黄色的,据说叫做沙尘暴。 春风吹过,垃圾袋随风飘舞,城郭的天现在是五颜六色的,十几年了,都这样。 无论有没有这本书,城郭的人依旧那样活着,延续着他们的生命,这生命如此顽强,如此骄傲,如此可敬! 希望十年后,也就是2025年的春天,我再把田戈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相信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作者 2015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