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瀛鳌和采薇共同主编的《这本书能让你稳定血压》一书不同于一般的降压书,目前关于高血压的健康书都是在讲如何降血压,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您来说,最头疼的未必是血压降不下来,而是血压稳不下来。稳定血压不仅能解除您身体上的诸多不适,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书是切实可行的稳压指南,没有无效的说教,有的只是可行的方法。“首都国医名师”余瀛鳌教授,从客观实际出发,以方便实用为原则,对您的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用药、中医调理等几大方面提供切实可靠的生活指导。
这是一本好读又好看的生活书,余瀛鳌教授将枯燥无味的专业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传递给您,同时全书还配有大量精彩的插图,方便您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您需要做的,只是花一点耐心读书的时间,然后把学到的方法一点点地渗透到生活中去。
为什么稳定血压很重要?
血压忽高忽低、长期不稳容易损害心、脑、肾,从而大大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说,根绝并发症,关键在于稳定血压!
为什么血压总是稳不住?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很多,饮食、起居、心理、运动等都与血压密切相关。控制血压我们不能完全依赖降压药,只有全面调整好生活方式,血压才能有效降下来,长期稳定住。
由余瀛鳌和采薇共同主编的这本书《这本书能让你稳定血压》对您有什么帮助?
有助于稳压的饮食、生活中需要规避的升压风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简单有效的稳压保健法……这些医生在诊疗时没有时间跟您说的话,这本书都将为您明白详细地讲出来。
血压波动越大,危害就越大
血压波动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的血压也波动
人体一天中的血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一种长柄勺形的起伏。正常人血压的高峰与低谷相差可达到10%以上,尤其是收缩压,昼夜之间可有40毫米汞柱以上的差别。如果峰谷变化小于10%,甚至夜晚血压高于白天,都是异常表现。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也具有这种昼高夜低的基本特点,不过是在高水平状态下的波动,变化的幅度比正常人更大,且冬季这种变化幅度还要大。如果失去这种血压的昼夜波动规律变化,更容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
血压的“两峰一谷”现象
人体的血压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值,一个低谷点,又被称为“两峰一谷”现象。
在上午6~8点,血压升到第一高峰,也叫晨峰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期。下午3~5点,再次逐渐升到第二高峰,不过其高度比第一高峰略低。此后血压趋于平稳,到夜里2~4点则逐渐降至最低点,好像跌入了一个深谷。(P20)
吃得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吃得对
用盐量的简单测量法:用普通的啤酒瓶盖,去掉垫圈,盛满盐抹平,即为6克。不去掉垫圈,松松地抹平,即为5克。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1啤酒瓶盖(5~6克)。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从少盐、限酒、控制热量摄入和营养均衡等方面着手,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就能对稳定血压产生良性作用。
高血压为什么容易具有家族性,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和一家人共同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一家人都喜欢口味重的食品,喜欢肥甘油腻的口感,都酒量过人,盐、脂肪、热量统统超标,长此以往,血压也会“高人一筹”。所以,在一起吃饭的一家人共同调整饮食习惯,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也会大大减少下一代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
当然要吃盐,但不要重口味
盐是人体必需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物质。但盐的摄入一旦超标,就会成为高血压的催化剂。高盐饮食导致血液中钠浓度增加,血管外水分就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入血管,随之血管中的血容量增加,导致人体血压增高。
控制每日用盐量是控制血压的关键一步。研究发现,每天增加2克食盐,可导致血压升高1~2毫米汞柱。限盐除了具有直接降压,并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外,还能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为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5克。
而高血压较严重者最好能控制在4克。 每天用盐量,是指一天中所有进食的总盐量,包括酱油等调料和其他食物中的含盐量。所以,如果减去这些“隐藏”起来的食盐摄入,真正在烹调中加入的盐应该在3克左右,即为上图瓶盖盐的一半左右。高血压严重者还要酌情稍减。
用盐量的简单测量法:
用普通的啤酒瓶盖,去掉垫圈,盛满盐抹平,即为6克。
不去掉垫圈,松松地抹平,即为5克。
贴心提示
不少老年人会说“盐吃少了没力气”。其实,这句话放在过去是对的,因为过去人们做重体力劳动多,出大力,流大汗,盐分随汗液排出过多,且由于食物品种单一,从其他食物中摄取的盐量也较少,此时吃盐太少容易引起虚弱、乏力的现象。而现代生活中,体力劳动的强度显著降低,出汗较少,而食物品种极大丰富,除了琳琅满目的调味料,腌制品、卤制品、海产品、零食、点心等也都含有不少盐分,几乎不存在盐少的问题,所以,日常控盐不会造成没力气。
但也不要过于教条刻板地控盐,比如盛夏天热,出汗较多时,控盐可以适当放松些。(P33)
降压枕到底靠不靠谱
中医认为“头凉脚热”是身体健康的原则,特别是肝阳偏亢的高血压患者,头热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也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现象。降压枕中一般会填入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药材,每晚枕着这样的枕头睡觉,可以达到调理气血、降压除烦等作用。高血压患者在坚持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辅助睡降压枕,对稳定血压非常有益。
荞麦皮枕:荞麦皮枕冬暖夏凉,有清热毒、降血压的作用,对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偏头痛、颈椎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茶叶枕:收集喝剩的茶叶渣(绿茶、苦丁茶最佳),晒干,制成药枕。此枕有平肝降火、清脑明目的作用,适合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菊花枕:将晒干后的白菊花(杭白菊最佳)制成药枕,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头痛者。可以白天喝菊花茶,然后将喝剩的白菊花充分晒干再做药枕,物尽其用。
此外,决明子与菊花搭配、桑叶与菊花搭配、夏枯草与荷叶搭配、绿豆与黄豆搭配等制成的药枕,对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都有一定的效果。
贴心提示:药枕要坚持长期使用,一般每天枕至少6小时,2~3周后开始见效。
高血压患者不宜睡太高的枕头,否则易使血压升高,所以,药枕不宜做得太高。此外,药枕的用布应透气性较好,以利于药性的挥发。最好是棉布或纱布,而不要用尼龙、化纤布料。
药枕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以保持干燥、卫生,避免生虫。(P125)使用降压药,不要太随意
别真拿自己当大夫
不少高血压患者看了几本医学书或养生书后,就开始给自己开药了,或者听到别人用哪个药效果很好,自己也跟着用。要知道,高血压有很多类型,可以说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会完全相同,从病因到症状差别很大,再加上患者自身的体质差异、年龄差异、其他疾病的影响等,用药也是千差万别。
这样需要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事情,一定要信任医生,让医生去判断、指导用药,千万别拿自己当大夫,以为自己全都懂,一旦用药类型不对或搭配不合理,不仅无法取得降压效果,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得不偿失。
另一些患者是完全不重视或讳疾忌医,认为高血压很普遍,没什么了不起,也没有太多不适,根本不需要吃药治疗,该怎样生活还怎样生活。这种态度会加重疾病的发展,到了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悔之晚矣。对于临界或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以不急于吃药控制,但一定要通过调理饮食、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加以控制。而在无法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用药还是必要的。
没有症状不代表就能停药
没人愿意整天吃药,因此,不少高血压患者,由于天气变暖或治疗效果比较好,血压稳定下来了,也没有头晕、疲乏、失眠等不适症状了,于是就自作主张,在没有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就停药、减药量或换药了。他们认为,降压药可以在有高血压症状的时候吃,没症状就不用吃了,这是把降压药当成急救药了!
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平时血压控制不太好的人,如果血压降下来不久就停药,血压很容易出现“报复性反弹”,比原来还高、还难控制。如原来吃一片药就能解决问题,停药反弹后,仅用一片药可能就难以解决问题了。有些停药者血压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引发心绞痛、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一般来说,夏天血压相对秋冬季节会较低,可以适当减药量。如果是血压平稳已达2个月以上,甚至血压已经偏低者,也可以减药甚至停药,但这些都应由专业医生来指导和确认,减哪些药,减多少,都是因人、因症而异的,千万不要自己做决定。
贴心提示
早期用药须谨慎
高血压是一个基本上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一旦开始服药,就很难再完全停下来。所以,早期轻度高血压时,用药须谨慎一些,不要急于用药。这是因为不论哪种类型的药物,长期服用的话,都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血压仍然控制不好,再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P164-165)
没有稳不下来的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它不仅表现为血压偏高,更大的危害是血压的长期波动,把血压稳定住,避免大的波动,才是控制血压的关键。稳定血压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是单纯通过降压药就可以完全解决。所以,控制高血压绝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养。
这本书就是专门为高血压患者编写的稳压指南,从血压常识、饮食调理、风险控制、情绪调节、运动选择、药物配合、四季养生、中医保健等几大方面入手,涵盖了日常生活应注意的各项内容,适合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阅读。不论是临界及轻度高血压患者,还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在配合专业医生的同时,按照本书的建议去做,能有效改善病情,防止高血压引发各种意外。
相信这本结合中西医精华的书,一定能给读者切实有效的帮助,实用、实用、再实用,就是我们最大的宗旨。
编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