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一个穷困潦倒的白衣卿相,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词人,死后由歌女凑钱安葬,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给大宋朝的天空涂一抹绚丽的色彩。
柳永,真情、真爱、真才华,敢写、敢唱、敢作为,是行走于北宋大街小巷中的真男人。
女作家词奴儿以清丽雅致的文字、细腻委婉的情思创作的这部小说《浅斟低唱醉流年(柳永传)》,正是缘于柳永的真性情与他真实而落拓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浅斟低唱醉流年(柳永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词奴儿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柳永,一个穷困潦倒的白衣卿相,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词人,死后由歌女凑钱安葬,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给大宋朝的天空涂一抹绚丽的色彩。 柳永,真情、真爱、真才华,敢写、敢唱、敢作为,是行走于北宋大街小巷中的真男人。 女作家词奴儿以清丽雅致的文字、细腻委婉的情思创作的这部小说《浅斟低唱醉流年(柳永传)》,正是缘于柳永的真性情与他真实而落拓的一生。 内容推荐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白衣卿相”柳永俊美儒雅,风流倜傥,是北宋最美的情郎。他满腹经纶,才情绝世,放荡形骸,流连舞榭歌台,却又天生抑郁,大志不伸,把那青春虚度,韶华空添。他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千载流芳。 词奴儿编著的《浅斟低唱醉流年(柳永传)》以细腻的笔触,委婉的情思,阐述了柳永词对后世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诉说了他一段段幽怨伤情真挚的红尘之恋;刻画了他在晓风残月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羁旅人生。 目录 第一章 钟灵毓秀鹅仔峰下一支笔 第二章 春花露浓谁把金丝裁剪却 第三章 惩恶扬善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四章 一见钟情九曲溪畔定前生 第五章 洞房花烛才子佳人偕白头 第六章 暮烟寒雨叹少年易分难聚 第七章 春光浓处留得才子情如许 第八章 何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 第九章 妙笔生花日后引得铁蹄来 第十章 当日风流如今残照草茫茫 第十一章 红尘相遇美人才子是相知 第十二章 太平盛世朝野多欢民康阜 第十三章 仙姿婆娑往往曲终情未尽 第十四章 舞尽风月玲珑绣扇花藏语 第十五章 一试落第但时会高志须酬 第十六章 时光荏苒花谢水流倏忽间 第十七章 云路何处斗酒十千笑歌筵 第十八章 天降祥瑞人间三度见河清 第十九章 志存高远平生只奏“履霜操” 第二十章 花好月圆尊前随分尽欢乐 第二十一章 忍把浮名且换了浅斟低唱 第二十二章 富贵何求风前月下去填词 第二十三章 天高云深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二十四章 四顾茫茫风烟萧索在何处 第二十五章 五十而仕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十六章 漂泊江湖游宦区区成底事 第二十七章 名来利往欲效严光隐林泉 第二十八章 独占秋风向晓自有真珠露 第二十九章 烟波浩渺艳阳美景惊煮海 第三十章 烈日煮海安得母富子不贫 第三十一章 太液波翻江湖夜雨子孓行 第三十二章 受名利累何不泛舟五湖去 第三十三章 旧日风情难留风尘之行役 第三十四章 少年意志归云一去无踪迹 第三十五章 毕竟成尘会须归去老渔樵 第三十六章 不如归去与君把酒听杜宇 第三十七章 蝶恋花香一朝风月万古长 试读章节 第一章钟灵毓秀鹅仔峰下一支笔 福建的崇安县,隶属于北宋的建州。人们都知道崇安境内的武夷山,自古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也知晓武夷山的雄俊,九曲溪的秀美,还有那名闻天下的茶叶——大红袍。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在武夷山鹅仔峰下的一座小村庄里,正在发生的小故事呢?又有谁会知晓,这故事里的主人公将在千年后,为历史上的北宋王朝增添无尽的光彩? 五夫里(白水村),就坐落在武夷山的鹅仔峰下。 如果说武夷山六六三十峰,是仙女用九曲溪串起来的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那么,白水村这座小小的村落,便是从仙女花篮里飘落到人间的一朵馨香馥郁的梅花。 数条清澈的溪流,从山上蜿蜒而下,在山脚汇成梅英河(白水河),又哗哗地绕村而过,那座横河而跨的落梅桥,古朴而凝重。桥头河畔,数不清的梅树,枝柯如铁,虬龙盘曲,清劲苍古。 早春时节,梅树上不见绿叶,唯有朵朵花蕊,如磬如磐,或低昂、或俯仰、或卷舒、或萌芽、或盛放、或枯萎,一干孤挺,节上生花。这繁枝密蕊,清奇骨格,冷香幽绝,任是丹青妙手,怕也是难以描摹的罢。 鹅仔峰脚下,梅英河东岸,掩映在梅林深处的一户人家,便是柳三变的家。 柳三变的父亲柳宜,曾经是南唐后主李煜朝的监察御史。后南唐被宋所灭,柳宜被收入于大宋朝廷,为沂州费县(今山东济州)县令。柳三变就出生在父亲的任上。 柳宜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柳三复,二儿子柳三接,给三儿子取名还真费了一番工夫。《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柳宜就给三小子取名三变。又希望儿子景仰庄周作《逍遥游》,不受凡尘俗世的羁绊,活得无拘无束,故取字为景庄。又因在柳氏家族中排行第七,家里人也叫他老七或七郎。 夕阳西下,天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悄然淡去。山峦间,一层透明如薄纱般的轻雾,渐渐弥漫开来,给鹅仔峰下的村庄,披上一袭如梦如幻而又神秘的帷幕。那片梅林,在微风中簌簌而响,时而有花瓣悠然飘落,空气中流转的缕缕馨香,似浓得化不开,却又无迹可寻。 柳家门前那株苍劲古虬的梅树下,一位端庄的中年妇人,正焦急地望着村口的小路。早春的傍晚,山里的风冷峭清寒,梅树下的妇人不免拢起了双手,轻轻地来回走动。 “夫人,回屋罢,这露寒霜重的,看冻着了。”一位翠袄黑裙的女子,脚步轻盈地来到她身后,轻声唤道。 夫人回头,面带愠色,沉声道:“七郎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竟然逃学,天黑还不回家!”虽是发狠说的话,言语之外却满是焦虑。 翠衣女子轻声安慰道:“夫人宽心罢,少爷平时稳重妥当,不会有差池的,必是哪儿有重要的事儿给绊住了。”嘴里说着话,眼睛也不免往路口张望,但见夜色茫茫,一重重黛色山峦,连绵起伏,伸向天边的更远处。 翠衣女子边说边上前挽起夫人的手臂:“夫人回屋罢,都怪柳笛,教唆坏了少爷。” “梅语,不准袒护七郎!柳笛是有错,其责任仍在七郎身上。”夫人甩开梅语的手,竞自向家门走去。 那叫梅语的女孩忙低头应道:“是。”也碎步跟上。 堂屋里,柳笛的妹妹,十三岁的柳蝉正在灯光下仔细地擦拭着一只烛台。长而密的眼睫毛,在闪烁不定的灯光下投下一片阴影,使那张清秀的小脸更显妩媚。 “蝉儿,去把你哥叫来。”柳夫人进门在八仙桌边的椅子上坐定,吩咐道。 柳蝉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应声往后门而去。 梅语已沏上一盏热茶:“夫人,请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柳夫人端起茶碗,揭开碗盖,轻轻刮去漂浮在水面的茶叶,啜了一口便放下了茶碗。 此时,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快步从后门进来,低头垂手,站在柳夫人跟前。 梅语见他呆站着,轻声道:“柳笛,你平时不是挺能说么?今儿怎么哑了?” 柳笛看了她一眼,低声问柳夫人:“夫人唤柳笛有何吩咐?” “柳笛,我且问你,少爷今天是第一次逃学,还是以前也常常逃学的?” 灯光下的柳夫人端坐在那里,声音不威而严,吓得柳笛不敢抬头。只听他嚅嗫着说:“回夫人的话,少爷不曾逃过学。每次是先生布置了功课,少爷总是比别的同学做得好,答得快,先生就会让少爷在课室后面的花园里玩一会儿。” “既如此,为何今天先生找上门来,说少爷逃学了?” 听柳夫人的口气缓和了些,柳笛这才敢抬起头来,带几分委屈道:“今日一早上学时,原本是先生说他家有事,让同学自己读书做功课的,起先少爷跟几个要好的同学谈论些国事。” 柳夫人冷笑道:“谈论国事?你们这帮孩子,哪里知道什么国事家事!必定是趁先生不在,商量着到哪里好玩,去淘气罢了。”说着便端起茶碗。P1-2 序言 词,是诗歌的一种,也叫“诗余”。自前唐以来,民间流行一种叫“曲子词”的歌行,渐渐成为新制。文人士大夫进而厕身其中,更予发扬光大。 这种曲子词的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固定形式。为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韵位参差不同的,所以通常人们又称之为长短句。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节奏感,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还要分四声。词必须受声律的严格约束,所以,古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词,较之于格律严谨、端庄持重的五七言诗而言,词之一体以其声词结合、结构松散而独树一帜,它的形式似乎更适合表达儿女情长和幽怨的心绪,更能抒写活泼灵性的情感流露。南唐的李煜、冯延巳,西蜀人韦庄等,由此而开创了一代新风。 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而柳永,为宋词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柳永,这位被誉为“鹅仔峰下一支笔”的少年才子,在进京赴考途中,徜徉于江南的旖旎风光,迷恋于歌女的柔情蜜意,以致科场失意。失意后的柳永更加风流不羁,流连往返于青楼歌馆,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操行”的恶名,更以一阕《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朝廷。 “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宋仁宗,岂能容忍柳永这样的浪荡子入朝为官?在柳永第四次考上进士,临轩放榜时,朱笔题道:“既低斟浅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从此,柳永便树起“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往来于歌楼酒肆之间。 仕途失意的柳永,四处漂泊,山一程,水一程,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因此,他笔下的祖国山川写得真切优美,离愁别恨也更加生动感人。同时,柳永又在各地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歌女填词谱曲。他每次启程,既体味着旅途的艰辛劳苦、寂寞凄凉,又反复咀嚼着与红颜知己离别的忧愁痛苦,这种缠绵哀怨的情怀,使他的羁旅词独树一帜而千古流传。如《雨霖铃》《夜半乐》《满江红》《戚氏》《玉蝴蝶》等。 柳永词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更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喜爱。《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在《词论》中说他“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新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世间男女的情爱出自于人的自然本性,因而,爱情便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调剂。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要尊重前人的遗产,也要一片真诚地对待新生事物。”柳永正是这样,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及唐、五代词的创作经验,从敦煌曲子词与民间歌谣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尤其是慢词的大量创作与运用,成为南北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后来的苏东坡、秦少游等,就是在柳永的影响下才从事慢词的创作的。 柳永,一个穷困潦倒的白衣卿相,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词人,死后由歌女凑钱安葬,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给大宋朝的天空涂一抹绚丽的色彩。 柳永,真情、真爱、真才华,敢写、敢唱、敢作为,是行走于北宋大街小巷中的真男人。 女作家词奴儿以清丽雅致的文字、细腻委婉的情思创作的这部小说,正是缘于柳永的真性情与他真实而落拓的一生。 高兰石 2014年2月5日于黄石文昌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