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分与合:平权法治的一般理论
导论
第一节 从反归类原则到反屈从原则:美国经验
一、理念与制度之间的中介原则
二、反归类原则的提出
三、对反归类原则的批评
四、反屈从原则的证成
第二节 从侵权法模式到宪法模式:中国探索-
一、侵权法模式的生成
二、侵权法模式的危机
三、走向宪法模式?
结语
第二章 旧与新:平权规范的生成逻辑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歧视?——反就业歧视法调控对象的起源
一、就业歧视的内涵界定与《劳动法》
二、就业歧视的外延界定与《劳动法》
第二节 为什么反歧视?——反就业歧视法调控依据的起源
一、“两权对立”格局的奠定与《劳动法》
二、“两权协调”路径的探索与《劳动法》
第三节 如何反歧视?——反就业歧视法调控手段的起源
第四节 历史与未来: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兴起之路的重新展开
一、调控对象的规范生成逻辑与发展方向
二、调控依据的规范生成逻辑与发展方向
三、调控手段的规范生成逻辑与发展方向
结语
第三章 土与洋:平权制度的移植之忧
导论
第一节 间接歧视制度的全球化
一、间接歧视制度全球化的进程
二、间接歧视制度全球化的动因
第二节 反思“直接歧视证明难”
一、直接歧视的证明难题已获缓解
二、间接歧视的证明规则仍存模糊
第三节 反思“新型歧视化解难”
一、间接歧视制度与潜意识歧视
二、间接歧视制度与结构性歧视
结语
第四章 虚与实:平权观念的内涵之争
导论
第一节 平等空洞性的证成
一、韦斯滕的证明
二、方法论的探讨
第二节 平等空洞性的展开
一、“平等的假设”
二、“实体平等”
三、平等与规则统一适用
第三节 平等的致乱与废除
一、平等引发混乱的原因和表现
二、对平等引发混乱的辩护和探讨
结语
第五章 民与官:平权运动的宪法回应
导论
第一节 实然之争:社会运动有没有影响宪法?
一、史观兴替:宪法理论的古典与浪漫
二、个案辨析:控枪判决的原旨与实情
三、规律探索:社会运动的机制与周期
第二节 应然之争:社会运动该不该影响宪法?
一、派系之忧、共和主义及对社会运动的排斥
二、民主危机、多元主义及对社会运动的接纳
三、法政平衡、宪法权威及对社会运动的限制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