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窑遗址研究--四道沟地点(1980-1984)(精)/大窑遗址研究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冯兴无//汪英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历史与背景

第二章 地层、时代与古环境

 1 地质、地理与环境

 2 剖面观察与地层划分

2.1 早期的地层观察与划分

2.2 地层认识的争论

2.3 本书对地层的观察与划分

 3 动物化石

 4 古环境分析

 5 年代测定

第三章 石制品观测的方法与标准

 1 观察与分类

1.1 石核的类型划分

1.2 石片的类型划分

1.3 石器的类型划分

 2 观测项目

 3 数据记录、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石制品属性分析

 1 四道沟东区石制品

1.1 东区第4层石制品E-L4

1.2 东区第3层石制品E-L3

 2 四道沟西区石制品

2.1 西区第6层石制品W-L6

2.2 西区第5层石制品W-L5

2.3 西区第4层石制品W-L4

2.4 西区第3层石制品W-L3

 3 东西两区石制品类型和技术特点

3.1 下文化层石制品

3.2 上文化层石制品

3.3 东西两区综合对比分析

第五章 石器文化的分析与比较

 1 原料与经济形态

1.1 石料的种类与分布

1.2 人类的开发与利用

1.3 原料与类型的讨论

 2 石器文化的对比

2.1 与周口店第1地点比较

2.2 与周口店第15地点比较

2.3 与丁村遗址比较

2.4 与许家窑遗址比较

2.5 与大窑其他石器地点的比较

2.6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语

 1 年代与环境

 2 石器工业的特点

 3 原料对石器工业的影响

 4 人类的适应行为

 5 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备料与石块

 附表2 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石核类

 附表3 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石片

 附表4 DY4W石器

 附表5 大窑四道沟地点东区的备料与人工石块

 附表6 DY4E石核

 附表7 DY4E石片

 附表8 DY4E石器

英文摘要

后记

内容推荐

冯兴无、汪英华主编的《大窑遗址研究--四道沟地点(1980-1984)(精)/大窑遗址研究系列丛书》讲述大窑四道沟地点,经过1979~1984年的连续发掘,出土了近2000件石制品、烧骨、灰烬等文化遗存和少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本项研究观测和统计了1689件石制品,包括下文化层(第4层)的1190件和上文化层(第3层)的499件。石制品原料几乎全部为燧石;类型多样,包括人工石块、石核、石片和多种类型的石器;石核中存在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打片以锤击法为主,偶尔使用砸击法;石片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使用石片;石器毛坯主要为石片,加工方式主要为锤击法;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钻、石锥、凹缺器、端刮器、锯齿状器和球形器。石器工业依然属于中国北方石核一石片一刮削器主工业范畴。这一工业延续时间较长,以开采基岩中的燧石作为原料,制作出了多种简单的石器工具。

四道沟地点东区剖面包含3条明显的古土壤条带,可以与标准黄土剖面对比;红色土层中发现有中国北方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代表——肿骨鹿的化石;红色土层底部烧土经过热释光测年。综合上述数据和资料分析,四道沟地点的时代可以追溯到距今30多万年。化石和孢粉分析表明,四道沟文化形成时是比较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

编辑推荐

冯兴无、汪英华主编的《大窑遗址研究--四道沟地点(1980-1984)(精)/大窑遗址研究系列丛书》所涉及的研究重新考察了四道沟地点的地层与文化遗物的埋藏特点、分析了遗址的环境背景和已有的测年与孢粉分析结果,并重点研究了石制品的类型与技术特点。研究表明,四道沟地点的石器文化可能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石制品的类型与技术特点表明,四道沟地点的石器工业并无所谓的“特殊性”,而是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石器工业类型特点相一致;石器制造者所生活的时期,环境比较适宜,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