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悟人生启后学(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书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晋生//汪文汉//谢守成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感悟人生启后学(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书籍)》(作者:吴晋生、汪文汉、谢守成)是我校一批老教授、老专家、老干部为110年校庆所奉献出的一份厚礼,这是一批长者、智者和学者的现身说法和人生感悟,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些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堪称传授经验、启迪思考、激发智慧、见证人生之宝典!

内容推荐

这是一批长者、智者和学者的现身说法和人生感悟。从《感悟人生启后学(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书籍)》(作者:吴晋生、汪文汉、谢守成)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一代华师人热爱人生、追求理想、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深情与厚意,同时,《感悟人生启后学(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书籍)》字里行间也生动地诠释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和“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展现出华师精神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目录

自强不息 壮心不已

——略谈我在长期治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我的学术追求

为学轨迹与领悟

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的回顾与感悟

为学有恒不跟风 育才百家争鸣中

我的治学之道

个人成就的三要素

山花烂漫时 齐在丛中笑

——重建政治学学科的回顾与感悟

平生感悟三则

坚持理想信念 自觉奉献社会

胸中有大志 精研梁启超

人生源自我 净化看前程

许身教育终不悔 服务社会总有情

坚持理想 永远向前

教育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学习 

我的记忆与感悟

力戒浮躁、踏实用功,学习方有所成 

立足物理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访谈录) 

十年磨一剑 信有破浪时 

人生感悟二章

要坚持不懈地“活到老,学到老” 

在阳光下,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感恩、知耻、上进,我愿终身躬行 

永远眼党走

动力源自远大理想

在老年学研究中完善自我 

学苑耕耘苦与乐 

信仰要坚定 做事要认真 

读书如撄城 撰文似办案

——我的治学一悟 

在实际生活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历史研究要选用真实史料 

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天职 

人生感悟二则

难忘回忆中的一悟 

门球场感悟

明确目标勤探求

——科学研究的一点心得 

从容淡定谈“红学”(访谈录) 

学术生命之摇篮

我选择了终身从事体育教育之路 

学习、思考、联想、创新,在实践中循环反复 

尽职尽责 自得其乐 

立志七定位+勤奋:成功 

尽教师之责,立德为先,育人为本 

人间最珍德道法 真理求证永无涯

——我的人生感悟 

不舍不弃 追寻幸福 

应该有点宿命论

浮生杂咏(组诗) 

《叹难得糊涂》诗七首

“人生感悟”短章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一生坚决走自学的道路,刻苦钻研中国文史,是和家庭提供的读书条件和父亲自学精神的感染分不开的。家中旧有藏书,大部分是祖父于光绪初年在北京任职时从琉璃厂买得的,后来父亲又续有增加,于是经、史、子、集四部之书,都很齐备,特别是清代朴学家的著作储藏较多。父亲一生厌弃八股文,不应科场考试,专攻经史朴学,讲究做古文,而尤长于天文算法。清末初办学校,他曾应聘出任中学、师范及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今日的师范学院)算学教习,他的天算之学是无师自通的。任教习后,还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卒因用功过度,咯血不止,归家养病。年未五十,便弃世了。但他刻苦治学的精神和教给我的治学方法,我都铭记在心,影响是很大的。

我生于1911年,到现在已经七十周岁了。从1932年开始教书,到明年便已五十周年了。最初是教高级中学的语文、历史;三十岁后,才到各大学任教。一生没有做过别的事,也没有间断过教学工作。在这长期过程中,除了讲课,便是伏案读书;教学相长,收获是很大的。不能说在治学方面没有点滴的经验。归纳起来,可分几方面谈:

一、从练基本功做起,将做学问的基础打好

我十几岁时,发现张之洞《书目答问》里谈过:“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恍然领悟到做学问是有次第步骤的。前人称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为小学,小学是研究本国文史之学的基础,不把这些基本功练好,读书是无从下手的。我在幼学时期,父亲便用王氏《文字蒙求》教我识字,对文字学便已有了兴趣。十五六岁时,看完段氏《说文注》、王氏《说文释例》和郝氏《尔雅义疏》。十七岁时,写成《尔雅义疏跋》一文,将《尔雅》与《说文》的不同之处以及郝《疏》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又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将《说文》分抄了一遍,名为《说文类求》;再以古韵部居为经,声纽为纬,将许书九千余文,系列为表,成《说文声韵谱》。又依陈澧所定四十声类,将《广韵》按声归类,成《广韵谱》。复取《尔雅》、《小尔雅》、《方言》、《毛传》、《说文》、《释名》诸书内容,类录成《雅诂表》。这些都是我早年练基本功时所做的具体工作,只能说是初期治学的一部分功力,而不能算是什么学问。经过这一系列的锻炼,才对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稍有所得,初步掌握了治学必备的一部分基础知识。

在学习写作方面,也练了一些基本功。当我少年时期,父亲经常教我:一个人如果不能把文章写好,甚至不能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虽有很高的学识,无由表达出来,是极其痛苦的事。他教我学文,先从唐宋人的作品读起,认为那时期的文辞,明白宣畅,好懂易学;且宜多读长篇有力之文,以舒其气。因选定王安石、苏轼的万言书以及韩愈的长篇文字,教我手抄熟读。后又上溯贾谊《陈政事疏》、《过秦论》之类的名文,我都手抄成册,反复诵习。这时用勤写日记的办法来练习作文,在日记中,也可写长篇论说或记事之篇。积之既久,日起有功,下笔为文,也就条畅多了。此外,也常诵习《唐诗三百首》、《古诗源》、《绝妙好词笺》、《词谱》诸书,借以掌握诗词基本格律。

当我少年时用力于文字、声韵、训诂以充实基本功的岁月里,父亲认为这只是基本功的一方面,如不略知天文星象,便无法读《诗》、《书》。在一个夏天,教我读《步天歌》,并摹绘《三垣图》,弄清楚星宿的部位。时值盛暑,白天讲解歌辞,督我熟诵,夜间率我到院外乘凉,仰观天象,背诵歌辞,他一一指点星宿之所在。这样,经过一个暑天的目验,于是满天星斗,尽在胸中,用来理解经传中有关天文的记载,也就容易明白多了。

当我初读《尚书》感到佶屈聱牙、不易求懂时,父亲教我从通行本《尚书》中抽出已经前人考定认为可靠的二十八篇手抄成册,再取《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和它对读。由于司马迁采用《尚书》时,运用了“以训诂代经文”的原则,仔细将《尚书》原文翻译了一遍,使先秦古书,一变而为汉代通行的语言文字,容易懂多了。我曾将两书不同字句写成《对照表》,不独解决了《尚书》难读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了解到汉人“以训诂代经文”的巨大作用。

以上所列举的我在青少年时期练基本功的二三事例,勤于动手抄写,是其关键。凡是经过自己动手抄写了的东西,总是印象较深,不易遗忘。这对于我后来在各方面进行专题或专书研究的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有所取必有所弃。不要因其他爱好分散治学精力

昔章学诚论学,提出“善取不如善弃”的原则。这是由于学问文章之事,本甚广博,一个人的聪明才力,不可能遍知尽能,自必有所别择去取于其间。将有些不关重要的或妨碍做学问的小道末枝抛弃掉,使心思精力集中到有用之学方面来,才能取得成就。我在少年时期,读了古人的诗词以后,也喜欢轻弄笔墨,作诗填词。到二十一岁站上教书岗位以后,每周除讲课外,还要批改学生文卷,自己尽量挤出时间努力读书,没有闲工夫去强记故实,推敲字句,在诗词方面花气力。感到“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自是扬雄的经验之谈;而刘知几“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的“宏愿”,却是我们的绝好榜样。于是下定决心,与诗词绝缘。四五十年间,从不作诗填词。也就夺回了许多精力时间,专用于做学问的方面去,成效是很大的。我又感到旧诗词中反映的思想感情,大部分是消极的。未老称老,不贫嗟贫,无病言病,差不多成了诗词中的主要内容。昔人所谓“诗愈穷而愈工”,“欢愉之言难工,穷苦之音易好”,似乎成了古今文士骚人从事吟咏的共同倾向。例如白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苏诗:“老来厌伴(一作‘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苏氏时在杭州,年三十八九岁)这样未老言老、自悲没落的诗句,青年人读了,没有什么好处。其他怨天尤人、自嗟贫病的诗词,更不可胜数。我又本着顾炎武“诗不必人人皆作”的名言,指导学生也不必动辄作诗,不使他们把有用的岁月,抛到吟风咏月中去。对己对人,都很有益。我自己从排除过去作诗填词的干扰以后,集中精力做学问,无论是读大部头书或研究专题,一天有一天的计划,一月有一月的进程,努力不懈,自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到了晚年,更加体味到在治学过程中集中精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有些不关紧要、可有可无的爱好加以屏除,对于做学问,是会有很大好处的。P1-3

序言

由我校关工委、老教授协会等涉老组织,为迎接我校u0周年校庆撰写和编辑的《感悟人生启后学》一书出版了,我表示衷心祝贺!

这本书是我校一批老教授、老专家、老干部为110年校庆所奉献出的一份厚礼,这是一批长者、智者和学者的现身说法和人生感悟,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些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堪称传授经验、启迪思考、激发智慧、见证人生之宝典!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一代华师人热爱人生、追求理想、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深情与厚意,同时,全书字里行间也生动地诠释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和“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展现出华师精神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是老一代华师人弥足珍贵的经验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结晶,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华师精神的具体见证。如果把这本书作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特色读本,也是当之无愧的。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郑重推荐这本书。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老教授、老专家和老同志写出更丰富多彩的文章来,将自己在华师各个岗位上“奉献人生,感悟人生”的心得体会、心语精华等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使后代人能从中吸取营养,分享教益并发扬光大。历经110年所凝集而成的华师精神和华师校训,需要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用永世不竭的毅力、品质和行动去诠释之、践行之、丰富之、传承之,使其更显强大,更加耀眼,历久弥新,再铸辉煌。

后记

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我校110周年校庆,传承学府文化,弘扬华师精神,也为了展示我校老教师、老专家、老同志所积累的人生智慧和精神财富,校关工委、校老教协牵头组稿编辑出版了《感悟人生启后学》一书。

在完成这一项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校党委书记马敏教授在繁忙之中为书作序,感谢校长杨宗凯教授以题词方式的寄语;在这里,特别要感谢著名书法家涂光雍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陈吉昆、刘兴策两位教授认真细致地审读样本。我们谨对关心和帮助本书编辑出版的所有作者与工作人员表示敬意与谢意。

我校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育人、治学传统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本书反映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为了继续促进、关心下一代青年师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创造条件,编印出续集,使后继者更多地享用这些珍贵的人生经验。

书中文稿编序以国家资深教授、国学大师、全国名师合为一组居先排列;其他则以齿为序排列。另有几位老教授以诗代文则附尾。有些文中空隙问,选用了一些经典言论作“补白”,以飨读者。书中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