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美/中国美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服饰是怎么样的呢?木菁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美》对中国历代服饰艺术的历史和精华做了最集中的展示。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衣裳细布:先秦服饰;玄衣绛裳:秦汉服饰;穷极巧妙:魏晋服饰;纹样尚新:隋唐服饰;绚丽多彩:宋代服饰;绿衣窄袍:辽金服饰;绫罗锦绮:元代服饰;衣冠豪奢:明代服饰;满汉融合:清代服饰。

内容推荐

木菁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美》介绍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美。书中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手资料,十分难得。本书图文并茂,是艺术爱好者的所喜爱的图书。

目录

第一章 衣裳细布:先秦服饰

 夏商服饰的尊贵和宠荣

 两周时期纺织工艺精湛

 周代服饰制度的确立

 周代冕服的具体穿着式样

 周代六服、三翟、三衣制度

 周代国家的法制服装:玄端

 上衣下裳连属的服装:深衣

 祭服和朝服的里面要套中单

 胫衣左右各一,分衣两胫

第二章 玄衣绛裳:秦汉服饰

 秦朝服制建设尚不完善

 汉代服饰制度渐成风气

 檐榆的外形与深衣略似

 檐榆袍服由内衣演变成外衣

 禅衣和金缕玉衣各有特色

 溺绔为现代意义上的裤子

 “隐领袖,缘以绦”的女服礼仪制度

 汉代时期舞者多穿长袖衣

 宫中妇女流行梳凌云髻

 帽逐渐被中原人民所接受

 秦汉足服精湛的丝绸纺织

第三章 穷极巧妙:魏晋服饰

 三国蜀锦闻名全国,畅销各地

 皇帝、官吏及乐舞人的服饰

 魏晋风骨与小冠、大袖衫流行

 裤褶和褊裆服饰的盛行

 北魏孝文帝服饰变革

 魏晋女服承袭秦汉的遗俗

 缓鬓倾髻和垂珠步摇的妆饰

 冠类首服的装饰颇具特点

 男女鞋履质料更加讲究

第四章 纹样尚新:隋唐服饰

 隋唐纺织装饰纹样题材尚新

 农耕文明的汉式礼仪服制

 游牧民族的圆领常服系统

 隋唐五代女装礼仪服制

 隋唐女性服饰空前繁荣

 妇女面妆发饰妆饰浓艳

 唐代首服制度趋于简化

 唐代女子足服状式多样

第五章 绚丽多彩:宋代服饰

 宋代刺绣工艺水平很高

 宋代“以服为纲”的模式

 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命妇随男子官品而分等级

 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

 宋代首服单纯、朴素的外观

 宋代始称乌皮靴为朝靴

第六章 绿衣窄袍:辽金服饰

 辽代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

 辽代女子在裙内穿长裤

 首服与发式的样式不一

 服饰材料大多为兽皮制成

 金人服制最初不甚完备

 金人常服款式为圆领窄袖

 女真女子礼服十分华丽

 金人常服贵贱皆衣皮毛

 宽袍只限于少数贵族统治者

 窄袍分为开衩袍和缺胯袍

第七章 绫罗锦绮:元代服饰

 种族混杂造成服饰的多样化

 棉织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男子服饰表现为“蒙汉杂糅”

 皇帝服饰状如裙,饰以纹绣

 百官公服为大袖盘领右衽袍

 质孙服为上衣下裳的袍裙

 日常服饰式样为圆领紧袖

 蒙古族妇女以袍服为主

 元代男子公服多戴幞头

 元代的妇女多云髻高梳

第八章 衣冠豪奢:明代服饰

 明代织绣技艺迈向顶峰

 明代服饰重视礼服规定

 麒麟袍为明代官吏的朝服

 日常服饰恢复中原服饰文化

 日常服饰上襦下裙的形式

 明代后期服饰禁令已很少

 明代服饰的质料和纹样变化

 冕服的使用在明代趋于严格

第九章 满汉融合:清代服饰

 满汉服饰式样和习俗融合

 清代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

 清代皇帝服饰皆明黄色

 清代服饰式样有袍有褂

 清代妇女服饰有满、汉两种

 清代服色与图案比较丰富

 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较多

 清代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

 满族的鞋极有特色

 服装配饰有明显的等级差别

试读章节

上衣下裳连属的服装:深衣

在西周时期,人们已开始穿上衣下裳连属的服装,如1975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的西周中期持环铜人像。

从文献考证,深衣制作为上下分裁,然后合缝,其意在象征上衣下裳的形制。较之上衣下裳(如冕服)的二部式服饰,一部式的深衣穿用更为方便实用。深衣的用途非常广泛,正如《礼记·深衣》中的记述:“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傧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因此,这符合了朝之礼齐备隆重,夕之礼简便朴素的观念。深衣为士以上阶层常服,士的吉服(较朝服、祭服次等服饰),庶人的祭服。

深衣的造型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据《礼记·深衣》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躁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所谓“袂圆以应规”,即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曲袷如矩以应方”,即衣领如同矩形以与正方相应,象征公正无私;“负绳及躁以应直”,即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象征正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即下摆齐平如秤锤和秤杆,象征公平。

深衣下裳用6幅。每幅又分解为二,共裁成12幅,以应每年有12个月的含义。这12幅有的是斜角对裁,即裁片一头宽,一头窄,缝制时皆上狭下广,以使得下裳宽广,从而行走时举足方便。深衣的长度比朝服短,大致在足踝间,所谓“长毋被土”,即不使其拖曳于地面而受到污染。此外,深衣的袖口、衣襟和下摆的部位有不同色彩的缘饰,如果父母、祖父母都健在,就用镶带花纹的缘饰,父母健在就镶青边,如果是孤子,就镶白边。

战国时期,衣裳连属的深衣使用更为广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穿着,其形象如故宫博物院藏战国时期的青玉人雕像、1958年河南省信阳市出土春秋晚期漆绘木俑。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就有着衣木俑和实物出土,如素纱绵袍N1:身长约148厘米,袖展为216厘米。平放时,两袖略下垂,袖筒自肩腋部向袖口收杀,袖口宽21厘米,交领,背部领口下凹,不施纹彩,应为贴身内衣。袍面为极细薄之平纹纱。整体为上衣下裳,以腰部为界。上衣为八幅织物对称斜拼。领、袖缘用本色生纱斜裁。下裳为八幅竖拼,正裁。白绢里,絮丝绵。衣里裁剪与面同,腋缝有嵌片。又如,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NlO:串花凤纹绣绢衣,身长156厘米,袖展158厘米,袖口宽45厘米。袖口短、肩袖平直,衣面用高级刺绣匹料正裁缝制。腰缝以上4片(胸背两片挖剪)拼合,腰缝以下9片或6片不等,上衣、下裳不通幅,素绢里,絮丝绵。衣里裁剪与衣面同。

古时的深衣,都以麻布、白布为之,在斋时则用黑色。有身份的人会在深衣的衣边施加彩色的缘饰,即《礼记·深衣篇》注:“名日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所谓纯,即施锦于领、袖的缘边,谓之“衣作绣、锦为缘”。锦缘厚重可构成服饰的整体框架,有利于服饰的稳定及穿用时贴体。

在春秋战国时,我国的丝麻织品已能织造出多种花纹图案。例如,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素纱绵袍在锦领的内面及外面加饰一道纬花车马人物驰猎猛兽纹条带(带宽不足7厘米)。该纹案由4个菱形组成,排列成上下两行。上行的两个菱形内的图案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右上方的图案是二人乘一辆田车正在向前追逐猎物的侧视图。车上二人,外侧后部为驭者,跽坐,着钴蓝色衣,系红棕色腰带,头部似戴兜鍪,手前伸,作驾马状。内侧一人位于前部,似为射猎的贵族,立乘,着土黄色衣,似戴兜鍪,右手持弓,左手作放箭状。车后立有旗杆,上挂向后飘动的旌旗。左上方的图案中部有象征为山丘的菱形纹。山前有一只奔鹿仓皇逃命,箭矢从身旁掠过;奔鹿后面的一兽已被射中,倒卧在地。下行两个菱形图案都是武士搏兽图。右下方的图案是武士搏虎图。武士头戴长尾兜鍪,一手执盾,一手执长剑,正与一只斑斓猛虎搏斗。左下方的图案是手执长剑的武士与一只猛兽搏斗。各个大菱形之间多填以s形等几何纹。上下两行图案相互呼应,组成一幅气氛热烈紧张、场面广阔的古代田射猎图。

此外,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另一件绵袍在领内侧饰龙凤纹。绦带的经线和地纬为深棕色,花纬可见土黄、红棕、钴蓝三色。花纹是由三个菱形连接组成。各菱形的空隙间,分别填以三角形、小菱形纹。也有矮小的人形图案和展翅的鸟形图案。第一个菱形内的图案是对龙,各自作回首状,足下践一动物。第二个菱形内的图案是长尾对龙和一些小几何纹。第三个菱形内的图案是弯体对凤。该饰条应可“应时、应景”替换。

由于深衣这一形制,即衣裳相连的衣式,对后来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时的命妇以此为礼服;唐代的袍服下加裥,称为裥袍或裥衫;宋代士大夫亦有复制深衣而服者;元代的质孙服、腰线袄子;明代的曳撒等都采用这种上下连衣裳的形式。

P14-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