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路易丝·厄德里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药》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作者赢得了许多奖项,也是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长篇小说。它采用了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近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内容彼此关联。

内容推荐

《爱药》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美国高校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初版由十四个故事构成,一九九三年重版时另加入了四个故事。有评论家认为,《爱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仅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说集,因为它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故事之间虽有些许关联,但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篇小说,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最好的继承,彰显了印第安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目录

《爱药》中译本序

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

圣徒玛丽

野鹅

小岛

念珠

露露的儿子们

纵身一跃

肉与血

红色敞篷车

地磅

荆棘之冠

爱药

复活

久违的眼泪

战斧工厂

莱曼的运气

渡河

《爱药》三大家族人物关系图

不太好译、值得一读的厄德里克

试读章节

“她这样会弄伤手的。”

“哦,她什么都不懂,”金说。“她从没上过学。我当兵时还见了点世面。见过我的照片吗?”

他曾经寄给我一张身穿军装的照片。我看到照片时大吃一晾,因为我意识到这个举止粗鲁的表哥颧骨突起,有着影星般的迷人眼神。他蓝帽子的帽檐下的眼睛很忧郁,看着挡风玻璃外,对妻子摇摇头。“谁也不喜欢她。”他说。

“她挺好的,”我居然会这么说,连我自己也很惊讶。“给她一次机会吧。”

“机会。”金把啤酒罐侧过来侧过去。“机会。她嫁给我时就抓住了机会。她之前就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像得到了暗号似的,和金长得不像的那个人死命摁喇叭,开着车冲进院子。

高迪·喀什帕舅舅很帅,他的儿子金也很帅,不过两人帅得不一样。高迪脸又黑又圆,一脸的幸福,出事之后缝了几针,因此脸上不怎么平。他有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让人觉得奇}圣的是,缝合的伤口反而让他更帅了。他的脸就像贵重物品摔碎后又被小心地拼在一起,反而让他看上去更帅。借着酒性,他开着破旧的雪佛兰,围着院子绕了两圈,然后才嘎嚓嘎嚓地停了下来。伊莱叔叔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房子还没倒,”伊莱朝着房子说。“我也是。不过你啊,”他对高迪说,“就不行了。”

他说的是实话,高迪的双腿不那么自在。他抓着车篷,从车里出来时,脚上拖泥带水的。他走过橡胶踏脚垫,挡泥板,车辙,小石子,蹒跚着爬上前门的台阶。

“塞尔达在里面,”金大声提醒道,“奶奶也在那儿!”

高迪坐到了台阶上,理一理思路,免得与他们发生争执。

屋里,伊莱叔叔坐在他哥哥旁边。他们已经不太像了,伊莱瘦了,更加结实,而外公发福了,不那么强壮,脸色苍白。但他们碰巧都穿着工装裤和夹克,只是外公的外套颜色是海军蓝,而伊莱的则是橄榄绿。伊莱戴着一顶退了色的皱巴巴的帽子,就像他脑袋的一部分,连塞尔达都没让他把帽子摘下来。他朝外公点点头,朝吃的东西咧嘴一笑。他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的伊莱叔叔来了,”奥里莉亚边说边放下为他准备的一盘吃的。“我最爱的伊莱叔叔来了。看到了没,爸爸?伊莱叔叔来了。您的弟弟。”

“哦,伊莱。”外公边说,边伸出手。外公咧嘴一笑,朝他的弟弟点点头,之后就没说什么,直到伊莱开始吃饭。

“我不像以前吃得那么多了,我太老了。”伊莱说。

“你现在吃得就挺多的,”外公说。“你会把那些吃的都吃光吗?”

“你已经吃过了,”外婆说。“你好好坐着,和你兄弟好好聊聊。”伊莱的到来让她有点手忙脚乱。“别管他。多吃点。你瘦了。”

“我这么说太晚了,”外公说。“他什么都吃。”

外公看着伊莱弟弟吃东西。伊莱倒一点儿也不觉得烦。为了外公,他说晚餐很好吃。

“哦,天哪。”塞尔达叹了口气。“我们要出去吗?奥里莉亚。你们为什么不多开几辆车把我们带过去呢?现在去看墓碑实在太晚了。他们要是打开后座上的啤酒的话,那我就完了。”

“把要洗的衣服拿出去,”外婆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还有你,艾伯丁,”——他们走出房门时,外婆朝我点点头——“他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把馅饼留下就行了。这些馅饼是特意为明天准备的。”

P22-23

序言

写《爱药》的时候,我觉得谁也不会去读它,觉得它将湮没在无人问津的书堆中。这些书会闲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堆在一眼看不到边的二手书市场里,还有作家们存放卖不掉的书的地矛室里。我甚至觉得《爱药》会销声匿迹。

真没想到这本书现在仍在出版。让我惊讶的是,现在它被移译成了中文。您现在手捧着这本讲述奥吉布瓦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也就是我们族人的小说,这让我备感荣幸。而本书也受惠于中国的文学大家陆机,因为我时常以他享誉东西方的《文赋》一书为指导。

我最喜爱由山姆·汉密尔(Sam Hamill)翻译的《文赋》中的这么几句:

虽兹物之在我,

非余力之所戮。

故时抚空怀而自惋,

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衷心感谢张廷俭先生打开了这道门,也感谢您,我亲爱的读者,走进这道门。

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路易丝·厄德里克

2008年1月30日

于美国明尼苏达

后记

不太好译、值得一读的厄德里克

张廷俭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有成就、最富创造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曾先后获得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司各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全国图书奖、国会图书馆美国小说奖等文学大奖。获得过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全国图书奖两项桂冠的还有约翰·契弗(John Cheerer)、约翰·厄普代克(Jrohn Updike)、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Edgar Lawrence Doctorow)、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雪莉·哈扎德(Shirley Hazzard)这样的顶级作家。

自1984年《爱药》出版后,路易丝·厄德里克始终在文坛的聚光灯下,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追捧和关注。迄今,她已出版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三本诗集、六本儿童故事等,涉猎广泛且部部畅销。她的作品被收人多部文学选集,已成为美国印第安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她的文学成就已载入美国文学的正典。

《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已为作者赢得了无数荣誉。它初版于1984年,再版于1993年,本书为1993版的译本。1993版比1984版多了四篇短篇小说,也就是四章。我因为研究厄德里克的需要,曾将。1993版与1984版逐字进行比对。1993版除增加了《小岛》、《复活》、《战斧工厂》和《莱曼的运气》四篇短篇小说(即四章)之外,原有的十四篇短篇小说(即十四章)改动了七十四处。在1984版中,拉什斯·贝尔共有十八个孩子,尼科特与伊莱是双胞胎,湖的名称是特考特,皮拉杰老头精通爱药的配方;而在1993版中,拉什斯·贝尔共有十二个孩子,伊莱是哥哥,尼科特是弟弟,湖的名称改成了马奇马尼图,皮拉杰老太精通爱药的配方。其他改动多为细小处,如衣服、颜色等。有研究者称,增加的四篇短篇小说使整部小说更具有政治倾向,对白人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控诉和谴责更加明显。

先说《爱药》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之间因此相互关联。人物的叙述或相互补充、重叠,或由于叙事的主观性而相互矛盾、相互消解。《爱药》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相关线索或隐或显,若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般读者所熟悉的线性叙事在本书中消失了。《爱药》似乎可以从任何一个故事,也就是任何一章开始阅读。面对由作者和多个人物分别叙述的、时间跨度达到五十年之久的二十个故事,读者就如同进入了叙事迷宫,容易迷失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颠倒的事件顺序中。

再说《爱药》与作者的其他几部小说的关系。《爱药》里的人物也出现在作者后来出版的《甜菜女王》、《痕迹》、《燃情故事集》、《宾戈宫》、《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四灵魂》等长篇小说中。可以说,只有读完“北达科他四部曲”《爱药》、《甜菜女王》、《痕迹》、《宾戈宫》)之后才能弄清人物关系、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其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北达科他四部曲”里的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是《痕迹》(1912—1924),《甜菜女王》(1932—1972),《爱药》(1934—1984),《宾戈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但这四部小说却不是按照这一顺序写作和出版的。《痕迹》里的有些事件是《爱药》的背景,但该小说在《爱药》之后出版。换言之,《爱药》里人物的恩恩怨怨和又寸殖民者的控诉早有起因,而这些起因包含在后来出版的《痕迹》之中。此外,这四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部分重叠,同一时间段里发生的事件出现在数部小说中。这些都使叙事更加碎片化,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厄德里克本人意识到让如此众多的人物分别讲述故事可能会引起叙事的极端碎片化。她在《爱药》等小说中部分使用全知叙述,试图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线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1986年出版的《甜菜女王》中,她在每一章的最后都用全知叙述对故事情节进行总结、补充或说明。出版商也意识到碎片化叙事给读者阅读带来的困难。在2005年重版的《爱药》、2001年出版的《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和2004年出版的《四灵魂》中,出版商加入了人物关系图,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南。为了方便读者,我在书后也附加了小说中涉及的三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

厄德里克坚持称《爱药》是一部长篇小说,但不少批评家更愿意称之为短篇小说成套故事或短篇小说系列。确实,《爱药》的叙事方式非常特殊,这增加了阅读和翻译的难度,但从这苦心经营的叙事方式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自觉。悠久、深厚的印第安部落文化传统为厄德里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资源,她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她的滋养,意识到自己的文学之树之所以能根深叶茂,是因为深深扎根于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虽然可以用现有的情节写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但她坚持把十八篇短篇小说合在一起成为一本长篇小说,并称这是长篇小说的正统形式。这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传统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特殊的叙事形式还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平等意识。厄德里克在《爱药》中尽可能控制或减少全知的叙事声音,多声部取代了传统小说的独白,有人因此称《爱药》是复调小说的杰作。在《爱药》中,权威叙事消失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作者的声音是平等的,体现了作者的平等意识,是对传统作者的全知话语特权的解构。可以说,借用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厄德里克机智地暗示: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少数族裔应与主流社会享有相同的话语权,应该进一步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文学乃无用之用。假若没有文学,没有《爱药》这样的杰作,没有这样的文学真实,我们便很难听到美国印第安人讲述的故事,听到他们从心底发出的声音,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感受他们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迷茫和苦楚。厄德里克小说的内容是深刻的,形式是新颖的,所以厄德里克真的值得一读。

《爱药》的书名也是本书第十三章的篇名,而且“爱药”这一短语在厄德里克的其他多部小说中出现过。我曾做过统计:“Love Medicine”这一短语在《爱药》中出现过十三次,在《痕迹》中出现过两次,在《宾戈宫》里出现过七次,在《燃情故事集》中出现过七次,在《羚羊妻》中出现过两次,在《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中出现过一次,在《四灵魂》中出现过两次。这一短语在数部小说中反复出现,是使这些小说形成系列的一个手段,对揭示这些小说的主题有重要作用。国内现有的评论文章或美国文学史将“Love Medicine”译成“爱之药”、“爱的解药”、“爱的符咒”等。这一短语的汉译要能揭示小说的主题,既适用于全书的篇名和短篇小说的篇名,又要适用于书中的口语表达,在杨金才教授的点拨下,我将它译为“爱药”。

厄德里克自幼就是讲故事的好手,其短篇小说别有炉锤,是《纽约客》的常客。2001年,应《外国文艺》之约,我曾将她发表在《纽约客》的新鲜出炉的三篇短篇小说(《屠户之妻》、《复活街》、《披巾》)译成中文,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让我不胜喜爱。自2005年起,我开始集中阅读她的作品。2006年10月,我突发奇想:如果把《爱药》这一代表作和成名作译成中文那该多好!译林出版社欣然同意,并成功购得版权。动笔翻译之后才体会到翻译她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就难在其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叙事方式,也难在作者独特的颇具诗性的语言风格。齐佩瓦印第安人口语化的英语、特有的意象和极度简洁的独特表达让我偶有因难见巧的快感,但更多的时候让我举步维艰。幸好,友人Anita Watkins女士、Sue Gregory女士、John Bint先生和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Annette Van Dyke女士向我伸出了援手。他们凭借对母语的直觉和敏感,为我耐心解释小说的难点。书中的有些双关修辞是在他们的点拨之后才发现的。他们对小说难点的解释、对人物的评论、对印第安风俗和信仰的介绍大大减少了我对《爱药》的误读。2007年暑假,我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该校著名教授James King开设的课程和对我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也是在2007年暑假,Watkins女士和丈夫Donald Campbell博士(著名天文学家)为了让我深入了解印第安文化,专程驱车从纽约赶到麦克马斯特大学,带我去加拿大南部的一个印第安村落。他们在现场大半天的详细解说和介绍加深了我对印第安文化的理解。美国文学专家虞建华教授始终关心本书的翻译。没有这些友人和专家的无私帮助,本书的翻译对我来说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爱药》是第一部翻译为中文的美国印第安文学名著,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并引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和厄德里克作品的热潮。时隔六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此书的中文版版权,并采用我的译本,是对我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修订译文的好机会。我对全文进行了润饰,对多个注解进行了修正并增加了一些注解,对原先理解不到位、表达不清楚的进行了调整。譬如,鲜少有人使用“Good Tears”这样的搭配。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我将其改译为“久违的眼泪”(原先译为“求善的眼泪”是不甚妥当的)。小说中的“Scales”除了可以理解为称重的地磅外,还可以理解为“天平”,暗示美国法律对印第安人的不公,足见厄德里克的妙思。但遗憾的是,中文里很难找到一个词能同时表达这两个意思,我只能在此对这一绝妙表达作一提示,以免遗珠之憾。同样值得分享的是,在《露露的儿子们》这一章中,埃尔莎选择让贝弗利在盛夏与她的家人见面,她的家人对他完美的棕色皮肤羡慕不已,细读文本,这其实隐含着肤色政治;盖瑞·纳纳普什的原型为美国印第安运动的领袖Leonard Peltier,由此可见厄德里克文字中的政治意图。在此次修订中,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Robert Nelson教授给予的帮助良多,在此深深致谢。

原书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承载着作者的某种用意,因此,我始终注意彻底消化文本,斟酌字里行间的深意,以期最大程度地呈现作者的本意。我心里想着作者的同时也想着读者,并深信:要让读者明白,先要自己明白,要让译文感动读者,先要让译文感动自己。我已尽全力,但译文的质量还得由读者来评说。

2013年12月于拉萨

2014年12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爱药》写得真美,否则它一定会让人窒息。

——托妮·莫里森

厄德里克对本族人的洞察和理解与生俱来。她对艰难的生活的描写犀利冷峻,不落窠臼,令人信服。

——菲利普·罗斯

就如同托妮·莫里森写美国黑人,威廉·福克纳写美国南方,菲利普·罗斯、伯纳德·马拉默德写美国犹太人一样,厄德里克的小说同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她虚构的文字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记录都更真实。她的小说的诗一般的语言、魔幻的特质、多角度的叙事在《爱药》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是一部值得移译、值得阅读的文学上品。

——虞建华

《爱药》是一部看上去简单,其实十分微妙的书,是厄德里克精心结撰之作,是美国印第安文学的一部杰作,其赢得的诺多奖项可谓名至实归。

——谈瀛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