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才有了万死不辞的勇气。
继《一仙难求》后100%好评作者云芨开启下笔即人生的巅峰时代!
——自此,你不再是读者,只因你就是《仙灵图谱(1仙踪影)》中的某个她。
他一生背负枷锁,于禁锢之中求解脱;她一生挣扎向前,于通天之途求重生。可纵使此生敌对,也要以同心契定下来世生死。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云芨所著《仙灵图谱(1仙踪影)》讲述万年前的倾天之祸,沧溟界与各界隔绝,通天大道就此断绝。
万年过去,第十三代天机子终于开口断言:通天之途开启,就在此代!
且看灵玉,凭借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与信心,披荆斩棘,踏上人界的巅峰,直指通天大道!
前世的大道之争,相斗相杀几十万年。
可抛弃记忆转世,今生仍然生死相搏。
却不料,生死一解,竟终成眷侣。
不问你前世是谁,今生是何身份,唯你而已。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玉室,五芝宝生……”昏黄的灯光从破旧的偏殿耳房透出,伴随着低低的诵读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分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
一旦进入耳房,这种清幽宁静顿时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
幽暗逼仄的室内,一张铺着红绸的油腻供桌摆在靠窗的位置,占去了房间一半的空间,除此之外,只有一张狭窄的木床挤在角落里。无论是供桌还足床榻,皆是歪歪扭扭,破败不堪。
此时此刻,供桌旁的高凳上坐着两名道童,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眉清目秀,他们穿着洗得发白又不太合身的青灰色道袍,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摇头晃脑地低声背诵经书。背着背着,啪的一声,其中一名道童手中的经卷掉在了地上。
轻微的声音在静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已经昏昏欲睡的道童们陡然惊醒。
“啊——”掉书的道童张嘴打了个哈欠,他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慢腾腾地弯腰捡书。
另一个道童被惊了一跳,小心地看了眼门口,说:“灵玉,你小心点,要是被师父看到,又要被打戒尺了!”
被称为灵玉的道童满不在乎地挥挥手,说:“师父没那么快回来的,今天是月圆之夜,师父要独自修行到天亮。”
“可是,师父说过,我们不能趁他不在就偷懒……”
“我又没有偷懒,只是犯困而已。”灵玉再度打了个哈欠,起身跳下高凳,“我去趟茅房。”
他说完,点了灯笼,晃晃悠悠地提着灯笼离开了耳房。
从耳房的破旧可以看出,此间道观早已年久失修,事实也确实如此。墙体多处崩塌,廊柱倾斜歪倒,灰尘处处,蛛网遍布。连道观门口的牌匾都掉下来埋了半截在土里,除了供奉三清的大殿和他们居住的偏殿及耳房,均是颓败不堪。
要说这间道观,千年前也曾兴旺鼎盛过。那时还是大秦天下,秦朝开国之君太祖皇帝打天下时,曾在此见过神迹,因此,分封于此的楚国公在白水山上建起一座道观,供奉三清道祖。
那时的白水观,名列天下三大道观之首,香火鼎盛,声名远播,乃是道门圣地。可惜时光荏苒,大秦天下分崩离析,大燕取而代之,白水观在战乱中断了传承,昔日鼎盛一时的白水一脉,就此失传。
自大秦灭亡,白水观荒废数百年,始终未能重建。如今,到处是残垣断壁,昔日天下第一观的盛景,百不存一。
三年前,一名道士来到白水山,缅怀一番后,他收拾出勉强能住人的一处宫殿,带着两名徒弟住了进来。 这道士自称玄尘子。他虽然贫困落魄,倒也举止有度。平日里他与徒弟供奉道祖、种菜浇园,清贫度日。既不求香火,也不下山化缘,还时常给山中村民诊治些小病,因此,白水山的村民也就默认了他是白水观的观主。
当然,这个白水观观主,并没有朝廷的册封,认真论起来,只是野道士而已。
虽说天下修道之士皆是道门中人,然而,千百年来的规矩,举凡僧道,皆有度牒为证。道观、寺庙住持,更有朝廷册封。若是没有,只能算是野道士、野和尚,仍要缴税纳粮。
既无香火,又要缴税,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加之玄尘子为人严厉刻板,做的他徒弟,着实是件苦差事。
灵玉揣着草纸,提着灯笼,磕磕绊绊地走到殿后的茅房,他解开裤子蹲下身。
“哗啦”一阵水声过后,灵玉舒了口气。他收拾一番,小心翼翼地踏出茅房。
所谓茅房,其实只是挖了个深坑,在上面放了两块踏板,然后搭上茅草,简陋不说,还十分危险。灵玉一直避免晚上上茅房,一则总觉得很容易掉下去,二则……
他提着灯笼,目光扫过不远处倒塌的宫殿的暗影,那里黑黢黢的一片,晚上看着特别恐怖。
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