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笔活编著的《中国式留守》包括:第一章:玩大游戏;第二章:人小鬼大;第三章:寻人寻得慌;第四章:拿到工钱;第五章:想在城里读书;第六章:被炒鱿鱼;第七章:伤离别;第八章:终回故乡;第九章:恩恩爱爱;第十章:忧虑;第十一章:想留留不了;第十二章:再一次离别;第十三章:中秋求饼;第十四章:有他人追求;第十五章:丰收的喜与忧;第十六章:突如其来的爱;第十七章:趁机占便宜;第十八章:爱上游戏;第十九章:想方设法弄钱;第二十章:逮个正着;第二十一章:另谋职业;第二十二章:移情别恋;第二十三章:训教;第二十四章:惊喜夺冠;第二十五章:春节难团聚;第二十六章:惊人消息;第二十七章:嫁给他人;第二十八章:收之桑榆;第二十九章:麻烦事袭来;第三十章:摊上麻烦事;第三十一章:离婚与再婚;第三十二章:决定看病;第三十三章:悲与喜;第三十四章:留下来;第三十五章:否极泰来;大结局。
吕笔活编著的《中国式留守》以叶志强一家人的命运变化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悲欢离合、感人至深的故事。小说既逼真地描写了农村生活,又细致地刻画了大学生和农民工在都市的打拼生活,并通过城市打工者与农村留守人员的情感碰撞,将城市与农村有机相连,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留守老人等社会热点问题。
珠州市是南海省的省会,也是闻名全国的大都市,这里产业发达,云集着数以万计的遍布各行业的企业,每年产值在全国同级市中名列前茅;这里异常繁华,一幢幢漂亮的高楼直插云霄、美轮美奂,商业街一条连着一条,各式店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即便街道宽阔、高架桥众多,仍经常拥堵;这里教育发达,拥有多所重点大学以及数十所其他层次的高等院校,优质的高中、初中、小学等更是不计其数;这里人口稠密,汇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口达千万以上,也包括诸多来自农村的农民工;这里有钱人很多,高档花园、别墅一片又一片地建设,虽然房价一平方米高达数万元,但仍被人抢购一空,街道上奔驰的豪华汽车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该城市如此繁华,但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仍夹杂着“城中村”。所谓“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城市里的农村,这里房子陈旧,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甚至有更久远的老宅,房子没怎么装修,从外观看,水泥刷过的暗灰色成了主色调;这里设施简陋,没有花草绿地,没有亭台楼阁和健身场所,有的只是狭窄的巷子和凹凸不平的道路,半空交杂的各种电线成了十分惹眼的风景;这里环境差劲,垃圾经常被人随处丢弃,道路肮脏,污水横流,空气中经常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总之,这里与周围那些高楼和花园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现正值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炉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大地烤得发烫,加上热岛效应,城市显得异常的热,连续多天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空气热烘烘的,大街上的柏油路被晒得似乎都要发软了,街道旁的树木耷拉着头似乎在喊着渴,鸟儿也怕热躲在阴凉处不飞出来。
在这种天气下,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避暑,如在房子里安装空调,照样能感受到如秋意般凉爽;上街时可以开轿车,开上空调享受着凉意;也有些人到游泳池或到海滩、山庄等胜地避暑,十分舒适。不过,在城中村住的人们,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在一个叫麦地村的城中村,这里房子低矮,空气流通不好,大部分楼房没有安装空调,因为这里的住户基本为外来工,收入微薄,买不起空调,也怕支付高昂的空调电费。据说此地若干年前是麦子成片的村庄,后来随着城市扩张,麦地没了,其间和四周被盖成了或高或矮的楼房,但这里仍属于城郊接合部,尚未被成片拆迁和统一规划,于是村庄变成城中村。
在麦地村村北处,有一栋十分普通的民房,此民房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十分陈旧,甚至让人感觉已有四五十年房龄的样子,墙体灰黑灰黑的,有些部位已斑驳脱落。可以说,该栋楼在密密麻麻的民房中毫不起眼,唯有一点让人易记的,那就是楼旁边有个垃圾场。正是这个原因,该栋楼的租金相对比较便宜,虽然环境差点儿,但仍有不少人愿意租住。 本栋楼二楼和三楼中的三个房间分别被叫叶志强的大学生、他务工的亲哥和堂哥租住。他们来自另外一个省——云山省龙州市的一个山区乡镇,为了谋生而千里迢迢来到珠州市。叶志强还是家族里仅有的大学生,当年他能够考上本科,那可是家族人的骄傲。毕业后他来到珠州市找工作,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企业,但现实不尽如人意,薪资并不高,离买房买车相差太大了,后来索性辞职,但花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才重新找了份工作,薪资仍不高,因为囊中羞涩,他只好在比较便宜的民房租住。他中等身材,人偏瘦,不少大学生工作没几年就发福,而他却发福不起来,他自嘲着,打拼太艰辛,压力太大,吃得差,住得差,不瘦才怪。
早上才八点多,太阳就已经很大了,空气热烘烘的。今天叶志强起得晚了点儿,主要是今天他不用直接去公司,而是要去客户那儿办事,能在九点半到就行了。这时一群孩子闯了进来,他们是他亲哥和堂哥的孩子。平日他们留守在老家的大山深处,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这次趁着暑期,才来到城里与父母相聚。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