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如同细菌一样浮游于世,随风飘荡。只有智者才能够掌握生命智慧,决定命运。内心的智慧可以引领我们走出心灵的泥潭,能够解开我们的迷惘,把我们从困惑中解救出来;内心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我们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智慧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能够经受住人生中的各种挫折,让我们在一呼一吸之间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萧文鹏编著的这本《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正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掌握生命智慧的书。它将禅理蕴藏在一个又一个简短有趣的佛学小故事当中,教会人们如何去追求爱,追求财富,追求信念,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在获得阅读快感的同时领会禅修的精髓,并且获得幸福的智慧。
我们根本无需担心禅理太过深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禅的种子。当遇到适合的土壤,这颗种子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智慧的花朵。或许萧文鹏编著的这本《不悲过去不贪未来》并不能帮助我们修成正果,但是它可以将我们心中的种子唤醒,而这,便是结下了一份善缘,种下了一丝禅意。
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禅,就能够平和地看待人生;只要我们心中有禅,就能在滚滚红尘之中站稳自己的双脚,洁净自己的灵魂;只要我们心中有禅,那些生活中的欲望、纷争就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烦恼和困惑。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最后光溜溜地走。人生是上天赐予我们韶华享受的一场旅行,在这旅行中我们接触到的、享用过的、负担过的、亏欠过的都是我们生命之外的东西,这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有太多人想不明白、看不清楚,他们个个身负重担,匍匐前行。孩子被名次、分数套牢,失去童年;大人被房子、车子套牢,迷失方向。放下成了人们最最需要的修行,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也只有放下我们才能承担更多,我们才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从前有一个乞丐想告别乞讨的生活,却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他决定去西天向佛祖问个究竟。他一路乞讨经过一个员外家,员外知道他的去处和目的之后便给了他很多银子和干粮托他问问佛祖为什么他的女儿16岁了还不会说话,并发誓谁能让他的女儿说话,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谁,他答应了下来。
乞丐又走很久,在一个庙里遇到一个拄着锡杖的老和尚,那老和尚虽然很老,但精神很好,修行了500多年还迟迟没有升天,他知道乞丐的去处和目的后拜托乞丐问问佛祖这是何原因,他答应下来。
乞丐又经历沟沟坎坎,来到一条大江边,正在发愁无法渡江时,一个大海龟浮出水面,那是一只修行了1000多年早该成龙飞走的老龟,它知道乞丐的去处和目的之后便答应把乞丐驮过江面,并拜托乞丐代他禀报佛祖,他又答应下来。
乞丐历经艰险,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佛祖。但佛祖告诉他只能回答三个问题。乞丐左右为难,自己历经艰险就是想问自己的命运,可员外的女儿着实可怜,老和尚500年的修行着实辛苦,老龟苦等千年感人至深,无论哪一个他都不忍心放弃,于是乞丐只好放下自己的问题,分别代替员外、老和尚和老龟问了佛祖。佛祖告诉乞丐:老龟因为放不下藏有夜明珠的龟壳所以不能成龙;而老和尚放不下扎地开泉的宝贝锡杖因此无法升天;哑巴女孩只有见到她的心上人才能开口说话。 乞丐得到答案后心想,自己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幸运多了,于是忘掉自己当乞丐的烦恼,踏上归程。老龟早已在江边等着乞丐,乞丐将佛祖的话传达给了老龟,老龟将龟壳下的夜明珠赠与了乞丐后腾身成龙。乞丐拿着夜明珠又来到寺庙告诉老和尚个中缘由,老和尚当即把宝贝锡杖赠与了乞丐,然后驾云飞走。最后,乞丐来到员外家,员外的女儿见到他便开口说话,而员外也履行当初的诺言把女儿嫁给了乞丐。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能为他人着想,他人才会想着你,放下自己,才能成就自己。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执着,放下欲望,放下观念,放下习惯,我们才会得到万般自在。
放下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现在,更好地迎接未来。那个挑着瓷碗摔碎了头也不回的老人用他简单的言语教会我们生活的真理:“回不回头,看与不看,碎碗还是碎碗。”只有放下过去的事情,未来的生活才会没有负担。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不下就得不到解脱。很多时候放下芥蒂、放下成见我们会变得更加坦然,记恨别人是在伤害自己。原谅他人我们才会收获一份豁达。老和尚和小和尚一起下山化缘,遇到一女子想过河而不得时,老和尚出手相助背女子过了河。与小和尚一起继续赶路。走了很久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教育我们不要近女色,而你怎么还背女人过河?”老和尚叹道:“我背她不是因为她是女人,而是因为她无法过河,况且我早已放下,你却走了一路还放不下!”人生在世,要像老和尚那样不拘小节,要懂得适时地放空自己。小和尚的纠结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放下,放不下是不懂得原谅,是用别人或者自己的过失一直折磨自己。
天空很大,但在眼前用一只手就可以遮住整个天空。生活的烦恼和消极的情绪就像一只手掌,无论天空多么晴朗、多么美好,若放不下那只手掌,烦恼就永远遮挡所有的美好。放下是对自己的救赎,放下是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无论遇到什么,只有懂得放下才会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过错,总会有一些敌人,总会有一些顾虑,总会有一些烦恼,这些糟糕的经历和消极的情绪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我们改变不了这一切,但我们能改变对待它们的态度。
一个杯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容量,它能够经历多少水的风采就取决于它放空自己的速度,接受所有的注入,不吝啬对外的流出,它才能时刻拥有精华,才能有饱满的生命。人生也是一样,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做“加法”,吸收知识、增加阅历、积累经验,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好的,影响我们的,我们必须懂得放下,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态。经历是“加法”,而放下是“减法”,“加法”是学习,“减法”是修行。道德经有云: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真谛,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努力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对我们没有好处的东西我们要及时放下。只有做到收放自如。人生才能完美。拿起,踏实;放下,自在。P6-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变的越来越丰富。而物欲、纷争和困惑也随之填满了整个世界。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中迷失了自己,困在欲望的迷宫中寸步难行。于是,如何才能找到我们人生的方向并悠然前行,是许多人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一大难题。
而就在我们不知所措时,有一种声音穿透茫茫人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世界,悠然掌控人生,这个声音就是禅音。
禅能够启发我们的智慧,引领我们走出心灵的泥潭;禅能够帮我们解开迷惘,把我们从困惑中解救出来;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禅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能够经受住人生中的各种挫折;总而言之,学习禅法,可以让人更加安定、祥和、智慧、纯净,而这些正是生活在俗世中的我们最需要的几点特质。
常人如同细菌一样浮游于世,随风飘荡。只有智者才能够掌握生命智慧,决定命运。《不悲过去不贪未来》这本书正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掌握生命智慧的书。它将禅理蕴藏在一个又一个简短有趣的佛学小故事当中,教会人们如何去追求爱,追求财富,追求信念,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在获得阅读快感的同时领会禅修的精髓,并且获得幸福的智慧。
书中详尽地指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比如人产生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我执”,放不下、解不开的是“虚妄”,抹不掉、甩不开的是“心锁”。而在这个浮躁、迷茫又冷漠的世界里,本书将带领着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发掘内心的恐惧、烦恼和困惑,并带领我们去追寻解决的方法,体会存在于宇宙之中的大智慧,在一呼一吸之间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本书精选了大量富有智慧的佛学理论与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影子,并用这些影子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困惑相联系,用智慧的禅语和深沉的思考,讲解人生必须要知道的智慧法门。不仅如此,书中活泼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都会令人感觉耳目一新,让我们在快乐阅读、享受书本的同时,领悟出人生的智慧和禅修的魅力。
当我们感到失意时、失落时、困惑时、难过时可以随手翻起这本书,他一定会给你温柔的抚慰;而当我们兴奋时、得意时、骄傲时、张狂时,也可以拿起这本书,他会给你严肃的警醒。而且我们完全不必刻板地从第一页看起,随便翻到哪一章,都会像是一杯温暖而清香的茶,细细品味,便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我们根本无需担心禅理太过深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禅的种子。当遇到适合的土壤,这颗种子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智慧的花。或许这本书并不能帮助我们修成正果,但是它可以将你心中的种子唤醒,而这,便是结下了一份善缘,种下了一丝禅意。
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禅,就能够平和地看待人生;只要我们心中有禅,就能在滚滚红尘之中站稳自己的双脚,洁净自己的灵魂;只要我们心中有禅,那些生活中的欲望、纷争就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烦恼和困惑。
谨以此书献给:
正在奋斗中的有志之士;
迷失方向的职场菜鸟;
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广大人群;
修身齐家的主妇一族;
想要逃离浮躁与疲惫、正在通往内心之路的启蒙人士
……
愿这本书能给你们带来心灵的庇护和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