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魏可风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1年台湾联经出版,至2004年已加印9次,至今累计加印20次之多,为台湾最畅销的张爱玲读本台湾著名作家魏可风历时数年,广泛搜罗张爱玲资料,真实再现张爱玲家事、情事和隐秘心事,为读者树立了一个真实可信、与以往不同的张爱玲形象 台版书末仅引用文献就达80种之多,包括大陆不见的张氏珍贵资料,《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作者魏可风据此给我们再现了一个敏感脆弱、温柔慈悲、孤独寂寞而又逃不过性格悲剧的张爱玲形象,有别于一般人眼中孤傲冷艳、世故圆滑、标新立异的张爱玲。 纪实性和美文性完美合一传记之真实、严谨和小说之宏富、跌宕相结合,辅之以上海方言、吴侬软语和民国旧词汇、风物、时尚和人情,极其好看。

内容推荐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内容介绍:1920年,上海一栋老式花园洋房里,一个女婴出生了。在洪亮的啼哭声中,这个根连三大贵胄家庭的女婴,仿佛宣告着她的身份,以及即将见证的时代。她,被命名为张瑛,直到被母亲偷偷拎去报名插班黄氏小学时,才有了另一个名字——张爱玲!在动乱的时代里,显赫的祖上家世与名士门风,让张瑛在成长过程中,看尽了华丽珠翠与没落沧桑,历经人世无常的冷暖。她的早慧与敏锐的心思,将这种种的沉浮故事,转化成令人惊艳与嗟叹的文字。张爱玲,文坛永不凋零的传奇之花。她童年的艺文萌发、青少年早熟而张狂的行经;以及遇到胡兰成之后的一段情史,曾使她“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而终至萎谢;及至暮年后的不问世事、孤冷傲绝——她浓墨重彩兼特立独行的人生,正如水中花影、镜里月色,似真似幻,不可捉摸。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的作者是魏可风。

试读章节

欧战爆发的第二年,与欧洲隔着重山万水的远东,繁华的上海滩上,电车每天叮叮叮叮来回行驶,高鼻子深眼睛的外国巡捕,仍寻常一样地维持着租界的秩序。一条长长的嫁妆礼担队伍绵延着,前头管事的人都坐着黄包车,一路敲锣鼓乐,挑夫们嘿呼嘿呼地飞走着,微弯的挑杆担盒一件件往苏州河的方向过去,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品评猜测,队伍前头已经弯入另一条路,从这边却还看不见队尾。

“这队伍多长!少不得又是名门贵胄办婚嫁。”一位胖太太同身边的瘦尖脸太太说。

“这些年,能到租界里来的,不是钱作成的租荫大树,就是会做生意的。嗳,我那丈夫,要是肯好好学做生意,也不用我拼死硬撑着裁缝,还好,几家的太太奶奶们都喜欢我的功夫,几年下来,生意也有增无减,托他们的福,生活也算好过。”瘦尖脸太太明着贬自己丈夫,意思里却是说自己会打点。她的额上几道皱纹,把两道眉毛都挤得斜下去,嘴角又是薄薄地往下弯,整个表情仿佛无论什么都不满意。

“是嘛,您的功夫就是好!我就羡慕您这股精神,像我,就不行,光是靠我那老头儿子走船,时时带点洋货水粉回来,不过到几家的奶奶小姐那里兜转兜转,就得乏一阵子哕!”胖太太话里,就摆明了自己可以依靠丈夫孩子,比瘦尖脸太太更胜一筹了,她说得直晃脑袋,眼角一瞟,又说: “不过,那有富贵的人家,也真不是我们想得到的有钱法儿,外表看来不过就是花园洋房,上次送外国水粉到林奶奶那儿,进到里边,一只屏风上,硬是红宝绿玉的镶嵌了好些,林奶奶还嫌绣画太俗,才没摆到客厅去。”

“这些人家。要不是时局乱成这样,还高宅广宇大园林的,好好做着他们的官家呢。他们不好了,我们也就好不到哪里去,看看东西都一直贵起来,从去年到今年,百二十铜钱才兑一块洋钱呐!像这样场面的婚嫁,怕不免要多耗损!”瘦尖脸太太说得似乎大家都一齐沉下去了。

“暖。”胖太太笑道:“你倒替人家担心,人家门当户对的。不知金满山银满山,娶媳妇嫁女儿,还用不到这样哩!”说着捏起小指尖比了比。看起来胖太太是赢了,她得意地两手叉叉腰,往前瞧瞧,连礼担队伍尾巴都已转弯不见了。

麦德赫司脱路与麦根路口转角的西式洋房大别墅,布置得极为喜气,张府的亲戚朋友全都来了,虽然张府老太太已经过世。厅堂上,被请上座的贵胄长辈还是非常多,花园里都是亲疏远近、老老少少的姨表姑表堂侄儿女的,满地里孩子们乱跑着,顶蓝顶蓝的天空上飘过几朵掐得紧紧、棉球似的白云。

“全按古礼呐,是女家军门奶奶再三坚持。现在很多都用汽车接了,花轿是特地租的。”花轿还没来.客人里有人轻声说着。

“时候乱,多少人家都因为革命党下来的,东西都不及带了,虽说能将就的就将就了,可新娘子军门黄家,女儿也只一个。这边张府老太太来上海的第二年就过去了,临终叮嘱过。二爷只一个弟弟,好生照看着,虽不是同母兄弟,起码一家子财产都是老太太嫁时带过来的,嫁娶这等大事,没给做好,亲戚里舅子的李家第一个不放过,光是传着说着,就了不得了。”一位打扮得端严的太太说。

“老太太如果还在,不知是个什么光景?”那一团话,显然引起众人对过世老太太的兴趣。

“老太太的爹爹,人称‘宫爵部堂’,官拜汉人的极品了,光是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之上,这还不说,但凡外国租界地,都有好些洋房地产,现银、股票、外洋存款不知多少。这老太太当年又是最疼的长女,嫁妆定是几世子孙也吃用不完了。”另一个老先生拈着花自的胡子说。

“李家是兴办洋务的,老太太显然也新派。你看,新郎的妹妹二小姐就没给缠小脚。”另一客人说,显然大家都在兴头上。

“倒是新娘子,听说还照老法儿缠三寸金莲呐!”一个碎嘴婆子说。

“老太太也过去三四年喽!依我看,那是头胎小姐天折,这第二胎从小给穿上男装,都称呼‘毛少爷’,不叫小姐,是一种蒙鬼神法罢了!”一个两鬓有些花自的老太太叹道:“不过,少爷小姐从小会读写洋文,却是李家的族风了!”

“这门亲哪,老太太在世时就给订下的,那时这位新郎倌儿还不到十六岁,调皮得很。黄军门的小姐,张御史的少爷,可真门当户对!”不知谁又附会了一句,大家纷纷赞叹了一番。

众人窸窸窣窣压着声头说得正热闹,忽然外头鞭炮声大响,显然是花轿到了。新娘子微微颤颤,身段窈窕,身上头上的凤冠大红绣金霞披,都撑得新娘子瘦削的肩腰沉沉的,两个喜娘小心地搀扶着,与新郎拜天地祖宗,二兄志潜夫妇是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坐在堂上接受礼拜。

 新娘子的大红绸盖头前后四角缀着穗饰,随着拜揖一摇一晃,掩在盖头里的她只能见到新郎的长袍下截,新郎看来鞋大脚宽,身量也应该不短,这时候是怎么也看不见的。临上花轿前,嫡母曾执着她的手说:“上轿小人儿,下轿人家妇,千万记得!”她答应了,这才把盖头放下,嫡母眼中有满意的泪珠打转着。

新娘子耳朵里只听见人声嘈杂,人怎么搬弄,她怎么做,脑子里有着所有的一切,又似乎一切都没有。但是,她的确是下了轿的,是眼前这双大脚大身量的“人家妇”了。

这幢大别墅,有二十多间房间,房间多而且进深,后院还有一溜房子是丫头妈子家人住的。天还黑魃魑的,新房这边,陪房老妈子已经在前间把洗脸水打好了,丫头伺候新少奶梳头洗脸完毕,随着管家媳妇到起居厅堂上,几盏煤气灯还点着。嫡母说过,老太太在世时的家风严峻,连比老太太小不了几岁的二爷都有些怕她,二爷比三爷大将近二十岁,因此老太爷在时给二爷娶的媳妇也是安徽合肥人,在规矩习惯上,和老太太倒是十分允洽。

她跨进厅堂时,管家仆妇们正一个接一个,恭恭敬敬向二奶奶回话,家里花用、筵席炮竹茶水、桌椅耗损、电灯煤气灯煤球火盆用度、汽车保养添汽油箱、每日厨房菜单变化、少爷小姐房里每月开销等等,有的来核对销账。有的来说明请钱。

二奶奶头发向后梳了一个双凤髻,额上光光的没有刘海,四十岁妇人的打扮,只一路听着,眼也不抬,手里翻着一本账册,偶尔问几旬,端起青磁盖杯呷口茶。一旁侍立着的丫头看见新妇进来了,低头轻声在二奶奶耳边说了一句。二奶奶没表示,仆众还在回话,等全回完了。天刚亮,这才站起身转来,两手拉过新妇,表情上喜滋滋地从头看到脚。

这三少奶,二十岁不到的年纪,额前一抹散人刘海,底下一双大眼睛,挑眉,秀挺鼻子,看来有菱有角的两片薄唇,瓜子脸尖下巴,正面看却有点方腮,黄素琼这名字,给三爷合婚时二奶奶也参与过,本人比照片漂亮,那时二奶奶还是侍立老太太跟前的媳妇儿。

这样的美人,怕不有点娇气才怪,二奶奶稍闪过了这么个念头。

“起晚了?”二奶奶说完抿嘴笑了笑,把素琼一张白皙的脸涨红了。

“三妹妹,”二奶奶从袖口抽出月白洒花湖纺手巾,点了点额角,又把素琼按到椅子上,自己也坐下来,接着说:“现时不比老太爷、老太太在世那时候,住得深堂大院,又不愁用度吃穿,山再高,坐吃,也有山空的时候,家里事儿,样样都要仔细照管,能俭省哪能不俭省,这是老太太那时候立下的规矩,我不过跟着。现在添了你,我也巴望着添了个帮手。”

说完一双眼睛盯着素琼看,素琼只得说些话应付,尴尬地轻轻清一下喉咙说:“素琼年轻不懂得规矩,还望二嫂多提点。”P1-4

序言

一九一五年的上海租界,街上已经是电车叮当往来,有四人座的大马车、两人座的小马车、黄包车、少许的汽车,这一年张爱玲的父母亲结婚。张御史与黄军门两户官家后人,和一般清末遗老遗少的名门一样,成为上海人多半是辛亥年左右的事情。

 上海的报纸,大多人家都订有《申报》和《新闻报》,只是《新闻报》有更多的工商广告和商业消息。但是不论哪一种,只看看报纸版面,就会立刻感染整个上海活泼泼的商业气息:在第一版的报头之外就是整面的广告,有绅士拥着美女亲吻的“美丽牌香烟”、胡蝶与郑小秋主演的“小姊妹”、大光明戏院或大上海戏院开幕、奇异爱迪生公司广告爱迪生发明电灯五十周年。接下去的每一个版面都以广告为主,新闻内容为副.似乎只要刊登广告的人出得起钱,薪闻版面也可以随意被分割出左上角给帕克快干墨水、右下角给上海自来火电灶。或一整条左边给明日开幕的光明咖啡馆,下面有许多小字说明馆内有新式冷热水汀,使客人殊不觉馆内有冬夏之别……

上海租界有的是物质文明的光环,这里孕育了报纸业、鸳鸯蝴蝶派小说、电影、广播无线电、电灯、自来火,在中国其他地方都还没见过的东西,都在这里首先出现。永安、先施、新新各百货公司。会在每季举办时装发表会,邀请参观和演出的多半是各界名媛。最新时尚的衣料子和服装款式都会早早打出广告,每季的季末也有大减价,原本三块洋钱的吊带丝袜可以减到两块钱或一块半,鞋子、女用皮包、帽子也都一样。

张爱玲是在这样的气氛下长大的。

看着那些可口可乐、桂格麦片、屈臣氏里卖的玉兰霜、买电影杂志送秀兰·邓波儿照片的广告,恍惚间,我有些弄不清上海和台北了。不论张爱玲受到的文学影响有多少成分是鸳鸯蝴蝶派,还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其实影响她最大的,还是上海那种此起彼落热闹嘈杂的商业文化。

她喜欢大红色,喜欢读《礼拜六》,喜欢吃甜腻的东西,喜爱浪漫喜剧,喜欢读旧小说,喜欢穿华丽的仿清衣裳,怕黑、怕冷清。她就是个单纯喜欢活络热闹的人,也害怕失去那些活络热闹。偏偏她参与了上海这样一个城市繁华到最顶尖的时期,也见到繁华之后最沧桑的漆黑。

她个人的历史,涓涓滴滴透露在她的作品里;我尝试在书中引用张爱玲的句子,透过创作来与她“对谈”。但是将她的个人历史融入大上海一○年代到五○年代的大背景中,这种融入却是新的尝试,也许这样的小说创作仍不圆满,因为“张爱玲”作为—个小说的女主角是不够突显的,没有突破其他张爱玲传记的个性。

如果张爱玲头顶上有一圈光环,那么,海派文化就是那更大的光环。如果那一小圈光环在她不得已离开上海之后逐渐灰暗了,也是自然的。

最后,在此感谢陈芳明教授的许多建议与指导。

书评(媒体评论)

爱玲先生:

与你相会之后才知道,你是民国世界里的临水照花人。只觉得文章笔墨里你是什么都晓得.你谦逊着经历世事极少,确然如此。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你交涉,好似花来衫里,影落池中——

胡兰成

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爱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