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所讨论的问题是民国初年一批先贤为实现中国的现代转型而从教育角度作出的思想与实践的努力。全书尝试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思想的社会起源、社会形态学以及社会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较深入地讨论了民初教育民主主义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精神乃至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由熊春文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民初教育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熊春文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所讨论的问题是民国初年一批先贤为实现中国的现代转型而从教育角度作出的思想与实践的努力。全书尝试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思想的社会起源、社会形态学以及社会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较深入地讨论了民初教育民主主义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精神乃至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由熊春文著。 内容推荐 一种明确的、有意识的教育民主主义思想在民国初年的诞生与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一思想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只是教育思想史的任务,知识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尚付阙如。《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尝试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思想的社会起源、社会形态学以及社会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较深入地讨论了民初教育民主主义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精神乃至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表明,如果以传统教育精神的根本转型作为中国教育现代性转型的最终标志,那么这一转型是在民初教育民主主义者那里,而非清末改革者或五四一代知识分子那里实现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一转型与当下中国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逻辑和问题仍存在隐秘但切实的联系。本书由熊春文著。 目录 第一章 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思想研究绪论 第一节 视角转化与研究主题 第二节 教育民主主义:一个时断时续的传统? 一、民国学者的论述 二、当代台湾地区学者的论述 三、当代大陆学者的论述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一、教育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经典议题 二、知识社会学的思想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与民初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 学而优则仕:中国传统教育的显性精神 一、“学而优则仕”辨析 二、“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主导观念及其社会学基础 三、“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学后果 第二节 以德主教:中国传统教育的隐性精神 一、“以德主教”作为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以德主教”的社会学基础 三、“以德主教”的社会学后果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及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格局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 三、晚清教育的新变革及其基本精神 第三章 蔡元培的民元改革与教育民主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蔡元培的新教育主张与教育民主主义的诞生 一、“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蔡元培民元教育思想的主旨 二、“教育超轶于政治”:新教育的根本原则 第三节 教育民主主义的初次实现及第一期的沉寂 一、民元教育部:“教育超轶于政治”的典范 二、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教育专家的盛会 三、民间教育团体的兴起 四、普通教育之废除读经 五、大学宗旨之变更与废除经科 六、本章小结:蔡元培民国初年教育思想的知识社会学意义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 第一节 教育民主主义的源流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教育主题:以《新青年》为中心 二、早期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三、胡适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第三节 教育民主主义与白话文教育改革 一、作为教育普及的白话文教育改革 二、作为自主人格培养的白话文教育改革 三、从白话文教育改革看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意义及其限制 第五章 新教育运动与教育民主主义的深入与流变 第一节 蒋梦麟的教育民主主义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一个新教育理论家的诞生 二、《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 三、从积极的个人主义到平民主义 第二节 教育民主主义与五四时期的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缘起及其主旨 二、新教育运动的推进与教育民主主义的制度化与实践化 三、新教育运动的社会学特征与教育民主主义的流变 第六章 结论:教育民主主义与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关于中国教育现代转型的几种观点 一、新式学校论 二、科举废除论 三、五四运动论 第二节 教育民主主义的兴起与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 一、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二、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思维 三、教育民主主义的社会学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