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洛阳洛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鼎三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陆浑关清兵大剿匪、河南府奉旨迎圣驾……王鼎三的《洛阳洛阳》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和风云际会,描写的是中原大地上的奇人逸事和十三朝古都半个世纪的兴衰过往,讴歌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烈悲壮租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内容推荐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慈禧太后为避祸偕光绪皇帝等人仓皇逃往西安避难,一年之后回銮北京时路过洛阳。河南府知府文悌极尽巴结之能事,洛阳首富朱至贵亦挥金如土,巴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洛阳赏了牡丹,品了杜康酒,被平乐正骨名医郭聘三和洛阳名医李占标治好了手上的顽疾,随后与光绪皇帝祭拜关羽庙,再到龙门石窟游览。慈禧太后游龙门的时候,被受她迫害而解甲归田的御后辖曹风甲行刺,虽有惊无险,却也狼狈离开。

南山土匪王天纵等人越闹越大,谢宝胜多次围剿均无功而返。后来,王天纵带领土匪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和洛阳“在园”帮会联合攻打洛阳,因事情败露未果,王天纵带领义军退走西安,冉攻南阳,消灭了谢宝胜残余。时恰逢南北议和成功,故义军改名镇嵩军。

南北议和之后,军阔、政客粉墨登场,洛阳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王天纵回洛阳组织军队抗袁,未能成功,远走四川,以豫军总司令的身份组织豫军,壮志未酬,病死他乡。在红军长征队伍抵达陕北之后,蒋介石把洛阳作为围剿陕北红军的前沿,逼迫张学良剿共。张学良在洛阳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于是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捉蒋放蒋,受伤的蒋介石在洛阳接受正骨名医高云峰的治疗,然后回到南京。

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中原,洛阳保卫战震惊中外。洛阳失守后,王天横和伊川地下党领导人张思贤带领的游击队联手抗击侵略者,后皮定均率部进入豫西,八路军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解放大片国土,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战爆发,皮定均中原突围之后,陈赓率部挺进豫西,解放战争拉开序幕,陈赓在豫两东荡西杀,解放豫西大部分地区。国民党青年军师长邱行湘固守洛阳孤城,解放军兵临城下,经过激烈战斗,活捉邱行湘,解放古城洛阳。解放战争惊心动魄,洛阳经历着一场鲜血的洗礼。随着谷景生将军担任洛阳第一任市委书记和杨少桥将军出任洛阳市第一任市长,洛阳风云史酾上了圆满的句号……

《洛阳洛阳》,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和风云际会,描写的是中原大地上的奇人逸事和十三朝古都半个世纪的兴衰过往,讴歌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烈悲壮租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洛阳洛阳》的作者是王鼎三。

目录

陆浑关清兵大剿匪 河南府奉旨迎圣驾

革命党喋血断头台 李公子就范文字狱

朱至贵降香招老道 王天纵打孽屠东寨

光绪帝洛阳赏牡丹 老佛爷古都遇名医

关林庙慈禧忆往事 龙门山英雄梦未成

谢宝胜兵败九皋谷 众架杆杨山大聚义

魏举义落草马山寨 王天横巧施苦肉计

反满清土匪大结盟 袁世凯窃国弄权谋

洛阳城变换大王旗 为逼婚权贵玩伎俩

山海关壮士魂魄散 纨绔子猎色姐妹花

十一

大都督早逝志难酬 朱恶少大闹真不同

十二

弱女子复仇红怡院 美人计孤女入豪门

十三

朱至贵得胜山海关 吴佩孚练兵居中原

十四

冯玉祥屯兵河南省 张大脚魂断洛阳城

十五

吴大帅穷途走末路 镇嵩军树倒猢狲散

十六

蒋介石避寿为剿共 张学良兵谏做囚徒

十七

张思贤舍家闹革命 蒋鼎文畏敌失战机

十八

武庭麟孤军抗倭寇 日伪军中原显兽行

十九

杀禽兽侠女闻虎穴 义勇军壮歌响河洛

二十

八路军奇兵震敌胆 设巧计巾帼除汉奸

二十一

主树声威名满豫西 皮定均计取两城县

二十二

小日本投降山河复 大转移皮徐战桐柏

二十三

国民党重点内战火 大反攻陈谢过黄河

二十四

邱行湘负隅难抵抗 解放军红旗飘花城

二十五

谷景生组织座谈会 杨少桥谋划新洛城

补记

部分人物情况简介

试读章节

离开龙门险要之地,一边行军,朱至贵一边阿副团总详细介绍曹凤甲的情况:曹凤甲是洛阳南白沙人,自幼不爱读书爱习武,虎背熊腰,两眼炯炯有神,据说是黑虎星下凡。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却酷爱习武,14岁练习弓、马,善使一把铁杆大刀,武功十分厉害。15岁那年,听说龙门山上有猛虎伤人,他便提了大刀,借了别人的马匹,只身去山上打虎。来到龙门山,但见山高林密,路窄人稀,并不见老虎踪影,他就对着龙门山大叫起来:“老虎在哪里?老虎在哪里?出来受死!”那老虎几天没有吃人,正饿得要命,听见山下有人说话,便飞一般向山下奔来。老虎钻出密林,看见人和马不由分说扑了上去。平时曹凤甲腰间有一个布囊,里边装有圆石30枚,以石伤人,百发百中,百步之内,绝无虚发。他看见老虎扑来,急忙以飞石击之,谁知老虎和人不一样,连中两石,仍然不肯后退。见状,曹凤甲急忙扎好马步,横刀相迎,也是老虎该死,居然扑在了刀刃上,立时膛开肚破,匍匐在地,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曹凤甲哈哈一笑,把血淋淋的老虎放在马背上,牵了马大摇大摆而回。一路上,百姓们听说曹风甲杀了老虎,无不欢呼雀跃,围住观看。曹风甲因此名声大作,成为河洛大地上的英雄人物。

在洛阳县和登封县交界处有个马河湾,这里有一个和曹凤甲同年同岁的人,名字叫温发魁。他也是自幼习武,好使一杆银枪,枪法极好,曾以枪捕杀金钱豹数十只,一时之间洛阳、登封两地居然没有了豹子出没,于是温发魁就有了一个绰号——“降伏豹”。曹风甲曾经与温发魁多次比武,两人武功不相上下,遂焚香结拜,温发魁为兄,曹凤甲为弟,一虎一豹打遍中原无敌手,英雄豪杰多来结识。那时曹凤甲手下有两个随从,功夫都很了得。马前杀手葛瑞,是曹风甲的同村街坊,此人身子瘦弱,腰细如蜂,面如女人。他自幼尚武,身轻如燕,飞檐走壁,常陪曹凤甲练武,有短剑两把,名日“雌雄飞燕剑”。一把手使,经常藏于袖内,可以脱手飞行,出手猝不及防,伤人直取咽喉;一把系于辫梢,匿于腰间,关键时刻短剑随辫梢飞舞,随心所指,刺眼不刺鼻,刺心不刺背,如马蜂伤人,行踪不定,因此人称“赛马蜂”。马后护卫就是大战副团总的王太。王太是龙门南王山寨人,五短身材,天生一副娃娃脸,使一根黑铁盘龙棍,有万夫不挡之勇,作战之时腿棍并用,一路有声。这王太自认武功不及曹凤甲,甘心情愿给曹风甲当了马夫。一根盘龙铁棍,能挡住一条去路,如若依棍腾空跃起,可摘丈八桃梨,平地飞奔行走,可追奔马尻尾。行起路来,不闻脚步声,只闻铁棍响,因此人称“响棒槌”。

曹风甲是洛阳一带的武林高手,在没有考上武举人的时候,他经常练武,一个人能把打谷场上的石磙举起来,还能把牛车从山沟里拉上坡。有一年曹风甲到登封去拉煤,因为路窄牛车过不去,他一只手提着车轴,只用一辙路就走了200米远。曹凤甲是咸丰年间在河南省省会开封府考中的武举人,他为人忠厚有胆识,力大无穷,因为长得丑陋,平时给皇帝把守后门,人称御后辖。辖,在满语里是侍卫的意思。曹凤甲在校场比武考武举人的时候,老乡温发魁是他的场上对手,两马相遇,刀枪相击,温发魁挺枪刺来,竟然把曹凤甲的大刀挑落在地,并用银枪凶猛地向其刺来。在这生死紧要关头,曹凤甲急中生智,用脚将大刀挑起,手接大刀,与温发魁大战一百多个回合,最后,他又将温发魁的银枪挑飞,手举大刀紧追温发魁不放。见状,主考官急忙大呼:“曹风甲,不可伤了温发魁性命!”曹风甲这才停止追赶温发魁。

考完下场,曹凤甲仍然精神抖擞,而温发魁却累得气喘吁吁。主考官问曹凤甲练的是少林功还是太极功,曹风甲笑道:“习武贵在将有形化为无形,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小人虽然在少林寺习过武,然而小人的功夫是集天下武功之大成,各种武功小人都融会贯通了。”

主考官点头叹服,奏明皇上要点曹凤甲为武举第一名。时咸丰皇帝恰好带着兰儿(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从开封路过,接见了曹凤甲和温发魁。兰儿见曹风甲的相貌丑陋,就悄悄对皇帝说:“陛下,以臣妾看来,这个曹凤甲长得太难看,臣妾很不喜欢。不过臣妾不喜欢是小事,如果点其为武举第一名,恐怕有失国体啊!”咸丰皇帝当时正宠兰儿,听了兰儿的话就说:“爱妃言之有理。”于是,咸丰皇帝就点温发魁为第一名,曹凤甲屈居第二。因为相貌丑陋,兰儿还让曹凤甲把守皇宫的后门,让温发魁把守皇宫的前门。后来,因为曹凤甲和太平天国作战失利,兰儿要治他的罪,多亏温发魁等将军出面讲情曹凤甲才保住了性命。曹风甲从此心灰意冷,向朝廷写下辞表,解甲归田……

朱至贵讲完曹凤甲和王太的一些事情,又对副团总说,当年因为太平天国起事,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招曹凤甲到开封去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咸丰皇帝亲自到河南巡视,并在开封开科取士,特别是将那些有武功的人一并录用,旨在让这些人为大清效力,不至于落入洪秀全之手。因为有人推荐了曹凤甲、温发魁等人,他们悉数被咸丰皇帝录用。当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清廷为阻止太平军人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石达开又从湖南退入广西,清廷又命曾国藩暂缓人川,改援安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曾国藩与曹凤甲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计划,准备再次进攻安徽。在天京对岸,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在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被曹凤甲等人活捉,不久,浦口等地落入曾国藩之手。这样,太平军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了。为了打通联系,陈玉成、李秀成先后两次率军进攻江浦、浦口,但因为曹凤甲作战英勇,拼死抵抗,均未成功。直到击败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陈玉成和李秀成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天京之围稍解,但仍处在江南大营的威胁之下。此后,李秀成率军留守浦口一带,陈玉成则率军返回皖西战场,对付东犯之清军劲旅曹凤甲部。

为解决天京长期被围的局面,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强奏,要求率军离开浦口,设法攻打江南大营和曹凤甲的队伍,这一要求最后得到洪秀全的同意。关于如何解围,李秀成与陈玉成进行了三次面商。陈玉成认为,天京之围难以力解,必须向敌人防守空虚,又是财赋之区的浙江湖州、杭州等地进攻,迫使江南大营守敌回救湖州、杭州,等他们撤兵,再返师自救,即可成功。这是一条围魏救赵之计。李秀成同意了这一计谋,于是研究确定了攻打江南大营的作战方案,随后付诸实施。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即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危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自己则率领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军,经武康日夜兼程进袭杭州。P3-4

序言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洛水之滨,因地处黄河与洛水之间,故有“河洛”之称。数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8000年前,这里率先进入文明社会;6000年前,这里人口密集;4000年前,这里出现了夏代都城斟□,位于今天的偃师二里头,是迄今发现的中华民族史上的第一座都城。

从夏代开始,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粱、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故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是中华民族史上著名的古都。与悠久的建都历史相比,洛阳更为辉煌的是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这里是“河图洛书”的故乡,在黄帝和帝喾时期产生了原始歌舞,夏商时期产生了绘画、微雕、青铜工艺等技艺;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基础;老子在这里整理典籍,形成了道家思想的精髓;佛教经典传入我国,在白马寺被翻译诵读,并向各地传播。这里还是东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故乡,无数文豪巨匠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作,“汉魏文章半洛阳”、“洛阳纸贵”被传为千古佳话。许多科技发明在这里产生,张衡、蔡伦、马钧、刘□等名字在中华民族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超市里都在销售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相对于中国的物质财富,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和中国精神方面的了解却异常欠缺。不仅发达国家的人对中国人存有偏见,就是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的人也时常对中国人持不友好态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国不够了解,他们过多地从新闻媒体上或文艺作品中获得有关中国人的信息,而外国人撰写的新闻稿件经常报道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中国人创作的文艺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其中多数也是在揭露中国人的阴暗面,描写中国人的丑陋与卑微。

其实,中国人历来不乏高尚品格。中国文化的主流不是崇拜鬼神而是崇拜圣人君子。从尧舜禹起,历代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杰出人物,即使在普通百姓中也随处都可见忠孝节义、善良朴实、受人尊敬的君子。

中国人也历来不乏对人类物质文明作出贡献。中国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生产技艺、建筑工艺、矿藏开采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河洛地区为例,在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中就有城市排水系统、青铜器冶炼、大型宫殿建筑等遗存。

中国人中不乏感人的故事。千百年来,中国人做过许许多多的事,关于生产劳动,关于科技研讨,关于调节人与人关系……这些事中有感天动地的情节、顶天立地的人物、勤劳智慧的品格,可以生动地反映中国人的特征。

中国人还有“尚文”的传统。仅在河洛地区,就有许多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科技认识成果被发现,其中充满了东方文化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

中国人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这些与地方区域紧密相关的民间风俗习惯,包含着中国人对天、地、神、人、物、事的认识和态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有这一切都贯串着中国人深入骨髓的东西,贯串着中华文化的灵魂。那是一种既同世界上其他民族共通,又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特质。把中华民族的人、事、物、文、俗、魂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在中国的人民群众中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是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挖掘河洛地区的人、事、物、文、俗、魂,用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其实就是把中华文化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历史上河洛地区曾经产生过许多文艺作品,今天河洛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同样应当创作许多无愧于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甚至应当形成独具特色的当代河洛文艺品牌或流派。  王鼎三先生创作的《洛阳洛阳》,描写的是清代末年到解放前夕洛阳历史的故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过洛阳故城》中写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从此可以看出,至少在宋代之前,洛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也许有人会说,宋代之后,洛阳失去了昔日帝王之都的辉煌,逐步走向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洛阳城人口不过数万,似乎失去了代表中国历史的资格。

但是从王鼎三先生的这部著作中,读者可以发现:清代末年到解放前夕,洛阳的历史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典型特征;洛阳的命运仍然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洛阳这块土地上凝结的文化传承,顽强地承受着历史的责任。作者从清朝末年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路过洛阳入手,展开了一幅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外患内忧的历史画卷。慈禧太后为了躲避外来侵略逃离北京,作为国家皇权的最高代表,她理应痛定思痛,体恤民情,励精图治,抵御外敌,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太后和皇上依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连为其做饭的御厨也能把洛阳的地方官折腾得欲哭无泪。如果在平时也就罢了,偏偏是在自己被外国侵略者赶出京城、连皇宫都保不住的时候,还在如此蛮横霸道、狐假虎威,活脱脱一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遭人唾弃的官府画像。在这样的官府统治下,如果没有人起来造反便是历史的悲哀了。

洛阳地形多变,山区丘陵较多,为土匪活动提供了便利。说是土匪,其实就是造反的民众。他们反抗官府官兵,却并不欺压百姓。作者对王天纵、王天横、张寡妇等人的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通过土匪与官兵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一派乱世景象。随后,辛亥革命爆发了,洛阳虽然没有处于革命的中心,但是也有许多志士仁人心忧天下,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作品还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洛阳的历史事件,为读者展现出古都洛阳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一时期的洛阳虽然没有发生像武昌起义、卢沟桥事变、淮海战役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洛阳的命运,仍然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发生在洛阳的种种事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我们希望鼎三先生有更多关于洛阳的著作问世,也希望有更多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洛阳,创作更多以洛阳为背景、反映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

(作者系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