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是以“西域”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阿舍以文学家的视角为人们还原了一个形象而真实的西域,同时,也让生活在西域的读者更加为自己的家园而喝彩,让没有生活在西域的读者真切感悟到西域的灵魂所在,从而生动体现出西域的人性之美与原初之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乌孙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舍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乌孙》是以“西域”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阿舍以文学家的视角为人们还原了一个形象而真实的西域,同时,也让生活在西域的读者更加为自己的家园而喝彩,让没有生活在西域的读者真切感悟到西域的灵魂所在,从而生动体现出西域的人性之美与原初之美。 内容推荐 《乌孙》为青年女作家阿舍的长篇历史小说。 《乌孙》被方誉为“西域版的《大明宫词》”。全书以唯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讲述了一个被狼乳赐予生命的西域王国——乌孙的兴衰往事。美丽的昭苏草原上,驰骋沙场的骑士国王带领他的勇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乌孙的强盛,也引发了匈奴帝国的虎视眈眈,正在乌孙国不知所措的紧急时刻,一个外族女人的闯入,彻底改变了这个西域小国的命运,并与乌孙三代国王之间演绎出一段段政治、爱情、事业、生活密不可分的悲壮史诗。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定都赤谷 壹 征途 贰 黎明 叁 草原 肆 消息 伍 初遇 陆 故事 柒 愤怒 捌 太阳 玖 幻影 拾 承受 拾壹 残卷 拾贰 歌唱 第二章 放牧伊列 壹 公正 贰 忧患 叁 协商 肆 队伍 伍 试探 陆 告别 柒 谋略 捌 争执 玖 迎亲 拾 炫耀 拾壹 安身 拾贰 涉世 拾叁 天鹅 拾肆 尊严 拾伍 死亡 第三章 划割草原 壹 乌云 贰 更替 叁 筵席 肆 变易 伍 时光 陆 团聚 柒 边境 捌 征伐 玖 权柄 拾 衰颓 拾壹 绽裂 拾贰 摧折 拾叁 围困 拾肆 归程 试读章节 勃达岭的山峦只有到了夏季才能见到茸茸绿意。此时还是初春,大地刚刚醒来,太阳也还睡眼惺忪,所以,虽然高山之巅的皑皑白雪已经化为浅薄的溪水,流淌在勃达岭的各个山口,但放眼望去,四周仍是裸露着岩石与土层的荒山野岭。这个季节,走在这里的行人要小心那些精怪一般环绕在耳边的风,如果它从南边来,并带着一些熏马肠的味道,那倒没有什么,闻见它的人顶多咂咂嘴巴,忍受一下饥渴和孤独;如果它从北边来,就尤其需要小心了,含着盐味的北风先是使你仿佛看到了大海,但很快,它会尖叫起来,继而将一把把冰刀插入你的身体。 那些熏马肠的味道是从西域小国温宿飘过来的。两天前,汉朝使节张骞带着他的使团刚刚离开了那里。西域城邦众多,张骞沿着沙漠北道一路走过来,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了。离开温宿国的前一天晚上,作为使团的总指挥,中郎将张骞把他的随行人员叫进他位于温宿城西角的帐篷。当时,正好刮来一阵南风,将烛光吹得破碎不堪,而那些陆续进到帐篷里的人影,便在烛光的映照下,变得凌乱而轻浮。张骞看在眼里,不免想起那些像风一样穿梭在宫廷帷幕之后的阴谋。 这天黄昏,中郎将张骞与贴身随从甘父商议好第二天出发,才决定通知副使及诸位随行官。众所周知,甘父对张骞的忠诚可使一刹那飞过天空的燕雀全部失声。在他们以主仆身份相处的二十年里,胡人甘父不仅充当张骞的护卫,还教他刀术、箭术和胡语。关于刀术,胡人甘父说:时机就在一根头发丝的长度里。关于箭术,他说:你必须赶在时间之前到达那里。而关于语言,甘父则打了一个更通俗的比方:它们是呼吸和水。 众人进到帐内,各自盘腿坐下。中郎将张骞一共叫来十二人,副使七人,随行护卫五人。他身后的一张梧桐木桌上摆放着一只打开的棉布袋子,其间装有八支符节,节杖顶端的旄羽如同鸟儿翻飞的身子。轻灵的旌羽使看到它的人忍不住想到,人的肉体是如此沉重。中郎将张骞身材魁梧,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众人的记忆里,似乎无法找到与之相似的人,无论是他的敌人和朋友,抑或陌生人,都愿意信任他。更奇之处在于,反而是他的敌人更爱他。中郎将张骞为每人斟满一杯冒着热气的马乳,旅途之上,没有比这更好的饮品了。众人喝下之后,眼里便布满无限思乡之情。张骞深知众人所想,待他们各自平息了内心的波动之后,低头开了腔: 诸位,温宿往北六百一十里,就到了乌孙国的都城赤谷。按照一天六十里的速度,十日之内即可到达。据说往赤谷而去必经勃达岭,那岭中多有豺狼盗匪,艰险自不待说,大家要小心。 我们什么时间出发? 明日日出之前。 为什么不在温宿多留几日,那些牛羊吃了一个冬天的干草,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这副样貌送给乌孙,怕是要让对方笑话,不如先在温宿城外放牧几日。 牛羊事小。你不觉得我们像块秤砣,温宿城的一角都因为我们的重量而翘了起来吗?一个只有一万人口的小国,能供给我们三日的吃喝已经不错了。一日是客,二日是个累赘,三日便会遭人忌恨,我们必须走了。 中郎将张骞谦和沉稳,众人都像夜晚的鸟儿一样,安静而顺从了。 翌日,晨曦初上时使团正在吃早饭,三百个人同时咀嚼,那声音传人温宿城民就要结束的梦境中,不免让许多人都感到了恐慌。有人将麦饼与奶酪一起放进嘴里,有人吃一把炒面喝一口井水,有人端着还有体温的羊乳一饮而尽。 饭毕,使团每个人都拍了拍自己的旅行袋和水壶,确信其间装满了食物与水,而后浩浩荡荡出了城门。虽然他们个个都放轻了脚步,但是,当三百个人、六百匹马,以及驮着金币、丝绸、瓷器的牛车、双峰驼走出城门时,温宿城翘起的一角还是重重喘了口气,而后轰隆隆落回原地。听到响声的温宿巫师赶快卜了一卦,卦象说: “东方有巨龙。” 温宿国王给使团配了十名带刀向导,他们沉默寡言走在队伍最前面,期待旅途顺顺当当,此外还能得个赏钱。自从汉朝人将匈奴人逐出河西走廊,设武威、酒泉二郡后,楼兰以西,各西域城邦都是一只眼看着匈奴,另一只眼望着汉朝,两个大家伙谁打赢了,他们就向谁喝彩。这倒不能怪他们首鼠两端,他们不过是些命系一线的小国,绿洲上的一条河流,冬日的一场大雪都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当晚,汉朝使团宿营在距离勃达岭二十里外的一个小山谷里。谷地衰草茫茫,一条结着薄冰的溪水穿过营地。山谷宽阔,却并不宁静,风匍匐而行,野兽低低呼唤着同类,使团三百个人的耳朵,已经习惯了这些声音。此外,他们还得忍受就要降临的夜晚,将比白昼里马的脊背还要颠簸,他们中的某个人,可能还会被黑暗拖走。胡人甘父蒙着一路尘埃,独自走进山谷,回来时提着两只胸口滴血的野兔。中郎将张骞看了一眼野兔胸前的血滴,天就完全黑了下来。 篝火上,两只油光灿灿的野兔香气四溢。守候在火堆旁的几个年轻护卫望着野兔,眼睛比兔子身上的油光更亮。中郎将张骞给每个眼睛滴着油光的护卫都撕了块兔肉,自己也大口嚼起来。这样的夜晚,大多是从中郎将张骞讲述那些往事开始的。 如同提起一根马缰绳,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马夫扯起了一个话题。上一次,中郎将张骞的故事停止在大月氏的都城蓝市。 中郎老爷,听说匈奴人拿着月氏王的头颅当酒盅,外面包了皮,里面镀了金,只要匈奴王往里面倒满酒,月氏人的脑袋全都嗡嗡乱响。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那么我们就不必千里迢迢再来到乌孙了。月氏国的王都蓝市城终年沐浴在一条忘忧河水的波光里,那波光比空气更永恒,被它触摸过的人都会忘记自己的过去。月氏国的今天没有昨天,明天也没有今天。在月氏国每一天的分界上,都站着一位执刀的巨人,一当夜幕降临,它便挥刀斩去刚刚逝去的一天,因此,月氏国从女王到臣民,都无法拾起自己的往事,像草原上的接骨人一样,把过去一段段接起来。他们的过去已被这位巨人斩成碎片,无法再弥合了。关于匈奴人杀了他们两代国王,这事他们也不觉得羞辱,因为那位巨人挥刀斩断的这段血仇,已经像腐烂的毡片一样,看不清编织在上面的图案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杀来杀去都成了习惯,他们似乎对这种生活已经厌倦了,懒得再去追究。在蓝市城,月氏女王的记忆最为清澈,任何仇恨她都像吐口水一样把它们吐掉,她以身作则,号令臣民们以她为榜样,只记得洁白的云朵和纯香的羊奶。因为记忆清澈,她有一具丰腴的肉体,以及一束缓慢的目光。当年,站在她的面前,我所有的慷慨陈词一经出口,便被她的目光融化得无影无形,以至于到了后来,我几乎为自己的企图感到羞愧。我没能激起月氏女王的复仇火焰,反而被她缓慢的目光逼到了一个角落,在那里,一个声音问我,血液和羊奶,你更喜欢品尝哪一个?P5-7 后记 当写作成为我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之后,我渐渐发现,因为写作,我观看并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视野和情感,与之前相比,都有了日复一日、愈渐显著的改变。最初的时候,我用写作表达内心那些不易为外人察知的幽暗角落,苦闷、抑郁、渴望,还有一些看起来有些诱人或者神秘的情愫。但差不多三五年之后,这些关乎个体经验的内容有如逐渐暗下去的夜幕,持久浮现着的,以及闪烁着的,始终是不多的几粒星辰般的事物,它们遥远并寂寥,总以一种坚定的冷光提醒我我的所在,以及我所置身于其中的世界;而那些被夜色抹去的大多数事物,也就由此一点点地退出了我的书写、我的视线。 这种从写作的迷乱当中渐渐冷却下来的感觉,或许就如同尘埃落定的过程,它使我的写作,以及我的内心都渐渐地安静了。而当我能够进行安静的写作的这天起,事物们也就开始耐心地向我呈现它们的深邃与广阔,以及它们充满想象力与可能性的真相,事物们也就突然令人惊讶地繁荣起来。是的,我相信这种互应力,相信宇宙间一切事物之间的互应力。当然,就连这种对互应力的发现与信任,我都获赐于写作赋予我的目光和感知力。虽然这种发现与信任也是极为个人化的一种经验。而愈深入写作、深入事物、深入写作赋予我的种种经验,我对写作的个人化也尤为慎重起来。 我其实是必须有另一双眼睛、另一个心灵来与自身、与他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如此,这个拥有“另一双眼睛、另一个心灵”的我,便是那个作为写作者的我。一切都必将是我,但一切又都必须摆脱我。摆脱由种种主义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写作禁锢,摆脱在生活中感染上的社会潮流与习气,让一个自然、自由的我进入观察、感受、认知和表达,去注视一些完全陌生的人物、事物与自然,及其内部的秩序与规律,去破译另一个时代的语言,去发现人物的癖好与习惯,去窥探他们的内心及他们的困境。为此,一种遥不可及的乏力感常常会使我写出的每一个汉字都变得可疑与失重。为此,所有被我写出的逼真或者失真的人与事,都会让我心中的所知愈多、无知也愈多,而世界在我眼中也就因此愈来愈宽广了。 2010年7月于银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