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乖,要听话……”这恐怕是许多家长说过最多的话,孩子不听话也是困扰诸多家长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可曾认真听过孩子的话?孩子不听话了,怎么办?笨的家长骂孩子、打孩子,甚至“孤立”他,聪明的家长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争吵、训斥、抱怨……有时候不见得是孩子做错了事,当然,也不是父母不够爱孩子,而是亲子间交流不顺畅、互相不理解而发生的误会。
本书撷取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成长难题、沟通问题,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予以分析,教广大家长学会换位思考,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彻底扭转沟通不畅造成的危险局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的关键是,家长要行不言之教。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家长做错了表率,或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爱。
你想,我们总叫孩子听话、听话,可我们什么时候听过孩子的话?
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木紫,针对亲子沟通中常见的争吵、抱怨等沟通障碍和成长难题,条分缕析,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办法,帮助家长彻底扭转沟通不畅造成的危险局面。可以说,这是一本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的案头必备书。
木紫另著有《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女儿,你听我说》、《老师妈妈的教子绝招》、《女孩必读》等书。
Chapter 1 良好的沟通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有家长的样子
弄清楚情况再说话
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商量
幽默,让您的孩子更快乐
让孩子吃点苦头也无妨
“我喜欢我的旧妈妈!”
孩子为什么跟别人打架
Chapter 2 情感沟通的精髓
偷看孩子日记,对不对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
孩子只哭不说话,怎么办
也谈“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怎样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爱孩子,就要和孩子在一起
向孩子认错不丢人
不要对孩子说到做不到
Chapter 3 引导孩子渡过成长“危险期”
谁家都有不听话的孩子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有没有道理
小心,年纪不大的孩子也叛逆
童年本该是快乐的
如何帮孩子完成角色转换
不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Chapter 4 孩子更愿接受建议和启发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心
他为什么会打妈妈一巴掌
孩子太懒了,怎么办
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
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大胆
孩子的自卑心理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依赖性强,怎么办
撒谎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Chapter 5 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赞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赞赏
夸孩子的办法不止一种
学会拍孩子“马屁”
让孩子“碰巧”听到家长对他的夸奖
不要让孩子成为第二个方仲永
坏孩子“从良”记
要让孩子知道好在什么地方
哪个孩子不喜欢乱涂乱画
Chapter 6 恰当而巧妙地拒绝孩子
拒绝时,不要让孩子难堪
孩子爱找借口可不是什么好事
别急于对孩子说“不”
拒绝孩子时,也要“摆事实,讲道理”
孩子有“网瘾”怎么办
巧妙暗示,让孩子告别坏习气
Chapter 7 会“说”,还要善“管”
把握好“说”与“管”的尺度
别告诉我你会问问题
让孩子从小知道“后果很严重”
言传,更要身教
代替惩罚的方式有很多
不做“更年期妈妈”
惩罚:道是无情却有情
Chapter 8 多种形式沟通,无声胜有声
走出家门,和孩子去旅行
小信笺,解决沟通大问题
网络也是沟通的好帮手
在聚会中教育孩子
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微笑
用眼神教出一等孩子
孩子大了也要“抱一抱”
关键时刻,紧握孩子的手
沉默式教育,无声胜有声
Chapter 9 不以语言暴力伤害孩子
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谩骂,只会使孩子更粗鲁
孩子是吓不住的
命令是家庭教育的天敌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盲目比较,只会刺伤孩子
谁挖苦孩子都不好
你是“优点盲”,孩子便是“缺点狂”
哎呀,儿子把家里的餐桌给拆了!
看到爸爸,儿子的兴奋劲没了,眼珠骨碌了几下,撒腿就跑出了储藏室。爸爸顾不上追孩子,蹲下来收拾残局,一边收拾一边嘀咕:“这个大餐桌和我年龄一般大,从来没有拆开过。这个臭小子,竟然在这里开天辟地了!现在你跑了,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看我晚上怎么收拾你!”
妈妈来到储藏室,见爸爸正在安装桌子,很不解,问他是怎么回事。爸爸为了不让儿子屁股开花,对妈妈说:“我担心凸露出来的钉子会划伤人,想修理一下,没想到把钉子弄断了,所以不得不重新钉上一只。”
妈妈没说什么,离开了。
吃饭的时候,楚世明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妈妈怎么喊也不出来。要在平时,面对这么多好吃的,这个小馋猫不用喊,早就坐在餐桌前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妈妈很疑惑,问儿子怎么了,楚世明说,自己的肚子有点不舒服,现在吃不下饭。
爸爸了解儿子,大声说:“我把儿子喜欢吃的菜都夹出一小部分,有烤鸭、可乐鸡翅、水煮鱼、再捡一只大螃蟹和几个水煮虾!”
楚世明虽然捂着肚子努力做痛苦状,但是心思全在爸爸那儿,祈祷爸爸千万别把自己最爱吃的肘子肉漏掉了呀!
爸爸接着说:“一个盘子装不下了,再拿一个盘子,给我儿子夹点肘子肉!”听爸爸这么说,楚世明忍不住在心里为爸爸举起了大拇指:哇噻,绝对是超级好爸爸!
好不容易盼走了客人,楚世明刚想着进厨房扫荡那些预留的美食,爸爸就端着盘子进来了。儿子一骨碌从床上坐了起来!
爸爸小心地把门关好,对儿子说:“儿子,吃饭吧!爸爸刚刚用微波炉给你加热了,香得很呀,慰劳一下我家的‘拆卸专家’!”
“老爸,谢了!”儿子对爸爸抱拳:“够意思!”
爸爸本想就儿子今天搞破坏的行为责备儿子一番,不成想儿子先开了口。儿子一边大口地吞咽饭菜,一边对爸爸说:“您不是说能够发明创造的入很伟大吗?我想研究一下咱家那个笨笨的餐桌,看能不能把它弄成收缩自如、能大能小的样子!”
原来儿子没有在搞破坏,而是在做改进设计呀!楚世明一直很淘气,使得父母对他格外不放心。为了让孩子的精力集中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爸爸给儿子讲了很多发明家的故事,有茅以升发明架桥、21届世博会农民发明家吴玉禄发明机器人、北京小学生发明的投币水龙头,等等。看来,这些故事触动了儿子的心灵!
爸爸说:“真不错,儿子,吃完后,爸爸和你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爷俩把家里的长桌重新拆开,然后按着原来的方法又安装上。儿子在这样的拆装过程中有了思路,对爸爸说:“把长桌分成几个部分,装上合页,不用的时候,就可以合上,用的时候再展开,这样不就成了吗?”
爸爸赞叹儿子聪明,就这样爷俩忙碌了两个晚上,一同改造了家里的餐桌。
其实,孩子都具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天性,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自由地体验人生。如果父母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断章取义地理解孩子,很可能给真相蒙上一层纱幕,妨碍孩子的自由成长。
所以当孩子的语言、行为不入父母的“法眼”,甚至表现得离经叛道的时候,家长应该先按压住自己上扬的火气,试着和孩子先沟通一下,具体可以这么做:
沟通技巧
1.静下心来听孩子的想法
楚世明的爸爸没有因为儿子弄坏了桌子就训斥儿子,而是肯定了儿子的探索行为,这一点体现了爸爸对儿子的理解和爱护。孩子弄坏了家里的物品,从经济角度来看,物品已经造成了损失,如果家长再因此打骂孩子,不但容易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会影响父子感情。所以说,这个时候对孩子发火、惩罚孩子都比不上让孩子从这件事情上获取成长的知识和经验划算。
家长应该先把弄坏了的物品放一放,静下心来,听孩子讲一讲他的想法,帮助孩子弄明白他不懂的地方,然后提示孩子不要私自拆卸家里的电视、冰箱、厨房用具等带电危险物品。P10-11
序 亟需换位思考的家长
“我家孩子这么不听话,怎么办?”
“我一说话,儿子就冲我瞪眼!”
“我家孩子贪玩,懒得要命,写作业还得陪着、管着!”
……
孩子不听话,恐怕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了。一开始,家长会耐着性子劝,但是时间一长,难免不耐烦起来,开始呵斥孩子,甚至惩罚孩子,还美其名曰“小树得砍,小孩得管”。当然,比这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长由着他的性子来,要什么给什么,却忘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
那要怎么办呢?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很有意思的美国电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的就是儿子“不听话”的故事。父亲哈蒙德是名优秀的医生,希望还在上中学的儿子克里斯长大后能够子承父业,可是儿子对医学一点兴趣也没有。此外,两个人的兴趣爱好、处事方式不同,没少为这类事情争吵。哈蒙德为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头疼不已!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如果有机会让你做一回你的孩子,你又会有多“乖”?
克里斯的同学把一瓶印第安人特有的神奇药水带到了克里斯家,却被哈蒙德医生误服。结果,哈蒙德父子互相换了一下外表,父亲变成了儿子,儿子变成了父亲。你不是老抱怨我不好吗?那就让你做一回我,且看你有多优秀!
两个人虽然很着急,但是也没办法,好在这药水的效果只有一天。这一天里,哈蒙德医生参加儿子的聚会,却把它搞砸了,还因为古板的说教而遭到大家的疏远。儿子这边呢,因为我行我素,让老爹屡遭误会,还搞丢了一次荣升主任的机会。第二天换回真身之后,两个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可惜,现实中的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但是作为大人的我们可以服下另一种“神奇药水”,那就是换位思考。我们老叫孩子听话,可是又有多少家长认真听过孩子的话?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他哪里不舒服?当孩子把别家孩子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可能是他受了欺负?当孩子不愿上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学校受了哪些委屈,而不是简单地怪他顽皮、任性?……
周末,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3岁的孩子出游,可是刚上车不久,孩子就嚷着要下车,两人怎么哄都不管用。由于旁边有很多人在看着,父亲当时火气就上来了,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车说停就停啊?”孩子被吼得不敢吭声了,可是眼泪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却余怒未消,说:“好好说话你不听,非得挨骂了才老实!”
结果没过几分钟,孩子突然“哇”一声吐了一地,吓了所有人一跳。孩子用小手指着胸口,怯怯地说:“妈妈,这里不舒服。”这对夫妇这才明白,刚才孩子嚷着要下车,可能是晕车了。可是孩子还小,哪懂什么叫晕车呢?
在我研究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碰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办?笨的家长骂孩子、打孩子,甚至“孤立”他,聪明的家长则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说,没有笨家长,只有懒家长,只要稍微用点心,留意一下孩子的言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就会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实际困难,从而更好地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养而不教,父母之过,但是不会沟通,就纯属懒惰了。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家教问题,我挑了近300个教育案例,总结出与孩子有效沟通的68个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要是掌握了良好的沟通技巧,父母又哪里轮得到别人可怜呢?但愿每个家长都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感到自豪,一如我们期望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一般——这也算是一种换位吧,但愿!
木紫
201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