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天津大学法学院卓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龙图法律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研究员,北京中教慧通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专家委会立法专家。代表著作有《民法思维与司法对策》《民法总则: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要义与案例解读》《民法总则》《侵权法论》《人身权法论》《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论》《债法总论》《物权法》《亲属法》《合同法》《继承法专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法学论文500余篇。
本书是我社出版《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第3版,编写过程贯穿我国民法典编纂的进程。值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通过之时,编者就启动了《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修订工作,结合民法总则最新的立法体例和内容,对本书的结构、内容、案例进行了调整和更新。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编者又结合民法典的最新内容对本书进行了修改,以期对读者学习和理解《民法典》总则编我国民法基础理论有所帮助。
《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第2版出版于2012年,全书以案例解读的形式将总则编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串联,以案说法的形式相较一般教科书体例更为具体直观,有利于读者对民法进行更为全面生动的学习,也受到了读者的良好反馈。本书保持了这一形式,每一节均以案例开始,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展开本部分民法理论的阐释,最后给出参考结论,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和学习时,基本模拟了法律适用的全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体例、内容和案例方面。体例和内容上,本书以总则编的立法体例为指引,本着最大程度协调民法理论与实践的原则,以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为基本框架,兼容民事法律关系的静态与动态理论,共分为五编十二章,对民法总则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将原来的四编调整为五编,增加了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内容,同时对原有民法导论的部分进行了整合和扩充,成为现在第一编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编介绍了民法的基础理论,是学习和研究民法的导论部分,较为宏观系统地介绍了民法的若干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民法概述、民法规范和民事法律关系三个部分。第二编讨论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制度,其内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个部分。第三编阐释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梳理了民事客体的种类。第四编介绍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以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线索展开。第五编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重点阐释了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时效期间的计算。此外,随着我国审判实践的发展与司法水平的进步,除保留个别经典案例外,本书对原教程案例进行了全面更新。
本书是《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第3版,编写过程贯穿我国民法典编纂的进程。我国的民法典编纂事业几经波折,已成为几代民法学人的心愿。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任务,民法学界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投入了极大的学术热情和精力。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完成了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任务。之后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逐步展开,我国民法典于2020年全部编纂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对于法治精神在我国的切实彰显、我国民法理论的体系化和科学化以及法律适用的统一均有重大作用。值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通过之时,编者就启动了《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修订工作,结合民法总则最新的立法体例和内容,对本书的结构、内容、案例进行了调整和更新。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编者又结合民法典的最新内容对本书进行了修改,以期对读者学习和理解《民法典》总则编我国民法基础理论有所帮助。
《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的第2版出版于2012年,全书以案例解读的形式将总则编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串联,以案说法的形式相较一般教科书体例更为具体直观,有利于读者对民法进行更为全面生动的学习,也受到了读者的良好反馈。本书保持了这一形式,每一节均以案例开始,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展开本部分民法理论的阐释,最后给出参考结论,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和学习时,基本模拟了法律适用的全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体例、内容和案例方面。体例和内容上,本书以总则编的立法体例为指引,汲取了全国各大高校优秀法学教材的经验,本着最大程度协调民法理论与实践的原则,以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为基本框架,兼容民事法律关系的静态与动态理论,共分为五编十二章,对民法总则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将原来的四编调整为五编,增加了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内容,同时对原有民法导论的部分进行了整合和扩充,成为现在第一编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编介绍了民法的基础理论,是学习和研究民法的导论部分,较为宏观系统地介绍了民法的若干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民法概述、民法规范和民事法律关系三个部分。第二编讨论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制度,其内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个部分。第三编阐释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梳理了民事客体的种类。第四编介绍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以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线索展开。第五编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重点阐释了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时效期间的计算。此外,随着我国审判实践的发展与司法水平的进步,除保留个别经典案例外,本书对教程案例进行了全面更新。
追求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使教材更加可读、便于学习是我们编写教材一直秉持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不过,由于功力有限,距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对于本教材存在的问题,欢迎广大师生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二0二0年五月
适读人群 :本书结合最新立法动态,体系合理、结合实例,是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师生编写的,同时也可供律师、法官等实务界人士和准备参加各级各类法律考试的考生使用。
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体例、内容和案例方面。体例和内容上, 本书以总则编的立法体例为指引, 本着最大程度协调民法理论与实践的原则, 以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为基本框架, 兼容民事法律关系的静态与动态理论, 共分为五编十二章, 对民法总则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将原来的四编调整为五编, 增加了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内容, 同时对原有民法导论的部分进行了整合和扩充, 成为现在第一编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编介绍了民法的基础理论, 是学习和研究民法的导论部分, 较为宏观系统地介绍了民法的若干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民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