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重大课题的正式总结。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资料,系统整理并按照自己独创的方法,再结合前人的区系分析方法,最后成篇的。本书包括六章:中国植物区系的环境背景、中国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植物化石区系的演变和区分、中国植物区系分区、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分析、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在全球被子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区系的联系及其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据以分析的科属演化系统以及中国种数、世界种数之比各有不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李德铢//彭华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重大课题的正式总结。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资料,系统整理并按照自己独创的方法,再结合前人的区系分析方法,最后成篇的。本书包括六章:中国植物区系的环境背景、中国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植物化石区系的演变和区分、中国植物区系分区、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分析、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在全球被子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区系的联系及其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据以分析的科属演化系统以及中国种数、世界种数之比各有不同。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中强调了“屈”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重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作者研究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个区、7个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作者意在以本书与其他专著融会贯通、衔接呼应,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理论。专著中还详细绘制了重点类群分布区图。 本书的主要读者为从事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教学、科研的教师和研究生等;本书亦可作为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等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参考资料。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植物区系的环境背景 一、地貌 1.地势呈三级阶梯 2.山脉众多,纵横交错 3.多样的地貌类型 二、气候 1.温度 2.降水 3.寒潮 三、自然景观 1.自然景观区带 2.自然景观带的垂直分布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植物化石区系的演变和分区 一、中国第三纪植物分区 1.古植物区系划分的种种见解 2.被子植物的兴起及演化特点 3.植物地理分区 二、中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发展演变 1.白垩世早巾期的植物区系 2.白垩世晚期至早第三纪植物区系 3.晚第三纪植物区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一、导言 二、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三、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 四、分区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分析 一、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特点 1.属的分布型结构 2.属的区系性质和地区差异 3.属的间断分布和替代分布 4.属的特有性 5.植物区系成分的关系和起源 二、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及分析 1.世界分布(或广布型) 2.泛热带分布(2型)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洲际间断分布(3型) 4.旧世界热带分布(4型) 5.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5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6型) 7.热带亚洲分布(7型) 8.北温带广布(8型) 9.东亚-北美间断分布(9型) 10.欧亚温带分布或旧世界温带分布(10型) 11.温带亚洲分布(11型) 12.中亚、西亚至地中海分布(12型) 13.中亚分布(13型) 14.东亚分布(14型) 15.特有分布(15型)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在全球被子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科的大小组成特点 1.各科所含种数的大小 2.各科所含属的大小 二、种子植物系统中科的分布特点 1.裸子植物系统中科的分布特点 2.被子植物系统中科的分布特点 三、属的大小及组成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国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区系的联系及其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区系的联系 1.与欧亚大陆内一些地区的联系 2.与大洋洲的联系 3.与热带非洲的联系 4.与热带美洲区系的联系 5.与北美洲的联系 二、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被子植物的起源巾心 2.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 主要参考文献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