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是首相》原是英国BBC同名喜剧,该剧在20世纪80年代上映后,广受好评,英国下院议员为收看该剧翘班回家,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心痒客串过一集小品。该剧集获得三项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编剧奖、四项BAFTA表演奖,另有三项BAFTA提名。这套电视剧集被英国电影学院评为史上十大最佳节目之一,至今还能在BBC电台节目中收听这部剧的录音剪辑。
其后创意兼编剧乔纳森·林恩(Jonathan Lynn)、安东尼·杰伊(Antony Jay)将剧本扩编为小说,形式以吉姆·哈克的日记为主,辅以其他政府官员的备忘录、信件等,同一事件在不同的记录中相映成趣,作品幽默辛辣,非常精彩。小说销量超百万,译本也非常多,位列20世纪80年代英国最受欢迎的图书第二、第三名。
《是首相》由乔纳森·林恩、安东尼·杰伊编著。
《是首相》讲述了:
汉弗莱对于报纸真是一窍不通。他是一个文官,而我是政治家。我对报纸了如指掌。它们既能成就我,也能毁掉我。《泰晤士报》的读者是治理这个国家的人;《每日镜报》的读者是认为自己正在治理这个国家的人;《卫报》的读者是认为应该由自己治理国家的人;《晨星报》的读者是想把国家交给其他国家治理的人;《独立报》的读者是不知谁在治理这个国家却认为他们做得不对的人;《每日邮报》的读者是治理国家的人的妻子:《金融时报》的读者是拥有这个国家的人;《每日快报》的读者是认为这个国家像过去一样治理就行的人;《每日电讯报》的读者是认为这还是他们的国家的人:《太阳报》的读者并不在乎谁在治理这个国家,他们只要求三版女郎的奶子够大就行……
编者的说明
1.党内博弈
内阁秘书和首相先后辞职,哈克不知所措,汉弗莱却为他设计了一条光辉大道。
2.宏伟蓝图
首相哈克走马上任,第一次看见核按钮,立刻琢磨起崭新的国防计划。
3.电视演说
首相十分担心自己第一次全国讲话的形象,汉弗莱担心的却是内容。
4.钥匙风波
首相联合首席政治顾问多萝西,与汉弗莱展开地盘之争。
5.休戚与共
汉弗莱大肆批判并成功实现一次公务员加薪计划。
6.民主之胜
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圣乔治,使得首相开始怀疑十号和外交部究竟谁说了算。
7.烟幕重重
卫生大臣提出禁烟计划,给了首相抗衡财政部的筹码。
8.主教之争
一个英国护士在海湾国家被捕,改变了一次主教的任命。
9.我们之一
过世的军情五处领导被发现是间谍,同时一条狗在炮兵靶场上游荡。
10.落水之人
汉弗莱爵士挫败了就业大臣重新部署军队的计划。
11.官方秘密
哈克千方百计压制前首相回忆录中说他坏话的章节。
12.外交事件
前首相的逝世给了哈克与法国谈判海峡隧道主权问题的良机。
13.利益冲突
金融城丑闻闹得沸沸扬扬,首相寄希望任命一位能干的英格兰银行新行长。
14.还政于民
受首相的地方政府改革计划所迫,汉弗莱与一位激进女斗士携起手来。
15.蛛网缠结
首相不小心撒了谎,与此同时,汉弗莱正为英国广播公司三台的采访踌躇满志。
16.资助艺术
首相受邀出席戏剧颁奖晚宴,但他并不乐观,尤其是在知道当年的资助额后。
17.国民教育
参观一座校办工厂后,首相认为教育部是改革的绊脚石,不如废掉的好。
1.党内博弈
12月6日
汉弗莱爵士一定是心里有事。昨天我在行政事务部①见到他时,他神情恍惚,竟然不能集中精神听我讲欧洲香肠的问题,这可是我最近不得不和我们的欧洲敌人[或称为欧洲伙伴,哈克在公共场合作如是称呼——编者]进行的一场关于标准化的愚蠢斗争。
然而很快我就有了新发现,汉弗莱爵士索来热衷于官僚斗争,最近却有些淡兴。他无疑在谋划着一些什么。我可得尽快打探出来,否则我就有麻烦了。
今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日常事务。上午当我正在办公室里费劲地读着内阁防务文件时,伯纳德进来打断了我。
“打扰了,大臣,恐怕您要优先处理一件更迫切的事情。”
我问是什么事。
“您的圣诞贺卡,大臣。别再耽搁了。”
伯纳德说得对,寄圣诞贺卡可比读内阁防务文件重要得多——除非你是国防大臣,那自然另当别论。[显然,哈克同许多政治家一样,不能分辨“迫切”和“重要”两词的区别。伯纳德说寄圣诞卡很迫切,而哈克竞然误解为此事很重要。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哈克可能说得对。他仅仅是个内阁成员,对于国防事务的影响微不足道,能给他过目的文件估计也无关痛瘁。——编者]
伯纳德已经把行政事务部要寄的贺卡沿着会议桌摆了一溜儿,一堆堆大小不同。显然,他这么摆是有所考虑的。
伯纳德上前做了解释:“大臣,贺卡都给您清楚地标明了。”他顺着桌子边走边依次指点着区别,俨然一副检阅仪仗队的样子。“这些您签上吉姆,这些您签上吉姆·哈克,这些要签吉姆和安妮,这些要签安妮·哈克和吉姆·哈克,这些要写爱你的安妮和吉姆,这些需要哈克夫人来签,但您要在后面附上您的名字。” 我发现还有两堆他没说。“那些不用签吗?”
“那些都是印好的,上面有复制的签名,所以不需要您再签什么了。您只需要核对一下,确保这些收信人没有需要您亲笔签名的。”他继续解释说,“您知道,我所说的亲笔签名是指吉姆、吉姆·哈克、吉姆和安妮,或者安妮·哈克和吉姆·哈克之类。”
在桌子那头还有一大批贺卡,也被分成了好几堆。“那些又是什么呀?”
伯纳德对此了如指掌:“那些贺卡要发给您的选民,是您的竞选代理人今早拿来的。”
我没想到贺卡竟然能被细分到这种程度。当然,给选民发贺卡被认为是政治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文官部门从不负责此事,因为他们不得在党派政治中有所偏袒。至少,他们是这样标榜的。
即便如此,伯纳德还是乐此不疲地解释如何在选民贺卡上签名:“这些要签吉姆,这些要签吉姆·哈克,这些要签吉姆和安妮,这些要签爱你的安妮和吉姆……”
我告诉他,我明白什么意思了。但是很显然,我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签名。真是烦人!
原来,任务还不止这些呢。忽然,伯纳德又拎出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手提袋。
他满怀同情地低声说:“这些是哈克夫人留下的,是您的私人贺卡。不过这不会占用您太多的时间,只有一千一百七十二张而已。”
我不禁大吃一惊:“一千一百七十二张?”
“另外,党总部还有一些贺卡在等着您签名呢。”伯纳德补充道。
我的心不禁一沉。党总部!我怎么把这事全忘了。去年我连一张党总部的贺卡也没有签。但是去年我还不是党主席,今年我当上了党主席。
我开始在卡片上签起名来。不过令我吃惊的是,我发现贺卡之间还不一样:分行政事务部贺卡和下院贺卡两种。 伯纳德解释道:“比起一张单纯的下院贺卡,行政事务部的贺卡更能让收信人感到荣耀。”这话没错,只有行政事务部成员才能派发该部贺卡,而下院贺卡却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后座议员都可以派发的。
我问为什么我们不给每个人都发行政事务部贺卡呢。
“那要多花上十个便士,大臣。”
“但是只收到下院贺卡的人会不会觉得身份被贬低、尊严被冒犯了呢?”
“不会的,大臣,我们已经认真考虑过此事了。对于某些人来说,收到一张下院的贺卡也可以将就,只要您在贺卡上的签名是吉姆而不是吉姆·哈克,或者是吉姆和安妮而不是吉姆·哈克和安妮·哈克,或者加上‘爱你的’字样,或者使用亲笔签名而不用复制的签名,或者……”
我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别再说了。
有一张贺卡我看着就有气,不想签发。它的收信人是在布鲁塞尔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专员。说实话,要是可能的话,我倒是想给他寄一封辞退信。他可比他的同事坏多了,我简直想不出谁还做过更坏的事。他就是那个硬要推行欧洲香肠标准化的蠢货。到明年年底,我们就不得不挥别美味的、传统的英国香肠,被迫接受像萨拉米(salami)或者德式烤香肠那样令人恶心的外国货。
P1-4
哈克意外地升职为首相(见本书第1章末),给英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也给这本日记的编者带来了几乎同样多的麻烦。哈克在写日记时下定决心,要让他的首相生涯看起来充满一连串的胜利,尽管这个任务对于他来说难了点,就算是一个技巧高超的日记作家也未必能够胜任。历史对待作为首相的哈克未免不够怜惜,但是看过他的全部日记,读者也许会觉得事情还算公道,谁让啥克作为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更加粗暴呢?这或许是由于首相一职助长了他,让他变本加厉地脱离现实,当然换了别人大概也会一样。当他照例倒上一杯苏格兰威士忌,独自对着盒式录音机口述当天发生的事情时,随着他对成功的回味和对失败的重新解释,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他的想象,也就模糊起来。
我们有幸负责编订和录写哈克的大量此类录音资料,但是我们却不时惊奇地发现,哈克为了美化自己的形象,似乎有意文饰和重构了历史事件。事实上,尽管在现代读者看来也许难以置信,但哈克似乎对自己一定能够达成目标信心十足。我们不敢相信,政治家能有意地重构事件,扭曲历史记录,因此我们不得不推断,哈克一定有着某种奇怪的心理问题,这常使得他不是追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而是追问自己“怎样解释我的行为会最感人,而且不与已公开的事实相矛盾”。
政治回忆录的读者应该知道,大多数政治家的回忆录都是公正和准确的典范,充满着慷慨大度,而且不打算为既往的错误进行辩护。政治家们会对同僚不吝友善和赞美之词,与此相应,他们把自己对政府的贡献谦逊地予以淡化。他们很少假称或者暗示他们所提出的每一项措施都被证实是成功的,也很少宣称自己对每一项导致灾难的决定早就加以警告。政治家是一群高尚的人,他们的恪尽职守和无私奉献使得英国有了今天这个样子。 事实上,让大多数政治回忆录的编辑感到苦恼的任务是,迫使极不情愿配合的政治家们在其书中加入大量争论、歪曲和怨谤之言,以便出版商有机会把内容的连载权卖给《星期日泰晤士报》。
为什么哈克就不一样呢?也许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身居高位使他开始以另外一种方式来看待语言。政治家们通常是简单而直接的人,他们习惯于直截了当地表达意思。但是长期同文官部门,特别是作为其典型代表的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打交道,可能已经让哈克不把语言视为思想的窗口,而是视为掩饰思想的工具。
哈克花费了大量时间对着他的盒式录音机倾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早已沉迷此道。最终,录音机成为世界上唯一愿意不加批判地恭听他讲话的对象。不仅如此,它还会把哈克本人的念头和思想重复给他听,首相发现录音机的这项品质令他恢复了信心和勇气。
如果不是因为其他资料已经变得充分可用,哈克的回忆录将是其唐宁街十号生涯的一个颇有瑕疵的记录。同以前一样,我们大量利用了阿普尔比文件,其中包括汉弗莱爵士的私人日记、信件和备忘录,在此我们要感谢他的遗孀、托管人和遗嘱执行人,以及根据“三十年规则”慷慨解密了所有相关文件的公共档案局。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伯纳德·伍利爵士,他曾是哈克在唐宁街十号工作时期的首席私人秘书,最终出任国内文官长,他为我们提供了自己的回忆录,并且核对了本书的历史细节,这实在是一项不甚讨巧的任务。对于本书的所有问题,无论是遗漏还是误判,照例将由编者承担全部责任。
乔纳森·林恩
安东尼·杰伊
牛津大学,哈克学院
公元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