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辉编著的《无字真经(揭示西游记行动学习之秘)》主要内容包括:猴子经(一):学做人——先当好猴子、猴子经(二):学本领——有本事,敢称“美猴王”、猴子经(三):学做事——别逞能,当好弼马温、猴子经(四):学经验——偷吃仙丹,别忘了打一声招呼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字真经(揭示西游记行动学习之秘)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陶辉 |
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陶辉编著的《无字真经(揭示西游记行动学习之秘)》主要内容包括:猴子经(一):学做人——先当好猴子、猴子经(二):学本领——有本事,敢称“美猴王”、猴子经(三):学做事——别逞能,当好弼马温、猴子经(四):学经验——偷吃仙丹,别忘了打一声招呼等等。 内容推荐 陶辉编著的《无字真经(揭示西游记行动学习之秘)》内容简介:竞争无处不在,人本素质是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那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素质又由什么来决定呢?独特民族文化,那将是最终胜出的法门。独特的文化哪里来?必须去挖掘,从浩瀚如烟的历史中挖掘,与现实进行对接。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中挖掘,与现代文明进行对接……挖掘再挖掘,融合再融合,达到近于完美的境界。这就是取到真经了。 《无字真经(揭示西游记行动学习之秘)》是一本企业培训类书籍。 目录 引子 我到西天取经去 第一章 猴子经——人是行动中学习的猴子 一、猴子经 二、孙悟空出世,不当人子 三、猴子经(一):学做人——先当好猴子 四、猴子经(二):学本领——有本事,敢称“美猴王” 五、猴子经(三):学做事——别逞能,当好弼马温 六、猴子经(四):学经验——偷吃仙丹,别忘了打一声招呼 七、猴子经(五):学创业——太上老君管不住,玉皇大帝也管不了 八、人人都是孙悟空,谁会大闹天宫 九、向猴子学习 第二章 三生经——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一、三生经 二、唐僧出世,三生有幸 三、人世因果,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四、三生经(一):唐僧师徒前生——原本是神,犯罪变成人 五、三生经(二):唐僧师徒今生——是罪人,又是受害者 六、三生经(三):唐僧师徒来生——是好人,也会好事做成坏事 七、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八、出家人莫说在家话 九、人生一本经 第三章 三教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一、三教经 二、渔翁和樵夫的快乐 三、唐太宗下地狱,苦经因果轮回 四、三教经(一):如来苦恼——佛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五、三教经(二):老子烦闷——道经:人死是不能复生的 六、三教经(三):孔子心酸——儒经:以德不服人 七、佛道儒,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八、人人皆可成仙,也可成佛 九、天下一本经 第四章 凡人经——人未成正果,请到西天取经去 一、凡人经 二、天天遇妖精,人也变成精 三、凡人经(一):唐僧——想得多,做得少 四、凡人经(二):孙悟空——单打独斗,缺少团队精神 五、凡人经(三):猪八戒——时而胆大可包天,时而胆小又如鼠 六、凡人经(四):沙僧——设什么立场,拖拉不果断 七、凡人经(五):白龙马——爱走极端,是非不分 八、人不取经,不过是一只猴子 九、取经就是学习 第五章 管理经——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完美的配合 一、管理经 二、如来佛的人才培训课 三、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完美的配合 四、管理经(一):如来佛——“取经”项目总设计师 五、管理经(二):玉皇大帝——“取经”项目总经理 六、管理经(三):观音菩萨一“取经”项目主管 七、如来佛是经营大师,观世音是管理专家 八、杂牌团队,也可以完美配合 九、管人的“紧箍儿” 第六章 人事经——不但有后台,还得靠关系 一、人事经 二、不看僧面看佛面 三、唐僧取经,没了组织取不了经 四、人事经(一):如来佛——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五、人事经(二):玉皇大帝——依卿所奏,天可装乎? 六、人事经(三):观音菩萨——人到难处“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七、人事经(四):太白金星——收仙有道,有官无禄 八、取经不但有后台,还得靠关系 九、人事的圈子 第七章 处世经——取经不是锻炼,而是一种考验 一、处世经 二、天上人间,方便第 三、取经不是锻炼,而是一种考验 四、处世经(一):仁—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五、处世经(二):智_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六、处世经(三):勇——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七、处世经(四):憨——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八、取经是一个卖命活儿 九、人尽其才 第八章 伏魔经——人人心中有一个“魔” 一、伏魔经 二、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心 三、伏魔经(一):完美型_唐僧,人妖不分 四、伏魔经(二):控制型——孙悟空,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 五、伏魔经(三):表现型——猪八戒,斯文斯文,肚里空空 六、伏魔经(四):温和型——沙僧,只有私房路,哪有私房肚 七、伏魔经(五):整合型——白龙马,尘俗不撒尿 八、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九、无言是真解 第九章 三藏经——人不经八十一难,取不了真经 一、三藏经 二、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三、人不经八十一难,取不了真经 四、三藏经(一):律藏——公取窃取皆为盗 五、三藏经(二):论藏一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 六、三藏经(三):经藏一出家人不打诳语 七、在行动中学习,那才是真经 八、人生是一个取经过程 九、无字真经 结语 人不取经是不会有出息的 附录一 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 附录二 行动学习——卓越企业文化三阶段系统 附录三 行动学习——银行标杆网点体验式学习模式 附录四 行动学习心法一品牌领导力系列课程 附录五 亚美信——致力于让中国企业的管理与世界接轨 后记 试读章节 孙悟空出世,不当人子 在中国,大家为什么都喜欢猴子呢?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以十二种自然界的动物记年,顺序排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分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猴子是其中最活泼机灵的动物。 今天,中国人喜欢猴子,除了猴子本身的机灵可爱,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一只猴子,从3岁的小孩儿,到90岁的老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哪个地区或行业的人,大都喜欢这只猴子,这是一只什么猴子呢? 他的名字叫孙悟空。 孙悟空(注:全书通称),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主要人物之一,又有“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孙行者’’等称呼,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妖魔鬼怪;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手使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等。这是一只天不怕,地不怕,又正义,又善良,又可爱的猴子。 在世人眼里,无论猴子、猪、狗、牛、马、羊、虎、狼等都是妈妈生的,哪怕是鸡、鸭、鹅、鸟等也是妈妈下蛋,再孵出来;其他如鱼、蛇、龟,还有各种昆虫,不管什么动物出世都有妈妈,而孙悟空呢?没妈妈,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怎么出生的呢?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靠着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这就是孙悟空的出生地。 孙悟空的出世,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花果山的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孙悟空不是妈妈生的,而是石头生出来的。 按书中说,孙悟空就没有妈妈了吗?其实也是有的,孙悟空的妈是谁呢?当然是那块石头,即“石头妈”。如果没有“石头妈”,不产出一个“石卵”,那孙悟空又从哪里出来呢?为此,孙悟空不是天生的,也是有妈妈的! 孙悟空从石头里孵出来后,“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这跟普通猴子或人的妈妈生的婴儿一样,天生会学爬、会学走、会学吃饭,这是猴子或人的行动学习的行为,无论猴子或人,没行动,没学习,也就没智慧了。 孙悟空出世后,倒底是猴子,还是人呢? 这是一个“人是猴子,还是人”的问题。这就跟英国人说英语、中国人说中文一样,“NO”和“不”是一个意思,两个互不懂语言的人对讲,你信谁呢?你相信谁,那就是谁。人类说自己是人,猴子是猴子;而在猴子世界,猴子说自己是人.人类才是“猴子”。 孙悟空一出生,便具备了一些人和猴子的特征。人也一样,出生也具有人或猴子的一些特征。不管猴子或人,出生后是猴或是人,这是一个行动或学习的基本问题。孙悟空是猴还是人,取决于他日后是怎样行动或学习的。 后来,如来佛、唐僧对孙悟空“是猴,还是人”的问题,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孙悟空“不当人子”,没“教养”,一点儿不像妈生的孩子。 要知道什么是“教养”,先要理解“教”这个汉字的含义。古人对“教”字的解释很简单,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没有孝顺也就没有文化。那么“孝”字又有什么含义呢?古人对孝的理解也很特别,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小”字,以小敬老这就是孝了。孙悟空一出生没有找到妈妈,当然没有可能有教养。“不当人子”,其实是如来佛、唐僧嘲笑孙悟空无知的一句话。 孙悟空的妈妈是“石头妈”,自然没教养他。 猴子经(一):学做人——先当好猴子 孙悟空出世,不当人子,也不仅仅是一只猴子。 孙悟空是天生的猴子,他是一只石猴,算是猴子中的一个新种类。这类猴子具有猴和人的特征,从猴变成人的时间很短。孙悟空出生后,便开始学爬、学走,突破了猴子变成人的漫长过程。他除了行动,还会学习。 据美国达尔文进化理论研究所颁布的2011年最新研究表明,在越南及其周边海域上,有一种猴子,长相与人相似度接近99%,唯一区别是大脑未进化完善,生性好斗。这种猴子可能违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其成功进化为人的机率为0.001%,也就是说:10万只猴子,可能有1只猴子能成功进化为人,同时还要取决于各种时间、环境和条件等因素,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可能。 因此,猴子变成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最伟大的行动,而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猴子,就是人类伟大的英雄,其丰功伟绩和历史书上的英雄人物一样伟大。人类有多少这样的第一次呢? 孙悟空变成人,也有一个行动中模仿学习的过程。 在《西游记》中,孙空悟出世后是这样的: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说明孙悟空除了行走、吃喝等都是模仿学习,学着跟动物交朋友,跟猴子攀亲戚,这跟人的学爬学走、叫爸妈、读书、学礼仪、参加劳动是一样的。 孙悟空变成人,也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蜒,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株;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孙悟空和猴子们一起,与孩子上学校,和孩子们玩儿一样。 孙悟空是猴子,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过程。 人与猴子的差别在哪里?比如:当猴子看到一片成熟的桃林,会开心地吃桃子,吃一个,丢一个,吃饱了就去玩,玩好了就去睡觉,第二天还去吃桃子。而人呢?他会把这片桃林看管起来,当成自己的,全部摘回去吃,或者运到市场去卖,第二年春夏秋冬,还会去看管,一心想桃子长得更好。这就是人与猴子的区别。 人与猴子的差别就是对知识和本领的学习。 孙悟空本是猴子,在还不是人时,只与猴子在一起,当好自己的猴子,跟猴子们一起混,一起玩。为了吃,为了玩,他就去模仿其他猴子,怎么吃水果、怎么爬树、怎么采果子、怎么捉虱子,等等,必须先当好猴子! 猴子进化成人的过程是漫长的,先要改变自己。猴子天天吃了玩,玩了睡,睡了起,起了吃,吃了玩,没吃的,就挨饿;下雨了,躲山洞,没山洞,就被雨淋;天冷了,不懂运动、烤火,又没房子,没暖气,那就得天天挨冻了。 孙悟空学做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P6-10 序言 培训是什么? 2007年7月,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视察公司总部庄重地提了几个字: “培其所长,训其所短。”当时在场的曾师母为我得了这八个字啧啧称奇,我想在培训行业能够理解这八个字的价值应该已窥见培训的精髓,这对我真是莫大的勉励与鼓舞。 我国的培训业诞生在民间,成长在民间。真正的大专院校以科研为中心,很少进入管理实战的领域。早期的培训行业是以培训师为中心,大体是找一位讲课好的老师,找一个合适的主题,安排几个人招生,然后就开课了。 1998年7月,我和林作辉、陈敦义先生一起创办了温州市第一家企业顾问公司——温州市亚美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伊始,我们关注的焦点突出在甄选师资上,这一点从早期公司的培训理念可以看到: “生动、浓缩、系统、速成!”经过1 4年的耕耘,亚美信现在正日益发展为集图书、音像、软件、培训、咨询、辅导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智囊集团。 中国有句俗话: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对培训的要求是:看得见,听得懂。二者缺一不可。借用一句文学创作的行话讲:高于生活,源于生活。 培训即是通过实践学习达成组织目标,类似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像企业的困难或问题一样多,你得找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各路神仙来帮助,这些神仙即是各领域专家,专门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克服了,你才能持续“向西”,最终取到经书! 《西游记》像是一本中国古人诠释培训的教科书,“如来佛”像总设计师,设计了整个西游考察培训项目,又针对人性的弱点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并由项目总监“观音”牵头,一路上遇到妖魔鬼怪(困难或问题),请各路神仙降伏(专家参与解决问题)。历经1 4年,孙悟空、唐僧拿到了博士学位,猪八戒拿到了硕士学位,沙僧、白龙马也拿到了学士学位。通过唐僧师徒的取经行动,从而提升了唐朝、西天、天庭(整个社会)的经营、管理水平,获得了组织与个人的成功! 英国雷格·瑞文斯(1 907—2005年)是全球第一位“艺术管理”大师,英国重量级管理大师,被尊称为“行动学习之父”,首创管理者行动学习的观念。行动学习是专门为高潜能的管理人员举办的培训课程: “每个参与者所在的机构都提出工作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汇集到不同于原有专业特长的小组下,组成一个学习型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团队学习,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这种通过实践,为企业解决困难的培训方法,被称为行动学习法。 20世纪60年代,在比利时,政府推广行动学习,国民生产值取得了很大进步。2009—201 o年,中国大陆兴起行动学习,缘于很多企业的推进。其中,中粮集团前董事长宁高宁为中粮集团带来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只有两条:一是6s管理体系;二是“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什么?目前,很多人只知道行动学习,却搞不明白行动学习到底是什么,是学习的理念?还是学习的方法? 在此,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名学生到学校学英语,老师教,学生学,学了10年,懂得了很多语法和单词,还是不会讲英语,这就是学习(经常是学而不习);我父亲有一位朋友,大字不认识几个,写信都找我父亲代笔。他太太随父母在国外,他通过太太的关系移民国外开餐馆,两年不到回国探亲,说一口流利的法语。那便是行动学习了(经常是边学边习)! 目前,我国培训行业只是在起步阶段,专业机构为企业培训什么呢?有点儿像学校教课,请位专家,像老师教书,讲点儿知识经验,这种说教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及员工会造成华而不实的学习作风。事实上,企业培训唯一有效的方法恰恰是身体力行,必须是通过行动学习,帮企业达成实际目标,让管理者和员工通过取得成果来获得经验。当然,企业的行动学习也包括企业把困难提出来,找到相关的专家,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 今日中国,培训行业已有瓶颈,对企业或个人来说,各种听课培训、行业证书、资格证书培训,难有实效。这类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一样,取得的是“有字真经”,中看,不中用;而“无字真经”,那才是取经的根本!现在,我要借助解读((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的历程,把行动学习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方式描述出来,让更多的个人或企业经营者,真正了解行动学习及其巨大的价值!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到底取什么经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至少99,9%的入在看完《西游记》后会马上回答,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的是“三藏真经”,这是对的l却又是莫大的误会! 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到了灵山,阿傩、伽叶传经时,索要人事,未给,便传了无字真经。燃灯古佛见阿傩、伽叶传了无字真经,怕唐僧师徒不知,叫白雄尊者抢经,让他们知道取了无字真经。 唐僧师徒重返灵山,孙悟空责问如来佛,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叫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如来佛是佛,不糊涂。他也担心东土众生学不好有字真经,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如无字真经直接,不容易误导众生。如来佛法力无边,要传有字“三藏真经”,一瞬间送到大唐;或者叫菩萨、金刚等也随时送到了;哪怕叫唐僧取经,单让孙悟空去取,一个来回,也取了,为什么非让唐僧花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这不是无事找事吗? 无字真经是什么呢?比如:一本菜谱,你从书店买回来,等于取到了有字真经;你有菜谱,光看不练,不等于你会做菜,那菜谱对你也只是个摆设。另一种方式,你在书店看到一本菜谱,阅读一遍,回家按菜谱学做那几道菜,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掌握了诀窍,这等于你取到了一部“无字真经”,你在行动中学会了做菜,这就是“真经”的秘密啊! 在现实中,我国传统教育只重学,忽视了习。古代私塾、学堂和现代学校教育都重在学,读书,看书,背书,这是学;而习呢?等你考了秀才、状元或各类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才能习;而真正将学和习融化一体的学习很少,最近几年很多中职学校慢慢和社会上的实体机构合作,在学校搞一些实训基地,这种基地式的实训,其实就是行动学习。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无字真经,与现代西方行动学习是一样的,通过一次次行动,亲身体验,并学得经验。唐僧师徒取经,经常不知道如何降妖伏魔;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得求神仙、菩萨等,遇什么妖魔得请什么神仙,你请错了神仙,也是降不了妖魔的。 唐僧师徒取经的秘密是:在行动中学习,获取无字真经!唐僧师徒取有字真经干什么呢?翻译后,再给大唐君臣和百姓学习的,而无字真经只可以属于自己。比如:建筑工人盖一栋大楼。挣到工资的同时,学到了盖楼的本领;盖楼的本领就属于无字真经。这些无字真经只属于他们自己! 现代人通常取的是有字真经,不看重无字真经。 取经,从《西游记》说起;取经,必须在行动中学习!当你打开本书快乐阅读时,也会意外获得真经!看《无字真经》,你会看到真经的秘密!无字真经,其实就得在行动中学习积累! 陶辉 201 2年8月1日 后记 人不取经是不会有出息的 行动学习对培训行业来说,其实就是一本无字真经! 我国最早让培训产业化的是各个名牌大学,他们往往只是把培训公司的早期办学理念往学校里一装,旧瓶装新酒,EMBA、MBA总裁研修班就出来了;MBA、EHBA等各类文凭班火热起来;各种校友会、投资会所、俱乐部变成了最好的人脉交流平台……结果,培训却没有为企业管理解决实质的问题。 我国的培训咨询行业到底将何去何从?提升中国企业管理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过去10年,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1990~。我大学毕业,专业是理论物理,分配到温州市离子注入技术研究所,一直是和仪器设备打交道。1997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温州德力西集团举办了一次营销课程,邀请北京商业干部学院的韩庆祥老师授课。韩庆祥是国内第一批给企业家上培训课的老师之一,授课风格有点儿像说评书,风趣、幽默、富有激情。我原以为企业家学习,不过是拿一个院校证书,随后我却发现,企业培训课可以帮助企业家打开思路,为企业创造额外的效益.这令我十分惊喜。 1998年7月,我和林作辉先生、陈敦义先生一起创办了温州市第一家企业顾问公司——温州市亚美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当时,我们运作培训的重点在甄选师资上,公司最早制定的培训理念是:生动、浓缩、系统、速成! 2008年。在我做大客户回访中,有一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又一次找到我吐苦水,说过去3年他们公司总经理一直在问他一个问题: “培训到底有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问了3年,这说明什么?很简单,公司总经理认为:培训没有用!怀疑培训不产生价值。 2009年。我陪同温州市一位经济部门的领导到温州一家大公司走访,公司人事副总裁接待了我们。第一个话题同样如此: “培训到底有什么用?”他告诉我,过去3年,司花在培训上的钱主要用于一线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及高层领导出国考察上面。其他培训,一概不作投入预算。我突然明白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应该是——什么样的培训有用? 什么样的培训有用呢?我有一位担任民营上市公司副总经理的初中同学,有一次他到我们公司走访无意中提起:员工学了也养不成习惯的东西,公司绝对不安排学习。这令我联想到,他话里的内涵与前一位人事副总裁的说法如出一辙。 培训到底有没有用?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培训是不是像举办系列演唱会一样,每次请位明星,展示不同的风格,请的人越有名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企业的工作和目标服务,通过实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身在培训行业15年,如何为企业家提供最好的培训服务一直是我的梦想。有时我会想象有一天能设计出一个企业家体验式培训项目,能像如来佛设计的“取经计划”一样,给现代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创造一种取经的环境,再请“如来佛、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各路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各样“妖魔鬼怪”般的困难或难题,帮助个人或企业取到“无字真经”,并由此取得企业与个人的成功。 我想,“我们”不能只用《西游记》来娱乐,还应寓教于乐,在这一辈子中通过《西游记》的启发,“我”也能“到西天取一次经”,也许可以修成正果,体验一下“成圣、成佛、成仙”的感觉,岂不更好吗? 在美国,有一本叫《绿野仙踪》的经典小说,类似中国的《西游记》,其哲学价值和人文知识量与《西游记》很难相比。但是,逻辑简单的西方人却以《绿野仙踪》为素材,开发出世界五百强高管开发潜能的核心培训课程。我们已经引进的课程有人本素质提升工作坊、高绩效思维模式、学习型实验室、性格领导力等,这些课程背后都能找到《绿野仙踪》的影子。而当代中国呢?竟然没有人将《西游记》发扬光大,仅仅把它当神话故事读一读;或当成儿童文学,让孩子们看一看;或拍成影视欣赏一下;或是茶余饭后聊天取乐,或是仅仅作为网游开发素材。 我们的老祖宗最早发明了火药,做成烟火,成为节日庆祝的保留节目。若干年后,西方人却把火药用在枪炮上,不费吹灰之力就敲开了我们的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了血腥的掠夺与征服。 21世纪,什么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钱? 1988年,第一届议题为“面向21世纪”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演说中提到: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 500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观之,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也许将像当年的火药发明一样闻名于世,而我们还要再一次体验与历史失之交臂的巨痛吗?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我们看《西游记》,为何不把“我”当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把人生、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等当成“西天之路”,认认真真地去取一次经呢?一个人,若不取经,老了一样会去西天的。一家企业,若不取经,发展很快会走到尽头的。 今天,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团队与团队的竞争、个人与个人的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人本素质是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那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素质又由什么来决定呢?独特民族文化,那将是最终胜出的法门。独特的文化哪里来?必须去挖掘,从浩瀚如烟的历史中挖掘,与现实进行对接。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中挖掘,与现代文明进行对接……挖掘再挖掘,融合再融合,达到近于完美的境界。这就是取到真经了。 一个国家,不取经,永远称不上伟大的国家! 一个企业,不取经,永远谈不上优秀的企业! 一个人呢?不取经,永远_成不了卓越的人! 陶辉 2012年8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组织一定是学习快、整合快、应用快的组织,学习力就是创新力和发展力。这本《无字真经》以《西游记》的独特视角对“行动学习”进行了全面阐释,很生动、很具体、很实用,尤其是对企业组织运营和管理行为有很大指导和借鉴意义。——中国奥康集团总裁 王振滔 许多人看《西游记》,只看到故事,没有看到其中的管理智慧。故事中的管理,管理中的智慧,在《无字真经》一书中,陶辉告诉我们《西游记》不只是取经记,更是管理经、智慧经。——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长全 知行合一!“知”且“行”是为真知,“知”而“不行”实为不知。陶先生之《无字真经》为儒学哲理做出生动诠释。——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知名管理学者 李刚 陶辉先生将中国著名的《西游记》与企业行动学习相结合,不仅让我们重新理解《西游记》的本质,更打开行动学习不同的视野角度,此书务实的道理值得我们再三回味!——RtCatch国际集团亚太区总裁 谭智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