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盐野七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盐野七生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

内容推荐

盐野七生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讲述一个不朽帝国行将末路,帝政时期即将走向尾声,走出三世纪危机的迷雾,罗马该何去何从?罗马帝国开始东西分治,头政治体系虽然为帝国带来和平,但很快两位皇帝也无法负荷外族的侵扰和盗匪的骚动,双头政治只好再扩大成四头政治。容易倾颓的平衡使罗马再度遭到内战的蹂躏,直到君士坦丁胜出,成为罗马唯一的皇帝。同时基督教此时的成长更是突飞猛进。《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中罗马帝国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复苏罗马,却需要将其转换成另一个帝国,才能继续走下去。延续帝国必须创造权威,权力从人类转向上帝。面对基督教,罗马人该消灭它?忽略它?或是接受它?这是否是罗马帝国延续国运的最后一搏?

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戴克里先时代

 公元284—305年

第二章 君士坦丁时代

 公元306—337年

第三章 君士坦丁和基督教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为什么是罗马?

试读章节

走出迷雾

我们都十分了解公元284年登基称帝后、按罗马风格改名为“戴克里先”的这个人,但是在他登基之前,即他被称为“狄奥克莱斯”时,有关他的事情,史料记载很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是暴毙的努梅里安皇帝的警卫队长。除此之外,只知道他于公元245年前后出生于亚得里亚海的东海岸,现在克罗地亚(Croatia)境内的斯普利特附近,生身父母姓名不详。有说他是农场被释放奴隶的儿子,出身卑微。在罗马时代,17岁意味着成年。到了这个年纪,如果立志参军,那就意味着今后20年会以士兵的身份在罗马军队度过。

但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找不到他凭战功而扬名的一丝痕迹。从士兵升到百人队队长,即指挥百来人的中队长,平均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就算扣除这个时间段,还有15年的时间。这15年正是罗马帝国刚刚摆脱公元260年时任皇帝被波斯俘虏的空前危机之后。这一时期的皇帝奥勒良、普罗布斯、卡鲁斯都是军人出身,奉行的是积极作战的方针。换句话说,这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在战场上扬名立万的最佳时期。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人听说过“狄奥克莱斯”这个名字,而且,这个时期正是他20岁出头40岁不到的年纪,是建功立业的最佳年龄段。

由此看来,我也似乎有些倾向于认同一部分研究人员的看法,即戴克里先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这个时期他虽然隶属军队,却不是一线上阵的士兵,而是以军团里某类小官的身份在累积经历。军队是一个凡事均需自行处理的地方,这一点在罗马军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已成为一项传统。军队里不但有军医、建筑工,还有厨师、裁缝。当年,为了使手下士兵退伍后的生活有着落,尤里乌斯·恺撒是第一个在意大利本土以外的地方建设多个殖民城市的武将。一座殖民城市正好迁入一个军团。由于军团已经具有了居民共同体的特征,所以迁入后,能够马上发挥城市的功能。到了帝国时期,这项传统也没有改变。比如,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就是一座著名的殖民城市。它由当时的图拉真皇帝下令建设,目的是为了让手下的第三奥古斯都军团士兵在退役后有安顿之地。这座城市由士兵自己在服役期间建设完成。

由此可见,待在罗马帝国的军队里,不只是要拿刀拿枪上战场,也有其他很多忙不完的事情。从戴克里先登基以后一系列的举措来看,他在军队担任官员时,能力应该还是很强的。后来他能登基做皇帝也是源于军团士兵的拥护。士兵的目光通常都会放在带领大家冲锋陷阵的司令员或者指挥官身上。可是,在皇帝暴毙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士兵推举的却是后方的官员。可见,平时戴克里先的工作成绩应该是非常突出,因而在士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吧。而且,士兵选择的,不是适合过渡时期的稳重年长者,而是戴克里先。要知道,当时的戴克里先还非常年轻。

而且,这位军队官员,不是所谓的小公务员那一类型的人。很多人讨厌别人干涉自己负责的事情,戴克里先却不一样。“知人善用”是皇帝戴克里先的基本国策。如果冷静而透彻地评估帝国当时的现状和他自身的资质,我们会很自然地认同他的这一做法。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做到这一点。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帝位时,这位罗马皇帝要处理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很多。其中,戴克里先最为重视的,是以下两件事:

第一是安全保障;第二是帝国内部的结构改革。

具体来说,第一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与东方大国波斯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前皇帝卡鲁斯时,曾经跨过幼发拉底河攻入波斯境内。但因为卡鲁斯后来遭雷击死亡,使战争无法再继续进行,罗马大军只好向西撤军,在没有与波斯签订休战条约的情况下结束了战争。因此,战争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不过,由于卡鲁斯率领的罗马大军在他去世前已经给波斯军造成了重大打击,波斯王应该无法轻易举行反攻。根据目前的状态,戴克里先判断这个问题可以暂缓处理。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对付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防线莱茵河、多瑙河对面的蛮族。当罗马军队主力集中在东面与波斯作战时,北欧各部族蠢蠢欲动,认为再次大举进攻罗马的时机到了。远征东方的罗马军,是由皇帝卡鲁斯率领的。既然是皇帝亲征,那罗马精锐肯定随行。蛮族判断当下帝国西面防守最为薄弱,是入侵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们马上付诸实践,开始进攻。

此外,在帝国边境防线上,需要严密坚守的已经不仅仅是北方防线。在帝国南部北非一带,面对不时出现的沙漠游民的袭击,也有必要进行认真对待。南方的危机和北方蛮族的袭击一样危险。虽然这个时期还没有演变成外敌进攻后占领该地并长期盘踞于此的程度,对方仅仅是采取掠夺人口、家畜和财产,然后带回领地这样一种模式,即盗匪似的抢劫模式。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边境将无人敢继续居住。恐慌的居民为了逃避危险纷纷涌入城市,这样一来,地方人口越来越稀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如此将带来帝国内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布失衡的后果。原先人口适度分散的平衡被打破,必然带来生产力低下、失业者增多的恶果。要阻止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保障边境安全,即大力做好防卫工作,维护地方和平。公元3世纪初,帝国北方防线,即莱茵河、多瑙河沿岸,开始出现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而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现象,随后这种现象逐渐蔓延,到3世纪末已扩散至帝国南部的北非沿线一带。P13-15

序言

这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的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2000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我们这条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一点浅见,算是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