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与必然抉择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高连奎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连奎所著的《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与必然抉择》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在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问题,与那些针对社会热点推出的应时之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本书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巧合性及不可替代性。跨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以广视角、大视野对中国大形势进行分析是本书最鲜明的特点。

内容推荐

郎咸平研究的是阴谋论吗?陈志武的金融逻辑靠谱吗?吴敬琏的“权贵论”目的何在?茅于轼的“高利贷慈善论”错在哪里?张维迎为何迷恋“密室政治”?林毅夫为何提出要做“中国的客观派”? 中央之国曾经如何辉煌?我们对西方文明有哪些贡献?是中国启蒙了西方,还是西方启蒙了中国?中国近现代又走了哪些弯路?当下西方模式对中国有何借鉴?中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中国梦如何实现?

高连奎所著的《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与必然抉择》是关于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全景式著作,从曾经的辉煌、走过的曲折、当下的问题、西方的启示、危机的教训、未来的前途、民生的隐忧、理念的革命和模式的创新九大方面对中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与必然抉择》让你看懂中国两百年的风云变幻,看懂中国的人和事,看懂中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科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曾经的辉煌

第一节 “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第二节 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第三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四大贡献之一:人文社会的形成

第四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四大贡献之二:民族国家结构的建立

第五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四大贡献之三: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形成

第六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四大贡献之四:西方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七节 中国大崛起时代面临的挑战

——摆脱西方中心论与重建中国学术体系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强国之路的“六大阶段”——走过的曲折

第一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一:洋务运动时代

第二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二:革命战乱时代

第三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三:赶超战略时代

第四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四:比较优势战略时代

第五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五:自主创新战略时代

第六节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六:民生优先战略时代

第三章

中国当代“六大学者”思想评析——当下的问题

第一节 中国六大学者评析之一:郎咸平研究的是阴谋论吗?

第二节 中国六大学者评析之二:陈志武的金融逻辑靠谱吗?

第三节 中国六大学者评析之三:茅于轼的“高利贷慈善论”错在哪里?

第四节 吴敬琏的“权贵论”目的何在?

第五节 中国六大学者评析之五:张维迎为何如此迷恋“密室政治”?

第六节 中国六大学者评析之六:林毅夫为何提出“要做中国的客观派”?

第七节 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第八节 两次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入局”与“出局”

第九节 在“人本市场经济”共识上实现超越

第四章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西方的启示

第一节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之一:德国模式

——核心: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国宪法原则

第二节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之二:北欧模式

——核心:高福利+合作主义社会

第三节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之三:美国模式

——核心:“伟大社会”理念+公共贫困理论

第四节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之四:新加坡模式

——核心:中央公积金制度+居者有其屋

第五节 世界五大发展模式之五:“第三条道路”

——社会投资型国家+风险社会理论

第五章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危机的教训

第一节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三大启示之一:穷人高利贷导致危机

第二节 全球经济危机的三大启示之二:政府与社会脱节导致危机

第三节 全球危机对中国的三大启示之三:——投资强国,消费败国

第六章

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动力何在?——未来的前途

第一节 中国新供给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发展经济需要做乘法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

第四节 发展自动化是产业振兴的最好手段

第六节 中国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

第七节 精密制造:中国实体经济的最后一个短板

第八节 美国的制造业重振

第七章

探索“中国困境”的根源——民生的隐忧

第一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一:中国“国富”的说法是否靠谱?

第二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二:“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问题?

第三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三: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四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四:民生困境继续加剧的后果是什么?

第五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五:应该如何改善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六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六:什么正在危害中国的民生问题?

第八章

为什么福利社会是对的——理念的更新

第一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一:福利社会是如何诞生的?

第二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二:为什么福利社会是必要的?

第三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三:为什么有社保的国家不会乱?

第四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四:为什么有福利的国家不会腐败?

第五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五:福利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第六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六:现有的福利社会存在哪些缺陷?

第七节 七问福利社会之七:为什么“第三条道路”拯救不了福利社会?

第九章

最适合中国的社会模式: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的创新

第一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一:

人类生存成本是如何一步步升高的?

第二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二:

导致生存成本升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第三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三: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第四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四:

为何通胀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存方式变贵”?

第五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五:

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社会?

第六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六:

低生存成本社会有什么现实好处?

第七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七:

低生存成本社会是否适合中国?

第八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八:

低生存成本社会与传统福利社会的比较优势

第九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九:

低生存成本社会的样本有哪些?

第十节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十:

金岩石的理论是否符合低生存成本社会主张?

第十章

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总分析

第一节 对中国时代大形势的总体判断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第三节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 中国发展的五大“政策性陷阱”

试读章节

“权贵市场经济”一词被错用,经济学家吴敬琏一直认为中国是“权贵市场经济”,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影响也甚恶劣,但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权贵市场经济的定义,权贵市场经济,也经常与“权贵资本主义”混用,主要指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私人资本通过向权力阶层靠拢或是直接控制权力来获得利益,因此权贵资本主义必须满足两大条件,首先必须是私人资本,其次是私人资本与权力结合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东南亚或是拉美,特别是东南亚往往是几个强大的家族控制了大部分资本。而所谓的政治竞选也往往是这几个大家族轮流执政,因此这些人在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并渗透到商业世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它破坏公共服务型的经济和政治理想,其民主制度只是空壳子。这些人在经济上获得偏袒,表现在法律许可的分配、政府补助或特殊的税收优惠等等,又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制造业和服务业非常不发达,人民消费的主要还是未经加工的初级能源和原料,所以极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虽然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市场经济道路,但其中多数国家并没有顺利实现现代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权贵市场经济”或“坏的市场经济”的泥坑,而民主竞选则是这些大家族得以控制国家经济,从而将这些国家导向权贵资本主义的最直接原因。

什么样的土壤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一种形态,既不同于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也不同于日韩的财阀资本主义和中国国民党时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权贵资本主义的诞生,虽然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还是经济发展阶段使然。一般权贵资本主义发生在一个国家的初级现代化阶段。其滋生的领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垄断领域,一个是以政府为客户的领域,天然垄断领域比如资源、能源领域、城市公共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油田、铁矿等,这些矿藏都具有天然垄断性,从事这些经营的私人资本只要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个开采执照,就可以赚大钱。因此这些领域对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市场而是获得开采执照,因此天然垄断领域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

另一个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的就是以政府为客户的领域,这以军工行业为最典型,比如在美国的军工都是私人资本,他们如果在国内销售,政府就是最主要的客户,因此他们必然要向政府靠拢,美国的军火企业向来都是美国总统最大的金主之一。

在历史上美国这些国家也是权贵资本主义横行,比如政治被一些商业家族控制,甚至商业家族的人直接执掌国家政权,担任诸如财政部长,商业部长等重要职务。但后期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权贵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权贵资本主义的色彩也越来越淡,但即使这样在部分领域仍然带有很强的权贵色彩,比如美国的军工石油行业就是这样,比如美国的布什家族就是典型的石油权贵。代表美国军工利益的美国步枪协会更是权贵云集,但这些领域必然在经济中占据的比例不高,因此现在也没有人将美国看作权贵资本主义了。

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的是发达与最不发达中间的国家。因为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服务业、消费业是经济的主体,比如欧洲、美国。而服务业和消费品生产的赢利来源主要靠市场竞争,而不是靠特权,因此这些行业不可能产生权贵资本主义;而在最不发达的经济体,还是农业为主,而农业也是不会权贵资本的领域,比如非洲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在那些处于中等发达水平的地区比如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因为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尚不发达,国家产业主要分布于资源、能源、基础建设等有关行业,因此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P74-76

序言

走笔天下忧国运

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60余年风雨兼程,60余年曲折前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并没有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什么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什么能让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永远不灭的传奇?这是每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及官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主张,都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负责,因为任何一个经济政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存在不可挽回的风险,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科学、公正、严谨地对待,所以本书一直不敢轻易苟同于任何学派的主张,而只是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本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形势,这个看似非常宏大的叙述,实际上紧紧地联系着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首先,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也不再是那个亲友、族人、乡邻之间互帮互助的宗法制社会。那个只要政治家实行仁政、民众多读圣贤书就可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形势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命运,比如中央银行的一个房贷政策就决定着我们多年收入的归属,金融危机时财政部几个促进消费的政策就能创造无数的就业岗位,而那些国家战略性决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只有关心国家发展的大形势、大方向才能把握好个人的命运。

大崛起时代需要大智慧

如果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进行命名的话,笔者将其称为“大崛起时代”。在这个时代,富人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性消费并存,资产市场的投机性繁荣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要求加大社保投入与要求减税的声音并存;民企提出共享垄断蛋糕与社会要求国企回归公益并存,在这个时代有人毫不隐晦地为精英主张利益,也有人在良心的驱使下扛起了为民众代言的大旗。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豪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2000多年前百家争鸣的重新到来。但这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中国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崛起而自动解决,这都需要大智慧,需要认真对待。

内忧比外患更值得研究

这个时代,大多数爱国学者都关心中国的外患,而笔者认为中国的内忧比外患更严重;大多数学者喜欢在投资、消费、出口之间寻求中国经济的平衡,而笔者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之道;大多数学者都鼓吹小政府主义,而笔者提出小政府必须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否则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大多数学者为加强金融监管而呐喊时,笔者提出只有反投机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提高民众的收入,而笔者提出只有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睡狮已醒,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论,但这些争论都是对中国面临的大形势认识不清所致,只要对大形势、大方向认识清楚了,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样中国的国强民富也就指日可待了。

本书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在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问题,与那些针对社会热点推出的应时之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本书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巧合性及不可替代性。跨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以广视角、大视野对中国大形势进行分析是本书最鲜明的特点。

写书就是要解决问题

现在中国的学者常常被人批评只管提出问题,而不管解决问题。笔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中国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在中国,能够对中国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学者应该不多,而笔者独特的学习经历则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笔者在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都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原创性主张。做出这样的尝试,也算是抛砖引玉吧,也希望大家能够对笔者的主张展开一场大讨论,在争论中不断完善,最终可以在多元中达成和谐,如果能这样,也就不枉费笔者一番心思。

本书在写作时力求内容丰富、语言浅近,专业理论深入浅出,说理透彻,无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一般读者,读起来都非常轻松。专业人员可以作为平时“充电”之用。

书评(媒体评论)

高连奎先生对于危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 对于中国的思考自成一体、寓意深刻。

——经济学家 程实

在人们普遍浮于物质追求、甚至相当一部分学者亦为名利所扰之当下,高连奎能够固守良知、独立治学,不仅难能可贵,更代表了中国传统“士”之风骨。

——财经评论家 杨国英

高连奎先生是难得的观察视野极为宽广的学者之一,连奎的文字既有翔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字融合了政治、历史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资深媒体人 倪金节

高连奎先生的著作中经典语录层出不穷,时刻震撼我的内心,让我豁然开朗,今后将继续追随高先生的学说。

——读者 木瓜仙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