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著的《禄(禄路通)》对有关禄文化的起源、传说、演变历史、习俗与禁忌,以及民间年画和建筑都进行了解读,在内容上力求全面丰富,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期读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深地了解中国禄文化,也愿更多读者由此喜欢上禄文化,并与我们一起,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传承、弘扬中国禄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禄(禄路通)/中华年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 |
出版社 | 藏文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著的《禄(禄路通)》对有关禄文化的起源、传说、演变历史、习俗与禁忌,以及民间年画和建筑都进行了解读,在内容上力求全面丰富,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期读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深地了解中国禄文化,也愿更多读者由此喜欢上禄文化,并与我们一起,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传承、弘扬中国禄文化。 内容推荐 《禄(禄路通)》博采中国禄文化之精华,对禄神的起源传说、演变历史以及民间的寓禄吉物和敬奉禄神的礼仪与禁忌、民间年画和建筑等都进行了详细解析,全书内容丰富,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读者阅读此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从中受益。 《禄(禄路通)》由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民间禄神起源概说 禄神崇拜的起源 民间为什么崇拜禄神 读书人为什么信奉文昌宫 南斗六星中的禄星是什么 北斗七星中的魁星有几个 天干中有什么禄文化 年画对禄神崇拜有什么作用 魁星的本领有多大 为什么盼望“魁星点斗” 民间信奉的禄神有哪些 五文昌包括哪些人 魁星有什么传说 为什么比干被封为文曲星 员外郎与财神有什么关系 禄神为什么有“送子”的职能 禄神张天师有什么传说 梓潼神张亚子有什么传说 梓潼神演变成禄神过程中有什么 有趣的传闻 梓潼神张亚子为什么会成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有什么灵验的故事 包拯是文曲星转世吗 文昌帝君的坐骑有什么来头 为什么要让天聋地哑守护禄籍 “贯索犯文昌”是怎么回事 “彗星扫文昌”是指什么 7 “五星聚”有什么说法 “文魁”为什么少一撇 许士林是文曲星转世吗 文天祥是文曲星转世吗 范仲淹是文曲星转世吗 第二章 古今祈禄的习俗 重大节日祈禄的习俗 你知道七月七拜魁星的习俗吗 买蛙放生的习俗是怎样的 贴对子是为了迎禄吗 “跳加官”有什么来历 洞经音乐是怎么来的 文昌会上有什么文娱活动 “瘟祖会”是怎么来的 福建重九登“登科山”的习俗有什么来历 为什么要祭孔 祭孔中的“抢庙”习俗是怎么回事 民间为什么朝圣“杏坛” 元宵节上的鳌山灯景是怎么回事 什么叫“闹五魁” 家常俗务祈禄的习俗 送“状元饼”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酒令“五魁首”有什么来历 为什么要“敬惜字纸” “状元及第粥”有什么来历 “脱白挂绿”表现了父母什么样的愿望 起名是为了祈禄吗 054 瓶子之中插孔雀翎的习俗寓意是什么 供神龛的习俗是为了祈禄吗 放风筝的习俗也是为了祈禄吗 拜“状元树”的习俗有什么传说 玩“升官图”的习俗有什么说法 “冰糖甲鱼”这道菜为什么被称为 “独占鳌头” 第三章 中国民俗中的禄文化 民间年画里的禄文化 “鲤鱼跃龙门”讲述了什么故事 “五子登科”有什么吉祥含义 “三娘教子”的故事含义是什么 “连中三元”是指什么 “麒麟送子”也是为了祈禄吗 “玉燕投怀”有什么传说故事 “一品当朝”有什么传说 “蟾宫折桂”有什么典故 “冠带流传”有什么寓意 “春风得意”的寓意是什么 “磨穿铁砚”讲述了什么故事 “尚书红杏”的寓意是什么 “平升三级”的来历是什么 “挂印封侯”有什么故事 “鸾鸟绶带”的寓意是什么 “白头富贵”有什么寓意 “加官进禄”吉祥画为什么受欢迎 民间的祈禄建筑 福建魁星岩有什么传说故事 云南达天阁真有龙门吗 黑龙江双城魁星楼有什么典故 兴城魁星楼有什么故事 梓潼文昌宫有什么传说故事 七曲山大庙为什么供奉张献忠 双羊店村的文昌阁是怎么建起来的 第四章 民间的寓禄吉物 寓禄的祥鸟瑞兽有哪些 “一品鸟”与禄有什么关系 狮子与高官厚禄有什么关系 鹿有什么寓意 “白鹭”是“禄”的象征吗 六合鲫鱼有什么传说 “鳌”与状元有什么关系 老虎有什么吉祥的寓意 母鸡啼鸣预示登科吗 寓禄的吉物有哪些 笏是达官贵人身份的体现吗 槐树代表禄吗 青云与禄有什么关系 “葫芦”能护禄吗 杏花是吉祥之花吗 “魁星图”为什么受读书人青睐 泥塑“小魁星”有什么故事 “歙砚为什么被文人视为宝物 “平升三级”摆设有什么吉祥寓意 棺材是吉祥之物吗 用“爵”敬酒有什么寓意 第五章 敬奉禄神的礼仪与禁忌 敬奉禄神有哪些讲究 请禄神的准备与步骤有何讲究 七月七祭拜魁星有什么讲究 “取功名”游戏助兴有什么说法 去庙里拜文昌帝君的步骤是什么 “神石”的祭拜方式是怎样的 在家里摆放宝物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文昌”位 文昌塔要怎么摆放 试读章节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没有步入仕途,只是与书相伴。文仪学富五车,精通儒家的经史子集。并且还涉猎了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文天祥之所以文辞出众,与他父亲文仪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宋理宗宝佑四年,文天祥前往京师临安参加科举考试,顺利通过了会试。在殿试之前,文天祥染上了病,但仍然忍着病痛进了考场。进门的时候,由于非常拥挤,文天祥出了一身汗,顿时觉得舒服了许多,就连头脑也不再昏昏沉沉了。文天祥见到试卷上的考题,稍微思考一下,就直接下笔成章。考试结束后,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不过卷子还要经过理宗复审,才能定出最终的名次。 理宗亲临集英殿复审考生的卷子,当时参与复审考卷的还有一个著名学者,名叫王应麟。他见到文天祥的卷子,不禁发出了感叹。理宗拆开试卷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这是大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啊。”于是就把文天祥的卷子列为第一。就这样二十一岁的文天祥考取一甲进士第一名,是为状元。 范仲淹是文曲星转世吗 民间相传宋代的范仲淹也是天上文曲星转世。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孤苦伶仃,就带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到了朱文翰家里。此后,范仲淹改名朱说,并在朱家成长。 范仲淹自幼读书就非常刻苦,为了磨炼自己,他常常去附近长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每天天一亮,他就开始诵读诗书,直到很晚才睡觉。庙里的和尚都对他印象深刻。那时,范仲淹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每天只煮一锅粥,等粥凉了,就把粥划分为四份儿,早晚各吃两份,就着几根腌菜下肚。吃完凉粥与腌菜,范仲淹就继续读书,一刻时光也不轻易浪费。虽然每天划粥断齑,但范仲淹丝毫不在意这种贫苦的生活,反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读书上面。 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范仲淹几乎把当地的所有书籍读了一遍。后来,为了满足求知欲望,范仲淹决定离开朱家,去远方求学,等到有了成就的那一天,再回来对母亲尽孝道。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已年满二十三岁。他来到了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校舍不仅规模大,而且藏书也多。后来宋仁宗下旨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国子监、西京洛阳国子监并列成为北宋时全国最高学府。 此外,这里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与学生。在这座书院读书,既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又可以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对范仲淹来说,这里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免费就学。范仲淹来到这所知识殿堂,每天不分昼夜发愤苦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见他天天吃粥,便打算送一些美食给范仲淹。然而范仲淹一口也没有吃,任由美味佳肴发了霉。 同学责备他的时候,范仲淹才解释说:“我已经习惯了吃冷粥、吃腌菜的生活。如果我只想着享受美味佳肴,那么我以后就吃不下冷粥与腌菜了。”范仲淹的生活跟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很相似,虽然只有一碗饭、一瓢水,住在陋巷,但依旧能从中找到读书的乐趣。 有一次,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途中路过南京。一时间,南京城变得非常热闹,人们都争相一睹龙颜。然而范仲淹却没有去凑热闹,而是一个人闭门苦读。有个同学对他说:“赶紧出去看看皇帝吧,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啊。”但范仲淹只说了一句:“将来见皇帝也不迟。”接着就继续读书去了。第二年,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了一名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宋真宗。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并把母亲接来赡养。从此开始了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P32-34 序言 中国禄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古人眼中的“禄”到底是什么呢?《说文解字》解释说:“禄,福也。”《论语》解释说:“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单从字义上说,“禄”就是功利与社会地位。 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有禄神崇拜、禄神传说、祈禄风俗、寓禄吉物,以及祈禄建筑等。在中国民间年画中,有关“禄”的题材也非常丰富。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禄崇拜寄托了古人的生活理想。 谈禄,就不能不讲到官与禄的紧密关系。在封建社会,功名利禄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最大标准。人们把当官看成是成功,只有当了官才能有名、有禄。其次,科举制创造了“禄”的需求,也为禄星的走红提供了基础。 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禄文化对读书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民间盛行拜禄神。禄文化也给科举制带来了一些弊端,即人们单纯追逐高官厚禄、物质利益,变得功利主义了。古代的读书人还是认为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到了现在,“禄”依旧对人有着很大的诱惑。 为了得到具有诱惑力的“禄”,民间兴起了多种方式,如赃一张“加官进禄”的吉祥画,或是挂一副“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图,或是吃一顿“状元及第粥”。这些都是为了祈求迎接禄的光临。 在重大的日子里,到文昌塔或是魁星楼烧香祭拜,也反映出了人们的崇禄心态。就连酒令“三元中”“五魁酋”的吆喝声也透着进禄的祝福。“平升三级”摆设、“魁星图”装饰品中更寄托了人们渴望得禄的心态。 父母望于成龙,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学子们十年苦读,盼的是登科及第,加官得禄。禄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之光,照耀着每个追求它的人。 本书对有关禄文化的起源、传说、演变历史、习俗与禁忌,以及民间年画和建筑都进行了解读,在内容上力求全面丰富,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期读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深地了解中国禄文化,也愿更多读者由此喜欢上禄文化,并与我们一起,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传承、弘扬中国禄文化。由于中华民俗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