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极生态随想/高纬度科普
分类
作者 位梦华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和科学专著最多的中国科学家。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两极生态随想》收录位梦华在两极考察经历中所写的一些科学散文,以及考察随感。

内容推荐

《两极生态随想》为《高纬度科普》之一,由位梦华所著。

《两极生态随想》:生命来到了地球上,便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地球表面上蔓延开去,从海洋到陆地,从高山到谷底,从植物到动物,从低级到高级,战严寒,斗酷暑,向冰雪挑战,与风雨搏击,谱写了一首千古传唱的交响诗。其中,最能撼动人心的篇章,莫过于生命在两极的,冰天雪地里所展现出来的既坚忍不拔又巧妙绝伦的生存艺术。

目录

两极生命交响曲

 体温的妙用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南极物语

南极的细菌

南极的植物

最大的动物

迂徙之王

海豹家族

鲸类与南极

南大洋里的生死角逐

企鹅趣谈

企鹅会见记

 奇遇

 送别

 造访企鹅村

 北极物语

苔原奇观

昆虫的绝技

 鸟类趣谈

 旅鼠之谜

 驯鹿大迁移

 顽强的麝香牛

 食肉动物系列

 鼬鼠

 狐狸

 贪婪的狼獾

 白狼

 冰上之王——北极熊

 极地飞翔

鸟类的来龙去脉

鸟类——人类的先行者

大迁徙——南北极之间的飞翔

候鸟之王——北极燕鸥

飞行冠军——黄金鸻

大智若愚——绒鸭

不白之冤——贼鸥

兄弟相残——雪鹗

素食主义者——大雁

奇异婚俗姐妹花——瓣蹼鹬和三趾鹬

北极家雀——金翅雀与雪鹀

永久居民——雷鸟和渡鸦

大洋使者——信天翁

两极生态随想

 北极熊的故事

北极熊为什么要吃人

一个猎人和北极熊的不解之缘

我和北极熊的多次遭遇

人和北极熊之间

 两极的生态平衡

磷虾与旅鼠

企鹅与北极熊

大自然不相信眼泪

生命长河的启示

试读章节

体温的妙用

生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地球为其提供了生长和发展的条件,那就是阳光、空气、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大地母亲为生命婴儿设想得是如此之周密,连阳光中具有杀伤力的紫外线,也都被挡在高空之外,以免宝贵的生命受到任何伤害。这其中,适宜的气候条件尤为重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生命的诞生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尽管如此,风雪严寒,干旱高温,地球上的生命,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气候变化的磨难和考验。结果,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却得到了新生和发展。就这样,从微生物到动植物,从单细胞到人类,一直进化到今天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气候的变化,正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而在气候变化当中,温度又是最关键的因素,不仅风云变幻是温度变化的直接产物,就是季节的交替所引起的各种效应,也都是由于温度的差异造成的。而生命对于气温的变化又非常敏感,特别是极度的寒冷,往往会给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一点,从地球上生物分布的特点,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印证。在热带和温带,植物繁茂,动物丰盈;但是在寒带,特别是两极地区,生物却大为减少,寥寥无几。即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都拼命地拥挤在温暖如春的大城市里,除了极少数科学家和探险者之外,又有谁肯到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去试一试呢?

然而,生命是顽强的。与贪图安逸的人类相比,野外的生命似乎要顽强得多,在两极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细菌到藻类,从昆虫到地衣,从植物到动物,从天上飞的鸟到水中游的鱼,都能顶风冒雪、争分夺秒在极端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会问,它们是用什么绝招,与如此严酷的大自然抗衡呢?

原来,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抵御严寒的能力。具备这种抗寒能力的物种,则能在寒冷地区生存下去,否则或者被淘汰,或者往温暖地区迁移。相对而言,植物抵御严寒的能力相当有限,且又在原地不能动弹,所以两极地区的植物相对稀少,南极只有苔藓地衣之类,它们低矮小巧、生长缓慢,但与风雪和干旱顽强地拼搏与抗争。北极则有开花的小草,以其可贵的绿色,点缀着白色茫茫的极地大地。动物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抗击严寒的物种就生存,忍受不了严寒者就得死亡或者迁移。就这样,经过一番生死较量之后,它们各自发展出了一套在极其寒冷的条件下谋求生存的锦囊妙计。其中最关键的技巧就是抵御气温变化的能力。而对动物而言,从冷血到温血则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飞跃。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就是因为它们身体内没有可调节温度的恒温机制,气温一突变,它们就纷纷倒毙,呜呼哀哉了。

温血动物又称恒温动物,只要外界的环境温度在其可以忍受的限度之内,它们体内的温度就可以保持不变,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较高等动物的一种属性,一切鸟类和哺育动物都是如此。对这些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这种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在两极地区,其重要性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南极的企鹅,冒着时速145千米的暴风雪,仍能不动声色地保护着自己的蛋和幼子;北极的麝香牛,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中,仍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打着响鼻。而人类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即使穿着臃肿的防寒服,也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

地球上的动物品种有100多万种,但温血动物只有13 000多种,其余全部是冷血动物,即所谓的变温动物,包括所有的爬行动物、鱼类以及昆虫等。它们的体温完全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有少数冷血动物,即使在极其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几乎丧失了活动能力,但却仍能安然生存。例如,鱼、昆虫和螨之类的冷血动物,虽然品种很少,但在个体数量上却大大地超过了其他极地生物,从而为更高级的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物。

研究表明,温血动物之所以能保持其体内的温度,是因为它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敏感的恒温器,在随时随地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当然,这种调节作用,是需要物质基础的,那就是食物。动物用以保持其体温的热量,主要是消化吃下的食物产生的。

P3-5

序言

一个科学家的精神漫游与人性探索,能回到哪里呢?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年,从美国去了南极,成为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性研究,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与南极有关的科普文章。

20世纪90年代始,又将目光转向北极。1991年至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广交爱斯基摩人朋友并关注其文化与生存状态的第一个中国人,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政府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捕鲸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授予其杰出贡献奖。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在北极工作了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为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科学文学的语言创作了大量综合介绍南极和北极的“科学散文”,并结集为《北极的呼唤》、《两极探险史话》、《最伟大的猎手》等20余种出版,在读者中,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5月,作者的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之《北极天书》问世。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亦如此,恐怖不仅来自人类,同样也来自自然界和宇宙空间。那么,人类将往何处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