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及展望亚太地区2011年的经济状况,相对于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全球股市暴跌,欧洲债务危机问题引发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忧,亚太地区显得更具吸引力。作为亚太地区众多国家之一的中国,更是在2011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如今,中国已然成为整个亚太区经济的领航者。
2011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6%。相对于之前不久在“十二五”规划中所确立的发展目标,这个增速是不低的,甚至从国际层面上来看,至少超过了知名国际信用保险与管理服务集团科法斯在2011年5月份做出的肯定性研判——中国经济增长强劲,预计2011年的增长将在8.8%。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作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是在一片废墟上起步的,正是广大企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最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的中国企业,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共有各类企业约268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近2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的50%左右。截至2011年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27.9%。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近年来,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约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
面对中国企业漂亮的成绩单,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如今,大部分中国企业已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例,截至2010年底,125家中央企业中约25%为公司制企业,并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甚至在央企所有的国有资产中,上市公司约占了总资产的80%左右。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339家企业在2011年上半年成功上市,较2010年同期的332笔。IPO略有增加,其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IPO总量的61.1%,达到207家,而融资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38.9%,达到350.1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69亿美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富达亚太区投资总监John Ford曾表示,在盈利增长方面,中国企业不仅表现得非常稳健,而且市场的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如果以内地股市当前仅11倍的市盈率来看,增长达20%左右的每股盈利,无疑证明了中国企业是极具投资吸引力的。
在中国成为亚太经济领航者的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又迎来了一个新环境、新起点、新机遇。在新的环境下,千千万万中国企业正在蓬勃地“生长”着,但企业除了在业务、管理、竞争等方面做些改变以外,也需要重视公司金融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中国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当中国毋庸置疑地站在亚太经济领航者的地位的时候,这个变化比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更加重要。中国企业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金融时代,无疑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模式。
P4-5
亚洲资本市场合作具有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接近等有利条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姚刚
2030年前,亚洲资本市场将达到全世界资本市场的50%,亚洲债权市场将比美国的债权市场所占比例还大。
——渣打集团执行董事兼亚洲区行政总裁 白承睿
从中长期来看,流入亚洲资本市场的资金:量增长将是十分稳定的,而中国也将受益于亚洲经济整体未来的增长。
——富兰克林邓普顿亚洲证券部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sukumar Rajah
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发生重大变化,正在逐步完善,不仅服务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逐步增大,正在成为全球资源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 黄湘平
资本,正在企业中行使着前所未有的权利,焕发着无可比拟的魅力。
人才和资金,历来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两条腿。有人才,企业才能实现管理的增值循环;有了资金,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只是现在,资本似乎更胜一筹。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有财富神话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深刻领会到了资本的力量之人。多年前的企业或者企业家,或许依靠产品资源屡建奇功,或许依靠广布渠道网络斩获颇丰。然而,曾经的战略和战术已经过时,曾经的他们或者是现在的他们,甚至是我们,已经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资本力量对各个行业领域的虎视眈眈很快就会演变为各种鲜血淋漓的蚕食事件。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程宏曾说过:“阿里巴巴带来的冲击波正在演变成一场互联网的地震,毫无疑问,资本正是这场地震的震源。”
可是,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与竞争中突破资金瓶颈,实现二次腾飞,创造新的辉煌呢?
上市融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企业要想实现快速扩张,仅仅依靠简单的资本积累已经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于是,很多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成就了创始人的富豪梦,“2010年胡润零售富豪榜。上有66%的企业是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企业上市除了资金效应、财富效应外,还有规范效应、人才效应、品牌效应。面对全球数以亿计的投资者,当企业的名字在证券交易所的显示屏上不停地滚动时,难道本身不就是一种免费的广告宣传吗?当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当企业积聚大量无形资产后,难道还不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吗?
企业上市,开启财富之门。当任何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更上一层楼。
只不过,如果你要问如今哪里的资本市场更具吸引力?还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吗?不!不是,而是亚太资本市场。如果你要问如今哪里的资本市场更适合中国企业?纳斯达克吗?伦敦证券交易所吗?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吗?都不是!而是亚太资本市场。
相映成趣的是,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逐步回暖,各地企业上市融资热潮的涌动,各国主要证券交易所为争夺上市公司资源的活动愈演愈烈,甚至纷纷向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中国企业无疑被推上了“多岔口”,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数据才能给出答案。
2009年,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下半年全球股市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活动有所回升,亚太地区股市则成为全球IPO融资活动最活跃的市场。
无独有偶,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球交易所股票市值总额达46.5万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33%。而在这10年中,亚太地区的交易所股票市值总额从5万亿美元升至15万亿美元,扩张了2倍,其市值占全球比重也从16%升至31%,而同期美洲的交易所股票市值总额占比则从53%降至41%,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比重从31%降至28%。
2010年,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均出现反弹。2010年12月30日,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以2051点创下年内新高,股票总市值达1237万亿韩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向牛市跨出了一大步。同年,澳大利亚股市主要股指与全球经济走势总体呈正相关关系,综合指数全年稳定在4200点上方。更有分析师乐观地认为,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在2011年能站上11000点。
显而易见,亚太资本市场无疑成为中国企业的新选择,甚至成为又一个造就传奇的地方。
本书是一本综合、全面地介绍在亚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工具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以亚太资本市场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证券交易所为例,包括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力求为中国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上市融资途径带来最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将大量成功的上市企业案例贯穿其中,捕捉一代企业家财富生长的瞬间,真实记录体验企业上市融资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其中的风雨历程,力求使每一个拥有腾飞梦想的现代企业从中得到借鉴。
第三部分则是从企业赴亚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实际角度出发,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每个交易所适合的上市企业、上市条件、上市流程,以及在上市过程中或者上市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未来将会有更多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会有更多“富人”借上市走向通往“富豪”的大路。所以,本书适合于每一个拥有财富梦想的人阅读,而且无论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及借鉴意义。
《融资(奔向亚太资本市场)》由安迪·樊所著,是一本综合、全面地介绍在亚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工具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以亚太资本市场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证券交易所为例,包括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力求为中国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上市融资途径带来最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将大量成功的上市企业案例贯穿其中,捕捉一代企业家财富生长的瞬间,真实记录体验企业上市融资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其中的风雨历程,力求使每一个拥有腾飞梦想的现代企业从中得到借鉴。
第三部分则是从企业赴亚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实际角度出发,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每个交易所适合的上市企业、上市条件、上市流程,以及在上市过程中或者上市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未来将会有更多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会有更多“富人”借上市走向通往“富豪”的大路。所以,《融资(奔向亚太资本市场)》适合于每一个拥有财富梦想的人阅读,而且无论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及借鉴意义。
《融资(奔向亚太资本市场)》由安迪·樊所著,思路决定出路,拓展中国企业家思路的好书。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自为作者题词,美国前总统林顿的翻译官居、华尔街资本动作高手隆重推出!
创富神话“天融八部”,带你走进资本与财富的神奇世界!
武侠神话首推《天龙八部》,创富神话请看“天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