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鬼谷子/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许富宏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许富宏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文后列有点评,主要以先秦时期各书所载事迹为例,部分事迹采用《史记》的记述,以符合当时的时代风气。一些事例因先秦各书的记载有异,我们采取了细节比较丰富的一家,同时参照其他书籍,并作了改写。在事例的安排上,主要选择运用智慧取得成功的事例,以彰示《鬼谷子》智慧所产生的正能量。

本书点评参考了郑杰文先生的《鬼谷智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和《鬼谷权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此特别说明,并致谢忱!

目录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揵第三

抵巇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肱乱第十四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一

试读章节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①。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②。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③。阴阳相求,由捭阖也④。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⑤。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⑥。

【注释】

①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此言阴阳之间相互转化。

②“以阳动者”四句:此言万物之生成。《鬼谷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体与精神。阳动,道迈开生成万物第一步,此时德已经生成精神;阴静,万物的形体生成。精神与形体合一,物乃生成。形,形体。德为神为精,形即物之形体。

③“以阳求阴”四句:按,此句说“德形合一”的过程,是研究《鬼谷子》宇宙生成模式的重要资料。苞,通“包”,包容。

④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言以阳取阴,或以阴取阳,均应遵循捭阖之术。相求,相互追求。

⑤说:游说。

⑥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意谓捭阖乃天地间处理万事的根本法则。圆方,指天地。

【译文】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回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点评】

《鬼谷子》历来都被尊为“智慧”之书。《鬼谷子》各篇确实也都富有智慧。本篇篇名为“捭阖”,原意即开合,原是指纵横策士的智慧。

首先,“捭阖”的智慧,就是为人处事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智慧。善于运用辩证法来处理看待事物,处理事情,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大智慧。《鬼谷子》说:“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这就是说,懂得运用阴阳开阖来处理世界万事万物,就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捭,就是阳。阖,就是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组成的,事物的好与坏也都是辩证的。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好,从另一方面来说就不一定是好的。好与坏,得与失,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看你如何取舍。从辩证法来说,你得到了多少,同时你也失去了多少。虽然如此,如果你在这个时机,想要的是“得”的部分,那么也可以利用捭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捭,就是开,让对方“开”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战国时期来说,“捭”有时表现为纵横策士在游说过程中,用言辞打动对方,使对方“开”而接受自己的主张。比如,触龙游说赵太后就是一例。

赵太后刚刚在赵国执政,秦国就来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国以长安君做人质,方肯出兵。但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疼爱的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谁说也不听。到这个时候,让长安君做人质似乎已经是个死结了。也就是说,这个事现在处于“合”的状态。这个时候,触龙来游说赵太后。他从自己爱小儿子说起,推演出爱孩子就应为其着想,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进一步导出赵太后如果真的爱长安君,就必须为长安君的未来着想。现在的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将来如何取信于民?而让长安君“有功于国”,才是为其未来着想的最佳办法。眼下就有一个让长安君立功的大好机会,那就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以解赵国之危。最后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做人质,高高兴兴地送他到齐国去了,齐国于是出兵解救赵国。触龙依靠游说,从赵太后宠爱长安君的心理出发,从而打“开”了赵太后的心结,这就是“捭”之法。

阖,就是闭,自己将实情隐匿起来,不为外知。常见的韬光养晦就是“阖”之一种。所谓韬光养晦,就是隐藏才智,不露真情,待时而起的智慧。北魏节闵帝元恭,是魏孝文帝元宏的堂弟。北魏孝明帝时,元义在朝廷专权,肆意杀戮。时任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的元恭,总担……  P12-14

序言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从传下来的《鬼谷子》一书的内容看,善于从人们的心理去认识、把握并驾驭世界,强调顺从大自然的规律,利用、顺从并满足人的欲望来达到目的,是《鬼谷子》的特色。人对自身的控制,最难莫过于控制自我的欲望,对人来说,是满足还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是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鬼谷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选择立足于这一点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鬼谷子》强调辩证地对待世界,既要能合理控制自我的欲望,又要利用对方的欲望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因而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有特色的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枝吐着智慧芳香的奇葩,鬼谷子也被人们称为“智圣”、“谋圣”。《鬼谷子》书中所提供的智谋,可以广泛运用于今天人们的现实生活。

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开创者。根据横秋阁本长孙无忌《鬼谷子序》的记载,鬼谷子是“楚人”,因隐居在鬼谷而称作鬼谷先生。《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这说明鬼谷子应在齐国活动过;《史记·张仪列传》也记载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可见鬼谷子是战国中晚期纵横家张仪和苏秦的老师。晚唐以来,民间还有鬼谷子是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介绍尉缭子时也说到尉缭子“一说”为“鬼谷子之弟子”。根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的推算,鬼谷子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间。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引陆龟蒙的诗说:“鬼谷先生,名训。”宋人李防《太平广记》卷四引《仙传拾遗》云:“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栩,亦居青溪山中。”明人李杰《道藏目录详注》也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嘉庆重修一统志》亦日:“鬼谷子,姓王名诩,楚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这里都说到鬼谷先生名王栩、王诩、王训等,都是道士或道教徒为了神化鬼谷子所伪托。

今传《鬼谷子》,大致是鬼谷子及其弟子集体撰著而成,其主体应为鬼谷先生所亲著。在整体上,《鬼谷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至第十一篇为一个部分;《符言》、《转丸》、《肱乱》三篇为一个部分;《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一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也是《鬼谷子》一书最初的三个源头。

大约到了西汉时期,刘向对《鬼谷子》进行过整理,并在标题前加上序号,如《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这是《鬼谷子》成书的一个重要阶段。

到了西晋时期,皇甫谧在给《鬼谷子》作注时,《鬼谷子》已经有了三卷本的定本。这个定本一直流传至今,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残缺。不过,幸运的是《鬼谷子》一书的基本内容还是保留下来了。

《鬼谷子》流传最广的是《道藏》本,但是《道藏》本《内楗》篇缺文多达三百余字,且没有标明注者和《揣篇》、《摩篇》、《权篇》三篇的题注。质量上比较好的版本是清秦恩复嘉庆十年刻本,但此本也没有收录上三篇题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吸收了各家之长,并补充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是目前可见的最完备的本子,可以参看。

《鬼谷子》的价值历代均有争议,有赞同的,也有批驳的。这里作简单的回顾。根据唐代柳宗元《鬼谷子辩》的说法,唐代的元冀是肯定鬼谷子的。柳宗元说:“元冀好读古书,然甚贤《鬼谷子》,为其《指要》几千言。”元冀为鬼谷子所作的《指要》今天已不见,其如何评价鬼谷子已经不得而知,甚为遗憾。但是柳宗元却持相反的看法。他在《鬼谷子辩》中说:  《鬼谷子》要为无取,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

谷子》后出,而险整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而

世之言纵横者,时葆其书。尤者晚乃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

校。其言益奇,而道益狭,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幸矣,人

之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呜呼,其为好术也过矣!

柳宗元是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虽说是从文学领域发起,实际是有政治目的的,那就是复兴儒学运动。纵横之学与儒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不相容的。柳宗元对鬼谷子的非议是理所当然的。但唐代重视道教,鬼谷子是道教中的先师,受到道士以及当时一些人的欢迎与喜爱也是正常的。唐代的尹知章还曾为《鬼谷子》做过注,可见喜欢鬼谷子相对来说比批评鬼谷子的人要多,也就是说肯定鬼谷子价值的应该是居多的。

宋代的大文豪欧阳修高度评价《鬼谷子》的价值,认为“权事而制宜,有足取焉”。他在《崇文总目叙释》纵横家类中说:

春秋之际,王政不明,而诸侯交乱,谈说之士出于其间,名挟

其术以干时君,而因时适变,当权事而制宜,有足取焉。

又在《跋平泉草木记》中说:

余尝读《鬼谷子》书,见其驰说诸侯之国,必视其为人、材性、

贤愚、刚柔、缓急,而因其好恶、喜惧、忧乐而捭阖之,阳开阴塞,变

化无穷。顾天下诸侯无不在其术中者。惟不见其所好者,不可得

而说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好。盖泊然无欲而祸福不能动,利害

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圣贤之高致也。其次,简其所

欲不溺于所好,斯可矣。

欧阳修充分肯定《鬼谷子》的价值,但也指出“不溺于所好”。《鬼谷子》中提出的诸多解决问题的智慧之法,应该用于正途,而不应该用于玩弄权术。应该说欧阳修对《鬼谷子》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

对《鬼谷子》的价值给予最高评价的,要数宋代的高似孙,他的评价一直被后世所引用。高似孙在《子略》中说:

战国之事危矣!士有挟隽异豪伟之气求聘乎用,其应对酬酢

变诈激昂以自放于文章。见于顿挫险怪离合揣摩者,其辞又极

矣!《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

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

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

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

有《金匮》、《韬略》之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其亦一

代之雄乎!

高似孙并没有否定《鬼谷子》中有“阴谋诡秘”之术,而且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鬼谷子》之书就是以“阴谋诡秘”超过了《金匮》、《韬略》而成为一代之雄,成为古书中智慧之书的代表。在今天阅读甚或研究《鬼谷子》智谋之学,高似孙的评价值得关注。

宋代对《鬼谷子》智慧的肯定或许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两宋时期,国家始终未得统一。北宋时期,宋的北边有辽、西夏,南边有大理;南宋时期,北边有金、西夏,后来又有蒙古,南边仍有大理等国。各国之间也需要合纵或连横来彼此相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战国时期相似,故而对鬼谷纵横智慧认识比唐不同。

元代人们是喜爱并肯定鬼谷子的。陶宗仪的《说郛》中有《鬼谷子》节抄,反映了元代《鬼谷子》的流传情况。元代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其纹饰故事就是鬼谷子下山,反映元代人民对鬼谷子价值的肯定,以及对鬼谷子智慧的崇拜。该罐曾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到了明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程朱理学是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学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儒士对待《鬼谷子》则多持批评态度。如宋濂的《诸子辩》就说:

大抵其书皆捭阖、钩箝、揣摩之术。其日与人言之道,或拨动

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闭藏之使自言,以示其异,捭阖也;既内感

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钩箝也;量天下之权,度诸侯之

情,而以其所欲动之,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

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

胡应麟《四部正讹》也说:

《鬼谷》,纵横之书也。余读之,浅而陋矣!即仪、秦之师,其

术宜不至猥下如是。

这是明代儒士的看法,但这也只是少数人的看法。据笔者的研究,明代曾有一次大规模的信仰鬼谷子的运动。在今天的河北临漳有祭祀王禅老祖(即鬼谷子)的祠堂,河南淇县云梦山有有关鬼谷子的碑刻,陕西石泉有鬼谷子庙的遗址,其他如浙江宁波、湖北大庸、江西三清山等地也都有鬼谷子庙或殿堂的遗迹。这些地方都有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说,与冯梦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记载相似。这说明在明代民间,广大人民群众对鬼谷子是十分喜爱的,对以鬼谷子为代表的智慧是崇拜的。明代也有许多书商刻印《鬼谷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鬼谷子价值的肯定。

清代以来,由于朴学的兴起,许多学者把《鬼谷子》作为学术著作加以研究,人们能够客观认识《鬼谷子》的价值。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鬼谷子》时就说:

宋濂《潜溪集》诋为“蛇鼠之智”,又谓“其文浅近,不类战国

时人”,又抑之太甚。柳宗元《辩鬼谷子》,以为“言益奇而道益

隘”,差得其真。盖其术虽不足道,其文之奇变诡伟,要非后世所

能为也。

持论虽也有“术不足道”之语,但也对《鬼谷子》的价值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晚清以来,国家衰亡,西方列强纷纷崛起,东洋日本国也虎视眈眈,大清朝所面临的救亡图存局面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何其相似,这时人们想起了鬼谷子的智慧,故而学者大都对《鬼谷子》给予高度评价。张尔田在《史微》中说:

呜呼,从横家学备于此矣。彦和有言:“《鬼谷》眇眇,每环奥

义。”此所以能于诸子中独成一家也哉。问者日:“子谓从横之学

出于鬼谷,是矣,然余观战国一代,若苏代、苏厉、陈轸、甘茂、范

睢、蔡泽、樗里子、公孙衍等,其行事大抵以从横著名,史称三晋多

权变之士,岂亦闻鬼谷子之遗教欤?”答之曰:“战国者,从横之世

也,岂特陈轸、甘茂诸人为从横专家哉?即儒、墨、名、法,其出而

问世,无不兼从横之学也。章实斋言:九流之学承官曲于六典,及

其出而用世,必兼从横,所以文其质也。古之文质合于一,至战国

而各具之,质当其用也,必兼从横之辞以文之,周衰文弊之效也。”

故孟子历聘齐梁,苟卿三为祭酒,墨子胼胝以救宋,韩非《说难》以

存韩,公孙龙说平原以止邯郸之封,尉缭子说秦王以乱诸侯之谋,

商君争变法,李斯谏逐客,其与结驷连骑抵掌华屋者何以异耶?

亦可见从横一术,战国诸子人人习之,无足怪者。后世迂儒既不

知从横出于行人之官,又以苏秦、张仪为深耻,而后古人专对之材

始为世所诟病矣。”

孙德谦《诸子通考序》也说:

苏、张学于鬼谷子,历说诸侯,取富贵于立谈,儒者每鄙之,为

不足道;然禁攻息兵,天下稍免干戈之患,其功烈亦何可轻议。

《诸子通考》卷一又说:

纵横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书所以明交邻之道。而

使于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险要,察士卒之强弱,识人民之多寡,

辨君相之贤愚,沈机观变,以销祸患于无形,则张仪、苏秦其各安

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不难继其功烈矣。

《诸子通考》卷二:  至于纵横一家,后世皆鄙夷之,不知七国时,兵连祸结,使非

有仪、秦辈,从而持急扶倾,天下必胥被其害。今刘昼《九流》篇

云:“译二国之情,弭战争之患。”此为孟坚所未言。而读《鬼谷

子》书者,苟知纵横之术,以弭兵为事,则不敢斥为妾妇之道矣。

盖今之天下,一纵横之天下也。尝谓为使臣者,果能于口舌之间,

隐消祸乱,俾国家受无形之福,则其功为至大,故特表而出之,以

告世之有交邻之责者。

上述两家的评论具有代表性。更有尹桐阳氏鉴于国破家亡愤起而注《鬼谷子》之举。这都是对《鬼谷孚》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的。

进入民国以后,国内局势与晚清相比并未有多大改观,《鬼谷子》的价值也一直被人们所高扬。虽然在学术界,人们有怀疑《鬼谷子》为伪书者,但那仅就学术而言,而对《鬼谷子》书中提出的智慧之术,则没有不肯定的。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朱星元在《战国纵横家研究》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鬼谷子》价值的一个定位,他说:

总而言之,《鬼谷子》自有其一部分价值在。毁斥他的,于他

不能减损,颂扬他的,于他也不能提高。假使我们读战国一代的

历史,当时的变化,风云的局势,是谁在其中指挥着?那是《鬼谷子》的力量和价值!

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本《鬼谷子集校集注》为底本。每篇均包括正文、注释、译文、点评四部分。注释与译文主要采用笔者译注的《鬼谷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个别地方做了改动。为求注释简明,对前人的注释仅保留对理解文意有参考价值的部分,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文后列有点评,主要以先秦时期各书所载事迹为例,部分事迹采用《史记》的记述,以符合当时的时代风气。一些事例因先秦各书的记载有异,我们采取了细节比较丰富的一家,同时参照其他书籍,并作了改写。在事例的安排上,主要选择运用智慧取得成功的事例,以彰示《鬼谷子》智慧所产生的正能量。本书点评参考了郑杰文先生的《鬼谷智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和《鬼谷权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此特别说明,并致谢忱!

许富宏  2013年2月于南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