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育钢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育钢编著的《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是笔者黄埔军校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尽管国民党黄埔将领在国共两党斗争中由于政治价值取向和集团利益以及其他原因,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与中共“勇斗”,但在抗日的民族战争中不为亡国奴,不当汉奸,坚持抗战,英勇作战,他们当中一些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或病殁于军中,成为民族烈士,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怀念。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他们浓墨重彩一番,以示纪念,并以教育后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同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内容推荐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黄埔生在各自的部队中,率领部队奔赴抗日疆场,发挥自己骁勇善战的特长,与凶残的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战争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当中一些人殉难于战场上或劳累病殁于军中。刘育钢编著的本书名为《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顾书名而思义,书中介绍的仅限于在抗战中殉难的国民党方面黄埔生将领(职衔不低于少将或追赠少将),当然因受资料的限制和阅读视野的局限,肯定还有若干牺牲于抗战中的国民党黄埔生将领的英烈被遗漏。有的虽然不是在黄埔军校接受养成教育的正期学生,但是在黄埔军校接受各种各样补习教育或召集教育的培训学员,如中央军校特训班、高级班等也算是穿过“黄马褂”的国民党将领,他们当中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也没有一一列入《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抗战殉难的国民党黄埔生将领真不少

 一、回归理性,用真实的历史说话

 二、抗战殉难的国民党黄埔生将领

第二章 王润波,国民党黄埔生将领牺牲在抗日战场的第一人

 一、淞沪长城抗战,在野推动当局地方促进政府

 二、母亲:儿率部北上,誓与古北口共存亡,望勿以儿为念

第三章 全面抗战爆发,燕赵灵气感染黄埔子弟

 一、张本禹罹难南口火车箱内

 二、曾宪邦战死燕山脚下

 三、刘眉生在忻口战役左翼阵地中炮身亡

第四章 淞沪保卫战,血肉长城中有14位黄埔生将领

 一、黄梅兴首难虹口

 二、睦宗熙、蔡炳炎、李友梅战死罗店

 三、月浦阵地上的路景荣 

 四、杨杰死守西塘桥

 五、蕴藻浜陈家行反击战,庞汉桢、秦霖阵亡

 六、布防嘉定清水显,官惠民与团长刘奎及两位团副中炮牺牲

 七、刘家宅阻敌,丘之纪与敌肉搏牺牲

 八、青浦白鹤港,为掩护主力撤退吴继光身亡

 九、万家牌楼阵地上,秦庆武孤血刃四敌

 十、江阴保卫战,曾庆敏殉难

 十一、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和全营600官兵与城共存亡

第五章 六朝古都,有11位黄埔生将领为保卫您而献身

 一、紫金山战场的万全策和雷震

 二、从龙潭到太平门,姚中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三、雨花台至光华门,血染着朱赤、高致嵩、华品章、

 韩宪元、易安华的姓名

 四、刘国用战死水西门

 五、陈节在突围中阵亡

 六、黄埔老大哥蓝运东也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第六章 徐州会战,6位黄埔生将领血洒津浦路东西

 一、峄县抗敌,陈纯一肚破腹伤坚持战斗

 二、为围歼坂本支队,罗芳硅、李友于在台儿庄外围牺牲

 三、周元以身献蒙城

 四、马威龙、毛麟义战死兰封

第七章 为拱卫九省通衢,8位黄埔生将领长眠大江南北

 一、王祯祥阵亡于瑞昌外围阵地

 二、庐山西麓,毛岱钧宁死不屈

 三、雷忠与敌周旋死难安徽霍丘

 四、田家镇要塞,李秉君搏敌血竭身亡

 五、朱炎晖奉命带病上战场

 六、田耕之、汪成钧一同战死蒲圻赵李桥

 七、李大中也战死于武汉保卫战

第八章 赣北战场,4位黄埔生将领前赴后继

 一、马回岭麒麟峰下,杨家骝洞胸临终留嘱

 二、龚选登、王禹九修水河畔阻敌相继身亡

 三、敌后袭扰,杨生殉难于南昌城外

第九章 桂南会战,3位黄埔生将领在战斗中牺牲

 一、邵一之在增援二塘的肉搏战中中三弹身亡

 二、昆仑关争夺战,郑作民在激战中牺牲

 三、转移中遭敌合围,韦灿在上思枯理中弹身亡

第十章 中条山会战,5位黄埔生将领血洒疆场

 一、增援军长裴昌会,薛金吾中炮牺牲

 二、坚守台寨村,王竣、陈文杞、梁希贤三位同僚袍泽先后殉难

 三、日寇卑鄙无耻,李石安不甘受辱抢斧杀敌身亡

第十一章 第二次长沙会战,3位黄埔生将领以血洒花

 一、百姓掩埋烈士遗体,赖传湘奇状被单独处理l

 二、长沙城郊拒敌,刘世焱左臂负伤仍战斗

 三、新市配合友军作战,黄红战死泪罗江南岸

第十二章 远征军缅甸滇西扬国威,戴安澜等黄埔生

 将领血洒异国他乡

 一、为掩护主力北撤,凌则民阵亡彬文那

 二、为营救戴安澜师长,柳树人与敌肉搏牺牲

 三、戴安澜在战斗中负重伤,几天后不治而殁于缅北茅帮村

 四、七里通遇敌伏击,胡义宾在激战中牺牲

 五、为保卫军需物资,李竹林舍生取义

 六、远征军反攻滇西,李颐腾冲城中冷枪身亡

第十三章 常德会战,彭士量、孙明瑾、柴意新死难

 一、石门保卫战突围中,彭士量虽死无恨

 二、为解常德之围,孙明瑾血染赵家桥

 三、为掩护师主力撤退,柴意新誓与常德城共存亡

第十四章 豫湘桂会战,7位黄埔生将领为国捐躯

 一、身先士卒,吕公良许昌城突围阵亡

 二、宁死不屈,黄永淮被俘夺枪杀敌成仁

 三、拱卫潼关,王剑岳血洒灵宝毕家砦

 四、人在城在,吕旃蒙、吴展誓死与桂林城共亡存

 五、临危不惧,易凤翔喋血桂西北野车河

 六、王辉武怀远阻敌建奇功却遭盟军误炸身亡

第十五章 驱逐倭寇还我河山,二十几位黄埔生将领

 在阵前敌后牺牲

 一、张廷玉在山西沁源遭敌机轰炸身亡

 二、谢升标在广德弹尽援绝壮烈牺牲l

 三、周卓然伤未愈返前线,在风陵渡阵亡

 四、袁聘之率部转战鲁豫边负重伤殒命

 五、张敬随张自忠血战宜城南瓜店

 六、蓝挺在湖北南漳率部转移中中冷枪身亡

 七、燕鼎九在河南汝南城郊力战被俘惨遭敌杀

 八、陈师洛战死淮阴阵前

 九、陈瑞在贵州镇远缉毒被害

 十、蒋志英率部保卫台州被敌刺穿胸部牺牲

 十一、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撤入租界惨遭叛徒杀害

 十二、程啸平绍兴拒敌阵亡

 十三、陈忠柱战死泰县头颅被敌割领赏

 十四、李挺守土有责在浙江桐乡抗敌遇害

 十五、余光奎领导地下游击队抗敌陷敌手被日军犬活活咬死

 十六、岑家卓到南洋搞情报事泄被日军杀害

 十七、周复、张少舫在鲁中张家溜陷敌重围激战牺牲

 十八、李其实从日牢逃出溺水身亡

 十九、纪乃武在福建抗敌牺牲

 二十、陈飞龙抗战身经诸役在安徽凤台为国捐躯

 二十一、丁立群在苏北抗敌牺牲

第十六章 丁炳权等黄埔生将领殁于军中

 一、丁炳权、陈烈、冯士英三位黄埔老大哥同年相继病逝

 二、坚持敌后游击战,蔡劭积劳成疾吐血病故邢台县路罗镇

 三、坚持抗战转战江西,曾伯熹病逝赣州

 四、蒙古族抗日英雄朱实夫转战荒漠旧伤复发病逝陇东

 五、镇守河防,仝仁病逝河西

 六、不辞劳顿南征北战,张琼病殁军中

 七、对日作战屡建功勋,方镇在卫桂战斗中咯血而死

 八、三次长沙会战无役不从,薛锦泉病逝南昌

附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时的张学良对蒋介石很尊敬很崇拜,顶礼膜拜,对他的话说一不二,立马命令在东北主持政务的东北边防军代理长官张作相:“倘遇日军进攻,中国军警不得抵抗,须将军械子弹存于库房。”张学良的这种做法绝对不是他后来的“少帅风度”。

下级服从上级固然是行政管理组织中的一条原则,守土有责也是国家行政管理者的一条重要原则。况且,中国还有授予一线军官根据实际情况的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裁量权和规则。

后人要把东北军不抵抗导致东北很快沦陷的责任全部推给蒋介石是不公道的。蒋介石以上的态度是要负较大的责任,难道张学良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人们不能因为后来张学良为了逼蒋抗日牺牲自己,发动“西安事变”遭囚禁终生因同情而减轻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

其实,后来史家对此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十几年前,王慧敏先生主编的《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民族出版社出版),并没有把张学良作为一百名人之一而编入该书。有人问这是为什么?这书编委之一直截了当地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时拥有重兵而不抵抗丢掉了东北,这一点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和过错,有欠中华美德,故我们认为他不符本书名人编人标准。”

此书的入编自有它自己规定的标准。其实,即便张学良有重大过失,但他无愧于中国历史名人的称号,把他人编也不为过。

我们有时候的思维和是非标准经常会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缺乏辩证的战略的思维。当年张学良获释自由后到美国,中方曾派一位张学良原东北军部下到美国争取他来访阔别几十年的大陆。据说,张学良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一是为其父张作霖修坟墓,有关方面认为张作霖为大军阀,杀害了中共领袖李大钊,断然拒绝。这事极大地刺伤了张学良的感情和产生对祖国大陆不良印象。

总之,“九一八”事件后,国民党当局对日本的侵略是实行妥协的不抵抗的政策,蒋介石振振有词地对要求抗日的部下说:“攘外必先安内!”并下了狠话:“奢谈抗日者杀无赦!”

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民众才不理当局那一套,他们自发行动,组织起来,拿起武器,抵抗日军的侵略。

就在“九一八”晚上,当日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向东北独立第7旅驻地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时,第7旅旅长王以哲及所属2个团长均不在军中,旅参谋长赵镇藩坚决抵制上级“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的可耻命令,率领官兵奋起抵抗。

之后,东三省的东北军部分官兵和民众都在各自的地方奋起抵抗,其中,最具影响的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

马占山,祖籍河北丰润,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1885年生,行伍出身。1925年后历任东北陆军旅长、师长、军长,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等职。1930年调任黑龙江镇守使兼警备司令、步兵第3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在国家民族危难关头,敢于履行“守土有责”之职,在黑龙江省江桥地区率部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尽管在抗战的艰难旅程中,他也出现过迷失,但是人民还是从正面记忆中记住他。

江桥抗战自1931年10月13日至11月19日,历时一个月又一周。

江桥,位于嫩江南岸,是洮(南)昂(昂昂溪)铁路跨嫩江的必经之路,系南北交通要冲。那时黑龙江的省府所在地是齐齐哈尔,通过江桥,往北是昂昂溪,再往北就是齐齐哈尔。齐齐哈尔一失就意味了黑龙江全省全完了。

刚开始日军没有亲自出动向北侵犯,而是由投敌的汉奸原洮辽镇守使兼吉林省防第2旅旅长张海鹏率3个团担任先锋,向江桥进犯。后来,日本主子发现伪军狗腿子不行了,才于11月4日上午亲自出马。

双方以江桥为圆心,在这一带展开激战。日军参战总人数约5900人,马占山部队参加江桥抗战的总兵力约为11800人,敌我力量对比为1:2。

11月18日,马占山部队在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和敌强我弱为保存有生力量的情况下撤出江桥地区,至齐齐哈尔以南地区。第二天,又向海伦、拜泉转移。下午齐齐哈尔沦陷,江桥抗战宣布结束。

据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满洲事变史》称:此役日军伤亡(含冻伤)达1181人,占总人数的20%;马占山部队伤亡1100人。敌我双方伤亡相当,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得此战绩,值得骄傲。这也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决心坚定,组织有力,办法妥当,弱势是能抵挡并战胜强势的!

江桥抗战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民众和地方政府违背中央当局不抵抗命令而打响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仗,对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图存斗争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东北抗日义勇军由是产生。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即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各地爱国志士纷纷谴责国民党中央当局的不抵抗主义,谴责国民政府对东北沦亡熟视无睹的行径,要求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动员,对日决一死战,以保国家之尊严,民族之人格”。

国民党体制内的爱国人士呼吁要求上级出兵抗日。群情激奋的场景集聚在首都南京。1931年9月20日后的几天时间里,从北平、上海、汉口等地涌人南京的大学生,达到7万多人。

P9-10

序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队的主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中共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有力地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很好地支持和有机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使正面战场极大的减负,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凶猛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姚子青营”、“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黄埔生在各自的部队中,率领部队奔赴抗日疆场,发挥自己骁勇善战的特长,与凶残的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战争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当中一些人殉难于战场上或劳累病殁于军中。拙著书名为“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顾书名而思义,书中介绍的仅限于在抗战中殉难的国民党方面黄埔生将领(职衔不低于少将或追赠少将),当然因受资料的限制和阅读视野的局限,肯定还有若干牺牲于抗战中的国民党黄埔生将领的英烈被遗漏。有的虽然不是在黄埔军校接受养成教育的正期学生,但是在黄埔军校接受各种各样补习教育或召集教育的培训学员,如中央军校特训班、高级班等也算是穿过“黄马褂”的国民党将领,他们当中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也没有一一列入本书。中共黄埔生将领在抗日战场上也牺牲不少,本书是专门介绍国民党黄埔生将领,故也没有列入。值得一提的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时任国民革命军基层军官的黄埔生非常之多,难以统计。黄埔三期生宋瑞珂说:在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伤亡的连排长共有数千人,其中大多数是黄埔生。其时,黄埔第11期刚毕业就派赴淞沪战场,第8期至第10期基本为军中的连排长基层军官,他们毕业后大多数被分配在中央军服役。淞沪会战中国方面的军队首先是以中央军为主力,如张治中第9集团军的第36、87、88师,后又赶到的陈诚的第18军和胡宗南的第1军等。牺牲的这些黄埔生基层军官,大多数留有姓名,也有没留下姓名,成为无名英烈。黄埔11期王海峤说:“由于有的同学刚报到就上火线,往往连胸章(符号)也来不及发,以至于牺牲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以上这些目前还没有普查统计。这些,容后继续深化学习研究整理,再填补空白。

后记

拙著《黄埔骁将——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是笔者黄埔军校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尽管国民党黄埔将领在国共两党斗争中由于政治价值取向和集团利益以及其他原因,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与中共“勇斗”,但在抗日的民族战争中不为亡国奴,不当汉奸,坚持抗战,英勇作战,他们当中一些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或病殁于军中,成为民族烈士,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怀念。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他们浓墨重彩一番,以示纪念,并以教育后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同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拙著在写作过程中和出版问题上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其中有参考采纳有关历史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主要书目已在前面提到);有福建三和集团董事长吴荣山先生、陈建伟先生和挚友戴苏兴先生的热情支持;有陈伟峰、徐玲同志帮助网上查索资料,易金生、陈丽清、陈伟峰、李文琼、吴剑文等同志帮助打字、还有团结出版社张阳同志的支持促成。值此付梓之际,特向被参考和采纳的有关历史资料编著者和研究成果的作者,以及以上提到的有关热心人表示一一忱谢!没有你们,拙著成不出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