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阿马蒂亚·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他运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地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
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马蒂亚·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围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森为公众所写,他努力使书中的讨论尽可能不带技术性。非专业读者可以从书中领略这位学术大师的深邃的哲理辨析、精确有力的经济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经验论证。
导论/001
以自由看待发展/001
实效性和相互关联性/002
一些例证:政治自由与生活质量/003
交易、市场与经济不自由/004
组织与价值观念/006
组织机构与工具性自由/007
结语/007
第1章 自由的视角/009
1.1 不自由的形式/011
1.2 过程与机会/012
1.3 自由的两种作用/013
1.4 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014
1.5 贫困与不平等/015
1.6 收入与死亡率/015
1.7 自由、可行能力与生活质量/018
1.8 市场和自由/019
1.9 价值标准和赋值过程/022
1.10 传统、文化与民主/023
1.11 结语/025
第2章 发展的目标和手段/029
2.1 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030
2.2 工具性自由/031
2.3 相互联系及互补性/033
2.4 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034
2.5 增长引发的社会安排/035
2.6 公关服务、低收入和相对成本/037
2.7 20世纪英国死亡率的降低/039
2.8 民主与政治激励因素/042
2.9 结语/042
第3章 自由与正义的基础/046
3.1 包括在内的与排除在外的信息/048
3.2 作为信息基础的效用/049
3.3 功利主义视角的长处/051
3.4 功利主义视角的局限性/052
3.5 罗尔斯与自由权优先/053
3.6 诺齐克和自由至上主义/055
3.7 效用、实际收入与人际比较/056
3.8 福利:多样性与异质性/059
3.9 收入、资源和自由/060
3.10 福利、自由与可行能力/062
3.11 权数、赋值与社会选择/064
3.12 关于可行能力的信息:几种不同用法/068
3.13 结语/071
第4章 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085
4.1 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088
4.2 何种意义上的不平等?/089
4.3 失业和可行能力剥夺/091
4.4 医疗保健和死亡率:欧洲与美国的社会取向/092
4.5 印度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和剥夺/094
4.6 性别不平等和失踪的妇女/098
4.7 结语/100
第5章 市场、国家与社会机会/111
5.1 市场、自由权与劳动/112
5.2 市场与效率/115
5.3 处境劣势与自由不均等的配对效应/117
5.4 市场与利益集团/118
5.5 需要批判地审视市场的作用/12l
5.6 需要一种多层面的思路/123
5.7 相互依赖性与公共物品/124
5.8 公共支持与激励因素/125
5.9 激励因素、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126
5.10 扶助对象选定与手段核查/129
5.11 主体地位与信息基础/131
5.12 财政审慎与综合考察的需要/132
5.13 结语/135
第6章 民主的重要性/148
6.1 经济需要与政治自由/149
6.2 政治自由与民主的首要性/149
6.3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观点/150
6.4 民主与经济增长/151
6.5 穷人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152
6.6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153
6.7 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154
6.8 民主的运作/155
6.9 民主的实践与反对派的作用/155
6.10 结语/157
第7章 饥荒和其他危机/161
7.1 权益和互相依赖/163
7.2 饥荒的起因/165
7.3 饥荒的防止/168
7.4 饥荒与疏离/169
7.5 生产、多样化经营和增长/173
7.6 就业途径和主体问题/174
7.7 民主与饥荒的防止/175
7.8 激励因素、信息与饥荒的防止/177
7.9 民主的保护作用/178
7.10 透明性、安全与亚洲金融危机/179
7.11 结语/181
第8章 妇女的主体地位与社会变化/188
8.1 主体地位与福利/189
8.2 合作性冲突/191
8.3 对权益的认识/191
8.4 儿童生存率与妇女的主体地位/193
8.5 主体地位、解放与生育率降低/196
8.6 妇女的政治、社会与经济作用/197
8.7 结语/199
第9章 人口、粮食与自由/207
9.1 是否存在世界粮食危机?/208
9.2 经济激励与粮食生产/209
9.3 人均粮食产量趋势之外的因素/211
9.4 人口增长与提倡强制/212
9.5 强制与生育权/212
9.6 马尔萨斯的分析/215
9.7 经济或社会发展/216
9.8 年轻妇女权利的增强/217
9.9 外部因素、价值观念与交流/219
9.10 强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219
9.11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与速度/221
9.12 强制的诱惑力/222
9.13 结语/223
第10章 文化与人权/231
10.1 三种批评/232
10.2 正当性批评/233
10.3 逻辑连贯性批评/234
10.4 “文化性批评”与亚洲价值观/235
10.5 当代西方与独特性/236
10.6 对孔子的解释/237
10.7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238
10.8 伊斯兰的宽容/240
10.9 全球化:经济、文化和权利/242
10.10 文化交流与无处不在的相互依赖/244
10.11 普适性前提/245
10.12 结语/247
第11章 社会选择与个人行为/251
11.1 不可能定理与信息基础/252
11.2 社会正义与更丰富的信息/254
11.3 社会交往与局部共识/254
11.4 有意追求的变化与无意造成的后果/255
11.5 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258
11.6 社会价值观与公共利益/260
11.7 价值现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261
11.8 商业伦理、诚信与契约/262
11.9 市场经济中规范与制度的差异/264
11.10 制度、行为规范与黑手党/265
11.11 环境、法规与价值观/266
11.12 审慎、同情与承诺/267
11.13 动机选择与进化生存/269
11.14 伦理价值标准与政策制定/271
11.15 腐败、激励因素与商业伦理/271
11.16 结语/274
第12章 个人自由与社会承诺/283
12.1 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相互依赖/284
12.2 正义、自由与责任/285
12.3 自由造成的区别何在?/289
12.4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290
12.5 人力资本与人类可行能力/291
12.6 最终的结语/295
附录
附1 人名列表/299
附2 条目列表/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