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苗不愁长》由鲁景超所著,作者用优美、质朴而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小读者从中可以品味童年的欢乐、亲情的温暖、师生的友爱、成长的感悟……
更能看到作者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通过自身努力,成长成一位著名作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苗不愁长/紫丁香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鲁景超 |
出版社 | 安徽少儿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苗不愁长》由鲁景超所著,作者用优美、质朴而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小读者从中可以品味童年的欢乐、亲情的温暖、师生的友爱、成长的感悟…… 更能看到作者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通过自身努力,成长成一位著名作家。 内容推荐 《有苗不愁长》由鲁景超所著,为新世纪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套殿堂级经典名著。知名作家、经典作品,读者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好似与大师面对面座谈,谈人生,谈理想,荡涤心灵,胜似闲庭信步。 《有苗不愁长》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还可以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一盏航灯,确定生活的目标,从此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目录 ◎小苗与大树 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3 有女万事足/13 我为女儿办画展/20 女儿的伙伴/25 女儿的考试生涯/29 ◎台前幕后 我眼中的大艺术家/35 选择宁静/53 一封未能发出的信——给在抗击“非典” 战斗中倒下的一对医生夫妇/65 哭我们的小班长罗京/72 今夏,飘落的生活碎片/80 ◎往事微尘 壮哉,萧军/107 打核桃/125 我们胡同里的那群穷孩子/134 寻书记趣/157 男子汉的眼泪/178 试读章节 1993年,由巴金先生亲自担任会长的中华文学基金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作为基金会总干事的张锲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总是早出晚归,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一段时间,他连续开了六个晚上的会,每晚都要到电梯停止运行后才回来。我担心他累了一天再爬十六层楼身体吃不消,就和女儿一道拉着电梯司机在楼下等他。那年苗苗才五岁,她怕司机等得不耐烦,就机灵地给人家唱歌跳舞,还不住嘴地安慰着:“阿姨别急,我是千里眼,我看见爸爸已经快到楼门口了!” 就在第七天,我那强壮得像铁塔一样的丈夫终于累倒了,他突发心肌梗塞被送进了医院的危重病人监护室里。那阵子,我整日整夜地守护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呆呆地盯着天花板的样子,心里非常难受。我知道,中华文学基金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我更知道,我丈夫为了他心中那无比神圣的事业曾付出过多少心血,他是怎样一边没日没夜地工作,一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各种委屈。 张锲是个充满激情的人,但当他不仅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还要面对种种误解甚至流言中伤时,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露出了伤感的情绪。他说:“人生是短暂的,想干的事情那么多,能干成的事情却那么少……”他还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钱,更别提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孩子太小了,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苗苗……” 在困难的时候,是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张锲住院期间,我家每天都能接到数不清的电话和一封封令人感动的信件。冰心老人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只有一句话:“张锲,我想你。”一个狂风大作的下午,史铁生突然摇着轮椅出现在医院十二层楼的病房里。他良久地和张锲对视着,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什么也没说,最后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包花生米。铁生知道,张锲最爱吃这东西。贾平凹来北京开会,晚上他冒着严寒,从几十里地以外的丰台区赶到了医院。平凹也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他揣着手,半天才木讷地进出一句:“我挺好的……你安心养着……”直到护士再三催促,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尤其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在张锲住院这段时间里,巴金先生曾委托上海作协的徐钤同志接连打来好几个电话,转达了他的关切和嘱咐。 一天,我把苗苗带到医院,张锲一见到我们就说:“我想给巴金先生写封信,不能让他老人家为我操心。”当时他还没有真正脱离危险,却故意在信中把病情减轻了。因为他身体虚弱得不能起床,这封信便由他口述,我执笔。 P6-7 序言 我认识鲁景超二十多年了。过去我以为了解她,读了《有苗不愁长》,才知道不了解;或者说,读了书更了解了。 景超坦言,她无意成为作家。正是这个无意,把她的写作和职业作家区别开了。也许她的作品在写作技巧上特别是谋篇布局上没有职业作家那么成熟,但她的写作也没有许多职业作家那么世故、匠气和圆滑。她的棱角和毛边,就留在她的作品里。于是,她的作品就直抒胸臆,素面朝天,还多了几分朴素的憨直和可爱。一言以蔽之,她的作品无比坦诚。而坦诚,在文学和生活中,都越来越是稀缺物种了。这时,就显出了景超写作的价值。张锲老师换了一种说法:真性情乃有真文字,也是这个意思。 在这本《有苗不愁长》里,景超围绕她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围绕她几十年经历中见到的人和事,记载了她的情感和追思、她的伤感和忧思、她的高兴和愤怒……一句话,她的爱和恨。在这些作品中,她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少年、自己的大学时光,包括她见过一面或多面的单相思和两相恋的恋爱经历,一直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历程;也回忆了与自己的师长、同学、朋友交往的种种往事;特别还回忆了她与自己父亲、母亲、丈夫的种种往事。这些往事里有名人,也有普通人。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景超记载的都是他们最普通的一面:即在生活中和他们的交往以及交往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对待朋友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再换句话说,他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当然,记载过去朋友和往事的作品并不少见,记载朋友生活态度的作品也不少见。不同的是,景超在对朋友和往事的追忆里,同时表达了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看法,即她自己的生活态度。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作品里人物的生活态度交叉,浑然透出另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看法,这就超越了对朋友和往事的追忆了。譬如,她有根有据、有人有物、有细节地认为: 一、通过与巴金、萧军、袁鹰、张锲等人几十年的交往,景超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并在人品中赢得大家的尊敬,是因为他们在事业之外的生活中,天真得像一个孩子。换句话说,他们耿直,他们不对人、对事、对物动心思,他们不占生活和别人的便宜,他们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他们不害人,他们害人之心没有,防人之心也没有。 我认为,并不是这些人真天真,而是他们懂得和牢牢把握了做人的大道理。 二、如何对待苦难。景超在《壮哉,萧军》一文中,十分赞赏萧军先生用笑来对付苦难、误解、排斥、侮辱、打击和打倒的做法。萧军先生说:“天王老子也管不住咱笑呀。人,是整不死、骂不垮的。真正能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大丈夫在世,得活出点精神气儿来。” 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是百里挑一的。 三、景超在《寻书记趣》一文中,推崇皖南乡间一副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接着景超发出感慨:人活一世,百年而已。谁都有谁的喜好,谁活着都有谁的道理。谁也犯不着特意跟谁过不去,谁也别妨碍谁、欺负谁。 由读书突然拐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社会关系上,这弯拐得有些陡,我一时也有些犯愣;但是,恰恰是这些话,道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缺乏的:那就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民主。如果日常生活中都不民主,个人之间都不民主,何谈上升到社会和政治层面的民主?换言之,只有每个人在生活中和人与人的交往中开始推崇民主了,谁也别妨碍谁、欺负谁,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接着才会出现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四、景超这本书的书名叫《有苗不愁长》,书中自然有大量篇幅在写她的女儿张苗。从女儿出生到学步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一步步都有记录。从这些记录里,我们能看出景超的纠结,即怎样让一个自然的孩子在中国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里成长。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本身需要教育。因为它从幼儿园到博士后——这么多教育环节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即把一百个人变成一个人;而发达国家的教育,是把一百个人变成两百个人。从景超的文章里,能看出她带领她的女儿是如何跟这部强大的机器抗争的。景超搏斗、搏击的出发点其实非常简单:不要泯灭孩子的天性和人性,让一切顺其自然。 景超这么做了,小苗才有了今天——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小苗不也成长为一棵大树了吗? 我认为,这些通过对往事故人的追忆表达出的独特看法和见识,才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2012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