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概念、本质、逻辑、系统建构、国际比较、组织变革等多个视角,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治理结构、功能实现路径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回答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创新创业教育为了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怎么做”等真问题,提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洞见。
引言
第一章 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与逻辑
第一节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第二节 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000~2016年)
第三节 审视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三重偏离
第二章 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四重动力
第一节 经济社会的推动力:不确定时代的复杂情境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引导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
第三节 内部变革的驱动力:大学学术组织的结构再造
第四节 知识生产的演化力: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三重演化
第三章 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与实践路径
第一节 传统的建构:美英德三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第二节 小而美的典范:“小国”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节 见微知著:两所以色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革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内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国高校的本土实践
第一节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高校创业学院的发展动因
第三节 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的逻辑起点
第五章 探究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支持与教师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组织支持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多维结构模型及其改进
第六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革的“新三观”
第一节 从追求“确定”转向追求“不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革的新目的观
第二节 从“科层制体系”转向“平台型组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结构观
第三节 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功能观
第七章 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结构、生态系统
第一节 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理念
第二节 基于自组织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权力—利益矩阵结构
第三节 创造内生成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序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获
得了快速发展,高校创业学院是源于“政府导向
”和“高校需求”上下互动的现实基础,基于“
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双重导向下的创新创
业教育组织变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形成
蓬勃之势。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之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
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阶段:创新创业基础课
程逐渐被纳入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中,越来越多
的高校开始组建实体性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
管理机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与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呈现
高速增长态势,等等。但是,当我们审视创业教育
的概念源头时,却发现在理论层面面临概念定位
模糊及界定不清晰、学理层面阐述不深刻等内在
缺陷,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的实践与其内在核心价值相偏离。因此,我们
必须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概念重建,真正厘
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逻辑,审视与反思目前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病理,构建可
持续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系。王志强教授
的新作《理念·结构·功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的组织变革》,从概念、本质、逻辑、系统建构
、国际比较、组织变革等多个视角,全面而系统
地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治理结
构、功能实现路径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回
答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创新创业教育为
了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怎么做”等真问题,提
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洞见。
第一,本书认为,目前学界关于创新创业教
育的定位存在两种不良倾向。第一种狭隘地认为
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教育创业”“企业家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就业教育
”相对应,单向度地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创业
、带动就业的作用,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为主要
目的。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判断窄化了创新创业教
育内涵,片面强调狭义的创业取向,重视培训的
短期目标,重视商业活动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
教书育人的全面性、长效性。第二种则简单地把
创业教育泛化为素质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
是素质教育,曲解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以推进素质教育为
主题”的政策内涵。本书认为:“创业教育其本
质具有两个规定性,其逻辑起点在‘创业’,逻
辑重点在‘教育’。”简单的两句话,却道出了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对我国创新创业教
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之后,本书深刻地分析
道:“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
践之间存在三重偏离,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实
践认知偏离,创业教育的外生推动力与内源驱动
力偏离,创业教育的内生成长与行政导向偏离。
形塑创业教育,须遵循自发演进的路径,不断调
适自身的边界、功能与结构,构造平台化的、自
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实现知识生产
—知识扩散—知识创新—价值创造的完整链条。
”
第二,本书全面分析和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组织变革的多维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是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
转型需求所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描绘了我国中长期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核心领
域与关键特征。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创新驱
动’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从封闭的创新链到开放的
创新生态系统、从分布式创新到集群式创新、从
层级组织到蜂巢组织的多维度变革体系。”具体
到大学这一社会组织体之中,推动其变革的内在
理论逻辑来自知识生产模式演进的新变化,即知
识生产模式从所谓的“大学—企业—政府”三螺
旋系统发展为“大学—企业—政府—公民”的模
式3网络。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准确地揭橥了大学
等教育机构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逻辑起点。
在此基础之上,本书提出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变革的“四重动力”模型,分别从经济社会转
型的推动力、国家创新战略的引导力、大学内部
组织体制变革的驱动力、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知
识生产模式的演化力四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分
析了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革的多维力量
及彼此间的激荡、融合、整合。
第三,本书梳理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
展的历程,依据组织变革理论、“三螺旋”理论
、组织生态学理论,论述了高校创业学院的本质
属性和逻辑起点,界定了创业学院的定义。我国
高校从举办“校办工厂”到开办“校办高新技术
企业”再到建设“大学科技园”,不断通过组织
变革逐渐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从
高校外部环境变迁来看,创业学院的产生是回应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政府引导方向、深化创新创
业教育的产物,是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回应校内
外资源的联动协同的新产物。从高校内部结构发
展来看,创业学院是为了融合多元价值、提高高
校组织变革效率的新产物,是高校为了突破组织
变革的技术困境、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流程再造
”的新产物,是高校为了突破体制困境、重构政
府—大学—市场之间关系的新产物。
第四,本书归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