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故事》内容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进行创作。他一直努力从全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绝不是一个刻薄的人,比如,他对贫穷给莫扎特造成的伤害、对瓦格纳的人格、对帕格尼尼的贪婪本性并没有口诛笔伐,因为这些东西不仅没有伤害到神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音乐。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他对不合时宜且怪僻的贝多芬性格的完全深入的分析,一下子让我们体会到了他那本身兼具神性的悲悯情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编著的《音乐的故事》是唯一一部专谈音乐的作品。书中,房龙以其渊博的学识、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自古希腊以来的音乐史及代表人物。写人叙事,栩栩如生,那些在我们看来高高在上的音乐人物,犹如我们身边的朋友,亲切中带着真实感人的个性。可以说,这本书不光是“音乐的故事”,还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也是“人类的故事”。
《音乐的故事》是一本关于音乐故事的书籍。
宗教音乐的发展
基督教在公元100年左右传入罗马帝国,信徒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原罪,而只有虔诚地向基督赎罪才可能使自己得到解脱。信教者在心中向耶稣请求怜悯和宽恕。通过实践,大家发现持续的祈祷、庄严的歌唱,能更好地激发这种虽然怯懦却被众人所接受的感受。
这是教堂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基督教徒们聚集在这圣洁而庄重的上帝所在之地,心中回荡着最真诚、纯洁的歌声。一开始,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徒认真地聆听上帝的教诲,教堂音乐的曲和词都是非常平和的,这样可以使他们从内心最深处真诚地忏悔。到了中世纪,由于教徒对宗教的坚定信仰,使得教堂音乐含有了更多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体现了宗教的力量。那个年代,各个地方的人们都生活在相类似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之下,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这自然而然地使得他们选择了上帝作为倾诉的对象。他们通过修建教堂、在教堂中歌唱,这些最坦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纯洁而又真挚的歌声回响在教堂中。
在本章开头部分提到的纪约姆·德·马萧,他是一个著名家族主人的秘书。这个姓约翰的家族住在卢森堡,他们在中世纪时代几乎建成了中欧的一个国家。有意思的是,1350年,人们表达真实感受的重要性被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所认同。马萧给后人留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我笨拙地将它翻译成:“只有内心燃起创作之火,才可以进行乐曲的创作:否则,沉默。”这句话有惊醒世人的功效,我们或许应该把它镌刻在石头上,或者把它列在所有音乐学校的门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道出了音乐创作的天机: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就会缺乏真情实意。而中世纪的人们尚有强烈的感情,唱歌皆为情感所致,所以不存在勉强创作的问题。
中世纪的人们演唱并热爱着他们自己的歌,就像巴厘岛上的人们对家美兰的演奏情有独钟一样。现代人听惯了和声,对中世纪的音乐不以为意。但正如上文所说的,音乐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极大,这或许是现代人普遍不能欣赏中世纪歌曲的原因吧。
一、最初的宗教音乐
最开始,人们只能在教堂里唱歌,而且还只能按照基督教最初流行的格列哥利圣咏这种四平八稳的调子来唱歌——这也是被教堂当局严格规定的。尽管如此,教堂的歌咏也还是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影响,一场改革在悄悄酝酿。起初,就像现在美国爵士乐跻身于交响乐那样,民歌唱法被引进教堂音乐之中。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格列哥利圣咏变成了变调版的圣咏。后来,去掉累赘而陈旧名称的记谱法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来自阿雷佐的圭多的记谱法迅速流传开。最后,逐渐发展成能被欧洲人辨别和使用的“洲际普通话”。当时的人们以此为基本框架,增加了一些看似与音乐无关的改变。此时,圣咏的传播速度就更快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教皇——格列哥利一世(540~604),他的诞生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一件大事。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格列哥利圣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从此,宗教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当然,还要强调的是,格列哥利和他的前辈圣安普罗休斯一样,在基督圣咏歌曲改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虽然看起来就是些删删减减的工作,事实上不仅十分枯燥,而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之前每个环节对应的圣咏进行细化。这样做是为了使宗教礼拜仪式,以及教会历法在每一首圣咏中都能得到遵守和体现。格列哥利在工作完成之后将整理过的圣咏唱经本——即流传于后世的全体基督教世界参照的圣咏经典——用一条金链子系好,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上供奉着。这个唱经本的歌词几乎完美,所有其他的异教音乐与它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格列哥利圣咏诞生后,好像担任了唯一能和上帝沟通的音乐这一角色,或者说它完全代表了上帝。未来几个世纪的教徒都沉醉于这完美的圣咏之中,这也许可以说是由上帝自己发动的一场有决定性意义的音乐革命吧。总之,音乐能够在未来岁月中发展得更为美好、更为广阔,是以它为最基础、最丰富的养料的。
人们认为聆听格列哥利圣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培养歌唱的专业素质。圣咏有两种分类,一种是“音符歌曲”,即用同一个音高上的音符演唱所有的歌词,其简单性体现在节奏、曲调、音色和结构上,人们通过这种单调的重复来进行更为真诚的祈祷;另一种是“旋律歌曲”,和现在意义上的歌曲类似,用旋律来表现内容——这悦耳的歌曲多在合唱、赞美诗及弥撒中得到应用。P5-8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感召,它需要我们在物欲泛滥的今天,依然恪守信念、追寻真理、孜孜以求、视知识为甘露。只有这样,阅读对于我们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基于这样的愿望,我社编辑了这套“时代阅读经典文库”,期待读者能借助经典,与智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在历史中感悟情怀,在思考中聆听箴言。
本套书涵盖近现代国内外长销、畅销的社科人文书目,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共计二十四个品种,其中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大卫·休谟的《人性论》、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经典作品。丛书视野宏阔,知识量丰富,既便于读者研究阅读,又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为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书中内容,我社在编校此套书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保留原著结构的基础上,将一些繁琐的论证给予简化,并在文中增添了插图,配以图说,着重介绍与本书相关的事件和人物。此外,部分图书如《爱的艺术》、《人口原理》等,均为著名翻译家、学者所译,具有高端品质,不仅适合深入阅读,更适合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珍藏留念。
“每一位读者都有阅读的权利”,这是本套书的出版宗旨。愿本套书能成为您的良师益友。助您进步,伴您成长。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