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袁劲,男,山东枣庄人,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先后师从李建中教授、党圣元研究员,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批评,兴趣点集中在先唐文论思想的整理与阐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及著作三部。 目录 第一章 情生心虑:“怨”的认知基础 第一节 形音义中的“怨”字根柢 第二节 六经中的“怨”字语用 第二章 儒道立说:“怨”观念的双向展开 第一节 群与己:奠定基石的儒家论“怨” 第二节 人与天:别开生面的老庄论“怨” 第三章 诸子争鸣:“怨”观念的多元面向 第一节 兼与别:墨子论“怨” 第二节 法与情:法家论“怨” 第三节 令与心:兵家论“怨” 第四章 思诗融合:从“怨”到“诗可以怨” 第一节 “诗”的语境转换 第二节 “可以”的两层内涵 第三节 “怨”的审美生成 第五章 妙契文心:以“怨”为美与因“怨”立体 第一节 以“怨”为美的接受与创作 第二节 因“怨”立体的提炼与认证 结语:“怨”字释读的效力与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怨”的“史迹”之找寻与描绘,力图探明“怨”如何从负面的生存体验升华为正向的审美范畴。 本书将“怨”及“诗可以怨”作为关键词,采用跨学科的视角考察其审美生成,虽然重在明晰一个“意念如何发生”,却也常能烛照一隅,为理解与诠释中国文论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本书在时限上聚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在论域上重点追踪“怨”被文学和文论接纳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暂时舍弃了对六朝以后“怨”之审美流变的系统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