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由罗尔纲著,全书完成于1993年,之后有一次增补,共计35则记事,真切细致地记述了师生相处五年,情谊至深的人生经历,以及胡适从事学术研究、政治活动以及社会文化交往等生活情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罗尔纲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由罗尔纲著,全书完成于1993年,之后有一次增补,共计35则记事,真切细致地记述了师生相处五年,情谊至深的人生经历,以及胡适从事学术研究、政治活动以及社会文化交往等生活情景。 内容推荐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由罗尔纲著,全书角度独特,记录真实可信。《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中适之先生对青年学生亲切、体贴、殷殷督教,有一颗熙熙如春阳,又慈悲又热诚的心。而作者自己虚心笃实、毫不苟且地为学,这样一幅充盈师友切磋乐趣的图景,令人神往。 目录 师门五年记 胡适序 罗尔纲自序 一 初入师门 二 《蒲松龄的生年考》与《醒世姻缘传考证》的启示 三 回乡省亲走上研究太平天国史的路 四 重入师门 五 史学研究会与北京大学考古室 六 煦煦春阳的师教 胡适后记 附:关于《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记 一 中国公学校长 二 蜗居著作 三 胡铁花遗稿 四 名医陆仲安 五 胡适与王云五 六 梅博士拜谢胡博士 七 从沪迁平 八 迁平后每天时间表 九 藏书 十 徐志摩在胡适家 十一 傅斯年 十二 编纂蒲松龄《聊斋全集》 十三 蒲松龄的生年考 十四 《(醒世姻缘传)考证》 十五 景山登临 十六 《独立评论》 十七 两篇《独立评论》稿 十八 怎样研究制度史 十九 胡思杜 二十 北京大学文学院秘书卢逮曾 二十一 任驻美大使自称过河卒子 二十二 山乡的儿子 二十三 胡适对吴晗的栽培 二十四 《南游杂忆》补 二十五 胡适笑谈蔡元培关门过夏历新年 二十六 胡适谈戴传贤送给他的对联 二十七 再记名医陆仲安 二十八 胡适与徐悲鸿 二十九 胡适论《木兰诗》 三十 胡适庚午除夕给我的教导 三十一 胡适给婉芬和胡师母同摄一照 三十二 1961年何勇仁说他读了我攻击胡适的《坦白状》 三十三 章希吕记胡适几件事 三十四 余英时论我写的《清代士大夫好利风气的由来》抵触胡适思想方法 三十五 余英时说胡适以自己早年经验指点我 试读章节 一 初入师门 1930年初夏,我快要在上海中国公学毕业了。那时候,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子:一条是学习创作,另一条是研究历史。我是喜欢创作的,也同样喜欢研究历史。究竟走哪条路呢,使我徘徊。后来经过再三考虑,看清楚我自己是个易于伤感的人,浪漫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且,我对人生的经历又很浅薄,要去创作,也是不适宜的。因此,我便坚决的选择了研究历史的路。 路子决定了,我就把我的志愿写了一封信,去请求校长胡适之师帮助我。适之师得了我的信,复我一封短信说:“此间并无历史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又远在北京。大图书馆此间亦甚少。”问我每月需要多少钱,期望多少,叫我告他一个大致,他当为我想法子。 过了几天,适之师到学校,我去校长室见他。他见了我,就说:“我知道你,你去年得到学校奖学金,你的文化史论文很好。我读了你的信,很明白你的情形。你毕业后,如果愿意到我家来,我是很欢迎你的。”原来文化史课程是适之师教授的;适之师做中国公学校长,他想要养成一种朴实勤学的风气,在1929年春学校就颁布一种奖学金条例,全校每年以成绩最优的五个学生应选。我在这一年的夏天,侥幸首次得到此项奖学金,所以适之师还知道我这个在学校里无声无息的一点不活跃的学生。我当初只希望适之师介绍我人研究院,而今却出我的望外,适之师叫我到他家去,使我得置身在一位当代大师的家庭,终日亲炙师教。我当时听了适之师的话,真是说不尽的欢喜! 到了6月初间,行过毕业典礼,我离开了那滨江临海的母校,在一个南风熏熏的夏天初夜,到了沪西极司斐尔路49号甲适之师的府上去。那天晚上,适之师恰巧宴请张菊生(元济)先生。张先生是戊戌维新的要人,政变后创办商务印书馆,乃中国出版界一个大元勋。适之师把我介绍给张先生,在我面前,一位年高德劭神采奕奕的长者向我还礼,使我肃然起敬。这一个初进师家之夜,与张菊生先生会见的一件事,对我的生命发生了影响。因为我在1925年暑假得了一场大热症,出医院后,因无钱未能遵医嘱服配补品。到秋天开学时不能上学,只得回我的家乡广西贵县(今改为贵港市)。开船后遇大风,晕船大呕大吐不止,在海船上得了虚脱病症。到家后病更重,接着患神经衰弱、胃病等症,中间有过一段严重的时期,自己以为生命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到1929年以后,虽然身体已经有点康复的样子,但死亡的阴影还始终威慑着我。我怕提到一个死字,我怕看见棺材,在我那虚弱多病的身心里,常常怀着一个死亡的恐怖。后来适之师看出了我这种怕死的心理,他就把张菊生先生做个榜样来教训我说:“你见过张菊生先生的。他青年时也很多病,因为善于保养,所以现在到了高年,身体还很好。一个人要有生命的信心,千万莫要存着怕死的念头。怕死的人常常不免短命,有生命自信的人,精神才会康健的。,,我自从听了适之师这次劝诫以后,每逢遇到心理发生怕死的恐怖,就立刻想到那天张先生给我的印象,叫我多增加一次生命的鼓舞力,到了1934年我的健康恢复了。 我在适之师家的工作,是辅助祖望、思杜两弟读书,和抄录太老师铁花(讳传)先生(1841—1895)遗集。祖望、思杜都能自学,我只是辅导而已,每天主要工作却是抄录铁花先生遗集。铁花先生是清代一位地理学者。他初从三品卿衔吴大潋到吉林防边,大潋升任广东巡抚,他又到广东去,后来大潋调任河道总督,他又去黄河办理河工。其后在江苏候补。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调到台湾去。甲午(1894)中日战起,时铁花先生任台东州知州,明年,清廷战--败,割台湾,铁花先生得谕旨命归。总兵刘永福坚持抗日,请他帮助,时他已病重,直到双脚都不能动,六月二十五日始舁上船,六月二十八日到厦门,手足都不能动了。七月初三日卒于厦门。铁花先生一生,东北到了吉林边疆,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足迹所至,对地理学上多所订正。他又是一位精干廉明的人,光绪间中俄交涉、中葡交涉、黄河河工、中日战争诸役,铁花先生均与其役。此外在广东时北往韶关,西往梧州考察关税,南往海南岛检阅军队,在台湾时,巡阅全台军政,凡所经历,都有文书报告政府,并有日记详载其事。故铁花先生全集,除了地理学的论文有其学术上的价值外,其全部记载,乃光绪间一部有关外交的、内政的、军政的、河工的史料。他的全部遗集分为年谱、文集、诗集、申禀、书启、日记六类,约有80万字。要抄录这部巨著,不是一件容易做的工作。因为铁花先生太忙了,在他的底稿上,东涂西改,左添右补,煞是难看。抄写的人,除非十分小心,并且有耐性,是抄不下去的。有时还得用校勘方法,如在抄申禀时遇到那里的字句实在看不清楚了,就得拿书启或日记里面那些记同一事件的部分来对勘,方才可以寻得他改削的线索出来。因此,这一部巨著,适之师搁置了许多年还不曾找到一个适当的人去整理,到我来了,才交我抄录。我伏案做了这一件繁难的工作。 P10-14 序言 本书作者罗尔纲(1901—1997)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胡适(适之)先生是开拓一代风气的历史风云人物。作者在青年时代曾师从胡适,在《师门五年记》中,他记述向适之先生求学问道,师生相处五年,情谊至深的人生经历。1944年此书问世后,学界评价甚高,史学家严耕望先生称,“此书不仅示人何以为学,亦且示人何以为师,实为近数十年来之一奇书”。 《胡适琐记》完成于1993年,之后有一次增补,共计35则记事,真切细致地记述了胡适从事学术研究、政治活动以及社会文化交往等生活情景。 两本书的写作时间相隔半个世纪,世间关于胡适治学之道、生平活动的著述极其丰富,但是由入门弟子亲撰的这两本姊妹篇角度独特,记录真实可信。书中适之先生对青年学生亲切、体贴、殷殷督教,有一颗熙熙如春阳,又慈悲又热诚的心。而作者自己虚心笃实、毫不苟且地为学,这样一幅充盈师友切磋乐趣的图景,令人神往。《师门五年记》出版近七十年,在海内外流传甚广,深受几代读书人的喜爱,甚至有“教科书”之称。今天特推荐给中学生阅读,共享春风化雨,做不苟且,好学尊师的学子。 此次重刊据三联书店2006年增补新版本,删去附录胡适自述、世人记述,十几幅历史图片予以保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2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