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制度上已经成熟的民主法治国家,也许针对网络新媒体的制度设计只是在传统媒体制度之上的发展。但是,对于我国,传统媒体的制度至今还是急需改革的对象,我们无法以这种制度为基础来研究和设计专门针对新媒体的制度。因此,对于我国网络新媒体的自由与限制的研究,我们可能需要与传统媒体制度研究一并进行,而将网络新媒体技术作为整个媒体制度改革的动力和压力。
鉴于以上原因,吴伟光的《网络新媒体的法律规治--自由与限制》尽管是针对网络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但是需要以其为切入点来研究整个媒体制度的特征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针对网络新媒体的制度设计。
《网络新媒体的法律规治--自由与限制》的作者是吴伟光。
《网络新媒体的法律规治--自由与限制》通过对媒体规治的一般原理和措施的研究和讨论,以及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的特殊性对媒体规治制度的研究和讨论两个维度来研究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网络新媒体法律规治的特殊性。并通过对公权力社会和私权利社会两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的介绍,来分析两种社会形态下对媒体规治的理念和措施的本质差别,并得到言论自由原则的特殊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处于两个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如何规治网络新媒体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前言
译语与缩略词
第一章 网络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以及对规治制度的挑战
第一节 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概 念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三、媒体规治制度的两种主义划分
第二节 互联网的特征及对规治制度的挑战
一、数字技术基本特征
二、互联网的非中心化特征
三、互联网的层次透明与创新平台
四、互联网络的互动性与合作平台
五、网络新媒体的无国界特征
六、网络新媒体的无纸化
七、网络新媒体的充裕性
第二章 媒体规治的制度选择——从历史与社会制度角度的考察
第一节 媒体规治制度选择的社会制度基础与历史发展
一、制度的产生以及变迁
二、公权力社会形成以及制度特征
三、私权利社会形成与制度特征
四、公权力社会制度与私权利社会制度特征对比
第二节 媒体规治制度:原则和目标
一、公权力社会媒体规治原则和目标
二、私权利社会媒体规治原则和目标
三、历史上媒体从公权力社会中的独立过程
四、公权力社会与私权利社会下媒体规治制度特征对比
第三节 言论自由原则的本质与价值
一、言论自由的本质与特征
二、言论自由制度与民主法治社会的关系
第三章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
第一节 对言论自由限制的程序措施
一、政府对媒体产业的限制
二、政府对媒体内容的限制——前置审查与许可
三、政府对媒体内容的限制——后置法律责任
四、政府对言论自由原则的其他限制
第二节 言论自由的限制:国家政权和公共安全
一、地缘政治安全与言论自由
二、明显而即刻的危险
第三节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公序良俗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不可爱的新闻媒体
第四节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色情内容
一、所保护利益的不明确
二、美国对色情内容的规治
三、我国对色情内容规治的矛盾状态
第五节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隐私权
一、隐私权历史发展与概念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中保护隐私的意义与价值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中隐私权的特点与保护
四、小 结
第六节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名誉权
一、名誉权的概念和价值
二、名誉权的保护与言论自由
三、社会转型中我国的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
第四章 网络新媒体经营者作为看门人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经营者对有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内容的监管义务
一、法律规范的内容与特征
二、实践中的做法
三、私权利社会中网络新媒体经营者的监管义务
四、小 结
第二节 人格权侵权中网络新媒体经营者的侵权责任
一、人格权侵权中网络新媒体经营者承担责任的特殊性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与安全港的形成
第五章 我国网络新媒体法律规治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我国现行媒体规治制度
一、在公权力社会中政府对媒体主体设立的控制
二、政府对信息内容的严格审查制度
三、政府对网络新媒体产业的规治
四、政府对网络新媒体信息内容的隐形干预
第二节 我国媒体规治的弊端和对策
一、我国媒体产业规治制度的弊端
二、我国媒体规治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节 网络新媒体技术与制度创新
一、制度创新及其障碍
二、网络新媒体对制度变迁的促进作用
三、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