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的追问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东红//褚玉琴
出版社 文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俊欣,河南省郏县人,1987年临近大学毕业时,在一次训练中不慎从双杠上摔落,造成终生残疾,大学毕业后来到郏县检察院工作。从事检察工作20余年来,马俊欣以惊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坚守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李东红、褚玉琴编著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的追问》从平凡人的视角,用平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以“生命的追问”的形式,反映了马俊欣平凡的生活和工作背后的精神实质,以一个人的成长浓缩一个时代的力量。

内容推荐

李东红、褚玉琴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追问》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的追问》全景式反映了平顶山市郏县检察院残疾检察官马俊欣的成长经历、先进事迹和精神境界,堪称一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力作。

马俊欣是河南省郏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在山东大学临近毕业期间,在一次体育训练中不慎从双杠上摔落,颈椎骨折,寰枢椎脱位,造成终身残疾。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郏县检察院工作。从事检察工作26年来,马俊欣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痛苦,坚守本职岗位,忘我工作,清正廉洁,心怀百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河南省检察院为马俊欣记个人一等功。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河南省委分别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2012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和2012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中国十大正义人物”,并获得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提名奖。中央领导以及河南省领导都先后对马俊欣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全国数十家中央、省、市级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艰难人生

第二章 忠诚人生

第三章 百姓人生

第四章 干净人生

第五章 温暖人生

第六章 感恩人生

附 录

后 记

试读章节

那段岁月,因为绝望,马俊欣学会了喝酒、抽烟,还经常喝醉。

“我不是喜欢酒的味道,而是喜欢那‘晕’的感觉。喝醉的时候,我才能做到什么都不想。”他说。

为了让他散心,在县城的大姐把他接到县城住了一段时间。那天上午,他蹒跚着走在郏县县城的大街上,周围投来很多异样的目光。他不敢抬头,低着头,一走一拐。突然,他不慎摔倒在地,几个路过的顽皮孩子以为他是“醉汉”,捡起地上的石子往他身上扔。

趴在地上,他难受极了。哭了。

回到家里,姐姐已经做了午饭,把面条端到他的面前。他难受。任凭姐姐怎么劝说他都不吃。看着面条凉了,姐姐赶快去热。他还不吃,面条又凉了,姐姐再去热。姐姐端过来,坐在了他身边。

他清楚地看到,姐姐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晚上,他又借酒浇愁,大姐对大姐夫说:“甭管他,叫他喝去吧,废物,真是没有一点出息,真是看错他了。”接着,传来大姐夫长长的叹息声……

“我理解大姐,我上大学时,3块钱一盒的奶粉她都舍不得买给刚出生的大外甥吃,攒下钱来寄给我。”

在县城住了几天,马俊欣又回到了老家高刘庄村。

那天晚上,他又偷偷借酒浇愁,喝得烂醉如泥,瘫倒在堂屋的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母亲害怕极了,急忙不停地喊着他的名字,想扶他起来,可母亲力不从心。实在没有办法,母亲就从卧室里拿出被子,使劲地掀着他身体的一侧,把被子铺在了他的身下,然后又在他的身上盖了一条棉被。

随后,母亲倒上一杯水,搬个凳子坐在他的旁边,一会儿用热毛巾擦擦他的脸,一会儿替他掖好蹬掉的被子。秋天的后半夜非常冷,整整一夜,母亲一分钟也没有睡,坐在他的旁边守护着,就像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一样。

第二天上午10点,马俊欣醒了过来。

见他醒了,母亲给他倒上一杯水后,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汤端到了他的面前。

“娃儿,胃里不舒服,赶快趁热喝了吧。”母亲心疼地说。  “你可把娘吓坏了,以后再也别喝那么多酒了,要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家,那可咋办呀?以后上班了,娘不在你身边,你可得要照顾好自己。”

喝完母亲做的鸡蛋汤后,马俊欣还觉得胃里难受,回到床上迷迷糊糊睡着了。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睡醒后的马俊欣惊呆了:母亲坐在凳子上,头靠着墙,睡着了……

看着每天痛苦的娃儿,醒来后的母亲,心像针扎一样的疼。母亲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但母亲用自己的经历开导他、鼓励他,用母爱温暖着他。

“娃儿啊,你这样可不行,你整天这样不开心,娘可怎么活啊?”

“咱家里没有人看不起你,你可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啊。”

“娃儿啊,你从小就好强,你现在咋成了这个样子啊?”

想起多少个日日夜夜,饭做好了,母亲端过来;衣服该洗了,母亲端到村头的小河边去洗……

马俊欣知道,为了他,母亲付出了太多太多。他知道,母亲也难受,本想着自己的娃儿考上大学了,以后可以跟着娃儿享福了,可……母亲把所有的痛苦压在心底,什么也不说,仍然像照顾小时候的他一样照顾他。

还有哥哥、姐姐,经常过来照顾他,安慰他。

他知道,母亲、姐姐背着他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可全家人仍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不离不弃。

那天,想着母亲、哥哥、姐姐等家人那浓浓的亲情,突然,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东西被“唤醒”了。

“爹娘养我这么大,国家花那么多钱救我,我却每天这样死气沉沉,甚至想去死,对得起谁?”马俊欣痛苦挣扎,内心矛盾重重。

曾经的痛苦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去。那颗冰冷、绝望的心,被慢慢暖了回来。

“虽然我残疾了,但家人还这么疼我,爱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呢?”

他终于打破了沉默:“我突然明白了,我不能再苦恼,不能再怨恨,我要开始新的人生,我要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我不想只是一个累赘……”那天晚上,在他居住的小屋里,周围是漆黑漆黑的夜,他把压抑了多年的苦闷、焦躁和彷徨,都变成了一种力量,从心底发出了呐喊。那声呐喊,仿佛掀翻了屋顶,发出了一道光。

“站起来,像青松一样潇洒俊朗,横眉冬雪,藐视冰霜,站出生命的刚毅与坚强。”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既然生命不曾逝去,那就应该爱护和珍惜;既然人生之路已经改变,即使宽阔平缓的河流跌人谷底,也要化作飞流直下的瀑布,那样壮观,那样美丽。”

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在苦难面前,有人把它变成了包袱,有人把它变成了力量。

马俊欣终于不再沉沦。

他要站起来!

然而,站起来,对常人来说,是那样的简单轻松,而对于马俊欣,又谈何容易?

P40-42

序言

阅读提示

他,在1987年大学毕业前夕的一次体育课上,不慎从双杠上跌落,头颅着地,脊椎、颈椎受到重创,当场昏迷。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左手、左腿以及左边半个身子瘫痪,右半边身子勉强可以活动,成了残疾人。

严重的病痛使他不能平躺睡眠,大部分时间只能靠在床头休息;常人极易完成的翻身、起坐、伸腰、穿衣动作,对他来说都是奢望。生活的遭遇,命运的坎坷,理想的破灭,曾让他苦闷过、彷徨过、绝望过,甚至想到过自杀。但后来,他为何又能坚强地面对生活?

拖着病残的身体,生活中的他异常艰难,因无法正常行走,多少个夜里,他摔倒后无法站立,不得不躺在冰冷的地上,等待别人的救援。生活的艰难,曾让他多次与幼小的儿子相拥而泣。但眼泪过后,他为何依然笑容灿烂?

参加工作后,凭着一只右手,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在工作岗位上顽强地坚守了26年,从不懈怠,面对名利,淡泊宁静。为了工作,他曾一连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吃住在办公室。为了工作,他为何让有恩于自己的老领导受了处分?又为何和多年的朋友当场翻了脸?

对待老百姓,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他拖着病残的身躯四处奔波,为上访17年的群众讨回公道,为残疾农民工追要拖欠款物。尽管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他仍然要救助失学的孩子。为了老百姓的什么事儿,他累倒在了办公室?

“死”过一次的他,很懂得感恩。救过他命的、鼓励过他的,哪怕是别人的一次搀扶,他都铭记在心。为了感恩,他为何连儿子存钱罐里的几十元钱都拿了出来?

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为何却让很多人泣不成声?一位从部队转业的漂亮女法官,为何专门站在他的面前,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的故事,为什么也感动了中央领导?他为何受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他到底是谁?

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48岁的四级检察官——马俊欣。

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后记

第一次见到马俊欣,是在2011年的10月。

那天,我去郏县检察院采访其他事情,在上楼梯的时候,见到一个身着检察服装的人扶着楼梯栏杆,艰难地一步一挪。刚想上前搀扶他,郏县检察院两位身着检察短袖衬衣的干警已经走上前去,搀扶住了他。

“这个人怎么了?”疑问顿时萦绕心头。

在时任检察长徐遂根的办公室,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徐遂根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马俊欣的事情。农村孩子,山东大学,差点没命,生活艰难,懂得感恩……讲到动情处,徐遂根的眼里几度泛着泪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作为多年的朋友,我了解徐遂根,他是一个坚强的汉子,怎么会轻易流泪呢?

我的心被触动了。

第二天回到郑州,满脑子都是那个走路一走一拐的身影,还有徐遂根洒泪的神情。

于是,我便开始从网上收集马俊欣相关的资料。随后,我和徐遂根多次通电话,聊起马俊欣,徐遂根向我介绍了更多的有关马俊欣的情况。后来,有媒体开始零零星星报道马俊欣,对他的了解也开始多了起来。可知道得越多,我的内心越无法平静。

终于下定决心:采访、报道马俊欣!

可能会有人问:马俊欣这个典型到底有什么代表性和说服力?也许会有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马俊欣并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没有普遍的典型意义。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倒认为马俊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因为,沧海桑田,人生的命运是无常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在岁月的旅途中遇到意外和挫折。在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情况下,当你遇到打击、遇到挫折,你应该如何去面对它?是自强不息,还是自暴自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更是马俊欣这个典型拥有的普遍意义。

可能还会有人要问:马俊欣他虽然坚持了26年,但从来没有办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算什么典型呢?其实不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教育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一些人的心中,远大理想与大官大款、与名利等同起来,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异变成了对金钱、权力的追逐。社会因此呈现出非常浮躁的状态,产生出大量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马俊欣却表现出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我就是把我平常的每一件事干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社会对我的关心、对得起我的这份工作。就此来说,马俊欣难道不是很有典型意义吗?

时隔两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的12月,我再赴检察院,采访马俊欣。

采访是在马俊欣二楼的办公室,见我到来,他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因为左边身体没有一点知觉,右边身体反应迟钝,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我急忙走上去扶住了他。

眼前这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残疾人,就是“郏县检察院的第一支笔”?这样一个连走路都很困难的人,如何能在反贪局、办公室、研究室、案管中心等岗位上作出不凡的成绩?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检察官,如何赢得了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那么多人的尊重?对此,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坐下后,采访,在像朋友似的聊天中开始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渐渐激动起来。不仅因为马俊欣的残疾和艰难,更因为他对生活的坚强和对工作的奉献忠诚。还有宁静,尤其是在目前很多人心态浮躁下的内心的宁静。

采访结束回到郑州后,我便开始动手写稿子。满以为采访的素材足够了,可真正下笔的时候,总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一时间,我找不到文章的灵魂了。于是,我便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深沉的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明白了:是没有找到马俊欣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正内涵和品质。

于是,我第三次去郏县,采访马俊欣。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感动越来越多,这些感动像波涛汹涌的潮水,不断向我涌来。

也许,马俊欣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些“小事”,在很多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当你看到郏县检察院楼梯一侧,26年来被他踏出的痕迹时;看到他摔倒趴在地上起不来时;看到他拖着病残的身子在双休日加班时;看到他跪在母亲的坟头忏悔时……你无法做到不感动。  差不多了。可以动手写了。

此时,已是2012年的5月份。

人物通讯,最忌讳的是“高大全”,因此,写马俊欣的时候,我力避这一点。不仅写了马俊欣生活中的坚强,工作上的忠诚履职,对普通百姓的真挚情感,还写了他的缺点,比如,刚开始的酗酒、低沉,甚至想过自杀。毕竟,他是一个正常人,有着普通的情感。

不过,在写作的时候,我常常被马俊欣感动着,几次因为感动掉泪而中止写作。

终于,1万多字的长篇通讯《生命礼赞——记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俊欣》完稿了。

稿子写完后,为了让文章显得精练,我又进行了3次修改,最后把文章压缩到了7000多字。为了体现马俊欣所体现出的内涵和品质,我把文章分为了四个部分:“他身体残疾,却对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顽强与执着,尽职尽责,忘我工作。这启示着人们:该怎样忠诚履职?”“他对百姓有着深厚的情感,尽自己所能,帮助百姓。这启示着人们:该怎样对待人民群众?”“他公私分明,不贪不占,时刻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情操。这启示着人们:该怎样做到廉洁奉公?”“他虽然身体残疾,但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里。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温暖着周围的人们。这启示人们:该怎样知恩图报?”并把这四句话作为文中的标题。

2012年8月28日,《生命礼赞——记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俊欣》在《河南日报》一版重要位置发表。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相继被国内很多网站转载。当天,我还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有的说:“马俊欣太不容易了。”有的说:“马俊欣就是活生生的‘中国保尔’。”更有读者说他们是“流着泪读完报道的”。平顶山市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单位学习《河南日报》的这篇通讯。

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篇报道我多次采访马俊欣,比较了解马俊欣,2013年5月份,便承担了文心出版社计划的关于马俊欣报告文学一书的写作。

压力随之而来。  压力不仅来自书稿的写作,更来自文心出版社这个全国知名的出版社。因为,我知道,文心出版社的社名“文心”源于古代写作名著《文心雕龙》,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的一家专业作文出版社。该社成立30多年来,出版的《中国作文年鉴》《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中国现当代名家作文论》《作文教学研究》《中国写作学发展概论》《写作技法大辞典》等理论著作,不仅代表了国内作文研究的较高水平,填补了我国作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空白,还主办有《作文》《小学生作文选刊》两个月刊。

面对这样一家要求高的老牌出版社,如果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不过,接受任务后,也不敢懈怠。我和文心出版社的总编辑马保民老兄,又多次到郏县检察院采访马俊欣,收集相关素材。

一本报告文学的书,不像一篇人物通讯,它需要大量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不仅要尊重事实,不能虚构,还要讲究点文学语言。真实性和文学性都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其间,因为出版社规定的时间较紧,我害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有辱使命,就和褚玉琴商量,让她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因为,作为郑州电视台5频道的副总监,她长期以来从事政法报道工作,对政法工作和业务比较熟悉,还比较擅长散文写作,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我们曾合作写过长篇小说《我是警察》,我了解她的文字功底和细腻的笔法。

随后,她也去了郏县……

素材收集差不多后,褚玉琴我们两个开始商量文章的架构,还有标题。仅标题,一开始我们就想出了10个之多,最后经过反复斟酌,确定了现在的这个。随后,我们两人又进行了写作分工。

就这样,写作开始了。

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不敢有一点点的懈怠。即使到外省出差的时候,我也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白天工作,晚上一回到宾馆房间,就继续写。除了做好报社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脑子里都是这本书。2013年9月份,在湖南出差期间,有天晚上,我一直写到凌晨近1点,刚刚关闭电脑躺下睡觉,脑子里突然又想出来一段话,就急忙爬起来,打开电脑写了下来。国庆长假期间,去了南京。白天参观,晚上写作。

写作的时候,常常因为被马俊欣感动,几次泪洒书桌。

好在经过半年的坚持和努力,初稿终于写了出来。随后,我们又精心修改了几次。交给出版社后,文心出版社的马保民总编和编辑老师又进行了认真指导和修改。感谢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需要说明的是,此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检察日报》《平顶山日报》等几家媒体的报道内容,书中大多数照片由平顶山市检察院干部教育处处长陶赴京拍摄、提供,还有个别照片由于不知道作者,无法说出名字,在此一并感谢。

更要感谢马俊欣,让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也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升华。不仅包括做事,也包括做人……

李东红

2014年1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