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伯娶庶母为妻》、《卫灵公与男宠“分桃”》、《楚怀王初置七夕》、《妃授秘诀于舜》、《禹帝女作酒》、《妹喜好闻裂帛之声》、《商王妻妇好善武》、《妲己喜淫事》、《妲己发明炮烙之刑》……郑永安编写的《中国野史》采古今野史的精髓,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真相,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帝五将相的性格心理、轶闻趣事,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军事的丑恶内幕、血腥手段,历朝代的民间风情,数千年奇人异士的风流俊逸、洒脱风姿,三教九流、世相百态,立体、全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示真实鲜活的历史。
《中国野史》摒弃了传统史学“为尊者饰、为贤者讳”的观念,采古今野史的精髓,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真相,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帝五将相的性格心理、轶闻趣事,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军事的丑恶内幕、血腥手段,历朝代的民间风情,数千年奇人异士的风流俊逸、洒脱风姿,三教九流、世相百态,立体、全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示真实鲜活的历史。
《中国野史》的作者是郑永安。
黄帝姓姬,号轩辕,人称轩辕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在我国早期的史籍《国语》《左传》中,都把黄帝说成是神话人物。黄帝是实有其人,还是传说中的神,一直以来都是个谜。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黄帝内经》一书,千古之谜终于得以解开。这是几千年来出土的第一本关于黄帝的书。据学者考证,这本书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168年作为随葬品埋人马王堆三号墓中,距今已2000多年。他们认为,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治国之本”的书,而非伪书,并由此推断,黄帝不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同时,作为又一个有力的证据,在1994年发现了一家姓轩辕的,这家姓轩辕的主人叫轩辕耀。这是全国仅有的一个轩辕家族。
由此看来,轩辕黄帝不但确有其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部落首领。
素女是房中秘术的守护者,擅长音乐。她为黄帝弹奏一种有五十弦的瑟,使黄帝感到心旌摇荡,大惊,觉得这种乐器会勾起男子的欲望,于男不利,便让人把瑟一分为二,各为二十五弦。
黄帝知素女精通房中术,便执弟子之礼,前往请教阴阳交合之道。素女向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心,而男女之性。后人将其对话整理为《素女经》一书。其书第一段就是:“黄帝问素女日:‘吾气衰而不和,心内不乐,身常恐危,将如之何?’素女日:‘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夫女之胜于男,犹水之胜火,知行之如破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腥,能知阴阳之道,悉成五乐。不知之者,身命将夭,何得欢乐,可不慎哉。”’也就是说,讲求正确的性交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对,会使身体衰弱,甚至丧失性命,对此一定要慎重。
相传帝尧子丹朱资质既不聪明,又非常顽劣,而且甚不喜读书,最爱的是游戏玩耍。帝尧退朝之暇,亦常常教导他,然而当面唯唯,或则绝不作声,一到离开了帝尧之后,依旧无所不为。帝尧虽是至圣之君,但亦无可奈何。
帝尧为了教育他,便作围棋以弈,来启发他的智力。丹朱到帝尧书房中,见席上放着一块木板,有黑有白,旁边堆着黑白的小圆木块,更是无数。帝尧手中拿着一颗白色的木块,坐在那里,对着方块凝思。丹朱不解,便问帝此为何物,帝日:“棋以围而致胜,便叫它围棋吧!”便将席上所摆的棋教丹朱如何如何的弈法。丹朱方才欢欣而出,自己去研究。后遂流传于世。
先秦时期,炎黄大战以后,华夏族开始形成。分散的各个部落相互融合,成为华夏族。部落首领先后为尧、舜、禹,他们之间的政权更迭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完成的。但禹死后,继承帝位的并非是他择定的继承人伯益,而是他的儿子启。
夏启并无杰出的治国才能,也没立下“大禹治水”的功绩,但为何禹死后大家纷纷追随他呢?原来,这是大禹精心筹划的一场阴谋,他有意破坏禅让制而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由于他的处心积虑,当时的人都被蒙骗了,后来的人都以为是启破坏了“禅让制”,而不知大禹才是始作俑者。
禹当初治水时,选择了皋陶和伯益做他治水的助手。在禹即位以后,他首先选择了皋陶做他的继承人。禹选择皋陶为继承人,无非是昭告天下他是真心举荐贤才。但事实上,皋陶再有才能也无法成为继承人,因为他比禹还大。禹的禅让并无诚意,他只是利用皋陶笼络人心,笼络皋陶,结果皋陶被举荐后不久便死去。他于是举荐伯益为继承人。但是伯益并无机会去树立威信,反而是禹总是借机树立自己及启的威信,为启世袭帝位铺路。最后就有了众诸侯不去朝觐伯益而去见启的情况。本来,禹的禅让就是一个高明的圈套。《战国策》作者尖锐地指出,“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禅让制”在他这里遭到破坏从而被中断了。P1-3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今中外的世道变迁、人事浮沉;历史是一种智慧,隐藏着人生宇宙的规则尺度、机巧谋略;历史是一个进程,囊括了时空之中的演化嬗变、传承接续。历史从未远离我们,就在我们身边,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认真地学习历史,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只有认真地品读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不了解现实,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不理解现实,是因为不理解历史。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更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一条妙计,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番谋划,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计良策,可以成就一桩事业;一点心机,可以反败为胜,化险为夷。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和成功的哲学。古今中外的历史不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
全书以宏阔的视角,科学的历史观述载历史,将中外历史汇聚成见微知著、借古鉴今的智库。讲述一段历史,阐释内蕴的智谋,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引导读者阅读一幕幕生动的历史风云,了解一位位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华,让读者轻松获取领悟历史智慧的捷径。
每天学习点历史智慧,让历史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千古流传的历史智慧启迪我们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人生。